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区大学生学习怠倦及其成因分析

2016-03-12 18:05邢丽华覃仁丽左鑫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自我管理大学生

邢丽华 覃仁丽 左鑫

摘 要 目前高校大学生普遍存在一定程度的学习怠倦现象。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文献法等研究方法,对广西区各高校1371名本科学生进行了关于学习怠倦情况及原因的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一半的大学生存在学习怠倦;引起大学生学习怠倦的原因主要有智能手机网络因素、学习环境、大学课程设置及教学方法、大学生学习动机、时间管理能力等。本文针对上述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为各高校缓解大学生学习怠倦问题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 大学生 学习怠倦 自我管理

中图分类号:G442 文献标识码:A

1问题的提出

在当代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智能手机品种功能层出不穷的背景下,很多人纷纷沦为“屏奴”,坐车刷微博,聚会晒自拍,睡觉前不看看手机动态都难以入眠。在这些人中,大学生更是占了相当一大部分。随着教育政策放宽,受高校扩招影响,大学数量剧增,大学生质量也越来越差,导致大学校园的学习氛围发生变化,再加上社会科技日新月异,娱乐生活丰富多彩,大学生面对重重的外界诱惑,如果自制力不强难以抵抗,就会影响到学习,长此以往,便会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逃避学习的行为也会随之出现,即产生学习怠倦问题。本文主要从学习怠倦的表现来定义学习怠倦,即学生由于缺乏学习动力等各种原因,对学习不感兴趣,进而产生一系列逃避学习的情绪和行为。

2研究设计

本文主要针对广西区各高校在校本科生进行调查,调查了包括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广西财经学院、桂林理工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桂林医学院、贺州学院、钦州学院在内的19所本科院校,发放问卷1371份,有效回收1079份,为平衡各年级问卷比例,按照有效问卷数量最少的年级的问卷数量随机提取各年级有效问卷,共964份。

3研究结果

本次调查显示,影响广西区大学生学习怠倦的因素包含内外两方面,内部因素有学习动机、学习兴趣、自我管理能力、自我成就感、学习方法等,外部因素有智能手机网络因素、学习环境、大学教学制度、课程设置、师生关系等因素,其中最主要最直接的是智能手机网络因素。

3.1内部因素

3.1.1学习动机不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相当多学生的学习的动机来自与外在驱动,如被调查对象中有79.85%的学生学习动机来源于教育投资收益,为了未来谋求一份好工作而学习。因父母、学校和身边同学的压力而学习的也占到40.3%,而真正出于对学习的热爱和对知识探求、提高自身素质的却只有58.96%。这个现象表明现在大学生学习带有很明显的功利性和被迫性。

3.1.2学习兴趣不浓

调查结果显示,有79%的学生因为课程内容枯燥乏味,老师教课照本宣科毫无新意对学校的课程不感兴趣。有12%的学生不喜欢自己的专业,对所学专业提不起兴趣,事实上,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大多数学生并不了解自己所选的专业,不清楚自己是否适合是否喜欢,都是由家长或任课教师代劳的,或者未被所报专业录取而调剂到另一个专业,进入大学开始学习后才发现自己对自己的专业毫无兴趣,现行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下转换专业又十分困难,而学生又未能及时调整心态,逐渐陷入了专业学习的困境。

3.1.3自我管理能力差

从本次调查结果看,45%的学生每天只会花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进行课外学习,38%的学生会花1-2个小时,只有17%的学生每天会花3个小时以上时间进行课外学习的。在关于大学生课外自主学习情况的调查中,有41.04%的学生表明想学习也知道学什么但无法坚持。这都表明了现在的大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普遍偏差,自律性低。

3.2外部原因

3.2.1智能手机网络因素

本次调查显示,影响大学生学习怠倦的首要直接因素便是智能手机网络因素。随着信息科技的迅速发展,手机网络迅速普及,网络文化日渐进入我们的生活,网上生活的精彩丰富和简单快捷,对大学生有极大的吸引力。调查可显示,76.8%的被调查对象在课堂上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玩手机而不是认真听课,也有35.82%的学生表示在课堂上有时会看自己感兴趣的书籍报刊,但只有14.1%在课堂上认真听课。

