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校园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化的发展与研究

2016-03-13 22:33石博韬田瑞峰内蒙古科技大学内蒙古包头014010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6年15期
关键词:那达慕内蒙古地区产业化

□ 石博韬 田瑞峰(内蒙古科技大学 内蒙古 包头 014010)

内蒙古校园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化的发展与研究

□ 石博韬 田瑞峰(内蒙古科技大学 内蒙古 包头 014010)

以内蒙古地区高校校园范围内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那达慕”,对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化发展可能性与形式进行的探索研究。本文采用专家咨询、文献查询、实地考察和理论分析法。结果表明,内蒙古地区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十分丰富,但由于客观原因,目前还未得到良好的开发。为此,对内蒙古地区高校范围内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化发展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并提出了相关解决方案。

高校校园 民族传统体育 那达慕 产业化

1、研究目的

体育产业化是我国体育经济学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式下的要求,如何培育开发体育市场,合理有效的整合体育相关资源,使体育自身实现可循环发展就成为了体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民族传统体育以其自有的地域性,和自身的独特文化内涵在众多的体育形式中独树一帜,与常规体育项目比较在产业化发展的道路上具有更大的潜力和优势。

本文以内蒙古地区高校范围内开展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校园“那达慕”为突破,展开调研,结合实践,来进行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化发展的探索研究。

内蒙古地处我国西北部,少数民族众多,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相对于发达地区还较为落后,体育产业的发展也受到一定影响。但内蒙古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民族风情和人文环境又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尤其当地蒙古族传统的“那达慕”活动在国际国内也有很高的知名度。因而结合当地特色和自身优势,发展民族传统体育产业,是发展体育产业一条可行道路。

2、研究对象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为内蒙古地区高校范围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那达慕”

2.2、采用实地考察、专家咨询、文献查询和理论分析法

研究参与成员对内蒙古地区的呼和浩特、包头、赤峰、通辽、鄂尔多斯等地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进行了实地调查。与当地有关专家和高校、体育局、民委、旅游局等部门进行了走访座谈。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数量、开展情况和产业化发展的现状进行了咨询。

3、现状分析

3.1、内蒙古地区高校民族传统体育及民族传统体育现状

3.1.1、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丰富

内蒙古幅员辽阔,东西直线距离2400公里,南北跨度1700公里,土地国境线长4200公里,民族众多。辖9个地级市、3盟,共计22个市辖区、11个县级市、17个县、49旗、自治旗。是中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独具当地特色的原为传统庆祝丰收而举行的文体娱乐大会“那达慕”活动一般在每年的七、八月举行。包括竞技类项目被蒙古族称为“男儿三艺”的摔跤、赛马、射箭和赛布鲁、赛驼等;益智类项目蒙古象棋、鹿棋、嘎拉哈等;舞蹈类项目安代舞、圈舞等。

3.1.2、规模较小、活动分散

根据统计资料显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在内蒙古地区的分布呈现“分散零星、组织规模小、参与人数少”特征,组织单位多为“县(旗)、乡镇(苏木)、村(嘎查)”一级,受人力物力资源的制约,加之内蒙古地区地广人稀的客观原因,使活动内容的深度广度都有所限制。大中城市则因场地限制,和缺少专业人才,少有大规模活动的开展。

3.1.3、认识不足、保护不够

随着时代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生活等方式的改变,过去用于休闲娱乐举行的体育活动逐渐被现代流行的文化体育娱乐方式替代。在整理发掘相关资料时我们发现,有记载一部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项目目前已处于失传和消亡的状态,

此外,在新的经济形势下,人们缺乏对民族传统体育地域性、民族性、文化性、自身优势的认识。忽略了民族体育在旅游、经济、文化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没有很好的与之协同发展,致使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内容局限、参与人数少、缺乏影响力。

3.1.4、缺乏产业化开发的系统思路

通过实地考察、调研我们发现,以前内蒙古地区范围内所举办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绝大多数是由政府单方面出资,政治性强,活动主题明确。大多仅仅为活动而活动,缺乏对相关资源的合理整合利用,致使其结构单一,无法形成产业化。其次,活动参与者热情来的快退的快。活动结束后缺乏与之相关品牌的开发与维护,没有系统深刻的对自身内涵挖掘与宣传,缺乏延续性与系统性。

3.1.5、高校民族传统体育缺乏有效组织普及率不高

在调查内蒙古地区50所大专院校发现,由于民族传统体育一些项目与常规体育项目相比需要的场地、器材、设备投入较大。加之缺乏专业的指导教师,所以造成设有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课程、社团的院校不足总数的四分之一。而开设有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大多数也是以竞技、教学、保护传统项目为目的,经费多数依靠上级有限的财政支持,发展较为缓慢。其他民族传统体育社团则更加缺乏有效的组织与支持,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

高校在组织大型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方面,虽有场地人员方面优势,但缺乏与外界资源的联合对接,整体处于封闭状态,发展没有形成良性循环,后劲不足。

