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的利弊分析

2016-03-13 22:33苗争鸣清华大学北京100084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6年15期
关键词:体育赛事场馆赛事

□ 苗争鸣 刘 波(清华大学 北京 100084)

城市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的利弊分析

□ 苗争鸣 刘 波(清华大学 北京 100084)

文章通过相关文献的回顾,梳理大型体育赛事与城市发展的关系。并从赛事场馆的设施要求、场馆的分布模式、赛事的组织模式、赛事资金使用的开源节流等方面,论述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总结大型体育赛事对举办城市的旅游增长、就业率提高、产业升级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时也关注如环境破坏、赛事不良风气、场馆规划欠缺、后续利用不合理以及赛事亲民性和公益性不足等问题。提出从环保、赛后多元模式开发、建立赛事的“安全阈”机制解决大型赛事产生的问题。

大型赛事 赛事影响 城市发展

1、大型体育赛事介绍

对于大型赛事的定义,各方有不同的界定。有学者把大型赛事定义为:参与人数多,赛事运作管理复杂、具有社会影响力实现城市发展目标的体育赛事。有学者将“规模大、时间长、参与人数众多;对举办城市产生全方位影响的活动”定义为大型体育赛事。还有学者认为大型赛事:规模、知名度及影响均较大的全球或洲际性赛事。虽然定义不尽相同,但可将大型体育赛事总结为:由大型体育组织或机构进行授权,政府直接或间接引导,并能够对一个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重大影响的综合性赛事或单一性赛事。

1.1、大型赛事的设施建设

举办大型体育赛事,应按照竞技比赛的标准来建造场馆设施。大型赛事的体育设施“要满足竞技体育比赛和观众要求,创造适用、高效、美观的建筑空间环境;要同城市规划相协调,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城市发展;要考虑大型运动会体育设施赛后综合利用问题,满足大众体育需求,实现设施的可持续利用。”由于大型赛事场馆需要容纳众多观众的空间需求,一般都要修建大型的体育设施,如举办奥运会的城市北京修建的“鸟巢”,伦敦修建的“伦敦碗”等场馆。举办大型赛事的用地面积一般在30公顷以上,而举办亚运会、奥运会的体育中心的用地规模则应在50公顷以上。这就要求这些基础设施建设要充分考虑到城市的整体规划、当地的环境、交通配套设施等要素。

1.2、大型赛事的场馆分布模式

大型赛事体育设施的空间分布模式,即体育设施在城市范围内的空间分布形式和总体规划。主要有三种布局模式:集中分布式、散落分布式、集中-散落结合的分布模式。

集中分布式:就是把各个场馆如体育中心、运动员村等集中筹建,便于统一管理,提高运行效率,同时能发挥集群优势,节省交通等设施的资金投入。该模式被许多城市赛事组织所利用;二是散落分布式:即把各个场馆分散到周边城市去,利于赛后场馆遗产的综合利用。如第八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比赛会场分布在嘉兴、绍兴、湖州、杭州等十几座城市里。这些举措能利用旧场馆,节省投资,有助于新场馆赛后的循环利用,突出节俭办赛事理念;第三种是集中-散落相结合的方式,这种布局模式使体育设施的空间的分布模式更加灵活多变,会综合考虑城市的规模、比赛项目、参赛人数、交通状况等因素进行场馆建设。2011年深圳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和2012年伦敦奥运会是采用这种模式,2022年北京-张家口冬季奥运会也是如此,北京和张家口两城市共同举办,借助各自优势安排相应的比赛,减少场馆的重复性建设。

1.3、大型赛事的组织模式

大型赛事的组织模式可以分为三种。政府主导型的赛事组织模式:由政府设立专门赛事组织机构管理整个赛事工作,统筹布局工作,合理配置资源。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4年南京青奥会等,该模式在中国的城市较多见;其次是市场主导型模式:这种模式出现的基础一般是社会体育组织和体育产业市场机制比较健全和成熟,在体育管理方面有很强的独立性和自治性,在大型赛事中能够承担体育政策的实施、体育资源的配置以及体育比赛的管理工作。如德、美、加拿大等国倾向于把城市的大型赛事交给专业体育公司运作,盈亏自负。这种模式利于激活城市体育产业,繁荣体育赛事的市场,提升体育赛事运行的专业化水平;第三种模式是政府与社会结合的模式:这种模式是政府设有专门的赛事管理机构,但在赛事组织等具体工作由政府专门机构和社会组织或专业公司共同完成。如在英、法等国的城市在举办大型赛事时,倾向于运用该模式。政府和社会组织或公司相结合的模式是未来城市赛事组织管理较为理想的发展模式。

