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河长制”实施全流域河流生态治理

2016-03-12 01:46宋士迎
河北水利 2016年7期
关键词:之河河长制秦皇岛市

□宋士迎

推行“河长制”实施全流域河流生态治理

□宋士迎

针对传统方式在生态河流管理中的局限,秦皇岛市建立健全“河长制”,大力实施全流域河流生态治理,促进境内河流水质与环境稳定向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河长制;合理目标定位;以机制促落实

今年以来,秦皇岛市为实施生态立市发展战略,倾力打造京津冀城市群生态标兵城市,着眼于持续改善水生态环境,建立健全“河长制”,大力实施全流域河流生态治理,促进域内河流水质与环境稳定向好,走出了一条适合当地情况的新路。

1.面临形势

当前,河流生态环境治理取得多方共识,各部门都掀起了河流生态环境治理的新高潮,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是传统管理方式在生态河流管理中存在诸多弊端:在宏观管理上,缺乏高效、系统的管理平台,没有相关管理标准和流程,尚未建立成熟、系统、完整的管理体系,各自为政,往往事倍功半。在微观管理上,不能适应当前不断变化的经济、社会形势,难以实现动态管理的要求。在长效管理上,没有长期的管理计划,未设置阶段治理时间点,由“末端管理”向“源头控制”转变缓慢。在绩效考核上,未能发挥整合效应,没有协调联动,造成资金浪费。在监督管理上,往往是被动监管,缺乏可操作性的处罚办法,违法成本低。在目标设置上,缺乏合理的科技监测手段,考核中容易出现“扯皮”现象。

2.主要做法

2.1 合理目标定位

秦皇岛市境内河流众多,分属于滦河及冀东沿海两大水系,有17条独流入海河流。为实现每条河流“有人管、管得住、管得好”目标,秦皇岛市以“河长制”管理为抓手,以流域为单元,全力推进河流生态治理各项工作,以期通过河流流域生态治理为突破口,将秦皇岛市打造成京津冀城市群生态标兵城市。

2.2 坚持高层推动

为全面加强河流环境治理,秦皇岛市将水系治理作为全市1号工程,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分担总河长、副总河长并亲自分包具体河流。市四大班子领导成员全员上阵,编组分包各河流;同时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落实县、乡、村各级分包领导和责任人,全市共设立市级河长34名,县级河长113名,乡村级河长1463名,做到了每条河、每个河段、每米河道都有人管理、都有责任人,形成了4级河长齐抓共管,覆盖全市所有河流和全部流域范围的河道管理体系。

2.3 强化顶层设计

为加快推进各项治理工作,努力从根本上改善全市水系环境,以建设生命之河、美丽之河、富民之河、文明之河为目标,制定了《秦皇岛市河长制管理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依法治河、系统治河、科学治河、全民治河”的系统化工作思路,形成了“分工系统、标准一致、条块结合、全流域包干”的网格化管理责任体系和工作机制。

2.4 坚持用脚丈量

为切实摸清河道现状,全面了解河道污染来源,科学制定各项治河措施,市委明确要求所有市级河长用脚丈量分包河流,从河口到源头、不落一米、不漏一个污染点,认真搞好前期调研摸底工作。市委书记孟祥伟同志先后6次徒步踏查戴河50多km,对戴河主干流及东支流全部进行了实地踏查。市长张瑞书同志和其他市级领导干部也都利用节假日徒步踏查分包河流,行程500多km,巡查发现涉河涉水问题1297个。通过徒步踏查,摸清了河流整体状况,查明了所有污染源,进一步明确了截污染、清垃圾、畅河道等近期工作措施和建设“生命之河、美丽之河、富民之河、文明之河”的长远规划任务。

2.5 坚持以机制促落实

搞好水系治理,不仅要有信心和决心,更重要的是以抓铁有痕的精神抓落实,以强有力的制度约束促落实。一是凝聚合力。整合市县党委、人大、政府、政协领导力量,并从市直部门抽调县级干部担任市级河长参谋,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形成了全市各级和各有关部门所有干部群众同频共振、合力攻坚的协调联动机制。二是强化责任。按照“菜单式分解、契约化管理、审计式验收、公开化奖惩”的标准,明确各级河长以及各级各有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并纳入水污染防治工作考核内容,有力促进了各项工作的落实。三是加强督导。实行各级河长日巡查、周报告、月调度、季点评制度,督促各级河长认真落实工作职责,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加快推进各项治理措施。同时,建立“河长制”管理工作微信交流群,利用现代信息手段以先进带后进,随时跟踪问效。四是强化社会监督。一方面在《秦皇岛日报》向全社会公布,另一方面在河道显著位置设立上千块“河长制”管理公示牌,让群众直接对各级河长的工作情况和治理成效进行评价,有力促进了工作开展。

3.取得经验

3.1 实施“河长制”管理,首先要底数清楚

总体看,秦皇岛市大多数河流水环境良好,鱼类、鸟类以及沿岸植物和谐共生,生态链条稳定。但通过对城镇生活污水、农村生活环境、畜禽养殖场、工业污染源以及非法侵河占河情况进行调查,也发现了不少问题。共查出非法排污口254个,河道周边500m范围内养殖场680个,非法建筑物256处,非法采砂点11处。对此,将所有问题登记造册,标注上图,明确具体点位、数量、类别、整治要求和责任权属,统一列入重点整治范围,限期整改。

