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应用于心力衰竭对血浆APN、hs-CRP水平的变化影响

2016-03-13 19:42张志翔
当代医学 2016年22期
关键词:脂联素心肌病阿托

张志翔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应用于心力衰竭对血浆APN、hs-CRP水平的变化影响

张志翔

目的 探讨分析分析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应用于心力衰竭对血浆APN、hs-CPR水平的变化影响。方法 按照阿托伐他汀就使用剂量的不同,选取76例心力衰竭患者分为A组和B组,各38例。A组使用剂量为每次40mg,于每天晚上睡前服用;B组每次使用剂量为20mg,同样于每天晚上睡前服用。治疗2个月后,对比分析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APN、hs-CRP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血浆APN、hs-CRP水平均发生了改变,其中A组患者血浆APN、hs-CRP水平降低情况明显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从研究结果来看,和小剂量相比较,在心力衰竭中采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更加有利于患者血浆APN、hs-CRP水平的恢复,有效改善其心功能,促进其尽快康复。

心力衰竭;剂量;阿托伐他汀;血浆APN;hs-CRP

心力衰竭又叫做心衰,是指因心脏收缩功能/舒张功能出现障碍,不可把静脉回心血量及时排出心脏,造成静脉血液出现淤积,使动脉系统血液灌注不足而引发一系列心脏循环障碍症候群,多表现为腔静脉瘀血或者肺淤血[1-2]。APN(脂联素)作为脂肪细胞所分泌的细胞因子,具备胰岛素增敏功能;hs-CRP(超敏c反应蛋白)作为炎性反应敏感性指标之一,当机体存在发热性疾病、创伤或者炎性反应时可显著上升[3]。目前关于他汀类药物所具抗凋亡、降脂、抗氧化以及抗炎等作用已得到证实,然而关于其在临床疾病治疗中使用剂量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4]。本次研究就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应用于心力衰竭对血浆APN、hs-CRP水平的变化影响进行探讨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0月~2015年2月到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诊治且满足心力衰竭诊断标准的76例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签订知情同意书。按照药物使用剂量的不同,把76例患者分为A组和B组,各38例。A组中,男20例,女18例,平均年龄(68.13±7.24)岁,基础病因:6例扩展性心脏病,20例冠心病,12例高血压性心脏病;心功能分级情况:Ⅱ级22例,Ⅲ级16例。B组中,男21例,女17例,平均年龄(68.23±6.38)岁,基础病因:7例扩展性心脏病,18例冠心病,13例高血压性心脏病;心功能分级情况:23例Ⅱ级,15例Ⅲ级。2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组患者均采用阿托伐他汀(商品名:立普妥,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1407)治疗。A组每次使用剂量为40mg,于每天晚上睡前以口服的方式使用。B组每次使用剂量为20mg,每天晚上睡前以口服的方式使用。2组治疗疗程均为2个月。

1.3 观察指标 采血前1晚9小时禁食,于第2天早晨借助于EDTA抽取患者3mL的静脉血,经离心以后把血清放置冰箱内保存,温度为-70℃。分别于治疗前后利用酶联免疫法测定2组患者血浆APN、hs-CRP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实验数据应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血浆APN、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患者血浆APN、hs-CRP水平均有所降低,其中A组患者血浆APN、hs-CRP水平明显低于B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心力衰竭是因心肌梗死、炎症、心肌病以及血流动力学负荷过重等所造成的心肌损伤,导致心肌功能以及结构发生变化,最终使心室泵血或者充盈功能下降,其症状表现主要为液体潴留、呼吸困难以及乏力等[5]。该病病理生理变化比较复杂,经研究发现于心力衰竭发展过程中神经内分泌系统激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大量临床实践和文献报道研究证实,利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心力衰竭,可使患者长期预后得到显著的改善,目前已成为规范化治疗该病的一项主要措施[6]。他汀类要具有低毒以及高效等作用,在临床中常用他汀类药物有普伐他汀、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以及氟伐他汀等。据调查统计资料显示,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心力衰竭,可使该病死亡风险降低;氟伐他汀对老年患者认知功能无显著影响[7]。

经文献报道和临床实践研究发现,高血压以及缺血性心肌病所造成的心力衰竭,患者脂联素水平显著上升,同时和瓣膜性心肌病以及扩展性心肌病脂联素水平之间所存差异不明显,有关其确切原因目前还尚未明确[8]。hs-CRP作为炎性反应标志物之一,为体内的促炎症细胞因子,非常重要,通过大量研究证实可把hs-CRP当作预测心血管事件发生的一个重要因子[9]。本次研究就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应用于心理衰竭对患者血浆APN、hs-CRP水平的变化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治疗后,A组患者血浆APN、hs-CRP水平明显比B组低,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该结果来看说明在心力衰竭的临床中和采用小剂量阿托伐他汀比较,采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更加有利于患者血浆APN、hs-CRP水平的恢复以及心功能的改善,值得应用和推广。

[1] 牟红伟.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短期干预心力衰竭患者对于血浆APN、hs-CRP水平的变化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2(26):425.

[2] 王大强,王革新.阿托伐他汀对PCI冠心病CHF患者NT-proBNP、hs-CRP和左室重构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2,22(3):59-62.

[3] 张林虎,苏庆丰,张晶晶,等.瑞舒伐他汀对扩张型心肌病伴CHF病人心功能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2,10(6):666-668.

[4] 陈正道,蒋亚斌,曾向伟,等.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脑钠肽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 5(20):58-59.

[5] 张惠芳,刘金霞,刘大成,等.辛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脂联素和炎性因子的影响[J].实用预防医学,2011,18(4):705-706.

[6] 张凯.阿托伐他汀治疗对CHF患者血清脂联素及有关心衰标志物的影响[J].实用预防医学,2010,17(2):345-346.

[7] 郭延秀.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变化及阿托伐他汀干预效果分析[J].海南医学,2013,24(17):2507-2509.

[8] 刘振吉,赵树芬,张玉榕,等.瑞舒伐他汀强化治疗对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APN、BNP的影响[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4,20(9):1229-1232.

[9] 崔腾斌.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hs-CRP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J].医学信息,2014(22):144-145.

10.3969/j.issn.1009-4393.2016.22.103

湖南 415000 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张志翔)

猜你喜欢
脂联素心肌病阿托
伴有心肌MRI延迟强化的应激性心肌病1例
脂联素生物学与消化系统肿瘤
阿托伐他汀治疗心肌梗死的效果探析
阿托伐他汀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治疗观察
自噬与脂联素诱导的人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的关系
补硒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效果研究
阿托伐他汀联合中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观察
脂联素、瘦素与2型糖尿病患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
丙种球蛋白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疗效观察
阿托伐他汀钙片口服致肌酶升高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