1.4、大型赛事的开源与节流

城市举办大型体育赛事活动是一项耗资巨大的工程。慕尼黑奥运会投资了10亿美元,汉城奥运会投资22.82亿美元。若没有充足的资金来源,大赛将会给城市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债务压力。1976年蒙特利尔夏季奥运会让蒙特利尔市负债27亿美元,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负债61亿美元。城市举办大型赛事时考虑如何开源和节流,让赛事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十分必要。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洛杉矶市长尤伯罗斯首创奥运会的“私营模式”,改变过去“只赚吆喝不盈利”的局面,在没有政府资助情况下,盈利2.25亿美元。通过出售电视广播权和比赛门票,放弃修建奥运村的传统,招募志愿人员为大会义务工作等措施,减轻了城市的财政负担。这些举措促进奥运会赛事发展的同时,也让大型赛事商业化发展进入一个新时期。

大型体育赛事资金来源除了政府和赛事主委会的拨款,主要有以下的途径:首先是出售大型赛事电视转播权获得的收益;其次是冠名赞助商的广告赞助,如温布尔顿网球赛上劳力士的赞助,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耐克和澳新银行的巨额赞助;再次是通过发售纪念品和门票的形式筹集资金;另外还有一些机构和个人的捐款,如汉城奥运会就有3亿美元的捐款收入。大型赛事的承办城市若做好开源和节流的工作,在完成赛事的同时,也会给城市带来无形的经济效益和文化效益。如深圳市利用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结余经费设立“深圳大运留学基金”,来资助外国学生赴华留学等事宜,这些举措推动城市之间的文化交流,促进城市的综合发展。

2、大型赛事对城市发展的积极影响

2.1、大型赛事促进城市旅游

大型赛事的举办会催生新的旅游项目——“赛事旅游”。“赛事旅游”是指由于到异地参与或观看体育比赛而引发的集中观看赛事与旅游活动于一体的旅游活动,它是由体育赛事活动而自然引发的,具有较强的休闲性质,参与或观看比赛是赛事旅游者的第一动机。由此可见,大型赛事对举办地的旅游影响明显。

“大型的赛事对举办方的赛事接待服务内容、质量都有较详细的规定。旅游行业能加以借鉴将能够较快提升自己的营销、管理水平,可为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体育赛事旅游这种休闲方式能够改善城市产业结构,倒逼城市整体旅游接待能力提升。2015年敦煌首届马拉松赛共吸引美、法、德等43个国家和地区6000余人参赛。参赛者中90%都是敦煌之外的游客跑者,这些游客跑者体验马拉松的同时也促进敦煌旅游产业的发展;2015年欧洲顶级赛事环勃朗峰耐力赛在法国的霞慕尼举办,有来自87个国家的7500名选手参赛,加上亲人、朋友、比赛观光者等共10万余人来到这个城市,大大促进该地旅游业的发展。体育赛事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旅游方式,其中蕴藏商业价值无限,城市举行大型体育赛事时大都会加入该城市的旅游文化元素进去。

2.2、大型赛事催生就业岗位

“体育产业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已成为支柱性产业的事实证明:体育产业依附的大型运动会对一个地区、甚至是一个国家的发展贡献不可估量。”筹办一届国际体育大赛一般需要3-7年,在此期间各种体育场馆、通讯服务、市政交通、观光旅游等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劳动力,能够为该城市带来很多岗位。1992年的英联邦运动会给举办城市曼彻斯特带来6000多就业岗位;2002年日韩世界杯也有120多万个就业机会;2004-2007年期间,北京实行空岗服务制度,共收集空岗205万个,推荐介绍152万人次,缓解城市的就业压力;“一级方程式大奖赛上海站”,全年共要雇用5000余名工作人员。而一场赛事赛能给建筑、交通、通讯等行业提供至少1000个直接就业岗位。与赛事相关的吃住、旅游、购物、娱乐等行业,能间接带动三万余人就业”。据估计2022年北京冬奥会,带来3500亿元投资的同时,能新增20万个就业岗位。大型赛事能缓解一地区的就业压力。

