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有效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浅论

2016-03-13 15:54李三中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6年4期
关键词:农村环境环境保护

李三中 李 远

(1.冷水江市环境保护局,湖南 417500;2.湖南科技大学,湖南 411100)



关于有效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浅论

李三中1李远2

(1.冷水江市环境保护局,湖南417500;2.湖南科技大学,湖南411100)

【摘要】农村环境具有公共产品属性,但作为农村环境主体的农民在有效参与农村环境保护方面却存在诸多障碍。本文通过对农村环境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尝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通过优化农村规划布局、完善各项制度、健全农村环境治理管理来保障农民分享农村环境保护成果;建立多渠道投入机制,以推进农村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的调整,解决农村居民最关心、最直接和最现实的环境问题,形成健全的农村环境保护长效机制;根据农村中小学校的教学特点开展环保教学,使环保成为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把“绿色创建”工作向村镇延伸等方法提高农村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使村民保护环境的“义务”意识转变为保护环境的“权利”意识。

【关键词】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环境保护

自启动统筹城乡发展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以来,湖南省冷水江市围绕贯彻省“四化两型”目标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大力实施规划市域全覆盖、城乡户籍全放开、农村土地大流转,工业集中到园区、土地向规模化经营集中、农民向城镇和社区集中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举措,稳步推进全市农村环境连片整治。

1农村环境整治中出现的问题

我国农村环境整治配套经济政策为农村环境治理提供了资金支持,农村环境恶化趋势得到遏制。但我市当前仍存在资金整体不足、税收支持政策过严,难以惠及农村,金融政策支持面窄等问题,制约了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的推进和实施效果。村民参与环境保护表现极为消极,普遍认为农村环境问题主要是因为政府等公共服务部门未进行有效解决等认识上的问题。

如何抓好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是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重要内容和崭新课题,也是新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必然选择。在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中,冷水江市政府多管齐下,积极引导民众,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村容、村貌大为改观,正在建设的新农村建设推进点生机盎然。但笔者调查发现,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有的新农村建设点没有切实可行的环境规划,存在人、畜居住点距离太近,废物乱堆放或者选址不当等问题。多数环境保护防治项目没有落到实处。二是农村环保资金投入不足,无法建设规范化的污水处理设施、垃圾填埋场,致使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三是虽然农民住进了新居点,但没有自觉参与环境保护的意识,没有形成良好生活习惯,垃圾、污水随意堆放、倾倒,造成“有新房没新村”的局面。

2加强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的对策建议

2.1加强新农村环保规划,统筹推进农村环境保护工作

(1)为从根本上解决新农村建设中“先污染后治理”问题,应积极开展农村环境现状调研,了解不同区域农村存在的突出环境问题。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区域要按照国办发[2009]11号文件规定的“以奖促治”政策优先实施范围要求,保障直接影响群众健康的水环境安全,并结合当地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的重点工程确定。为进一步突出治理成效,在具体项目布局时,要将三个方面的村庄纳入重点支持范围:一是《关于印发〈“问题村”环境治理应对机制与程序〉的通知》(环办函[2010]44号)确定的“问题村”;二是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十二五”规划确定的纳入减排范畴的村庄;三是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所确定重点流域优先控制单元范围内的村庄[1]。结合我市“以奖促治”项目实施的实际情况,提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重点区域和重点领域,围绕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处置、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等方面,选取农村综合整治项目。

(2)同时在规划中一定要体现农民的要求,不能因为某些需求不能体现政绩而被忽视。尤其要以水资源、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为连片整治重点来带动环境综合治理,因为喝上干净水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环境权利。另外规划要体现新农村建设的科学性、合理性,要以优化环境来促进经济增长,使农村环保工作围绕改善环境促发展、抓好发展环境保护的总体思路来展开,决不能以发展经济来牺牲环境为代价。支持以县市为平台,按照规划、建设、运营统一的原则,加大资金整合力度,集中投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要加强政策统筹,积极协调配合,将财政资金政策与金融、价格、产业等政策手段统筹形成合力。

(3)加强乡镇及村庄环保管理机构建设。为提高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效率,冷水江市不断创新管理机制,在扎实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方面迈出了实实在在的步伐。2013年以来,冷水江市全部乡镇办成立了职责明确的环保站。每站配备2~3名专职环保工作人员,并由1名党政副职分管环境保护工作。工作经费由乡镇办财政统筹安排,市环保局根据环保站工作完成情况进行定级考核,以奖励形式安排1万~2万元补贴环保站能力建设。建立了全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目标责任制,市政府安排50万奖励资金,对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成绩突出、成效明显的环保站进行奖励,激发了乡镇基层开展环境整治的积极性。同时,冷水江市每月对乡村两级垃圾收集工作开展一次检查评比,严格奖惩,作为对乡镇领导年终考核“一票否决”指标,督促村镇自觉形成垃圾分类和及时收集转运的环保机制。

