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蹦床教练员现状调查分析

2016-03-14 02:11聂小燕淮南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安徽淮南232038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6年22期
关键词:年龄结构职称教练员

□李 元 聂小燕(淮南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安徽淮南232038)

安徽省蹦床教练员现状调查分析

□李 元 聂小燕(淮南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安徽淮南232038)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发、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安徽省蹦床青少年蹦床运动训练教练员现状进行调查。结果与结论:(1)年龄结构呈现两头高,中间低的状态,这充分说明安徽省蹦床教练员的年龄结构分布非常不合理;(2)安徽省少儿蹦床运动教练员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有10多人,占总教练数的90%以上;(3)安徽省“亦教亦训”的少儿蹦床教练员占大多数;(4)教练员对培训有正确的认识,他们认为对教练员进行培训是“非常必要”和“必要”的。建议:(1)强化教练员的实践与理论水平;(2)加强基础训练理论研究;3、强化教练员训练的科学化意识。

安徽省蹦床运动教练员现状

1、前言

蹦床运动是具有表演性、观赏性、艺术性、和娱乐性为一体的体育运动项目,自2000年奥运会把蹦床比赛列为正式比赛项目后,世界各地都加强本国蹦床运动的开展,加强蹦床运动的科学研究,努力提高蹦床运动水平,争取在国际蹦床大赛中取得好的成绩,科学合理的蹦床运动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其关键在于教练员的能力与水平。对安徽省蹦床教练员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教练员队伍的结构特征与需求,为安徽省蹦床运动训练主管部门提供参考。

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包括合肥市、滁州市、芜湖市、宿州市、马鞍山市、安庆市、淮南市、阜阳市等体育局工作人员及蹦床教练员。

2.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学术期刊网查阅相关文献,收集国内外关于蹦床运动训练的相关资料,为调查研究奠定相应的理论基础。

(2)问卷调查法。

根据本研究课题的内容和目的,使用自编问卷《安徽省少儿蹦床基础训练的现状—教练员问卷》,对施测对象进行调查,用以评定安徽省蹦床运动的发展现状与进一步发展的可能对策。

(3)访谈法。

对调查的教练员和相关专家进行访谈,对教练员工作量与待遇、专业态度等方面进行访谈。

(4)数理统计法。

利用体育统计软件SPSS17.0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分析当前安徽省蹦床教练员年龄、性别结构,学历、专业背景与职称结构等方面信息。

3、结果与分析

(1)年龄与性别结构。

年龄结构指教练员队伍整体中不同年龄教练的构成比例。教练员队伍的年龄结构对教练员群体功能作用的发挥有着直接的影响,是关系到运动训练能否承上启下,保证教学训练效果,不断提高训练质量的重要因素。对现阶段蹦床教练员整体年龄状况的审视,将是制定培养蹦床教练员规划的重要依据。

通过对各年龄段教练员人数及比例的调查发现,14名教练员的年龄段分布跨度比较长。30岁以下教练员5人;30-40岁教练员1人;41-50岁的教练员8人。根据专业训练队的科学研究特点和运动训练规律,合理化的教练员年龄结构比例是以老中青结合,中年教练为主。这样构成的教练员整体结构,不仅能够发挥老教练的传、帮、带的作用,而且对青年教练的锻炼和培养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既保证了教练层的相对稳定性、继承性、解决了教练员群体中的新老交替问题,又能使教练员群体处于最佳状态。而由安徽省蹦床运动教练员的年龄结构图可以看出,明显表现出两头高,中间低的状态,这充分说明安徽省蹦床教练员的年龄结构分布非常不合理,不利于教练员的最佳效能更好地发挥。

(2)学历、专业背景与职称结构。

对于教练员队伍来说,学历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结构状况如何,能够对教练员队伍结构的发展和理论水平的潜力有一定地反映,也对教练员队伍结构中运动科研和训练的潜在能力有一定预示作用。

调查结果表明,目前安徽省少儿蹦床运动教练员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有10多人,占总教练数的90%以上,这一结果与王莉(1997)的《我国教练员人才资源现状的初步研究》中的调查结果(我国教练员的学历水平58.3%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相比,则有了显著地提高,这说明安徽省近些年来对运动员、教练员的文化素质认识的提高和学习培训力度的加大有着密切的关系。调查结果说明,教练员的学历获得主要通常有以下几种途径:运动员时期边上学边训练;退役后在高校获得学历教育;踏上工作岗位后,则以各种形式的成人教育为主。

