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抗精神病药用于儿童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2016-03-13 19:42秦洁陶晶
当代医学 2016年22期
关键词:平组喹硫平利培

秦洁 陶晶

新型抗精神病药用于儿童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秦洁 陶晶

目的 探讨奥氮平、利培酮以及喹硫平三种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在儿童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抽选儿童分裂症患者94例,3组患者根据其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奥氮平组(32例)、利培酮组(31例)以及喹硫平组(31例),使用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测定3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使用副反应量表(TESS)测定3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奥氮平组患者治疗效果最好,利培酮组患者次之,喹硫平组患者治疗最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培酮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喹硫平组次之、奥氮平组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氮平等新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儿童分裂症患者均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但患者不良反应仍然需要做好对症处理。

儿童分裂症;奥氮平;利培酮;喹硫平

儿童精神分裂症简称为儿童分裂症,是当前较为常见的而一种儿童精神疾病类型,其病发率相较成年人精神分裂症较低,同时在男女比例上相比差异也无显著性,但是仍然会对患者生活质量以及家庭幸福均造成巨大影响,及早治疗是提高儿童分裂症治疗效果的关键[1]。本次研究将探讨探讨奥氮平、利培酮以及喹硫平三种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在儿童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选九江市第五人民医院2010年1月~2012年2月收治的儿童分裂症患者94例,3组患者根据其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奥氮平组(32例)、利培酮组(31例)以及喹硫平组(31例),其中奥氮平组患者中男18例,女14例,年龄7~18岁,平均(12.4±3.1)岁。病程1~24个月,平均(11.7±1.8)个月,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中阳性症状(24.1±6.6)分、阴性症状(22.7±6.7)分;利培酮组患者中男18例,女13例,年龄7~18岁,平均(12.2±3.2)岁。病程1~23个月,平均(11.5±1.8)个月,PANSS评分中阳性症状(24.5±6.6)分、阴性症状(22.6±6.4)分;喹硫平组患者中男17例,女14例,年龄6~18岁,平均(11.6±3.5)岁。病程2~24个月,平均(11.9±1.8)个月,PANSS评分中阳性症状(24.8±6.8)分、阴性症状(22.5±6.2)分。3组患者均符合以下抽选标准[2]:(1)患者诊断结果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中有关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3];(2)患者年龄均≤18岁、≥6岁;(3)患者从未使用过任何抗精神病药物或者曾经接受过抗精神病系统治疗但治疗时间≤4周;(4)本次研究经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知晓本次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同时排除以下标准患者[4]:(1)携带有严重心脏、肝脏、肾脏等脏器功能障碍患者;(2)携带有癫痫、多发性硬化等神经系统疾病患者;(3)由于颅脑损伤等导致患者精神分裂症者;(4)有精神发育迟缓症状、全身发育障碍患者;(5)无法完成所有疗程治疗的患者。对比3组患者临床资料,其在年龄、性别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奥氮平(常州华生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国药准字H20030512,规格:5mg×7s×4板)组患者初始用药剂量均为2.5~5mg/次,1次/d,患者于饭后30min服用。而后根据患者耐药性逐渐增加用药剂量至5~15mg/次,1次/d;利培酮(浙江华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52330,规格:1mg×20s)组患者初始用药剂量均为0.5~1mg/次,1次/d,患者持续治疗7d后逐渐将用药剂量增加至2~4mg/次,1次/d,而后始终以该剂量维持治疗;喹硫平(湖南洞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10117,规格:200mg×30s)组患者初始用药剂量均为50~200mg/次,1次/d,根据患者用药耐受性逐渐增加用药剂量至400~800mg/次,1次/d。