2.2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确保农村环境保护资金来源

(1)随着退城进郊和城镇化不断加快,我市农村生态环境呈现出点、面源污染共存以及生活污染、农业污染和工业污染叠加,而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又相对滞后的趋势。对全市确定的首批35个试点推进村,计划每年由市政府通过政策性资金、市新增财力、集体土地收益、国有土地出让收入、涉农资金等渠道筹措2亿元专项资金推进退耕还林、水土保持、人畜饮水、农村沼气等项目的实施,自去年底“统筹城乡发展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开展以来,我市农村环境状况有了很大程度改善。

(2)针对农村环境基础设施投资较大而村镇无力投入、社会资本因回报率低不愿投入的实际,应把农村环保建设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按照争取中央财政扶持、省市配套的思路,增加对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其中中央财政资金对推进建立多元化农村环保投入机制具有重要作用。在争取中央财政支持的同时,完善强化环境保护责任制度的相关政策,引导和督促地方各级财政和相关企业,把农村环境保护作为公共财政支持和保障的重点,落实污染治理责任,加大农村环境保护资金保障力度;同时以申请“环保专项资金,争取国家对口项目补贴,吸引民间资本”等组合拳形式,形成以“中央财政投入、地方配套、村民自筹”的多元化资金保障体系,共同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

(3)研究有关财税政策,降低农村污染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成本。根据《企业所得税法》,企业购置用于环保、节水节能设备的投资,可依法实行税额抵免;从事公共污水处理、垃圾处理、沼气综合开发利用等环保项目的企业所得,自从项目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年度起,前三年免征企业所得税,此后三年企业所得税减半征收的规定,从事农村污染处理符合条件的企业,应享受上述优惠政策,降低建设和运营成本[2],以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农村环境治理领域。

(4)积极争取银行信贷支持。当前,我市正举全市之力,以统筹城乡发展、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加大土地集中整治、农民集中建房、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等方面的投资力度。通过对我市新农村建设的实地考察与风险评估,娄底农发行认为我市的统筹城乡发展、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工作符合国家宏观经济发展的金融政策、产业政策和农业政策。“十二五”期间,娄底农发行向我市提供每年5亿元共计25亿元的信贷扶持资金,支持我市的重点水利工程、农村水电、农村饮水安全等新农村建设项目。此举不但极大地推进了我市新农村建设,也成为银行拓展业务、强化信贷支农职责的重要渠道。

2.3加大农村环保意识教育及宣传力度

2.3.1延伸“绿色创建”活动,提高村民参与环保的热情

新农村建设最根本的目的是让农村的群众生活得更加幸福美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一定要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通过实施以奖促治政策,每年推出一批群众看得见、摸的着、能受益的项目,最大限度地调动农村群众主动参与到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中来。

近年来,冷水江市把“绿色创建”活动作为提升市民环境意识、构建环保公众参与机制、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民生工程来落实推进,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但这些活动都局限在城市和企业。下一步我市应该把“绿色创建”活动延伸到乡镇和村庄,按照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分类规划的原则,组织专业人员对试点村的经济状况、村容村貌、绿化情况进行深入调研,认真做好村庄绿化实施方案。确定庭院绿化及村庄绿化中需要解决的问题,确保高质量完成“绿色村庄”创建目标。

“绿色创建”要走群众路线。针对各村实际情况,在开展“绿色创建”过程中,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不搞形象工程,以群众得实惠为目的,创建行动一要有计划、有项目,对基础条件好的村,可根据村庄特点设置公共绿地和绿化景点,以体现村庄品位;二要有措施、有实效,改变村民对农村环保“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村民不急村干部急”的状况。

2.3.2根据农村中小学校的不同特点开展环境教育

以培训提高自身环保素质。各级学校要注重培养专兼职环保师资,通过对现有师资进行环境保护知识培训,使农村中小学教师树立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辩证统一的观点,对环境问题和环境知识有正确的认识和理解,重点是提高教师把环保知识向课程渗透的能力。

为保证教学质量,学校所有教学工作计划都应加入环境教育的内容。通过详细钻研教材,把筛选出来的环境保护知识点有机地融入学科教育当中。通过学科渗透,使学生把自己理解和掌握的环境保护知识、技能和情感体验,自觉不自觉地运用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

