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护理干预在CCU重症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16-03-14 05:56王英华
当代医学 2016年33期
关键词:心肌梗死重症营养

王英华

营养护理干预在CCU重症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王英华

目的 研究观察营养护理干预对于CCU重症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50例重症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基础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基础护理的基础上增加营养护理干预,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效果的满意程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效果的满意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营养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CCU重症心肌梗死患者护理满意度,可在临床上推广。

营养护理干预;重症心肌梗死;护理满意度

急性心肌梗死是常见的心内科危急重症,其发病速度快且病情多变[1]。其多因严重且持久的心肌缺血引起的部分心肌急性坏死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临床表现:持续性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心律不齐、心功能衰竭、急性的循环功能障碍、发热、白细胞增多以进行性心电图变化与心肌急性损伤[2-3]。近年来,我国的急性心肌梗死患病率不断上升。本研究主要探讨营养护理干预对

CCU重症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CCU病房于2014年5月至

2015年4月间收治的50例重症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男14例,女11例,年龄32~65岁,平均年龄(42.2±1.6)岁,平均病程(5.5±1.4)年,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18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7例。对照组男

13例,女12例,年龄34~63岁,平均年龄(41.5±1.2)岁,平均病程(5.0±1.6)年,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16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9例。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且全部患者经过心肌酶谱学、心电图检测,均被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并排除患有其他系统疾病可能性并无意识障碍[4]。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基础护理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基础护理上联合营养护理干预。营养护理干预方法:(1)在整个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需对患者采取阶段性的营养估计、营养诊断、营养计划、营养实施以及营养方面的检测评价,适时修正营养护理的计划及措施,以适应患者情况[5]。(2)医护人员应避免静态的护理方式,给予患者动态护理,随时关注患者情况,同时在护理实践中观察营养干预效果。(3)在营养检测和评价过程中,避免遗漏或延时报告营养护理计划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导致护理失误情况的发生。医护人员必须详细了解掌握患者的个体差异性,为指导患者营养干预计划提供参考资料。

1.3 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为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组患者均被治愈后出院。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

96%,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72%,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早期的营养支持(护理)仅提供给营养不良病人。这些病人多因不能获得足够人体生产生活所需的营养物质或难以消化吸收饮食而导致营养不良。70年代初期,医学界研究营养支持的重点是维持人体的氮平衡,使之保持瘦肉体(leanbody mass)[6]。近年来,由于医学知识的增长与物质条件的不断改善,营养护理的作用开始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其作用的范围也不再局限于营养不良的病人。一些医院开始组建或已建成专门的营养护理团队。营养支持作为医院治疗方式的组成部分,对于一些疾病的治疗已经开始取得突破性进展。

营养护理包括营养评估,护理诊断,营养护理计划,计划实施及营养检测及评价。(1)营养评估:进行营养评估的目的是制定合理的护理措施和计划。营养护理措施的制定要有针对性,需要针对患者的个体差异和患者护理情况及病情的预期结果。(2)护理诊断:根据平时体质量及持续时间,临床理想体质量及血清蛋白值作出诊断。(3)营养护理计划:制定好病人营养目标后,进行初期营养评估。整个护理过程的基线标准即由此次评估提供,该基线标准应该是接近最终营养目标的。而营养护理计划是动态可调整的,医护人员应根据病人对治疗的反应回馈和每天的动态监测结果进行相应的及时调整。(4)计划实施:营养支持成功与否的关键是提供合适的营养物质和热量。需要注意的是,有研究表明,患者的实际能量消耗值显著低于以往的推荐量。使用双能源物质进行营养支持是现在的普遍主张,葡萄糖与脂肪是营养支持的首要能源物质,两者在非蛋白热量中的比例为30%~50%或50%~70%[7]。其具体比例不固定,需依照患者的不同生理情况适时采取调节。(5)营养监测与评价:营养支持的监测评价也是决定营养护理完整性的重要组成部分。采取动态检测和评价的方式了解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能够发现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修正护理计划,从而增强营养支持效果,并降低营养不良程度或避免某些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本研究显示,在基础护理上增加营养护理干预的CCU重症心梗死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6%)显著高于只给予基础护理的CCU重症心梗死患者(72%),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营养护理干预营养护理干预在CCU重症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效果良好,能大大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利于疾病的治愈。

[1] 李慧琴.心理护理干预在ICU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12):219-220.

[2] 杨洋.护理干预对26例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9):100-101.

[3] 雷轶芳.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研究现状及进展[J].中国保健营养,2012,7(3):2347-2349.

[4] 徐秀珍.综合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2(11):21-22.

[5] 操静,李小妮,魏莹莹,等.临床护士营养护理行为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9,24(12):7-9.

[6] 杨海新.重症脑卒中患者营养支持的护理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28):3470-3472.

[7] 赵宇宏.营养护理的重要性及方法探讨[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2):386-387.

10.3969/j.issn.1009-4393.2016.33.094

吉林 132011 北华大学附属医院 (王英华)

猜你喜欢
心肌梗死重症营养
上海此轮疫情为何重症少
夏季给猪吃点“苦”营养又解暑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这么喝牛奶营养又健康
营养Q&A
舌重症多形性红斑1例报道
春天最好的“营养菜”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