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成都体育文化建设的思考

2016-03-14 02:11李玥琦北京体育大学北京100084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6年22期
关键词:市民成都体育

□李玥琦(北京体育大学北京100084)

浅谈对成都体育文化建设的思考

□李玥琦(北京体育大学北京100084)

体育文化是城市文化影响下所产生的衍生品,作为“天府之国”的成都在《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的通知》出台的大背景下,大力推广全民健身,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并逐渐形成其独特的体育文化。本文从城市文化的背景出发,以成都体育文化建设作为基础,深入探讨体育文化建设对城市建设发展的作用。

成都体育文化建设思考

2016年3月20日,坐镇主场的四川金强队在四川省体育馆以大比分4∶1击败辽宁男篮,成为继八一队、上海队、广东队和北京队之后CBA历史上的第五支冠军球队,成都也相继成为北上广之后的“体育第四城”。成都市大力推动发展文化产业,提出了“提高全社会人民素质”、“创造丰富多彩的城市文化生活”、“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以及“全面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四点要求。作为2015年度中国最具发展潜力城市的成都,城市文化建设成为迈向国际化大都市的重要一步。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让成都市民在业余生活中打破只有“益智类”麻将活动的单一局面,让篮球、棒球、长跑和广场舞等体育运动融入市民日常生活,对成都的城市建设和市民的生活方式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本文从成都体育发展出发,把体育文化作为视角来分析体育文化对城市发展带来的影响。

1、体育文化

体育文化是文化的外延。文化作为一种社会产物,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发展到一定阶段下产生,是社会进步的体现。文化内部建构起来相互影响制约的型模,而这个型模是每个社会所独有的。卢元镇教授在《中国体育社会学》中谈到:“体育文化是人类在体育运动中物质、制度、精神文化的总和,包括体育认识,体育价值、体育情感、体育理想、体育道德、体育制度和体育的物质条件等”。冯胜刚在《对“文化”和“体育文化”定义的求索》中指出,“所谓体育文化,就是人类对所有的体育现象及促进体育发展的活动汇总,在价值观念、精神状态、情感倾向等层面,在理论知识、方法手段、技能技术等层面表现出来的思维方式,与在有意识的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的总和”。综合以上的说法可以看出,体育文化是一个集合概念,他既与人相关,又与体育相关,他是人在参与体育运动的过程中对体育所附带的精神、道德和理想的外在呈现,是体育的核心组成部分,它随着体育事业的发展而发展,随着体育项目的变化而变化。

2、成都体育文化发展的背景

2.1、体育文化的地域性

成都位于我国的西南部,是“天府之国”四川的省会,也是巴蜀文化的重要代表。巴蜀人为了能够走出盆地,坚定的与地域抗衡,潜移默化中形成了开放兼容的巴蜀文化。独特的巴蜀文化影响着巴蜀体育文化的发展,封闭条件下的自由发展和对外来文化的渴望,使得巴蜀体育文化,特别是成都的体育文化包含着独特的人文性。成都平原由于地势较低,土质较软,加上东西部高度悬殊大,使得成都市区内生物资源种类繁多,门类齐全,分布又相对集中,使得成都人坐拥富饶的农业经济,农业的高度发达为成都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有了更多的时间发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

2.2、体育文化的历史性

《奏定学堂章程》中将体操课以官方认证的形式落实到各级学堂里的内容预示着以西洋兵操为主要内容的西方体育正式进入中国官方体育课程。1905年四川省举行了第一届省运会。1907年邓莹诗创办成都体育学堂。1925年,国立成都大学增设体育专修科,次年将其更名为体育系,这是成都第一所设立体育系的学校。张澜先生在担任校长后又将原有的三年学制的体育系更改为四年学制,使体育系更加规范合理的发展。1926年,成都市公共体育场内举行的三次运动会成都大学体育系学生李学苏获得成都市第二届运动会撑杆跳第一名。成都体育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历史意义,在一定程度上,体育为革命的胜利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培养了一群不论是思想上还是身体素质方面都十分优秀的人才,成都体育文化也在这一时刻随体育的发展而逐渐发展起来。

