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介入手术并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护理措施

2016-03-13 19:42钟碧
当代医学 2016年22期
关键词:心率心脏血压

钟碧

心脏介入手术并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护理措施

钟碧

目的 研究分析心脏介入手术并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心脏介入手术并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患者12例,收集患者所有临床资料,对1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通过对所有患者进行有效地临床护理,及时地对患者进行止痛、补充血容量、升压、解痉及诱导排尿等处理后,所有患者病情都得到好转,未发生较为严重的后果。结论 对心脏介入手术后并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患者采取有效地护理方式进行护理,能有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心脏介入手术;血管迷走神经反射;护理措施

血管迷走神经反射是指各种刺激通过迷走神经介导反射,以此导致患者内脏和肌肉小血管扩张以及心动过慢的现象,周边血管突然扩张,静脉血液回流心脏的血液流量减少,使得心脏加快和加强收缩的反射动作[1]。一部分的患者会因为过度激发迷走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而引发心理变缓,周边血管扩张,然后造成血压降低、大脑供血补足,引发脑部缺氧,严重的患者会表现为短暂的意识丧失,一般能自行恢复,无神经定位体征的一种综合征[2]。由心脏介入手术引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并发症,在临床上发生率相对较低,但一旦发生其危险性较大,关键是需要及时的发现和有效处理才能有效保障患者生命质量,避免危险进一步的升级[3]。本研究将根据本院近年来发生血管迷走神经反射患者的护理方法及结果,研究分析心脏介入手术并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护理方法及相关注意事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萍乡市人民医院进行心脏介入手术并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患者12例,其中男4例,女8例;年龄21~74岁,平均年龄(57.5±8.5)岁。在这12例患者中行股动脉穿刺时出现3例,拔管时发生8例,1例患者是在术后回病房1小时左右时发生。所有发生血管迷走神经反射患者均在不同程度上出现胸闷、恶心、心率减慢、血压降低、脉搏细弱、面色苍白、出汗多,四肢发冷等相关症状。

1.2 护理方法

1.2.1 术前护理 术前帮助患者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帮助患者完成各项术前检查项目,同时应该注意向患者进行适当的心理护理,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与患者进行适当的交流,告知患者手术的大致过程,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系列的不适感等,帮助患者消除不良的心理因素,消除患者对手术的恐惧和顾虑心理,同时告知患者配合医生进行进行手术的必要性以及手术过程中出现其它不良感受时应该及时地与医护人员进行沟通,特别是出现胸闷、恶心等症状时一定要及时告知医生或护理人员,避免发生危险情况。

1.2.2 术中的护理配合 患者金融导管室后对患者保持热情的服务态度,对患者做好心理疏导,纾解患者紧张、恐惧的心情,为患者粘贴电极片,连接心电监护仪以及压力检测器,密切监护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严密地观察患者心率、心律、血压、呼吸等。准备好手术所需物品、器具,建立静脉通路,留置好浅静脉针,保证患者输液畅通。随时做好急救准备,准备好急救药品,急救药品需要放置于方便且固定的位置,便于对患者进行抢救时能及时找到。将重点的急救药品以及心脏介入手术常规用药抽入到注射器内,并分类放置好,以备抢救时急用。相关护理人员应该熟练掌握相关药品的用法用量。心脏介入手术在操作时,操作人员应谨慎进行操作,对患者的麻醉要充分,尽量减少刺激血管,压迫动脉穿刺点时注意不能过度用力,以免造成疼痛刺激而诱发血管迷走反射。术中适时主动地询问患者感受的情况,需要注意的是胸闷以及心前区不适感觉是出现迷走神经反射最先发生的症状,面色发白、出冷汗、血压降低、心率减慢等都是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主要体征。

1.2.3 术后护理 患者在术后1h应及时进食及饮水,在术后6~8h,患者应该饮水1000~2000mL,才能有效防止低血糖和液体量不足,同时也可以促进排泄患者体内的造影剂。护士应主动关系询问患者的感受,详细检查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各项生命体征,帮助患者纾解不良的心理。若发现患者出现血压下降、全身大汗、面色苍白、心率过慢等体征或患者出现胸闷、恶心等感觉应及时采取措施避免危险进一步升级。若患者血管迷走神经反射一旦确诊,应立即进行抢救,快速给予患者注射1mg的阿托品以及3~5mg的多巴胺,同时抽取患者枕头,让患者平卧休息。为患者进行高流量鼻导管或面罩吸氧,为患者建立两条静脉通道,短时间内让患者进行大量补充液体,以维持有效循环血量。严密检测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若患者病情无明显变化可在追加1~3mg的阿托品和5~10mg的多巴胺。用100mg的多巴胺加入40mL的生理盐水于患者静脉注入,10~30min以后患者的血压可恢复正常。

2 结果

通过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抢救和护理,本研究中12例心脏介入手术并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患者病情均得到有效好转,血压、心率等均恢复到正常范围内,患者胸闷、恶心、大量出汗等相关症状均基本消失,在住院治疗期间没有再次发病,也没有其他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患者全部痊愈出院。

3 讨论

在临床上行心脏介入手术时,通常会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相关的并发症,而血管迷走神经反射便是相对较为常见且及其危险的并发症之一[4]。血管迷走神经反射患者的反射性低血压、心率减慢等症状发展速度十分迅速,如不能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关抢救措施,将会对患者带来十分严重的后果,该并发症的发作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是血管迷走性抑制性晕厥,在临床上通常将其称作过度迷走神经反射[5]。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各种刺激因素(包括穿刺和拔管时的局部麻醉不良而引起的较为明显的疼痛以及手术时间或禁食时间过程等因素)作用到患者皮层中枢以及下丘脑,通过使胆碱能植物神经的张力突然增加,而引起患者内脏以及肌肉内的小血管强烈反射性扩张,进而导致患者的血压出现大幅下降,心理快速地减缓,一些发病较快患者甚至能在1分钟之内发生较大的变化[6]。血管迷走神经反射一般最容易发生于拔出动脉鞘管压迫止血的5~10分钟左右,尤其是在拔出动脉鞘管前局部麻醉不良的患者,其发生率更高一些。

[1] 付成华,彭先芬,付俊,等.心脏介入治疗并发迷走神经反射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J].西部医学,2012,24(1):190-191.

[2] 晏景红.心脏介入治疗并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相关因素与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1,8(48):270-271.

[3] 张霞,詹艳,谢玉波,等.心脏介入手术出现迷走神经反射的观察与护理[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2,11(5):186.

[4] 罗和萍.心脏介入治疗后并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护理研究[J].医学信息,2013(29):417-418.

[5] 张俊荣,李洪艳.心脏介入治疗术后并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护理措施[J].医学信息,2013,26(4):416-417.

[6] 唐凤梅.冠状动脉介入术所致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原因分析和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4(5):3084.

10.3969/j.issn.1009-4393.2016.22.071

江西 337000 萍乡市人民医院介入科(钟碧)

猜你喜欢
心率心脏血压
心率多少才健康
血压偶尔升高,需要吃降压药吗?
离心率
离心率相关问题
心脏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三种血压测量法诊断标准各不同
探索圆锥曲线离心率的求解
血压的形成与降压
有八颗心脏的巴洛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