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台湾泥鳅养殖前景

2016-03-13 14:08贺文辉
黑龙江水产 2016年6期
关键词:摄食泥鳅东北地区

贺文辉

(泰来县汤池镇政府 黑龙江 泰来 162411)

东北地区台湾泥鳅养殖前景

贺文辉

(泰来县汤池镇政府 黑龙江 泰来 162411)

台湾泥鳅是台湾水产科技工作者通过杂交选育出来的新品种,与普通泥鳅相比,具有适应高密度养殖、摄食旺盛、个体大、生长快、抗病力强等优势,且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深受水产养殖者追捧和消费者青睐。2012年以来,台湾泥鳅逐渐被大陆少数南方水产企业引进养殖,并迅猛发展。目前,东北地区也有零星引进养殖,但未形成规模。为提高台湾泥鳅的认知度,方便引进养殖,本文对台湾泥鳅现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并对东北地区养殖前景进行分析。

一、台湾泥鳅生物学特征

1.形态特征:台湾泥鳅头较短,头部无鳞,鼻孔靠近眼,鳃孔小。口下位,近马蹄形,须5对。体近圆筒形,体鳞较大,侧线完全。尾柄处皮褶棱发达,与尾鳍相连,尾鳍圆形,肛门与臀鳍起点接近。体背部及体侧上半部灰褐色,腹面白色。体侧具有许多不规则的黑褐色斑点。背鳍、尾鳍具黑色小点,其他各鳍呈灰白色。

2.食性特征:台湾泥鳅属杂食性鱼类,可摄食生物饵料,如蚯蚓、水蚤、水草等,也可摄食全人工配合饲料。食欲旺盛,摄食量较大,为避免过饱而妨碍肠的正常呼吸,应采取少量多次的投喂方式。

3.习性特征:台湾泥鳅属于温水性底层鱼类,适宜水温为15℃~30℃,最适水温为25℃~27℃,常栖息在池塘四周的浅水区域、淤泥表层等地方,在不受惊扰或水温适宜的时候不钻泥;台湾泥鳅可通过鳃、皮肤、肠道进行呼吸,因此与其他养殖鱼类相比耐低氧能力较强。

4、生长特征:与东北地区本土泥鳅相比,台湾泥鳅具有个体大、生长速度快、产量高、养殖周期短等特征。

5、抗病特征:台湾泥鳅在高密度养殖的情况下,其抗病力较强,成活率均较高,饵料系数相对较低。

二、台湾泥鳅养殖技术要点

1.水质要求:台湾泥鳅对水质要求不高,只要是符合养殖水质标准的江水、河水、湖水、井水等都能用于台湾泥鳅养殖。

2.池塘要求:养殖池塘面积以1~5亩为宜,水深以1.5~2.5m为宜,底质以富含腐殖质的粘土为宜,池塘四周做适当修整,不留缝隙,设立防逃设施。

3.苗种要求:选择体质健壮、无病无伤、大小均匀的泥鳅苗,进行养殖。

4.密度要求:投放密度应控制在3-5万尾/亩,以4万尾/亩为宜。

5.投喂要求:可投喂生物性饵料,也可投喂营养均衡、蛋白优质、粒径适合的全人工配合浮性饲料,采取少量多次的投喂方式。每天实际投喂量应根据水温、天气、水质等情况适当做出调整。

6.管理要求:每天坚持早晚巡塘,特别在气压低、天气闷热或下雨天时,要注意查验水质水色变化,防止泥鳅浮头和泛池;注意观察摄食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查明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定期加注新水,保证水质清新,溶氧充足,池水深度保持在1.5-2.5m之间;定期检查池埂及防逃措施,防止大量逃逸现象的发生;架设必要设施杜绝或减少老鼠、水蜈蚣、青蛙等天敌对养殖生产造成的损失。

7.病防要求:虽然台湾泥鳅免疫力较高,与本土泥鳅相比发病几率较低,但也要做好疫病防治工作。台湾泥鳅常见的疾病有水霉病、烂鳃病等。平时巡塘时要注意观察,如果发现异常要准确确定病因,并及时采取预防及治疗措施。

三、东北地区台湾泥鳅养殖前景

与本土泥鳅相比,在东北地区养殖台湾泥鳅具有以下优势:

1.生长快。东北地区冬季长,气温低,水产养殖有效生长期仅有3-4个月。本土泥鳅从苗种养殖成鱼阶段大致需要2年时间。而台湾泥鳅在3-4个月的生长期中就可达到成鱼的标准,实现当年投苗,当年上市,极大的缩短了养殖周期。

2.产量高。台湾泥鳅生长快,且适应高密度养殖,因此单产较高,有资料报道亩产可达1300kg以上。

3.个体大。东北地区消费者普遍喜食大规格的泥鳅,台湾泥鳅大个体的特点正好符合这一需求。

4.价格高。在批发市场,台湾泥鳅的售价一直较高,相对规格较小的(25g左右)可卖到20-30元/公斤,规格较大的(50-80g)可卖到30-35元/公斤,临近节日价格更高,利润空间较大。

5.需求大。由于饮食习惯的影响,东北地区消费者对泥鳅的喜食程度不亚于四大家鱼,需求空间较大。

因此,台湾泥鳅更为适合在东北地区养殖,应在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搞好产销对接的前提下加快发展台湾泥鳅的养殖生产,以丰富水产品市场,促进渔民增收、渔业增效。

猜你喜欢
摄食泥鳅东北地区
泥鳅笼
两种不同投喂策略对加州鲈摄食量和生长的影响
“川山×蜀水”小蚕人工饲料摄食性改良研究进展
为什么人参喜欢长在我国东北地区
为什么人参喜欢长在我国东北地区
轻则摄食减慢,重则大量死鱼!加州鲈养殖亚硝酸盐超标,预防处理如何做好?
捉泥鳅
捉泥鳅
一起去捉泥鳅吧
东北地区2016年第三季度ML≥3.0级地震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