颅内动脉瘤术后并发低血压的护理措施及效果观察

2016-03-11 01:41吴伟玲
当代医学 2016年28期
关键词:尼莫地平低血压输液

吴伟玲

颅内动脉瘤术后并发低血压的护理措施及效果观察

吴伟玲

目的 探究颅内动脉瘤术后并发低血压的护理措施与效果观察。方法 选取78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其中有23例患者在术后出现低血压。并对全部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主要有心理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预防出血、用药护理以及确保血容量充足。结果 23例患者中,有18例痊愈,占78.26%,轻残3例,占13.04%,重残1例,占4.35%,死亡1例,占4.35%。结论 对颅内动脉瘤术后并发低血压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能够促使其救治率的明显提高,同时,能够使致残致死率明显降低,在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颅内动脉瘤术;并发低血压;护理措施

颅内动脉瘤在脑血管突发疾病的发病率中位居前三位,只略低于脑梗塞以及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发病率[1]。治疗颅内动脉瘤时,动脉瘤患者术后并发低血压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优于常规手术者,并对患者的预后造成严重的不利影响。术后患者的平均动脉压的显著降低,会致使脑灌注压明显降低,导致脑缺血症状的出现,对氧供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脑组织缺氧时长大于5分钟,会产生不可逆损伤,脑组织因为过长时间的缺血与缺氧,使永久性神经受到影响,致使患者的预后效果不佳[2-3]。选取23例颅内动脉瘤术后并发低血压患者,并对其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江西省南昌市第三医院2013年2月~2015年4月收治的78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其中有23例患者在术后出现低血压。23例患者中,男16例(69.57%),女7例(30.43%),年龄40~77岁,平均年龄(55.8±2.13)岁,13例接受开颅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治疗,10例接受介入栓塞术治疗。术后都有低血压症状的出现,通过密切的监测与有效的处理,血压得到有效控制。

1.2 低血压的评定标准 如果患者的平均动脉压低于

70mmHg时,就可以判定为低血压。

1.3 护理方法

1.3.1 生命体征的护理 将患者在手术完成后送至重症监护室中,严密监测血氧饱和度、心电监护、吸氧,对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给予密切的观察,在术后的第1天,每隔15~30分钟对血压进行1次测量,术后的第2天及以后,通过患者的具体情况,可改为每隔0.5~1小时对血压进行一次测量,对患者血压的变化情况认真观察[4]。有效控制平均动脉压,使其处于

80~100mmHg内,有助于脑血管灌流量的显著提高。本研究

23例患者中,低血压症状出现在术后12h内的有13例患者,低血压症状出现在术后12~24小时内的有10例患者,所以,对术后患者12h的血压变化情况实时监测十分必要。

1.3.2 药物护理干预 尼莫地平注射液对脑血管痉挛具有限制的预防与治疗效果的药物,对钙超载情况具有显著的防止效果,将脑血管痉挛症状充分的解除,因此,此药在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中得到有效应用。但尼莫地平注射液会诱发低血压的出现,所以需要严格按照医嘱合理用药。根据医嘱在应用时选择阶梯疗法[5],也就是在第1天,用1瓶,剂量为10ng。第2天用2瓶,第3天用4~5瓶,采用此种方式益处为:由于剂量的逐步增大,将人体内的血压反馈机制有效打开,对低血压的出现具有预防作用,对痉挛具有抵抗作用。本研究中的全部患者中,有5例患者在选择尼莫地平微泵注射治疗的过程中,3mg/h,其血压有所降低,把尼莫地平注射液的用法调整为1~1.5mg/h进行微泵注射,其血压慢慢的恢复到标准水平。有2例患者在停止注射尼莫地平2~3h后,血压逐步恢复标准水平,还可以将尼莫地平的用量不减少或停止,采用多巴胺6~15μg/(kg・min)进行为泵静脉推注,使血压控制到正常标准。

1.3.3 血容量充分 不充分的血容量可直接导致颅内动脉瘤术后出现低血压症状。患者由于受到疼痛、恶心等不同因素的影响,导致饮食异常,术前常规禁止饮食,术中有部分液体有流失的现象,如果没有得到充分的补液,术后采用利尿剂等相关药物,均会导致低血压的出现,引发血容量不充分,进而出现迟发性脑缺血以及脑血管痉挛的症状[6-7]。针对这类患者来说,通常实施常规性的深静脉置管,对中心静脉压定时、密切的监测,对补液量与输液速度给予合理指导,中心静脉压保证在13~15cmH2O,对出入量的平衡给予严格的控制。在对中心静脉压密切监测的前提下,在中心静脉压不足13cmH2O的过程中,需要使输液速度适当的加快,在中心静脉压处于13~15cmH2O的过程中,输液速度保持匀速,在中心静脉压超过15cmH2O的过程中,需要将输液速度放缓。如果液体量不充足,需要使输液量适当增加保证血压,一定情况下,还可以根据医嘱采用白蛋白以及血浆,保证血容量的充足[8]。对患者的意识变化与瞳孔变化给予密切观察,对患者是否出现烦躁、焦虑、心率过快以及电解质密切监测,避免大量补液导致脑水肿、心功能受损以及水中毒现象的出现。本研究中的23例患者中,有17例因为血容量不充足出现低血压,经过科学的输液后得到明显的好转。