3.2、民族传统体育在新形势下产业化发展的有利因素

3.2.1、政策的支持

201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中提出了到2025年,基本建立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门类齐全的体育产业体系,体育产品和服务更加丰富,市场机制不断完善,消费需求愈加旺盛,对其他产业带动作用明显提升,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5万亿元,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产业体系更加完善。健身休闲、竞赛表演、场馆服务、中介培训、体育用品制造与销售等体育产业各门类协同发展,产业组织形态和集聚模式更加丰富。产业结构更加合理,体育服务业在体育产业中的比重显著提升。体育产品和服务层次更加多样,供给充足。产业环境明显优化。体制机制充满活力,政策法规体系更加健全,标准体系科学完善,监管机制规范高效,市场主体诚信自律。产业基础更加坚实。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平方米,群众体育健身和消费意识显著增强,人均体育消费支出明显提高,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5亿,体育公共服务基本覆盖全民的宏伟目标。

2015年内蒙古自治区政府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落实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把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作为根本目标,解放思想、稳中求进、改革创新、激发活力,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快形成有效竞争的市场格局,不断丰富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推动体育产业成为扩大居民消费和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促进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全面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印发了《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以上政策的实施都为民族体育产业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持和指明了发展方向。

3.2.2、社会发展的趋势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适应新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变化,对体育事业的发展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体育在市场经济中将不再是依赖国家,依附于其他事业的福利型公益事业,而是同其他产业一样必须遵循市场经济的普遍规律,按照市场经济机制运行,充分发挥体育的经济功能,建立体育市场运行机制,培育和开发体育市场,最终形成产业化发展。这也是任何体育事业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

3.2.3、高校自身建设的需要

少数民族地区高校以突出办学特色,扩大学校知名度,提高影响力,健全学校的课程设置,丰富各民族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维护和谐统一的民族关系,构建和谐校园为目的。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是一条有效途径,而使得民族传统体育在校园中能够快速繁荣的发展,除学校自身的重视与投入,产业化发展则是一条可行的道路。

3.3、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化发展的可行性分析

3.3.1、高校发展民族传统体育的优势

以内蒙古几所较大院校为例,通过历年来校内和联合校外成功举办的大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总结我们可以看出,高校在主办大型活动与社会力量相比较主要具有:人员、人才、场地、设施、组织等几方面软硬件优势。人员方面,高校学生人数众多且集中,组织大型活动也自然就成为了参与者;人才方面,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学生中少数民族生源所占比例大都超过三分之一,部分高校超过半数。在众多的少数民族学生中,有些学生长期生活在少数民族聚居区,从小掌握本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运动技术,是优秀的少数民族体育人才,而且在学校开展本民族的体育活动也是其自身的愿望和要求;场地器材方面,学校自身通过多年的发展、积累、建设与外界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组织方面,高校在一般情况下,每年会举行数次大中型体育活动,在赛事的组织、策划、编排上具有一定的经验。

3.3.2、产业化发展可采取的形式

以内蒙古地区范围内为例,极具当地民族特色的体育活动则为“那达慕”大会。“那达慕”原意为娱乐游戏大会,内容以民族体育项目竞技为核心,与通常所指的“运动会”类似。但与“运动会”不同之处在于“那达慕”比赛项目和内容可根据场地、环境等因素适时而定。那么,在高校范围内开展少数民族体育活动我们则可采用校园“那达慕”的基本形式,根据自身场地设施的情况,选取适合开展的民族体育项目如:搏克、射箭、布鲁、歌舞等。合理规划,先期为活动的开展建立基础平台。

在具体实施方面,高校利用上述自身基础优势,以开展民族传统体育为途径联合当地政府和相关管理部门,组织邀请社会上的民族食品、民族服装、民族特色工艺品、民族文化用品、民族特色旅游、民族文艺等相关行业共同参与,各项资源有机搭配。将“那达慕”组织扩展成为除民族传统体育以外,还包含其他民族特色文化内涵的综合性盛会。相互配合、相互促进,最终以联合会或其他形式形成组织,建立相应品牌,产生收益,使其走向产业化发展。最终实现“良性循环”发展。

3.3.3、产生的社会效益

校园“那达慕”这种以民族传统体育为主体,其他多种行业联合参与的组织形式可以发挥其各自优势,使活动内容丰富多样,参与人数与单一行业相比也会大大增加。除自身产生经济效益的同时,活动的影响力也随之扩大,即解决了民族传统体育事业发展遇到的一些实际困难又对民族传统体育事业发展与保护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又对区域民族经济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4、结论与建议

有了合理的组织形式,还需要有效的管理机制。由于组织形式内部涉及行业众多,各行业自身要求也不尽相同。为使其健康协调的发展,就必须建立起相应的管理机制,适时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管理人才,制定合理有效的战略发展目标。求同存异,最终实现发展的目标。

[1]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志[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5.

[2]王文长,等.西部特色经济开发[M].北京:民族出版社.

[3]绕远,等.云南少数民族体育资源产业化发展对策[J].上海体院学报,2000(4).

[4]蒋心萍.广西少数民族体育产业化发展的可行性研究[J].体育科技.2004(4).

猜你喜欢
那达慕内蒙古地区产业化
内蒙古地区甜菜临界氮浓度稀释模型的构建及应用
内蒙古锡林郭勒那达慕大会 草原夏日
非织造材料产业化新进展
第十三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内蒙古地区选拔赛
观赏石产业化和金融化初探(一)
富硒有机缓释肥产业化迈出大步
内蒙古地区蒙古族常用野生植物相关传统知识研究
系统产业化之路
内蒙古地区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
新疆那达慕草原节体育赛事及其文化生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