3.2 实施“河长制”管理,要合力攻坚,防止反弹

截至目前,全市共拆除非法建筑物41372m2,封堵排污口237个,关停整改养殖场300家,取缔非法采砂点11处。有7名科级干部因治污不力、工作不到位受到政纪处分或组织处理。特别是在孟祥伟同志的督办下,戴河入海口私建码头被依法拆除,2名盗伐戴河河道林木者被刑事拘留,形成了有力震慑。张瑞书同志发现洋河上游迷雾村有污粪直排入河,当即责成抚宁区立即整改。通过各级河长踏河巡查,切实解决了一批老大难问题。

3.3 实施“河长制”管理,要有科学有力措施

立足于管得住,秦皇岛市全面建立和完善了农村垃圾治理长效机制,对河道保洁实施市场化管理,着手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压减单茬玉米面积、发展林果产业。立足于管得好,统筹生产、生活、生态,对戴河全流域进行整体规划设计,加大沿岸土地流转力度,因地制宜进行开发建设,努力打造出全流域综合治理的样板。并以此为标准,对所有河流进行系统规划,明确功能定位,保护性开发利用河道及两岸,惠及千家万户。

4.主要成效

4.1 推行“河长制”管理模式,为秦皇岛生态治理打下根基

秦皇岛因生态而兴、因生态而名,绿色是秦皇岛的底色,生态是秦皇岛的特质。生态保护和建设一刻不能停歇、一刻不能松懈,坚持水环境治理与大气污染防治、土壤污染修复同步推进,让秦皇岛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增强发展底气和后劲。守住绿水青山,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扩大开放上拥抱金山银山。坚守绿色底线,为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壮大、现代服务业发展量质提升和第六产业做优做强提供新空间、新优势、新动能。

4.2 推行“河长制”管理模式,加快了管理力度整合的步伐

通过建立“河长制”,一些积重难返、问题严重的河道,在短时间内得到综合整治,面貌一新。“河长制”最大程度整合了各级党委政府的执行力,弥补了早先“多头治水”的不足,提高了河流治理的行政效能,形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治水“生态链”,真正形成全社会治水的良好氛围。可以说,“河长制”是新时期加强河流管理与保护的一项行之有效的新举措,值得大力推广。秦皇岛市已经成功将河长制管理制度辐射到城市管理工作当中,城市分街道、片区设立街长、片长,并初步取得成效。

4.3 推行“河长制”管理模式,建立了严格的督导体制

抓好“河长制”管理工作,贵在严格。严格落实责任,定好任务书、路线图、时间表、军令状,推动工作紧而又紧、落地生根。坚持严督实查,聚焦问题,工作推进到哪里、督导就跟进到哪里,要时限、要措施、要成效,坚决问责落实不力者。敢于对违法违规者亮剑,严格执法,绝不手软。坚持把严格的制度挺在前面,用制度约束人、激励人。以严管出干部队伍的好形象,以严管出绿水青山的好环境,以严管出事业发展的好势头。

4.4 推行“河长制”管理模式,组建了一支作风干练的管理队伍

市级领导担任河长,以上率下的做好示范,每一位河长都能够心想到、脚走到、眼看到、手抓到、要求做到,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本职工作做起、从一点一滴的日常具体事情做起。大家普遍感到,河流生态管理和以前不一样了,能够抓到点,能够抓到位,能够抓的久。

5.下步工作

5.1 持续加强管理

深化执法体制改革,整合全市各级各部门执法力量,依法将部分权力交由乡镇,建立综合执法队伍,实现执法力量下沉。探索建立河流警长制。继续保持“河长制”管理的韧度、力度和热度,针对排查出的问题,抓住不放,坚决整改到位,确保5月底前全部封堵非法入河排污口,绝不让一滴污水进入河道。力争年内河流基本消除劣Ⅴ水体,河流水质按照水环境功能区划要求达标率达到60%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

5.2 科学规划蓝图

以流域生态治理为目标,制定区域内水系连通规划,洋河、石河水源地水环境治理规划,入海河流生态治理规划,污水处理厂尾水达标提升规划,沿河绿化带建设规划,包装项目,建立融资平台,分步实施。到2020年底,流域生态功能显著提高,河流自然景观得到恢复,山水林田湖生态环境良好,河流水质达标率达到水环境功能区划要求。结合各个河流具体情况,谋划沿河产业发展规划,以现代服务业、休闲体育、有机农业和第六产业为中心,制定河流综合开发利用规划,以项目带动打造富民之河。

5.3 深度融合推进

把“河长制”管理工作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有机结合。倡导“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爱护自然”的价值理念,增强群众生态文明意识,在共享产业之河成果的同时,构建全民参与的格局。加强青龙湖、七里海、石河、汤河、洋河、戴河等湿地生态体系建设。大力实施造林绿化工程,构建沿海、山区丘陵、水系生态体系,全市森林覆盖率到“十三五”末提升到60%以上。□

2016-05-23

宋士迎,男,汉族,秦皇岛市河道管理处,高级工程师。

猜你喜欢
之河河长制秦皇岛市
中国人民银行秦皇岛市中心支行
秦皇岛市
中国人民银行秦皇岛市中心支行
秦皇岛市
让书香浸透生命之河
张曼玉 在时间之河中漂流
大运之河
我国“河长制”的起源
中小河流“河长制”长效管理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