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隆山自然保护区资源本底调查新增植物资源——锦葵科、豆科

2016-03-11 17:49裴应泰潘世成
甘肃林业科技 2016年1期
关键词:豆科甘肃保护区

裴应泰,潘世成

(甘肃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甘肃 榆中 730117)

兴隆山自然保护区资源本底调查新增植物资源——锦葵科、豆科

裴应泰,潘世成

(甘肃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甘肃 榆中 730117)

通过对兴隆山植物资源的调查整理,发现本底上没有记载的2科4种植物为兴隆山首次发现,其中窄叶野豌豆为恶性杂草,冬葵和白香草木樨为药用植物,黄香草木樨和白香草木樨为优质饲料。

新增;植物;物种

2003年国家林业局森防总站宣布在全国开展林业有害生物普查的通知,兴隆山保护区也相应地在全区开展了普查工作,并于2005年12月提交了成果,之后继续开展研究,2013年9月经过专家评审,获得甘肃省林业科技进步奖。通过本次普查整理,发现《兴隆山资源本底调查研究》和《兴隆山保护区资源本底调查遗漏植物物种》上没有记载的4种物种。这些物种的发现,不但丰富了兴隆山的品种资源,对植物多样性的保护提供参考,更为重要的是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1 保护区植物概况

兴隆山自然保护区气候特征表现为温带半湿润气候。≥10 ℃积温1 577.5 ℃,年均气温2.5~6.4℃。无霜期兴隆山123 d,马啣山86 d。年降水量兴隆山556.1~621.6 mm,马啣山800 mm,主要集中于7~9月份。保护区植被属森林草原类型,分布有针叶林、落叶阔叶林、落叶阔叶灌木林、常绿阔叶灌木林,草甸、草原等6大植被类型。保护区有高等植物120科452属1 028种[1]。其中苔藓植物23科32属49种,蕨类植物12科19属25种,种子植物85科401属954种。大型真菌类19科55属109种。保护区内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的有星叶草、桃儿七和膜荚黄芪;大果圆柏、紫果云杉、巴山冷杉、油松和榆中贝母为国内特有种,在兴隆山数量稀少,部分为古树名木,应加以保护[2]。

2 新增的植物物种

2.1锦葵科

冬葵Malva crispa Linn., 锦葵科锦葵属植物。采集记录:上庄,Ⅷ.5,2 500 m。标本号:624200SZ1134。1年生草本,高1 m,叶柄瘦弱,花小,白色,果扁球形,种子肾形,暗黑色。花期6~9月[1]。

冬葵幼苗或嫩茎叶可供食用,营养丰富。其叶圆,边缘折皱曲旋,可供园林观赏之用[3]。冬葵性味甘寒,具有清热、舒水、滑肠的功效。全株可入药,有利尿、催乳、润肠、通便的功效[2]。

分布:湖南、四川、贵州、云南、江西、甘肃等省,现在湖南、四川、江西、贵州、云南等省仍有栽培以供蔬食者;北京、甘肃会宁等地也偶见栽培[3]。在保护区兴隆山,上庄管理站辖区2 100 m处呈单株或簇状分布。

2.2豆科

1)黄香草木樨Melilotus officinalis (L.) Desr.,豆科草木樨属植物。采集记录:麻家寺,Ⅶ.20,2 340 m。标本号:624200XL1140。1年生或2年生草本,高1~2 m,全草有香味,主根发达,呈分枝状胡萝卜形,根瘤较多,茎直立,多分枝,叶为羽状三出复叶,托叶三角形。总状花序腋生,含花30~60朵,花冠黄色,蝶形,荚果卵圆形,含种子1粒;种子长圆形,黄色或黄褐色。

黄香草木樨分枝繁茂,营养丰富,在东北地区栽培,比较高产,但在调制青干草时,落叶性很强,生长后期秆易于木质化。作为猪的青绿饲料,是富含蛋白质的优良饲草,牲畜喂饲黄香草木樨,可以改善消化过程,增加采食量和饮水量。长期喂饲黄香草木樨的牲畜,膘肥、体壮、毛皮亮。

