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考

2016-03-12 17:48张晶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实践路径意义

张晶

摘 要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率先提出“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是党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新突破,同时也是对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高校作为社会上的特殊组织,承担着做好大学生群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工作的重任,因而对高校在此方面进行深研,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出发,阐释了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并提出了具体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 三个倡导 意义 实践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三个倡导”,是我们党在新时期作出的价值层面的战略部署,是我们党在总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经验升华。高校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如何真正有效地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既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点,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

1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要任务

1.1认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形势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形势即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外部大环境,只有真正分析了形势,才能真实做出判断从而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当前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形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形势带来的挑战。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国家间、地区间彼此之间的交流也是日益广泛,地球俨然变成了地球村。这种形势下,高校间的交流也是逐步扩大,价值观、信念的碰撞也是给大学生们的理想信念造成了冲击。

(2)文化多元化的挑战。在和平与发展的大的环境下,世界各国也是逐渐认识到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此前的军事对抗现在已不多见,更多的是在文化上进行的竞争。文化多元化已经是世界发展的趋势,文化多元化的环境下,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舶来文化和本土文化也会发生激烈的碰撞,西方国家借助经济和军事优势对他国进行文化的强制渗透,大学生的思想文化在不经意间就会被外来文化占据,进而忽视本土文化。

1.2发挥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作用

刘云山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座谈会上指出“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在于实践,在于每一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但是青少年阶段是价值观形成阶段,是可塑性最强的时期。抓住了青少年思想政治道德教育也就抓住了未来,管住了长远。”不难看出,尽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要求人人参与,但也是需要分层次,有重点。因而,高校要真正让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主体与中坚力量,充分发挥青年学子的独特作用。

1.3充分发挥改革创新精神

前文中已经提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势,具体指出了新挑战。因而,在面对信息爆炸等一系列挑战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

2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键在于践行。从接收学的视域看,大学生接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是以大学生为接收主体,在特定的接收环境下,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和各种媒介作为接收中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接收对象组合成的接收过程。因而,高校要想真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必须从这个几个方面入手。

2.1接收主体上,增强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自觉

对于高校而言,第一,可以广泛开展大学生内省活动。在内省形式上可以鼓励多元化,个人可以采取撰写内省日志再一月一汇总的形式进行,而对于班级或者高校整天来说则可以采用内省汇报的形式即每个班都是形成一样的主题,班级同学围绕统一的主题结合自身实际进行反思。

第二,培树典型,发挥典型的模范带头作用。首先,榜样的选取要注重真实性,先进性和时代性。其次,抓好榜样的日常行为。对榜样的要求决不能以普通人的身份来要求,要始终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去指导,规范榜样的行为。最后,给榜样展现平台。将榜样推置于公众的眼球之前,让人们在看到他的时候不自觉地进行反思,进行与自己对比。只有从根本上提高了大学生的思想觉悟和管住了大学生的行为才能使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更深入进行。

2.2接收环境上,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特定的接收环境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分重要,因而对于高校而言要注重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1)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任何时刻都不应该忽视校园的文化建设。首先,要注重校风建设。校风是承载一所高校发展的底蕴,唯有好的校风才能促进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因而对于高校而言,既要培育积极向上,振奋人心的校风,同时也要关注独特校风的建设。其次,要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尽管国家一直强调人文素质教育和专业素质教育应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并不能实现这二者的完全平衡,高校往往都是专业素质教育而忽视人文素质教育。因而,对于高校而言,要不断加大人文素质教育,不断提升大学生的人格,气质等促使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最后,要精心组织校园活动。高校要充分以学生会、社团为依托,不断开展创新,有内涵的活动,提供让每个师生都可以展示的舞台。

(2)加强制度建设和研究。要想真正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制度建设就一定要跟上。高校要不断健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制度,监督,评价以及示范机制,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制度保障。同时高校党委要从战略和全局角度出发,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管的领导体制。明确责任,及时督查,并对结果予以公布,保证惩罚分明。

2.3接收中介上,注重对宣传方式和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创新

当代大学生主要以90后为主,在追求上更加注重个性与自由。因而在接收中介层面上,要加大对宣传方式和思想教育方式的创新。因此在宣传过程中应注重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运用,将理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用图片,白字等形式展现出来,从而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创新就是指对课堂内容,讲述上进行创新。可以采取小品,话剧等形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展现出来。讲述上也无须太过死板,鼓励课堂讨论,课堂演讲等形式的出现。

2.4接收对象上,加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

当前,我国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十分火热,不少高校在研究中也是贡献了较大的力量。高校在人力和智力等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因而,对于高校而言就是要加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力度,使之不断服务于新问题,服务于实际的教育教学,并能解决大学生的现实问题。

3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3.1长期原则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党的财富,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润物细无声的工作,是一项潜移默化的工作,其成效不可能在一朝一夕内就可以看的到。因而,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坚持长期原则,牢牢把握不放松。

3.2全面原则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总结,是社会上诉求的“最大公约数”的价值观,因而在内容上说十分完善,国家层面、社会层面、个人层面的内容都不能少。因而,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坚持全面原则,全面学习,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能心存侥幸。

3.3统一领导原则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关于国家,社会和个人道德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事关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复兴,公民个人素质的养成。因而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坚持统一领导原则,紧紧根据党中央的领导和部署来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

参考文献

[1] 刘云山.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党建,2014(2).

[2] 王云涛.当代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接受学解读[J].思想教育研究,2013(6).

[3] 邓周.高校大学生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会[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2013(7).

[4] 张小平.积极培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蚌埠党校学报,2013(2).

猜你喜欢
实践路径意义
有意义和无意义
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品牌化开发路径研究
以“大扶贫”理念开辟精准扶贫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