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学习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主要作用

2016-03-12 19:21高伟滨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中学物理教学探究性学习新课改

高伟滨

摘 要 物理作为中学课程教育的基础性学科,对于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物理常识,树立科学严谨的科学态度有重要帮助。随着新课改的实行,初中物理教学也在向探究性学习转变,更加强调学生探究能力和合作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中学物理教学 新课改 探究性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1巧妙设置课堂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1.1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思考

爱因斯坦说:解决问题并不难,难的是提出新问题。对于高中物理教学来说,通过不断提出新问题,能够引导学生在探究思考中进行由浅入深的学习。教师在利用提问方法进行探究教学时,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知识接受能力,合理设置问题的难易程度,既能保证学生开动脑筋,对问题的答案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究,又要避免问题难度过大导致学生出现厌学情绪。当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给出答案后,教师通过讲解,帮助学生找出自己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总结比较,让学生理清自己的解题思路。理想状态下的科学探究问题,应当是上下衔接、环环相扣、由浅入深的。例如在学习“欧姆定律”这一章节时,教师首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生活中常见的电阻及电阻单位实例,在学生纷纷给出自己的答案后,教师再继续引入欧姆定律的公式,以及表达式所适用的范围,结合实验由浅入深的提问,既能够平滑的引入课堂教学内容,又能够让学生通过循序渐进的思考过程,理解和掌握教学知识。

1.2进行科学实验操作,激发学生探索欲望

高中学生普遍具有好奇心强、活泼好动等特点,教师如果在教学中不注重抓住这些特点,就会使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因此,在进行物理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初中生对未知科学事物的强烈好奇心和探索欲,进行动手操作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的探究意识。例如在学习“牛顿定律”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在课程开始前带领学生在教室内做简单的实验,教师可以在桌面上用手推动粉笔盒,从静止开始慢慢向前运动,在这时教师用语言调动学生兴趣,问学生撤去推动力后粉笔盒会怎样,并实施行动,粉笔盒立即静止。教师结合简单的事件,让学生思考物理的受力情况,并总结物体运动的规律,最后分析实验。帮助学生总结物体运动作用力的关系,从而引发学生主动思考的意识,并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这样就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掌握课本教学知识,便于加强记忆。此外,实验操作还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有很大帮助。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务必要提前进行预实验,保证试验安全。

2制定明确教学目标,挖掘学生探究潜力

2.1合理设置教学目标,鼓励学生大胆猜想

合理的教学目标能够帮助教师掌握课堂教学进度,对于下一步的课堂安排也会更加条理。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一方面要以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和知识掌握程度为基础,设置难度适当的教学目标;另一方面,教师还要注意观察学生在学习中探究能力的变化,从而为课堂教学方法的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对于未知的物理知识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各种疑问,其中不乏一些令教师啼笑皆非的问题,如果教师不能以科学的态度进行详细解答,就会使学生失去物理知识探究的兴趣,难以理解物理现象的内在本质。因此,无论学生的问题多么幼稚,教师都应当站在学生的角度,按照学生的思维方向和认知规律进行科学讲解,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问题的正确答案。换个角度来说,学生对物理现象和教学存在疑问,恰恰说明学生对该学科具有浓厚的兴趣,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多问多想,大胆质疑。

2.2组建学生学习小组,鼓励组内交流讨论

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除了需要教师进行课堂点拨和引导之外,更重要的培养方法是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开展学习兴趣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之间进行问题探讨,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探索求知意识。首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探究时间,让学生能够完成整个探究流程,包括提出问题、查找资料、组内讨论和问题总结。其次,教师要合理设置谈论问题的难易程度和知识关联程度,问题要紧扣课堂教学内容。例如在学习“时间及位移”这部分内容时,学生对时间的概念不好掌握,教师可以先用工具画出时间轴,并在时间轴上标注:第一秒初;第一秒末;第一秒内;前一秒内;第二秒初;第二秒末;第二秒内;前两秒内。便于学生区分,再将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讨论,将自己对时间的定义进行阐述,方便学生理解,并在组内进行交流讨论,强化学生对该部分内容的记忆力。

3规范学生探究操作,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探究能力培养,需要学生进行动手实践操作,以此增加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直观感受。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初中生对许多物理知识的了解程度不够,在进行物理实验(尤其是电学实验)时,对一些危险操作的防范意识不足,给学生探究学习埋下了安全隐患。因此,教师在开展科学探究教学时,首先自身要进行一次或多次的预实验,保证试验质量和试验安全性;其次,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安全系数相对较高的试验,降低试验中的安全风险。再次,科学实验开始前,做好操作规范和安全意识的教育工作,让学生了解安全实验的重要性,从根本上预防误操作和危险操作的出现。

物理是一门非常严谨的学科,尤其是物理实验,任何不规范或不细致的试验操作都有可能导致试验结果不准确或出现错误,而这些错误的试验结果很容易误导学生。因此,教师在物理的探究性教学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试验操作规范,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试验操作,进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 曾志旺.探究性学习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学科教育理论研究,2013(6):46-47.

[2] 胡彦.探究式学习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学科教育,2011(3):16-18.

[3] 徐红.数字信息化实验系统在高中物理实验中的探究性应用[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2(6):8-9.

猜你喜欢
中学物理教学探究性学习新课改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探究性阅读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浅议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探究策略的培养
嵌入生活化情境的中学物理教学策略
液体压强浅析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