分布:东北、华北、西南和长江流域以南都有野生种分布。在保护区兴隆山、麻家寺管理站辖区呈单株或簇状分布。

2)白香草木樨Melilotus albus Medic. ex Desr.,豆科草木樨属植物。采集记录:兴隆山,Ⅶ.17,2 312 m。标本号:624200XL1155。2年生草本,花序长4~6 cm,花长4~5 mm;子房无柄,荚果卵球形,灰棕色,含种子1~2,稀3粒。种子灰黄色至褐色,平滑或具小疣状突起。花果期6~9月。

全株可入药,能清热利湿,消毒解肿,小儿惊风。果实能治风火牙痛。也是一种家畜的优质饲料,营养价值与黄香草木樨基本相似。

分布:原产亚洲西部,我国多数省区有分布,秦岭南北坡均有栽培。在保护区风景旅游区长廊周围草坪中呈单株散生分布。

3)窄叶野豌豆Vicia angustifolia Linn.,属豆科野豌豆属植物。采集记录:兴隆山,Ⅶ.13,2 312 m。标本号:624200XL1152。1年生或越年生草本植物,种子繁殖,株高20~50 cm,茎斜生、蔓生或攀援,多分枝,花冠红色或紫红色,荚果长线形,种皮黑褐色,花期3~6月,果期5~9月。

可作为绿肥及牧草。

分布:多生于农田、路旁、田边及荒地草丛中。常与大巢菜混生形成群落,主要对小麦等旱地作物造成为害,是夏收作物田的一种恶性杂草。在我国长江流域及以北的地区有较为广泛的分布。在保护区兴隆山、麻家寺管理站成单株散生或簇状分布。

3 结论

本次普查,我们共发现《兴隆山资源本底调查研究》和《兴隆山保护区资源本底调查遗漏植物物种》没有记载的2科4种植物物种,使保护区高等植物由原来的1 028种增加到1 032种。

4 建议

4.1严格管理,落实责任

确保保护区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尽可能地保证区内动植物资源赖以生存的原生状态。

4.2强化检疫,防止外来生物传入

加强国内外有害生物的传入,强化植物调运检疫和产地种苗检疫工作。

4.3加强调查、科研和技术推广

由于《兴隆山资源本底调查研究》一书印刷已近20年,兴隆山保护区要对区内动植物进行一次清查,以便更加全面地弥补本底遗漏的生物资源,并对白香草木樨等植物加以技术推广应用。

4.4建档立卡,补充标本

在原有基础上建立电子纸质档案和补充标本。

[1] 祁军. 兴隆山保护区资源本底调查遗漏植物物种[J]. 甘肃林业科技,2013(3):18-19.

[2] 王香亭. 甘肃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资源本底调查研究[M]. 甘肃民族出版社,1996.

[3] 中科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植物志(第四十九卷第二册)[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84:4-5.

[4] 李时珍. 本草纲目(第一版)[M]. 倪泰一,李智谋,编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228.

The Newly Added Species of Malvaceae and Leguminosae on Resources Baseline Survey in Xinglong Mountai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PEI Ying-tai, PAN Shi-cheng

(Gansu Xinglongsha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Administration Bureau, Yuzhong Gansu 730117, China)

Survey found the 2 families and 4 kinds of plants based on the resources survey in Xiaolong Mountai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these plants are found in Xinglong Mountain for the first time and no record in the baseline survey. Among them, Vicia angustifolia belonged to malignant weeds, Malva crispa and Melilotus albus as medicinal plants, Melilotus officinalis and Melilotus albus as high quality feed.

newly added; plant; species

Q949.72

A

10.3969/j.issn. 1006-0960.2016.01.003

1006-0960(2016)01-0010-02

2016-01-06

裴应泰(1978—),男,甘肃天水人,工程师,从事自然保护区科研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豆科甘肃保护区
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名录与分布
科学家破解豆科植物幸存“密码”
行走甘肃
甘肃卷
大美甘肃,我们来了
甘肃卷
黄河三角洲保护区自然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高黎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方案
红壤幼龄桔园套种豆科牧草后土壤酸度变化特征
青岛崂山豆科药用植物资源多样性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