职称是教练员思想、能力、素质的综合反映,反映了人们对以上各个方面整体的认知水平。调查结果表明,教练员在职称的分布上,既存在着优势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就职称作为教练员成就及总体能力表现的来看,从横向上,安徽省少儿蹦床教练员职称等级水平处于中等偏上;纵向来看,教练员的教学和训练能力还有较大提升空间。而从职称分布图上则基本呈正态分布状态,从长远来看,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从结果来看可以采取并驾齐驱的措施,不仅有利于发挥优秀教练员的模范带头的作用,而且可以加大对年轻教练员的培养,提高其整体业务水平。

具有高水平运动经历往往是高水平教练员选择的重要标准之一,从基层业余训练、省级优秀队到国家队自下而上的趋势是,执教的级别越高,要求教练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也越高。由于安徽省开展蹦床项目时间不长,目前安徽省蹦床教练员队伍的整体结构较为复杂。因此,教练员过去所从事的运动项目中取得的等级水平,则作为我们衡量教练员专业运动技术等级水平的重要指标。

在所调查的14名教练员中,曾经达到国际级运动健将水平有1名、运动健将9名、一级运动员3名、二级运动员1名。从而表明安徽省蹦床运动教练员的专业技术水平相对较高,这对安徽省少儿蹦床教练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水平的提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3)工作量与待遇。

调查得知,安徽省“亦教亦训”的少儿蹦床教练员占大多数。需要承担其他体育课程的教学教练员有80%的,部分教师还有其他体育专业课程,身兼学校行政职务的教练员有30%。“以奖代补”作为对于业余训练的工作量核算采取的主要措施,调查结果表明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与基础训练中。这一方面给了教练员一定的压力,促使其认真抓好训练工作;但另一方面,如果没有取得好的参赛成绩时,学校不给奖励,教练员付出没有任何的补偿,平时的训练得不到肯定,打击了教练员积极性训练的心理。

(4)专业态度。

大部分的教练员对培训有正确的认识,他们认为对教练员进行培训是“非常必要”和“必要”的,但随着年龄的增加,对培训重要性的认识又呈现出减弱的趋势。这主要是因为随着时间的延长,年龄的增长,中老年教练员对训练的过程、环节都比较熟练有关。此外,也与职称评定制度有较为密切地关系。调查显示,教练员们想在自己从事的专业领域有所作为,大多数教练员都期望有机会参加专业培训,这是教练员们追求个体专业发展水平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1)安徽省蹦床教练员的群体结构呈“两头小,中间大”的态势,且“亦教亦训”现象较为普遍;

(2)基层教练员业务水平有待提高。为基础教练员提供更高水平的培训,加强个人的专业发展。

4.2、建议

(1)强化教练员的实践与理论水平。

要求蹦床教练员应该不时地提高基础训练理论与实践能力,以便及时解决训练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2)加强基础训练理论研究。

对国外蹦床运动理论研究和借鉴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蹦床发展的现状与特点,总结出符合我国现状的蹦床基础理论,这是我国蹦床理论研究者今后需加倍努力的研究方向。

(3)强化教练员训练的科学化意识。

青少年蹦床训练是一个长期而漫长的训练过程,多年训练过程的合理控制,掌握好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划分合理的训练恢复、训练周期等,才能达到真正地训练科学化,取得最佳的训练效果。

[1]朱佩兰等主编,教练员——中国腾飞的关键[Z].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3.

[2]刘玉金.我国男子体操教练员现状分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6,23(1).

[3]刘邦华等.我国蹦床运动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3,17(1).

G808

A

1006-8902-(2016)-11-LXY

安徽省体育局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ASS2014202)。

李元(1974-),男,汉族,安徽定远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运动训练、运动人体科学。

猜你喜欢
年龄结构职称教练员
具有年龄结构的麻疹传染病模型的稳定性分析
六部门:职称评聘向乡村教师倾斜
人口总数变化的比例进入潜伏或染病群体的年龄结构传染病模型及稳定性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体育教练员面临的新挑战
公共图书馆不应认可的职称期刊论文探析——基于重庆图书馆职称期刊论文的实证调研
教练员的执教艺术
职称
职称评审实现了“两大转变”
学校外聘体育教练员的二元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