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和创新探索

2016-03-13 16:11李玮玮江海东廖奔兵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惠州516025
卫生职业教育 2016年2期
关键词:创新探索人才培养高职

李玮玮,江海东,廖奔兵(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惠州516025)



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和创新探索

李玮玮,江海东,廖奔兵
(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惠州516025)

摘要:分析新形势下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其创新培养思路,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创新探索

当前高等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专业布局和结构得到不断优化调整。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也得到快速发展,但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丰富的知识和创新能力,能良好应对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熟练掌握相关的医学检验技术,具有全面素质的复合型人才[1]。作为高职医学检验教育,更应突出强调“能力本位”的职业技能培养,要求培养的学生在熟练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检验技能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实践的合理性、应用性,从而满足各类医学检验相关岗位的需求[2]。本文分析新形势下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初步探讨了创新培养思路。

1 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1.1教学模式陈旧和课程设置不合理

目前,高职医学检验课程教学仍以教师为中心,大班授课,教学手段单一,学生被动接受理论知识的灌输,使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降,所培养的人才以知识型人才为主[3]。医学检验课程内容繁多,学生学业负担重,大多数时间用于课本知识的学习,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与探究,甚至有些课程因排课顺序不合理造成学生无法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1.2教学与临床实际脱节

随着技术和仪器的不断更新,医疗机构检验科及其他检验相关行业的工作模式已经发生重大变革,大部分手工操作项目已逐步被各类高效自动化检验仪器所替代。高职医学检验教学尤为强调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教学实践及操作技能培训课时占到专业课时的一半以上。而大多数学校的硬件条件无法满足现代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习的需要,仍以传统的手工检验项目作为课堂教学和实训的主要内容,操作方法陈旧、落后,导致教学与临床实际严重脱节,专业学习“学而无用”,学生缺乏临床思维能力,在专业岗位无法快速适应,竞争力弱[4]。

1.3考核方式落后

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的考核仍以理论考核和实验操作技能考核为主,即传统的一站式考核,导致学生疲于应付考试,考核无法进一步起到检查、激励和反馈学习的作用。同时,整体考核过程考多评少,缺少对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的评测,如应急处理能力、工作抗压及耐受能力等[3]。

1.4专业教师临床经验不足,缺乏知识更新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师虽有临床课程学习和临床实习经历,但与临床医师和检验人员相比,其临床疾病诊断与医学检验能力不足[5]。专业教师脱离临床时间过长,不熟悉本专业工作,无法对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诊断结果准确把握,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随着医学检验技术的不断更新,大量新知识和新技术不断涌现,使长期处在教学一线的教师逐渐体现出知识储备和技能更新的不足。

1.5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低

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多数学生是在高考失利后无奈选择了职业类院校,希望在校期间学到一门专业技能,能够在未来走向社会时有较强的社会适应力和竞争力。因而高职学生大多数文化基础差、知识面狭窄、学习能力不足、专业知识掌握不扎实、专业技能较弱,最终导致学生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整体认知以及未来自身发展规划不明确[3]。

此外,学生在校期间主要以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的学习为主,缺少对职业素质、医学法学、医学伦理学等学科的了解。这种重视专业课程、忽视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教育,让学生在面对医患关系、医疗责任等实际问题时,常常表现出处理问题能力不足和责任心不强[3]。

1.6学生培养目标定位滞后

目前我国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培养的学生去向仍然以各级医疗机构为主,包括各级医院、各级疾控中心和血站。学校培养目标定位滞后,能力培养单一,导致学生就业主要分布于检验科[6]。但随着现代化医学检验技术的不断革新,医学检验的专业内容也在不断扩展,逐渐形成完善的产业化链条,就业岗位呈现多样化,如第三方独立医学检测机构、医学研究实验室、体外诊断试剂行业、医疗器械研发和销售以及维护行业等,都需要大量具有医学检验背景的高科技技术人才,而传统的专业教学体系已无法满足目前日渐成熟的医学检验行业对专业人才的要求,制约着医学检验的快速发展。

1.7高职医学检验教育特点弱化,继续教育难度大

随着中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衔接力度不断加大,将会有越来越多的相关专业中职毕业生继续接受高职医学检验教育。目前,广东省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已开始实施“3+2”衔接模式,但通过对中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主干课程调研结果对比发现,由于中高职院校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二者出现大量重叠,这导致教学资源和智力资源浪费,无法体现出高职教育强调的培养高端技能型专业人才的目标。此外,高职教育重点突出实践技能,学生虽然操作能力强,但自学能力和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弱,逻辑思维能力偏低,这将导致部分学生难以实现继续教育。

2 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创新探索

2.1建立以培养能力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以临床症状为出发点,采用标准化病人,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完成课程任务,建立以能力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从而达到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提高。而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充当“引路人”的角色,负责课题布置、信息咨询和总结评价[3]。新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有大量时间进行主动学习,查阅资料,了解学科知识前沿发展状况,不断开阔专业视野,增强专业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随着信息化教育的不断发展,网络教育不断兴起,大量高质量、优秀的教学资源在公共平台开放,如网络公开课、微课等新形式的教学资源。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开发、优化、整合课程资源,如利用名校远程教育、网络公开课、微课(慕课)平台,将高科技信息融入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实现主动学习能力的提升。

