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类专业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6-03-14 06:36李夏蕾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四川泸州646000
化工管理 2016年21期
关键词:化工类创新性化工

李夏蕾(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泸州 646000)

化工类专业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李夏蕾(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四川泸州646000)

面对国内经济环境对于人才需求的转变,化工类专业人才培养也应该相应的做出调整,根据现实需求,培养既有长远科研发展能力又要有一定技术手段的科研技术性综合创新人才,并相应地建立有利于培养此种人才的培养模式。

化工类专业;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现在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变化与世界经济竞争的日益激烈,创新成为一个国家可持续发展的灵魂,同时也要注意实体工业产品质量的提升,在此情况下,社会对于实用创新性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化工类专业自然成为了提升我国工业实力,进行创新性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但是在大工业时代逐步地小范围培养创新人才对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是有限的,在这种发展模式下进行化工类创新人才培养必须对其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相应的探究。

1 化工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的必要性

1.1时代必要性

现实中的中国社会,经济的跨越转型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共识,同时人才的转变方向也已经提到了议事日程。在现在的工业进程中,对于人才的需求已经从数量转向质量,从模仿能力到创新能力的转变,而化工作为工业化过程的基础原料供应工业,对于社会传统产业即农业与工业,都有较大的影响。对于农业来说化肥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合成化肥必须要有相应的化工类人才,尤其是现在传统化肥导致的土地板结,通过土地渗透污染地下水,并由此降低了环境承载能力,在现在提倡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进行相应的创新,开展化肥无害化研究就成为一项重要课题;对于工业发展来说,虽然污染不可避免,但是进行相应必要的无害化研究也是现在的重要研究方向。这样一来环境友好型化工学就成为现实条件下重要的发展方向,而相类似的化工类新专业就需要相关专业创新型新人才。由此可以看出,创新型化工人才是适应现实时代需求的,建立相应的人才培养体系自然刻不容缓。

1.2教育必要性

现在的化工类人才培养过程主要还是大学培养,基本在所有的综合性大学中都设置有化学化工专业用以培养人才,同时我们可以看到在现在大学培养中虽然有很多的的实验类型课程,但是实际上现实培养机制倾向于高中基础化学的深入,并且由于培养机制基本相同,倾向于培养学术型人才,导致人才的能力单一性倾向,而且在培养过程中由于学生自身的思想意识和学习能力不同,造成学生之间学习态度和发展方向分化严重。对于一部分有志于向化工研究发展的人来说,他们得到匹配的教育资源,但这只是一小部分,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这样的培养方式可能并不适合。更重要的是,对于学科教育来说,人才培养是全方位的,既要有理论基础,也要有创新思维,由于一个行业中必须有相应的中层人才与基层人才,因此对于中层人才与基层人才来说理论基础和创新思维还是很必要的。在现在的化工教学中尤其是大学本专科教学中进行创新性人才培养需要的不是单独的精英教育而模块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这样的模式中,完成人才发展的初次分配。

1.3就业必要性

现实情况下,由于社会需求与教育培养衔接不畅导致了就业市场的不均衡。一方面拥有基础知识但不会变通,只会“照单抓药”的文凭获得者们充斥于人才市场,另一方面却是高端人才在经历了市场经济的不稳定之后,抱定决心通过学习回流到大学任教。这对于现实中利用资本力量进行化工技术创新来说是很不利的。对化工行业来说,高端研究、创新研究对于一个研究者的研究能力与实践经验有很高的要求,同时即使是普通的创新也需要静下心来进行试验试验再试验。但是现在由于人才交流特别是高端人才交流的封闭化,导致了就业市场不正常的就业形势,在化工产业出现了基础创新性人才供应紧张的状况,而且现在很多的化工专业毕业生,在学校里热衷于党团活动与学生会活动,疏忽了本专业的学习,以至于一部分人在学科教育完成后,除了一纸文凭一无所得,这也导致了专业知识不能学以致用的现象,所以进行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大规模地向社会供应基层和中层创新性人才刻不容缓。

2 化工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的具体建议

2.1对于学校课程设置

现在的高校化工类教育课程设置中,很大一部分停留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为主导灌输提问的方式实现学生与教师课堂互动,虽然有一部分基础化学化工方面的教学实验实训,但是为了安全也只是进行初步试验和操作而已,对于学校的科研项目由于现在大部分学生的知识水平不够所以导致根本没有参与探索创新的机会,因此在学校的课程设置中尤其是在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中,要充分利用实验,把学生带入具体的情境中让他们身临其境地体会化工类专业的实际情况以及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增加基础化学与化工科学史的比重,通过基础化学提升他们化学理论能力以及基础知识的储备,避免犯不必要的常识性、知识性错误,而进行化工科学史的教学则是培养他们的基本学科思维与学科思想,了解学科发展历程,在此过程中让他们对学科发展的未来方向做出自己的预测。

2.2对于社会实践与现实状况适应的建议

在学校教育的同时也不能忽视社会实践,在人才培养模式中,社会实践可以放到学生大学学习的后阶段,一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化工知识与实验能力,另一方面时间也更加充足,并且可以为学生就业打下基础,使他们能尽快适应与专业匹配的岗位。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不必紧盯初高中教学岗位,可以通过学校和家庭的关系在国有化工企业的一线实践中寻找实习机会,实现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完成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化的最后一步。

3 结语

本文通过对化工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的时代必要性、教育必要性与就业必要性的研究,认为建设化工专业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刻不容缓。同时,对化工专业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一方面在学校增加基础化学与实验实训课程的比例,另一方面在社会实践中增加一线实验操作的时间,由此来完成化工类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

[1]潘勇,许宁产业结构升级背景下化工类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教育与职业》2014.

[2]朱春山,王天贵,申艳敏强化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化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化学工程与装备》2010.

猜你喜欢
化工类创新性化工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谈高中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产教融合下高校化工类学生科技创新创业的培养方式
流动几何的创新性
浅析化工类女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
优化化工类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的探索
关于高职院校化工类专业实践教学探讨
论媒介文化的混杂性与创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