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和防治

2016-03-12 23:38杨承庚邓海龙
河南畜牧兽医 2016年23期
关键词:肺脏胸膜纤维素

杨承庚,王 伟,邓海龙,曾 翔

(潢川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河南 潢川 465150)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和防治

杨承庚,王 伟,邓海龙,曾 翔

(潢川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河南 潢川 465150)

1 临床症状

人工感染猪的潜伏期约为1~7 d或更长。由于动物的年龄、免疫状态、环境因素以及病原的感染数量的差异,临诊上发病猪的病程可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亚急性型和慢性型。

最急性型突然发病,病猪体温升高至41~42℃,心率增加,精神沉郁,废食,出现短期的腹泻和呕吐症状,早期病猪无明显的呼吸道症状。后期心衰,鼻、耳、眼及后躯皮肤发绀,晚期呼吸极度困难,常呆立或呈犬坐式,张口伸舌,咳喘,并有腹式呼吸。临死前体温下降,严重者从口鼻流出泡沫血性分泌物。病猪于出现临诊症状后24~36 h内死亡。有的病例见不到任何临诊症状而突然死亡。此型的病死率高达80%~100%。

急性型病猪体温升高达40.5~41℃,严重的呼吸困难,咳嗽,心衰。皮肤发红,精神沉郁。由于饲养管理及其他应激条件的差异,病程长短不定,所以在同一猪群中可能会出现病程不同的病猪,如亚急性或慢性型。

亚急性型和慢性型多于急性期后期出现。病猪轻度发热或不发热,体温在39.5~40℃之间,精神不振,食欲减退。不同程度的自发性或间歇性咳嗽,呼吸异常,生长迟缓。病程几天至1 w不等,或治愈或当有应激条件出现时,症状加重,猪全身肌肉苍白,心跳加快而突然死亡。

2 病理变化

主要病变存在于肺和呼吸道内,肺呈紫红色,肺炎多是双侧性的,并多在肺的心叶、尖叶和隔叶出现病灶,其与正常组织界线分明。最急性死亡的病猪气管、支气管中充满泡沫状、血性黏液及黏膜渗出物,无纤维素性胸膜炎出现。发病24 h以上的病猪。肺炎区出现纤维素性物质附于表面,肺出血、间质增宽、有肝变。气管、支气管中充满泡沫状、血性黏液及黏膜渗出物,喉头充满血性液体,肺门淋巴结显著肿大。随着病程的发展,纤维素性胸膜炎蔓延至整个肺脏,使肺和胸膜黏连。常伴发心包炎,肝、脾肿大,色变暗。病程较长的慢性病例,可见硬实肺炎区,病灶硬化或坏死。发病的后期,病猪的鼻、耳、眼及后躯皮肤出现发绀,呈紫斑。

2.1 最急性型

病死猪剖检可见气管和支气管内充满泡沫状带血的分泌物。肺充血、出血和血管内有纤维素性血栓形成。肺泡与间质水肿。肺的前下部有炎症出现。

2.2 急性型

急性期死亡的猪可见到明显的剖检病变。喉头充满血样液体,双侧性肺炎,常在心叶、尖叶和膈叶出现病灶,病灶区呈紫红色,坚实,轮廓清晰,肺间质积留血色胶样液体。随着病程的发展,纤维素性胸膜肺炎蔓延至整个肺脏。

2.3 亚急性型

肺脏可能出现大的干酪样病灶或空洞,空洞内可见坏死碎屑。如继发细菌感染,则肺炎病灶转变为脓肿,致使肺脏与胸膜发生纤维素性粘连。

2.4 慢性型

肺脏上可见大小不等的结节(结节常发生于膈叶),结节周围包裹有较厚的结缔组织,结节有的在肺内部,有的突出于肺表面,并在其上有纤维素附着而与胸壁或心包黏连,或与肺之间粘连。心包内可见到出血点。

在发病早期可见肺脏坏死、出血,中性粒细胞浸润,巨噬细胞和血小板激活,血管内有血栓形成等组织病理学变化。肺脏大面积水肿并有纤维素性渗出物。急性期后则主要以巨噬细胞浸润、坏死灶周围有大量纤维素性渗出物及纤维素性胸膜炎为特征。

3 诊断鉴别

急性病猪出现高热、严重的呼吸困难、咳嗽、拒食、死亡突然,死亡率高。死后剖检病变主要局限于胸腔,可见肺脏和胸膜有特征性的纤维素性和坏死性出血性肺炎、纤维素性胸膜炎。

