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区金改应力求“高性价比”

2016-03-14 08:41
环球时报 2016-03-14
关键词:最大化金融业片区

刘英

国家对几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大概的功能定位是构建中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高效配置资源的高水平发展平台;对外拓展及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走出去”“引进来”双向发展枢纽;探索、推动国内经济社会转型与发展的体制改革试验区。其中前两个定位是自贸区“实体发展”的目标,后一个定位则是为优化其发展环境建设设定。

作为几个自贸区核心发展项目的金融改革及其产业体系,既涉及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又是现代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性产业,其改革与发展状况对整个自贸区的建设与发展至关重要。

实现自贸区关于经济体制改革及经济功能建设的目标,须以“成本最小化”及“效应最大化”为基本原则。目前四个在建自贸区中的主要城市均已形成较具实力的金融集中区,比如上海拥有陆家嘴金融集中区,深圳已形成罗湖蔡屋围和福田中央商务区两大金融集中区,广州的金融集中区在天河北、珠江新城、长堤等地。

不过,目前各自贸区定位于金融改革与建设目标的片区中,仅有上海的陆家嘴一个片区是金融业发展基础较为坚实的区域,广东、天津和福建自贸区的各个自由贸易试验片区均为新开发区域,其金融业都还处于“无中生有”的状态,比如广东的深圳前海、广州南沙和珠海横琴三个片区金融改革与发展便均舍弃了现有金融实力较强的金融集中区,而布局于几乎连银行的储蓄机构也为数不多、其他金融单位均是新挂牌机构的区域中。在这种“区域错配”的环境中去探索体制改革及构建发达金融体系,显然很难做到“成本最小化”及“效应最大化”,相反会推高金融改革及其发展的成本。

笔者认为,自贸区如果着力于货物的自由贸易发展,因涉及货物进出口的类别、数量及关税等的目录管理,因而需要有一个物理性的隔离网环境,以便有效防止“政策效应”的外溢。但对金融业而言,运用这种方式未必完全合适。

在金融改革与发展方面,我们完全可以在整合“互联网+”的技术及相应资源的基础上,通过“账户管理”形成的“虚拟空间”,使金融业的运营及管理活动得以继续倚靠各地现有基础较坚实的金融集中区,而又能精准地对金融体制改革及金融发展的探索限制于具体的自贸区某一片区上,从而做到金融改革与发展的“成本最小化”及“效应最大化”,同时又可防范“政策外溢”,这样也比在各片区通过“无中生有”方式来推进高效得多。▲(作者是广东省人大常委、致公党中央委员、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猜你喜欢
最大化金融业片区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Studying Abroad
创新又贴心
新形势下国内如何进一步开放金融业
官宣:临港新片区管理49条
上海自贸区新片区“新”在哪里,“特”在何处 ?
五部门发布“十三五”金融业标准化发展规划
北京金融业享营改增红利
人本管理,发挥图书馆场所功能最大化
PYRAMID PAINS
蓝光TOP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