3、成都体育文化建设对城市发展产生的影响

3.1、推动体育文化建设,普及全民健身意识

体育锻炼和体育文化的传播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体育锻炼的种类增多,范围变广使得体育文化传播的效果变强。国务院在出台的文件中提到:预计2020年时,参与体育锻炼的人数要达到4.35亿的目标。这也意味着全民健身将真正的普及开来。体育最主要的功能是促进身体的强健,市民的身体素质的好坏,是一个城市发展根基是否牢靠的重要指标。依据《2014年四川省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公报》显示,成都市经常锻炼人群仅占16.6%,而不锻炼人群竟高达46.1%,接近一半。作为四川省会,成都的全民健身普及率仍旧有待提高。2016年8月19日四年一度的成都市运会将举办开幕式,此次市运会是成都举办的第十三届城市运动会。为推广全民健身活动,此届市运会将报名年龄政策放宽,取消了奖牌机制,同时增加了如铁人三项等受群众喜爱的运动,鼓励市民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之中。《成都商报》进行了“倒计时100天市运会8月开幕”的报道,《成都日报》、《成都晚报》也进行相关报道为市运会做宣传。

3.2、带动体育产业,助力城市经济增长

成都经济的发展是制约城市体育文化传播的重要因素。成都市统计局发布的成都地区2015年生产总值为10801.2亿元,高于全国1.0个百分点,比去年年同期增长了7.9%。成都市的经济发展呈现良性趋势,居民可支配收入也较去年有了不同程度的增长,生活水平的保障使得市民有参与体育锻炼的基础和条件。

2016年3月27日,唯一一个以成都为命名的马拉松赛事——2016成都双遗马拉松开赛。赛事报名总人数超过1.6万人,刷新了西部马拉松赛事全半马报名人数的新纪录,成为西部地区参与马拉松比赛人数最多的赛事。4月29日歌手任家萱来到成都远洋太古里NIKE旗舰店,参与唤醒成都的活动推广,为跑友介绍NIKE的穿戴设备,在烧伤恢复后的她通过运动进行自我恢复,以亲身经历宣传健身理念,带领成都市民积极参与到跑步运动中。5月8日亚洲瘦身女王郑多燕参与并领跑2016首届成都女子半程马拉松比赛,该赛事以“Running lady(奔跑的女士)”为主题,“run for me(为我而跑)”为口号,倡导女性勇敢释放真我,健康生活的体育运动精神。此次马拉松赛事由女性跑者为主,填补了川内女性跑者参与马拉松赛事上的空白。5月21日由华西都市网、锦绣天府塔、四川登山协会联合主办,棒棒鸡传奇冠名的2016成都首届空中马拉松开展,市民朋友通过参与空中马拉松活动感受创新版马拉松赛事带给他们的新体验。

成都体育文化通过明星、传媒以及当地企业的不断推广,并随着地方赛事的不断增多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参与。体育赛事的一股热潮不仅给成都市民带来了清新活力,更为周边体育产业的发展带来机遇,不论是赛事门票赞助商,还是运动品牌的服饰、器材,以及体育场馆的使用率,都通过体育文化不断地深入人心而融入市民的日常生活,体育作为经济增长的创新点,将带动城市经济增长。