3组患者治疗期间严禁服用其他任何与抗精神病治疗相关的药物类型,包括抗抑郁、抗狂躁、静心药物等,有必要者可以给予苯二氮卓类镇静药物以保持正常作息,若患者出现锥外体系不良反应时应及时给予心得安药物对症治疗。3组患者均以4周为1个疗程,持续治疗2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5-6](1)结合患者病情记录使用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测定3组患者在治疗第2、4、8周时的治疗效果,取其得分平均值:有效:1~3分;无效:4~7分;(2)使用副反应量表(TESS)测定3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测定3组患者肝肾功能、心电图以及血常规是否存在异常现象。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使用数据处理软件为SPSS16.0,计数资料以百分数和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奥氮平组患者治疗效果为有效28例,无效4例,治疗有效率87.5%;利培酮组患者治疗效果为有效22例,无效9例,治疗有效率71.0%;喹硫平组患者治疗效果为有效19例,无效12例,治疗有效率61.3%。奥氮平组患者治疗效果最好,利培酮组患者次之,喹硫平组患者治疗最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3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奥氮平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嗜睡6例,乏力5例,不良反应发生率34.4%;利培酮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困倦2例,嗜睡2例,轻度肌张力障碍1例,动作迟缓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19.4%;喹硫平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嗜睡5例,体质量增加4例,不良反应发生率29.0%。利培酮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喹硫平组次之、奥氮平组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儿童分裂症患者的病发原因包括家族遗传、心理社会、自身性格以及器质性因素和生物化学因素等多种原因,患者表现出明显的情感、言语、思维、感知、运动以及行为障碍,部分病发年龄较低的患者甚至还会出现智能障碍,对患者健康生长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当前临床针对儿童分裂症患者的治疗主要以抗精神病药物的应用为主,联合心理治疗、教育训练、营养补充、躯体发育等诸多措施,力求达到全面综合治疗的目的。

儿童分裂症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常用药物包括奋乃静、舒必利、氯氮平、甲硫哒嗪、哌咪清等多种类型。然而上述传统抗精神病药物在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一直存在着服用不方便、镇静程度过度、容易影响患者认知功能、引发迟发性运动障碍等缺点。新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包括阿立哌唑、鲁拉西酮、比托哌汀、利培酮、奥氮平、喹硫平等多种药物类型,其相较于传统抗精神病药物具有更加良好的治疗效果,且在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上明显下降,极少有患者出现锥外体系不良反应。以奥氮平为例,其对人体中多巴胺D、α-肾上腺素、组胺H等多种受体均有良好的亲和力,奥氮平能有效与上述受体结合并发挥胆碱能拮抗作用,有选择性的降低人体脑边缘系统中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持续放电现象,达到改善患者精神症状的目的。有关研究也显示[7],奥氮平等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在治疗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时疗效佳、安全性好,患者不良反应主要以体质量增加、心悸乏力、头昏头晕等为主,对患者智力成长不会产生不良影响,且如果患者用药剂量得到有效控制,则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也会明显下降。

综上所述,奥氮平等新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儿童分裂症患者均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但患者不良反应仍然需要做好对症处理。

[1] 赵立琼,徐曙,林汉,等.抗精神病药物联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儿童精神分裂症37例[J].中国临床医生,2010,38(8):53-55.

[2] 吴小立,文飞,钟智勇,等.阿立哌唑对首发急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代谢风险的探讨[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11,16(5):563-567.

[3] 李含秋,王西林,梁迎春,等.新型抗精神病药在儿童分裂症中的临床应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1,17(18):2297-2299.

[4] 杨云斌,张彦疆,周朝当.传统及新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脑电图异常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3,19(29):151-152.

[5] 成为荣,陆水平.四种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急性期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研究[J].精神医学杂志,2010,23(6):416-418.

[6] 张玉海.抗精神病药合并帕罗西汀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0,16(31):95-96.

[7] 杨建红,郑毅,姜长青,等.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首发儿童精神分裂症心电图QT问期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8):1141-1143.

10.3969/j.issn.1009-4393.2016.22.093

江西 330006 江西省儿童医院神经内 (秦洁) 332000 九江市第五人民医院(陶晶)

猜你喜欢
平组喹硫平利培
小剂量喹硫平对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增效作用的比较研究
阿立哌唑与喹硫平用于晚发型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对比
利培酮、奥氮平、帕利哌酮对首发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腰围和相关代谢指标的影响
第二代抗精神病药对大鼠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水平及糖脂代谢的影响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及血脂代谢的影响
认知行为与利培酮联合治疗精神分裂症残留型的临床疗效分析
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22例临床观察
探讨舍曲林合并喹硫平治疗强迫症的疗效和安全性
齐拉西酮和奥氮平对双相I型患者疗效和不良反应的比较
喹硫平治疗酒精致焦虑、抑郁的临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