2.3、大型赛事促进产业升级

城市的大型体育赛事能促进城市的旅游、餐饮、交通等城市服务行业的发展,同时与体育紧密相关的产业也能得到升级。“广州为举办迎接亚运会,新建五座场馆,并修建广东奥体中心,集体育竞赛、大众健身、休闲旅游、餐饮娱乐等一体的综合性公园。”大型体育赛事可以促进体育产业不断创新和发展以及新的产业出现,如体育信息服务业、体育培训业、各种体育俱乐部的兴起和体育文化产业。1964年借助东京奥运会,日本从战争的阴影里走出,并借机提升国家产业模式,完善各领域,以求立足发达国家行列;1988年汉城奥运会,韩国以此为契机,掀起了一系列改革活动,促使技术和产业的升级,韩国因此经济崛起,迅速成为一个发达国家。大型体育赛事不仅能呈现高规格的竞技赛事,也能倒逼企业升级换代,满足市场需求,促进城市革新技术,发展新型产业。

2.4、大型赛事提升城市形象

体育赛事能够促进对一个城市的了解和热爱。拥有一百多年历史的波士顿马拉松赛,因其报名门槛高和完美的赛程体验而闻名体育界。波士顿成为马拉松爱好者心中跑马殿堂,跑者将参加此赛事视为至高荣誉,许多跑者为达到波士顿马拉松报名标准线BQ(BostonQualify)而努力。波士顿因马拉松赛事,提升了城市知名度和整体形象;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因其大量的高质量的赛事,如网球、F1比赛等被广大体育爱好者所熟知;卡塔尔首都多哈举办了一系列大型赛事,被誉为海湾地区的“体育之城”,提升了城市的知名度,2022年卡塔尔足球世界杯也会有比赛在多哈进行;2014年索契冬奥会让这个人口只有40万的城市举世瞩目。城市举办大型赛事,吸引世界各地媒体关注,增加城市的曝光度和影响力,对提升城市形象的意义不言而喻。同时一个城市在申办和筹备赛事过程中,会完善相关基础设施,优化城市人居环境,提升居民幸福指数,因此大型赛事能够提升城市的形象。

3、大型赛事对城市发展的消极作用

大型赛事能够给帮助城市改善市容市貌、提升基础设施、拉动GDP增长、刺激旅游吸引投资。但不容忽视其中存在的一些负面影响。有些城市过于频繁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片面追求规模效应,而忽略考略考虑自身客观条件,超出能力范围来承办赛事;一些城市为追求政绩,抛弃现有设施资源,大肆兴建新场馆,这些不经过统筹安排的体育设施过度建设,造成了社会资源的闲置浪费。

3.1、赛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大型赛事对城市环境造成影响是隐性的,一般都会被体育赛事所带来的显性经济效益所掩盖。一场盛大的赛事会吸引超过平时数倍的人口进入这座城市,对这座城市的生态平衡能力是个考验。而一些比赛项目本身就会对环境造成破坏;一个高尔夫球球场一天的用水量大约可以满足1000人的一天用水量;汽车拉力赛、F1大奖赛等耗能型的比赛项目也会对城市环境造成污染;在悉尼奥运会期间,由于噪音、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悉尼超过10%的当地居民离开城市去其它地方;“2008年黄山国际山地自行车吸引超过50个国家2000余名选手和国内外媒体,激增的人群,让风景区生态压力更重,在整个比赛期间固体垃圾量猛增。”由于体育环境教育尚未在世界普遍展开,体育环境保护理念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刚刚兴起,所以要关注赛事对城市环境的影响,不容小觑。