2.2强化实践教学,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医学检验教学应逐渐向“仪器自动化、试剂商品化、方法标准化、管理科学化”方向发展,让人才培养模式从传统的“熟练手工操作型”向“熟练操作精密仪器、全面掌握现代化分析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方向转变[7]。这就需要学校与一些实力强、专业技术先进的医院或企业联系,即学生在校内主要完成专业基础能力培养,熟练掌握专业核心技术,提高基本能力和素质,同时利用校外基地的有利条件实现对学生专业领域先进技术的培训,提升专业技术操作能力[8]。通过依托医院和企业合作教学,建立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让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实际工作经验,熟悉医学检验工作的各个环节,提高专业竞争力[9]。

2.3探索建立多样化综合能力考核模式

逐步将传统的“一站式”考核模式转变为临床检验技能多站式综合考试,包括理论考核、验证性实验技能考核、专业实践调查报告、阶段性综合技能考核、临床设计性实验技能考核[7],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综合评价系统。一方面,通过标准化的考核,鼓励学生重视学习过程、知识积累,提高操作规范性和熟练性,激发学习主动性;另一方面,建立完善的评价系统,增加人文素养考核内容,如考核医学职业道德、应急能力、处理问题能力、沟通能力等,以进一步促进学生职业素质的全面提升。

2.4强化师资力量,加强学研结合

高校教师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但实践技能和临床检验案例教学与医院检验技术人员相比相对不足,然而教学的组织、实施和改革都离不开教师的参与。因此,强化师资力量、建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提高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先决条件。为加强教师专业能力培养,定期选派专业教师到医院进行专业进修培训,鼓励自我提高,与时俱进,将新知识、新技术不断融入教学活动中[5]。鼓励专业教师参加国家组织的卫生资格考试,取得相关专业上岗证,进一步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还可以组织教师到重点示范院校进行参观、交流,借鉴其他学校的教学经验来提高自身能力。同时,邀请医院、企业、科研单位或其他检验相关行业专家进入课堂进行示范教学、开办专题讲座等,让学生在学到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能够不断了解专业发展前沿,开阔视野,增强专业兴趣和认知[10]。

此外,教师在与医院、企业、科研单位交流学习的基础上,还可以深入进行科学研究,增强自身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紧跟专业发展前沿及热点,掌握最新的科研动态,在科研的基础上提高教学质量[1,10]。

2.5开展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双刃”职业教育

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育教学中,职业能力教育和职业素养培养同等重要,需开展“双刃”教育。我们可以考虑从以下几方面推进:(1)加大学校和专业宣传力度,吸引高质量生源报考,提高生源基本素质;(2)在学生培养过程中,优化课程安排,合理安排理论学习、专业见习以及专业实习,在临床实践中强化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并让学生逐渐增强专业认知,明确自身发展方向;(3)适当增加专业素养相关课程,如医学伦理学、医疗道德和法规等,或是定期举行专业学术交流,进行相关病例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习惯[3]。

2.6以就业为导向,开展多元化医学检验技术职业教育

随着医学检验技术的不断发展,医学检验学科除不断实现自动化、微量化、标准化之外,也催生了如独立的医学检验实验室、医学检验仪器设备制造、生物诊断试剂等行业的发展。同时,面对高校不断扩招、医疗机构人才逐渐饱和、就业压力大的情况,越来越多的医学检验学生开始关注与这些专业相关的新领域,并希望毕业后能够继续在这些领域进一步发展[6]。因此,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职业教育需要改变传统、滞后的培养目标定位,应以就业为导向,不断满足医学检验发展的人才需求,以逐步达到提升检验人员素质、优化产业人员结构的目的。

2.7突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高职教育特点,兼顾继续教育

中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人才培养目标有显著的差异,中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强调培养一般技能型专业人才,而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则以培养高端技能型专业人才为目标。为促进中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有效衔接,使不同层次的教育分工和培养目标更加清晰,就需要重点加快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研究,制订专业课程标准,优化课程设置,实现无缝衔接,同时突出高职医学检验教育特点。此外,虽然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但是也应当在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和新理论,这样才能让学生毕业后更容易获得继续教育的机会,满足自我提升的需求,如继续参加成人教育、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医学检验行业已发生了巨大变革,大量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应用,使其在临床疾病的诊断、治疗决策、预后评价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这也让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参考文献:

[1]赵艳华,张文玲.复合型医学检验人才培养方式探讨[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3,4(5):72-73.

[2]赵锡兰,梁金香.谈医学检验本科与高职专科教育的区别[J].卫生职业教育,2006,24(12):16-17.

[3]唐婷婷,仇锦波.中美医学检验专业教育体制的比较——兼论我国医学检验教育的改革[J].医学信息,2013,26(7):83-84.

[4]姚春艳,王丹妮,府伟灵.检验专业学生临床实习教学现状及改进措施思考[J].医学教育探索,2010,9(2):195-197.

[5]姚春艳,张波,府伟灵.医学检验专业教学现状及人才培养思考[J].国际医学检验杂志,2010,31(2):190-191.

[6]张继瑜,王前,郑磊.开设医学检验专业医学检验工程培养方向的探索[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3,33(1):33-36.

[7]马丽,周光纪,梁统,等.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五改四”后课程改革的思考[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4,13(9):892-894.

[8]郭丽香.“双引擎”的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与改革[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36(3):425-426.

[9]胡生梅,张家忠,武小樱,等.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2):150-151.

[10]司志英.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教育观察,2014 (34):66-67.

基金项目:2015年广东省教育厅第二批中高职衔接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研制项目“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研制”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46(2016)02-0008-03

猜你喜欢
创新探索人才培养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基于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创新探索
新常态下人事档案的创新管理探索
三年制专科美术教师教学方式的创新探索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基层刑事技术的现状与创新探索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