实验室诊断:包括直接镜检、细菌的分离鉴定和血清学诊断。

直接镜检:从鼻、支气管分泌物和肺脏病变部位采取病料涂片或触片,革兰氏染色,显微镜检查,如见到多形态的两极浓染的革兰氏阴性小球杆菌或纤细杆菌,可进一步鉴定。

病原的分离鉴定:将无菌采集的病料接种在7%马血巧克力琼脂、划有表皮葡萄球菌十字线的5%绵羊血琼脂平板或加入生长因子和灭活马血清的牛心浸汁琼脂平板上,于37℃含5%~10%CO2条件下培养。如分离到的可疑细菌,可进行生化特性、CAMP试验、溶血性测定以及血清定型等检查。

血清学诊断:包括补体结合试验、2-巯基乙醇试管凝集试验、乳胶凝集试验、琼脂扩散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方法。国际上公认的方法是改良补体结合试验,该方法可于感染后10 d检查血清抗体,可靠性比较强,但操作烦琐,目前认为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较为实用。

该病主要与猪支原体性肺炎、肺炎性巴氏杆菌病、猪副嗜血杆菌病以及病毒性呼吸道疾病相区别。支原体性肺炎一般体温不升高,食欲基本正常,多表现气喘与咳嗽,剖检主要表现为肺部两侧对称性肉样变或胰变,很少见死亡。多杀性巴氏杆菌病肺部病变多见前下部,胸膜肺炎的肺部病变多见后上部且有局灶性的纤维素性胸膜炎。猪副嗜血杆菌病的病变为多系统性,除了胸腔组织脏器的病变外,腹腔、脑膜以及关节都有不同程度的病变。病毒性呼吸道疾病,如蓝耳病、伪狂犬病等均有母猪流产、神经症状等临床表现,具体的诊断需要借鉴各自的流行病学以及血清学检测。

4 综合防治

4.1 加强饲养管理和生物安全管制

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各种应激,保持猪群足够均衡的营养水平。注意通风换气,降低饲养密度,保证适宜的温湿度,定期消毒和驱虫,有条件的猪场最好采用“自繁自养”、“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对于断奶仔猪应做好建立防治猪副嗜血杆菌病和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药物保健措施。

4.2 疫苗免疫

目前国内外均已有商品化的灭活疫苗用于该病的免疫接种。

疫苗免疫程序:怀孕母猪:产前20~30 d免疫APP多价灭活苗;种公猪:每半年免疫一次免疫APP多价灭活苗;仔猪:4~8周龄免疫APP多价灭活苗,2 w后加强免疫1次;后备猪:隔离期免疫1次。3 w后再加强免疫1次。可应用包括国内主要流行菌株和自家场分离株制成的灭活疫苗预防该病,效果更好。

4.3 药物防治

根据对近几年国内外用药情况和实验室药敏试验结果的分析,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主要对头孢噻呋、头孢喹诺、替米考星、氟苯尼考、阿莫西林、恩诺沙星等敏感。大多数分离的胸膜肺炎放线杆菌都可以产生一种或多种抗生素耐药性,并且该病在临床上主要危害仔猪和育肥猪,所以各养殖场应该结合猪生产各阶段的饲养管理要求,科学合理地制定一个既能避免病菌对药物产生耐药性,又能减少发病和减低用药成本的药物保健方案,笔者这里推荐“阶段性药物保健方案”。所谓阶段性药物保健,是指在妊娠母猪妊娠后期、母猪分娩前后、仔猪断奶前后、生长猪12~18周龄、外购仔猪隔离期内等阶段交替使用敏感药物进行预防保健,以减少疾病的发生。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可单发或混合感染,临床上多与猪副嗜血杆菌病、支原体性肺炎、猪瘟、圆环病毒感染等混合发生,所以治疗时要综合考虑分析,坚守以下治疗原则:积极对症治疗,控制病原微生物的继发感染,减少并发症;重构动物机体非特异性主动免疫功能,提高猪体自身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减少应激;强化饲养管理,把好饲料质量关,科学合理地消毒。

S858.28

B

1004-5090(2016)12-0024-02

2016-11-03)

猜你喜欢
肺脏胸膜纤维素
胸腔镜下胸膜活检术对胸膜间皮瘤诊治的临床价值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
纤维素基多孔相变复合材料研究
纤维素气凝胶的制备与应用研究进展
成人胸膜肺母细胞瘤1例CT表现
基于近红外技术的苎麻叶半纤维素、纤维素、木质素及Cd含量快速测定
论耳与肺脏的相关性
肺脏:隐藏多年的造血器官
纤支镜胸膜活检与经皮胸膜穿刺活检病理诊断对比研究
《屠宰牛肝脏和肺脏组织的病理学观察》图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