3.3、宣传川军体育,形成地方体育凝聚力

四川的竞技体育发展一直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在“十二五”期间,四川运动员在国际国内大赛中共斩获51个世界冠军、113个亚洲冠军、88个全国冠军,打破了4项世界纪录,在伦敦奥运会中,取得赴境外征战奥运的最佳成绩。在第十二届全运会上,四川健儿荣获13金26银27铜,共得1643分,奖牌数和团体总分创历史新高。作为西南第一都市报的《华西都市报》做出了里约奥运特别版“里约你约”的系列报道,华西传媒集群启动“百姓奥运?2016户外运动大会”,记录倒计时三个月全民参与、运动成都的“百姓奥运”盛事。将奥运带入成都市民的生活中,例如《奥运冠军张山“发令”成都首届社区运动会启幕》是在2016里约热内卢奥运会倒计时100天之际,由华西都市报、华西社区报主办,川籍奥运冠军张山,原国家射击队队员、双向飞碟奥运冠军宣布成都首届社区运动会开幕,《“五金王”邹凯今起冲刺里约奥运也想当国家队的定心丸》报道川籍体操运动员邹凯备战里约奥运的心情,我们在关注奥运会的同时更关注川籍运动员对祖国体育事业的贡献,这是我们对四川体育文化的认同。在四川男篮问鼎CBA总冠军的时刻,《华西都市报》在次日的报道上在头版打出《冠军归蜀》的报道,并在接下来的第2版和第3版整版报道了四川队夺冠的消息,“四川五虎”曾带领四川男篮在1959年赢得了首届全运会的冠军,57年后在四川省体育馆又赢得了比赛。这一场胜利,让更多的普通市民被体育的热情所感动,被体育的文化所影响。四川男篮在收获冠军荣耀的同时不忘回馈社会,他们带着篮球带着年轻的活力走入各大养老院献爱心,赛场上凶猛好战的队员们在老人的面前唱歌跳舞,尽显童真本色。体育不仅仅只拥有赛场上的不可预测的刺激魅力,更能发人深省的是赛场下运动员们勤奋刻苦、不断超越自己的意志品质。运动员们通过行动证明了友善互助的体育精神,通过行动传递着体育文化。

4、对成都市体育文化建设的建议

4.1、完善成都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体育社团组织管理

体育文化的传播很大程度上通过体育锻炼作为载体,通过市民切身体会到的改变,来推动全民健身的健康生活理念的传播。成都市统计局在2015年统计的成都市辖区建成区面积615.5平方公里,绿化覆盖率38.7%,城市铺装道路面积11399.6万平方米。成都基本体育公共服务设施的建成是参与体育活动的基础条件,市民不仅可以在专业的场馆和训练房进行体育锻炼,更多的人可以在公园、小区广场以及城市绿道上进行体育锻炼。但参与人数的增多与体育社会组织的不健全日益形成矛盾,体育社团组织的管理不规范,使得市民锻炼大多由个人、家庭为单位,无法形成组织更好的进行管理,其次体育社会组织的号召力、影响力不够使得很多社区型赛事无法举办,市民对健身器材的不专业使用、运动量的把控不到位都容易起反作用,因此政府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利用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将体育锻炼融入地方特色,在强身健体的同时也能使体育文化得到更广泛的传播。

4.2、创新成都休闲体育,打造新型“川时尚”

成都人热爱麻将,不仅仅因为麻将是成都的传统,更是因为麻将能带给人们愉悦感。麻将也属于一种益智游戏,是体育活动的一种,但长久的进行麻将活动很容易引起脊椎腰椎等身体的不适,因此体育活动的创新化、多元化发展,是促使成都市民从麻将馆走向体育场的新动力。创新体育休闲活动是新时期社会转型形式下对体育休闲活动的更高要求,需要在多层次多方面对体育休闲活动进行创新,提高休闲体育活动的效益和质量。

综上所述,成都作为一个快速发展的现代化城市拥有着安逸文化、麻将文化、茶文化等传统的四川文化。体育文化的融入给四川第一大城市成都带来了新活力新气象,越来越多的成都市民愿意在喝茶打牌之余参与体育运动,观看体育比赛,了解体育文化。体育文化通过市民观看体育比赛、参与体育锻炼的方式潜移默化地传播着,通过对体育文化的推动不仅有利于提高成都市民整体的身体素质,对市民形成开朗乐观、敢闯敢拼的积极心态,提升成都城市活力也作出了贡献。

G80

A

1006-8902-(2016)-11-ZQ

李玥琦(1993-),女,民族:回,籍贯:陕西省神木县,学历:研究生在读,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研究方向:体育传媒方向。

猜你喜欢
市民成都体育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穿过成都去看你
话剧的盛会·市民的节日
数看成都
打造城市名片 方便市民出行
2016体育年
成都
International Volunteers for G20 Summit in Hangzhou
我们的“体育梦”
“意义”的问题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