3.2、赛事规划前瞻性不足

一些城市举办大型时间仓促,规划不合理,前期投资过多,出现赛后场馆利用率低下,导致一些场馆闲置和荒废。2003年沈阳投资8亿元兴建的沈阳绿岛体育场,不到十年便被爆破拆除;2005年南京为举行十运会皮划艇比赛,耗资3000万元在白马公园修建皮划艇激流回旋的赛场,号称当时亚太地区唯一达国际标准的场地,后来赛道干涸、淤泥沉积,几近荒废。同时单一产业的过多投资,会造成城市内部产业发展不均衡;而对单一城市过度的资金投入,会造成周围的城市投资发展受阻。这种“虹吸效应”,对于周围其他城市的经济发展会造成一定冲击。

3.3、赛事中存在安全隐患

城市举办一届大型赛事,若前期准备不足,会对城市的品牌形象造成影响。赛事中的球迷骚乱、滥用违禁药物、消极比赛、裁判执法不公等现象,都会让人对赛事的组织工作水平产生质疑。1985年利物浦与尤文图斯比赛因球迷骚乱导致丧生39人;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出现了滥用药物、消极比赛、规则偏袒东道主选手的现象;一些城市举办的国际足球比赛中有吹黑哨、赌球等丑闻事件。民众和媒体对城市举办赛事能力的质疑,都严重的影响城市的信誉。更有甚者,有些城市的东道主为了金牌榜的头把交椅,不顾城市形象和赛事安排,违规做一些有利于东道主选手的安排,这种行为不仅破坏了竞技体育的公平,还引起其它国家对东道主城市的不满,甚至会引发国际安全争端。1969年中美洲的萨尔瓦多和洪都拉斯两国因一场足球比赛引发的“足球战争”令人警醒。

3.4、赛事的亲民性不足

一般大型体育赛事都是为竞技体育服务。在赛程的安排,赛事的组织上都是以运动员为服务目标,会造成与民众之间有隔阂和距离感。上海的一项数据表明“28%的被调查者表示没有去现场观看国际大赛的打算,57.8%的表示票价或时间合理才会去观看,被调查者中只有13.4%的人打算去现场观看,并且不受时间和票价的限制。”上面数据反映城市组织的一些国际赛事对民众吸引力不足。有地区为打造所谓的“体育之城”,不惜重金吸引一些小众的大型体育赛事,超出城市自身承载能力;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在竞技体育里,忽视城市大众体育的基础设施的完善,最后得不偿失。一些城市在在场馆运营中“急于甩包袱,忽视了其公益属性的属性,同时过度市场化,使场馆供给严重不足,损害了群众的体育权。”一些场馆运营过分昂贵,从而出现在大型赛事后,场馆无以为继运营的“一次性体育场馆”现象,凸显大型赛事场馆潜在价值的发掘不足。一些民众对大型赛事举办表示不满和排斥,认为赛事太过高端,浪费纳税人的税款,并没有给他们带来实际的收益。

4、解决措施

4.1、规划合理,注意环保

大型赛事的合理规划不仅是对场馆的要求,还有对场馆周围的生态环境合理规划与利用。政府要把好赛事环保这一关,在源头上堵住污染源;政府加大环保宣传,对大型赛事的周围相关地区加大监督和检查力度;其次赛事组织方要注意体育环境保护知识的培训。在场馆设计和建设时,注意绿色科技和环保材料的使用。2008年北京奥林匹克680公顷的森林公园建成,给奥运会提供良好的环境,同时也给周围民众提供健身场所;2012伦敦奥运会被称为最绿色、最可持续发展的赛事。赛事组织者改进评论员信息系统、滚动播放比赛结果,并提供所有奥运新闻传送,减少纸张的使用;深圳大运会场馆在建设和安排上体现三原则。一是节俭办赛原则,充分利用城市现有体育设施。二是新建场馆满足比赛需要和赛后使用结合原则。三是场馆建设结合城市发展需要的原则,把大运中心主场馆建设成核心建筑,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多元化经营,体现其合理规划的理念。赛事场馆建设与城市发展相结合,同时赛事组织和运行注重环境保护,对城市的未来意义重大。