在实践中开展环保教育,不仅使青年学生从小掌握环境保护基本知识,更要培养他们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因此,环境教育必须结合理论和实际,使学生从小养成保护环境的意识。比如,农村中小学校可组织学生种植成才树、清理公共垃圾、美化校园等公益活动,或学生自编自演的环保类文娱活动。也可以通过网络、广播、微信等社交新媒体,向村民宣传环保知识。每学期组织学生进行农业生态环境调查,通过实践让学生逐渐了解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的关系。

3研究小结

农村环保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由于长期对农村环境保护的忽视,农村环保欠账较多,使得农村环境管理基础薄弱,农村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通过强化环保费用的财政预算、建立环境治理补偿金、加大市场的环保成本、增加农民对农村环保的投入,着力推进农村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的调整。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教育宣传以培育环保意识,加强基层环境管理机构建设、用环境信息公开的形式确定农民保护环境的权利强化公众参与。着力在优化农村规划布局、完善规划、拓宽资金投入保障渠道、解决突出环境矛盾等多方面下功夫,解决农村居民最关心、最直接和最现实的环境问题,形成健全的农村环境保护长效机制,逐步实现城乡一体统筹发展。

参考文献:

[1]关于加强“十二五”中央农村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管理的指导意见(财建[2011]1070)[N].中国环境报,2011(12).

[2]“切实加大农村环境保护投入力度”提案的答复(摘要)[R],2008.

[3]庞少静.广西农村水污染控制对策探讨[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4,39(5):150-153.

[4]闻雅,周恩远.中国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4,39(6):127-129.

[5]赵蓉,梁菁华,周林.关于农村环境整治长效机制化的问题和对策[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5,40(1):44-46.

[6]崔家荣.农村环境污染主要成因及防治对策探讨[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5,40(3):60-62.

[7]张德林,李玲.关于农村环境问题及解决对策浅析[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5,40(4):125-126.

[8]王波,王夏晖.创新投资运营机制培育农村环境治理市场主体[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5,40(6):36-38.

[9]杨晓棠.关于县域生态文明建设思路探讨[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5,40(5):44-46.

[10]段永蕙,严佩,张乃明.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4,39(5):65-69.

[11]杨朝霞.破解生态文明法制建设的五大瓶颈问题[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4,39(2):82-85.[12]夏光.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4,39(2):9-11.

[13]俞海,夏光,杨小明等.生态文明建设:认识特征和实践基础及政策路径[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3,38(1):05-11.

[14]章建义.县域工业集中区节能减排监管模式研究[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4,39(3):124-127.

[15]王永红,吕洁,孙鹏程,成钢.以生态效率量化评估县域资源环境综合利用水平探讨[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4,39(1):72-74.

[16]杨海军,李营,朱海涛,等.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遥感考核方法研究[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5,40(5):41-43.

[17]周泓,孙圣华,陈玉春.推动绿色发展构建环境保护新蓝图[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5,40(6):144-145.

[18]谢永明,李文军,刘援.再论可持续发展、生态健康与生态文明[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5,40(6):146-148.

[19]张家炜.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的伦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5,40(6):85-87.

[20]李祥余,邱少波,任其建.通州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5,40(5):185-186.

作者简介:李三中,环境质量监测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农业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X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88X(2016)04-0193-03

On Effective Rural Environment Shall Punish Shallow Theory

LI Sanzhong1LI Yuan2

(1.Lengshuijia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ureau,Hunan 417500;2.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Hunan 411100)

Abstract:Rural environment with public goods attribute,but farmers as the main body of rural environment in effective participation in rur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ut there are many obstacl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rural environment,attempt to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through optimizing the rural planning and layout,perfect the system and improve the rural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to protect farmers share the achievements of the rur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Establish a multi-channel input mechanism,in order to promote rural industrial structure adjustment and the means of production,solve the rural residents care about most,the most direct and most realistic environment,form a sound long-term effective mechanism of the rur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According to the teaching characteristics of rural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to carry out the teaching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o be an integral part of quality education;To the villages and towns “to create” green work methods to improve rural resident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nsciousness,make the villagers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consciousness of “duty”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consciousness of “rights”.

Keywords:the rural environment;continuous improvement;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引用文献格式:李三中等.关于有效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浅论[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6,41(4):193-195.

猜你喜欢
农村环境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中水污染治理措施探讨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防治法律问题研究
环境保护税如何实现立法宗旨
环境保护税立法应解决好三大问题
国内外环境保护的经验、做法以及给我国的启示
农村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措施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