3.2.2大学课程内容滞后,部分教师照本宣科,知识结构更新速度慢

调查显示,大约有55%的学生对大学的课程安排不满意。在关于大学生无法专心学习具体原因的调查中,有79%的学生认为自己无法专心学习的原因是课程内容理论性东西太多,具体实例背景说明太少。在关于大学生对教师教学方法满意程度的调查中,仅有不到一半的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满意。

3.2.3不良舍风影响,学习氛围不浓

学校环境大到整个校园的学习氛围,小到宿舍学习氛围,都会影响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在大学,学生很多时间都在宿舍度过,宿舍的学习氛围对学生的影响极其重要。调查显示:有5.22%的学生会因为舍友的逃课而选择逃课,44.7%的学生偶尔也会,只有约50%的学生能够坚定自己的信念不选择逃课。

4对策

针对上述原因,我们提出了缓解大学生学习怠倦的相关对策,具体如下:

4.1学生个人制定阶段性任务和目标,规范日常生活,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学生在大学生期间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专业知识而不是娱乐休闲。因此,学生应该牢记自己的任务,规范自己的日常生活,以学习为中心,制定阶段性的学习生活任务,努力在计划的时间内完成自己的任务,提升自己的时间管理能力和自律能力。

4.2学校完善教学管理,狠抓学风建设

完善日常管理制度,针对学生的迟到、早退、逃课、不听课、不交作业等现象进行严格管理,为良好学习环境的创造打下基础。如可以使用指纹机考勤减少学生迟到早退行为,尝试使用手机信号屏蔽器减少智能手机对学习的干扰。

改革考试制度。加大成绩中平时分比重,使总成绩与学生上课表现情况、作业质量等平时表现密切相关。严惩作弊行为,消除学生“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

4.3学校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对大学生的学习指导,如开设专门的大学学习特点及学习方法的学习指导课程,引导学生了解大学学习的特点,掌握适合自身特点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观念和学习习惯。高校可以成立学习方法指导中心,并由专业人员担任指导教师,聘请专家、教授定期举办专题讲座,指导大学生的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4.4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抗压能力,减少不良情绪对学习影响,增强学生成就感

高校应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结合大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需求、群体特征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减少因心理问题而产生的不良情绪对其学习生活的干扰。还可设置一些压力训练课程,组织学生开展压力训练活动,提高学生的抗压耐压能力。通过校园文化、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方式多途径、多渠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4.5设置专业引导课程,改良教学内容,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机

针对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的不感兴趣的问题,学校可以设置专业的引导课程,增强学生对所学专业的了解,使学生清楚知道自己专业发展方向,结合自身特点,明确努力方向,增强专业归属感,从而提高对所学专业的兴趣,增强学习动机。

学校需要根据社会对学生的需要,为学生提供合适和有价值的课程和学科内容。合理安排课程,“在课程内容方面尽量体现综合化,培养具有良好的素质和完善人格的人才;在课程结构方面应趋向多样化,课程设置既反映现代科技、经济、文化的发展的新成果、新特点,又适应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和个体差异,重视学生的智力、道德与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通过设置学生感兴趣的课程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应该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水平,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学校要改善教师绩效评价体系,重视教学成果考核,避免科研过多地消耗教师精力,让教师把更多精力放到教学上来,保证教学效果。

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实现师生的沟通。学生要尊重理解教师,遵守老师上课的纪律,认真完场老师布置的各项作业,主动自觉地与老师进行学习生活上的沟通。教师要改变教师的角色定位,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建立起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创建和谐、民主的课堂对话环境,鼓励学生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师生都应重视课后答疑安排,利用好答疑时间,促进双方的交流。

(指导老师:王凌峰)

基金项目:广西大学生创新训练《广西区大学生学习怠倦及其成因分析》(项目编号:201410595060)项目成果。

参考文献

[1] 王玉楠.大学生学习怠倦与专业承诺、学习压力的相关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4.

[2] 闫宏微.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问题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3.

猜你喜欢
自我管理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新形式下研究生会在研究生自我管理模式中导向作用的实践与探索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