4.2、赛后多元开发

1992年的巴塞罗那奥运会新建了15个体育场馆,赛后筹建珀摩西奥公司管理场馆设施运行。珀摩西奥公司采用多元化的经营,包括引入职业体育俱乐部,依靠职业联赛吸引大量观众,为其获得丰厚的收益,也维持了这些场馆的运行,其中有巴塞罗那俱乐部的主场诺坎普球场,西班牙人队的主场蒙锥克山奥林匹克体育场。从1989到2003年,这些奥运场馆共举办超过4100项活动,实现了盈利。这给我们启示:只要合理规划、利用、开发赛后的场馆资源,就有无限潜力。

人才的积淀为场馆的长期运营提供智力支持。城市在举办大型赛事前要投入资金来培养和吸引体育赛事管理的专业人才,提高赛事整体运行效率;其次可与经验丰富的国际大型赛事运作公司合作,共同规划城市场馆设施的分布和赛后开发利用,共同探讨体育场馆的发展方向,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完善本城市承办大赛的能力。赛事场馆的合理规划和赛后运营,能让当地居民从大型体育赛事体育遗产中受益。

4.3、建立赛事“安全阈”机制

在城市举办大型赛事时,建立“安全阈”机制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安全阈”机制的建立是赛事安全运行的防控手段和应急机制。城市举行大型体育赛事,涉及到场馆、交通、饮食、住宿等各方面诸多问题,一个细节的差错可能会造成不堪的后果。而预防机制和“安全阈”的建立,能够“排解可能激化的冲突和矛盾,用一种文化冲突的方式消解各种可能引发社会暴力的冲突。”在赛事筹备系统中建立“安全阈”,设计各种问题的预案,及时化解诸如球迷情绪激动、比赛中运动员争斗、城市交通管制等事件带来的各种冲突。协调各利益单元之间的利益关系,疏导个人与群体不满情绪,在大型赛事的筹备和组织过程中避免和预防过度的社会压抑感和不安定因素集中爆发。

5、总结

任何一项大型赛事的成功筹备开展,从赛事的组织模式、场馆设施建设到资金的利用都需仔细考虑。我们不仅要看到大型赛事为城市发展带来的旅游的兴旺、就业率的上升、产业的更新升级;还要看到赛事给城市带来的环境破坏、场馆浪费、比赛中不良社会风气、赛事的公益性和亲民性缺失等问题。我们要从赛事环境,场馆后续开发利用、建立赛事“安全阈”机制等方面着手,促进一项大型赛事举办成功。大型赛事本身就是造福大众,城市要加大对群众体育的投入,激发群众参与到大型体育赛事的建设中去。通过大型赛事促进城市生活品质提升,居住环境改善,幸福指数上升,群众体育发展,才是城市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的宗旨所在。

[1]徐成立,刘买如,刘聪,等.国内外大型体育赛事与城市发展的研究述评[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1,35(4):36-41.

[2]张永韬.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区域)的影响研究述评[J].体育与科学,2013,34(3):18-23.

[3]高明捷,陶卫宁.国内大型赛事旅游研究及其启示[J].体育文化导刊,2009(2):55-59.

[4]谬建奇等.大型运动会体育设施建设与城市发展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9(1):58-59.

[5]宋书楠.试议体育赛事的旅游开发[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6):35-38.

[6]肖锋,沈建华,刘静.举办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旅游的影响[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4,23(6):769-771.

[7]周燕,刘志斌.体育产业在现代城市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3,18(4):91-92.

[8]李国庆.F1中国站大奖赛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6,22(1):46-47.

[9]汤立许.对2010年亚运会广州城市体育发展的解析与思考[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9,17(1):111-113.

[10]付蕾,祁红,程亮,等.安徽旅游风景区大型体育赛事环保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1(10):13-15.

[11]钟天朗,王荣朴,张林,等.上海国际体育大赛与城市文化发展互动关系研究[J].体育科学,2009,29(6):19-27.

[12]陈元欣,王健.公共体育场(馆)运营改革过度市场化问题研究[J].体育科学,2014,34(6):3-10.

[13]卢元镇.体育社会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16-217.

猜你喜欢
体育赛事场馆赛事
本月赛事
会前视察 支招亚运场馆利用
创新标准打造绿色雪上运动场馆
冬奥之约,场馆先行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2022年冬奥会对中国体育赛事转播的影响
巧用“体育赛事”解释相遇与追及的两类典型问题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场馆风采
区县电视台如何做好重大赛事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