1.3.4 对出血情况的预防 颅内动脉瘤接受介入栓塞术以后,对患者的术侧股动脉敷料是不是干燥与情况给予密切观察,并观察术肢的足背动脉的搏动情况,同时和另一侧进行对比,每次对患者巡视的过程中,除了需要对血压进行测量以外,还应该对足背动脉搏动情况、术侧肢体是不是湿冷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对是都存在创口出血导致低血压情况给予及时的发现,与此同时,需要对介入治疗后出现的严重腹膜后血肿情况充分灌注,查看患者是否有腹痛情况出现,避免由于腹膜后出血产生低血压症状,一旦有异常状况出现,应该立即告知责任医生并针对性处理。对于接受开颅手术的动脉瘤患者而言,需要对患者的意识、瞳孔变化情况等给予密切的观察,预防颅内再出血。本研究中的23例患者中,出现颅内再出血者2例,通过有效的抢救治疗痊愈的有1例。

1.3.5 心理护理干预 一般情况下,患者都会出现焦虑、烦躁等不良心理,上述不良情绪会对手术的疗效带来严重的不利影响,所以,在手术前,护理人员应该把颅内动脉瘤的含义[9]、术前准备工作以及手术的注意事项等相关内容,充分的向患者与家属充分的讲解,强化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勤与患者沟通与交流,耐心倾听患者的内心想法,指导患者家属多关心与鼓励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都实施心理干预,促使患者对治疗的信心明显增强,进而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促使治疗治疗效果的提高,同时,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2 结果

23例患者中,有18例痊愈,占78.26%,轻残3例,占13.04%,重残1例,占4.35%,死亡1例,占4.35%。

3 讨论

颅内动脉瘤术后都会出现较多的并发症,其中低血压属于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其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的不利影响,为了降低颅内动脉瘤术后低血压的发生率,护理人员应该对接受颅内动脉瘤术后出现的相关并发症情况认真观察,特别是低血压的出现,与此同时,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术后患者在病房内的病情发展以及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认真观察;严格按照标准用药,规范输液管理工作,通过静脉置管的方式确保血容量较充分;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患者的出血情况进行有效预防,并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以及瞳孔的变化情况,防止颅内出血症状的出现;与此同时,还应该强化患者的心理干预,并在整个过程中都实施心理护理,将颅内动脉瘤的症状、颅内动脉瘤接受夹闭术与栓塞术之间的差异、术前准备的意识以及术后的相关注意事项等内容充分的向患者与家属讲解,促使患者对治疗信心明显增强,使其对护理与治疗满意度明显,并使致残致死率明显降低。

[1] 刘秀梅,林英华,卓玉荣,等.颅内动脉瘤术后并发低血压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4(7):669-670.

[2] 麦兰桂,冯苑珍,钟艳嫦,等.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术后整体护理干预效果的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34(4):452-454.

[3] 吴雪影,任晓棠,战敏,等.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脑脊液置换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及护理对策[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5,34(15):2049-2051.

[4] 万从香,封晓燕.预见性护理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5,28(9):162.

[5] 孙丽娜.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护理体会[J].医学信息,2014,27(19):255.

[6] 潘春柳.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J].全科护理,2014,12(12):1077-1078.

[7] 曾梁楠,杨昌美,陈秀,等.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5,13(14):1310-1312.

[8] 舒海英.颅内动脉瘤介入术后失眠的护理对策[J].当代医学,2015,21(25):119-121.

[9] 李艳,范玉滢,田甜,等.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J].当代医学,2014,20(17):100-101.

10.3969/j.issn.1009-4393.2016.28.072

江西 330009 江西省南昌市第三医院(吴伟玲)

猜你喜欢
尼莫地平低血压输液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低血压: 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大问题
自灸也能预防输液发热反应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尼莫地平对高血压脑出血治疗的研究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
尼莫地平对高血压脑出血治疗的研究
颈枕输液袋
尼莫地平泊洛沙姆188纳米胶束的制备工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