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弭数字鸿沟,共享文化资源

2016-03-12 22:24石玉伟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乡村

石玉伟

摘 要 本文从乡村文化信息资源分类入手分析,概述了乡村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建设现状,重点论述乡村文化信息资源工程建设的实践性。

关键词 乡村 文化信息资源 共享工程

中图分类号:G258.22 文献标识码:A

全国文化信息共享工程于2002年正式启动,在数字资源、技术平台以及服务网络建设等方面成果斐然。乡村文化共享工程在现阶段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文化信息资源不断丰富、来源更加广阔;服务点增多,覆盖城乡的服务网络体系逐步建成;各乡村把建立具有民族文化、地域文化的地方特色资源建设作为重点工作,成果斐然;将文化共享工程与乡村党员干部、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结合起来,实现数字资源的共享,乡村文化服务网络在设施建设、服务水平以及管理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根据乡村的实际情况,通过多样化的现代技术手段与通讯设备提高资源的传输效率与使用率,互联网、有线电视、卫星等方式实现文化共享工程资源稳定快捷传输。

1乡村文化信息资源分类

(1)根据文化信息的来源划分:传统文化信息资源,主要包括非物质文化信息资源与物质文化信息资源;社会主义文化系统资源,是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在中国的实现,是指导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特色的核心价值体系。

(2)根据文化信息生产部门划分:党政机关文化活动产生的文化信息资源,党政机关是文化活动管理的主要机构,在文化活动管理中产生大量的文化信息资源;公共文化公益机构文化信息资源,主要包括图书馆、文化馆以及博物馆与科研机构等为村民免费提供的信息资源;公共文化信息服务机构提供的资源,以及公共文化产品开发企业的信息资源。

(3)从文化信息内容划分:科技类文化信息资源;文娱类文化信息资源;教育类文化信息资源;经济类文化信息资源;政治类文化信息资源以及卫生类文化信息资源。

2乡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现状

(1)地方政府重视程度不一致,经费投入不足。各级政府部门财政压力沉重,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经费得不到保障,导致管理人员编制与经费问题无法落实,设备引入、维护经费问题得不到解决。

(2)信息资源利用率低。虽然文化共享工程可以为乡村居民提供大量的文化信息资源,但是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以及地域差异,基层站点宣传力度不足,基础设施设备利用率不高,百姓对于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了解程度有限;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受到信息鸿沟的影响,乡村居民获取信息有一定的障碍。

(3)政府政策支持不够与技术服务不足。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需要地方政府在政策上给予支持,虽然工程开始之初政府已经颁布了相关政策,但并没有形成完善的配套支持政策,经费与技术支持力度薄弱,相关政策难以切实执行。

(4)文化管理体制不合理,乡村居民参与热情不高。政府在文化工程建设中既是管理者又是经营者,缺乏竞争机制,乡村文化机构设置不规范。文化生活的参与积极性与参与者的文化素质有很大关系,由于乡村居民文化素质有限,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匮乏。

3乡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的实践性

3.1建立经费与人才保障机制

政府需将文化共享工程建设经费纳入预算,确保乡村人均文化服务经费均衡;吸收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文化事业建设,通过资金社会化实现工程的可持续运转;加强文化部门、财政等对工程建设资金的监督,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建设由乡镇文化专干、大学生村官以及学校教师组成的文化工作队伍,为乡村居民的文化生活提供帮助与指导;通过信息化技术对乡村服务点工作人员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培训,提高服务水平与服务能力;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考核机制,提高工作人员的服务积极性;发动民间艺人传承民族文化,丰富乡村文化生活。

3.2建立文化服务管理体系

从文化共享工程项目开始建设到运行过程中系统的维护,都应制定量化管理体系,通过分析项目进程中的知识、经验教训,进一步优化项目管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并不是一个孤立的工程项目,需要进行综合性管理。充分运用软硬件设施与资源,借助图书馆、文化馆以及企事业单位等的数字资源,建立资源共享共建体系,在政府、社会的共同参与下,形成职责明确、服务规范、优质高效的文化服务管理体系。

3.3开发建设数字资源

数字资源的开发与建设是工程项目的核心,须在数量与质量上有保障,同时需要加强网络建设。数字资源在内容上要雅俗共赏,面向乡村普通百姓,增加农业科技知识与生产生活相关的内容,使其具有实用性与大众性。同时要具有地方特色与民族特色,关注少数民族与少年儿童的需求。解决数字资源版权问题,鼓励作品权利人授权文化共享工程使用作品,通过募捐、合作、优惠采购以及购买等方式实现数字资源版权自主化。

3.4建立健全监督评估体系

树立以人为本的绩效评估理念,强化公众对政府文化行政的监督责任,促进政府绩效的提高,使公众意识到自身享有文化服务的权利,也有维护文化服务提供秩序的义务;绩效评估过程包括评估准备、评估实施、评估分析以及评估反馈四个阶段,借助这一过程促进政府组织文化服务的绩效;根据工程的实践情况对文化体系建设不断修订改进,确定绩效考核的内容与范围,形成正确导向与有效激励;根据公众反馈进行改进;将文化共享工程建设纳入到政府政绩考核体系,推动工程项目良性发展,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

4结语

乡村文化信息资源分类复杂,文化共享工程建设成果斐然但仍有不足,需要在经费与人才保障机制、文化服务管理体系、监督评估体系等方面加强建设力度,同时做好数字资源的开发建设,为乡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单肖娟.基层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建设中的问题与思考[J].艺术百家,2012(S1).

[2] 朱亚玲.城市公共图书馆在区域性数字文化服务中的实践与探索——以长春数字图书馆为例[J].公共图书馆,2012(04).

[3] 胡唐明,郑建明.公益性数字文化建设内涵、现状与体系研究[J].图书情报知识,2012(06).

猜你喜欢
乡村
乡村道路运输改革
笔蘸天籁 童心为画
浅析当前乡村财务管理模式的
小学生好奇心与创新意识的潜在联系
话剧《乡村》
MSU:东兰辛“乡村”里未来的公关小姐(三)
消失的“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