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人生与犬儒盛行

2016-03-14 15:15徐贲
中国新闻周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普世价值人生

徐贲

美国加州圣玛利

学院教授

荷兰社会学家约翰·赫伊津哈在《游戏的人》一书中强调游戏的自由精神和规则,这二者看似矛盾,却是相互依存的。他把“游戏”视为与“理性”和“运用”工具同样重要的人类活动特征。如同“工具制作”一样,人类社会所有的文明发展,其最早的形式都是来自“游戏”,甚至包括法律、战争、学术、诗、哲学、艺术等,其实都与人类的游戏有着内在的关系。

我们也许可以在这些文化形式加上一项,那就是,游戏也可以成为一种应对当下生存环境的“生活艺术”。人们常用“赌”和“博”这类比喻来言说生活艺术,还有“人生如戏”“难得糊涂”“活在当下”“人生能有几回搏”。

赫伊津哈对于现当代文明逐渐丧失游戏的原创精神而变得日渐浅薄感到忧心。他认为,一种看似“游戏”但实则是“幼稚”的心态已经逐渐主宰了当代的文明,由于人们热衷于严肃的“幼稚行为”,许多伟大民族逐渐失去了残留的荣誉感、幽默感、礼节和公平游戏等观念。

当今中国文化中有许多以浅薄、幼稚、愚昧、猥琐、寡廉鲜耻为特征的东西,赌徒心态便是其一。

许多事情都是靠碰运气、走捷径、图眼前、能捞一把是一把。 据美国一家叫Zinch China的教育咨询公司统计,在他们的样本中,中国留学生的入学推荐信不是真的,并不是由任课教授所写,有的是请人代写,有的根本就是学生自己写了由教授签字了事。很多中国留学生的个人自述或报告样本是由他人代写的。一些人高中成绩单是伪造的,在报名材料里列举的荣誉或奖励是子虚乌有。这些学生不是不知道这么做有风险,要是被发现报考材料有假,就会被学校除名,前功尽弃。但他们觉得值得“博一把”,因为他们周围的人都这么做,谁也不为造假说谎觉得羞耻。

对赌的人来说,赌只关乎利,与耻或其他道德或伦理的价值无关,官员的贪腐、学者和教师的造假、承包商偷工减料、工厂生产伪劣产品、艺人出卖色相、知识分子昧着良心胡说八道,哪一桩不是受赌博心理的驱使?干这些事情的行为者考虑的都只是眼前的利益,而牺牲掉了具有长久价值的羞耻感。所谓“赌”不仅是指冒风险(如被发现和揭发会遭受的惩罚),而且更是指用现在确实有价值的东西去交换将来并不确定的利益和好处。用“诚实”“荣誉”“名声”为代价去获取钱财、名声、发展机会,这本身就是一件在赌徒看来是本小利大的好生意。以今天赌明天,哪怕冒身败名裂的风险也在所不惜。

无耻和逐利并不只是个人品格的问题,而是整体社会文化的一部分,不觉耻是因为对辱无动于衷。由于侮辱人格、公民权利、人的尊严、宪法和法治的权威的事情天天都在发生,人们因为习以为常、无可奈何而变得麻木冷淡,随之而黯淡的是传统的“天理”和“正义”观念。道德价值的普世意义不断地遭到否定和践踏,道德虚无主义和犬儒主义四处弥漫,没有普世价值理念追求的社会只能是得过且过、是非不明、没有未来目标的乌合之众。

每个人都自顾自地盯着眼前的一点点利益,指望自己比别人更受机遇的眷顾。人们什么都不相信,但却相信机遇。无数莫名其妙、正邪不明、公义破残、善无善报、恶人当道的事情不断发生在人们的生活世界里,几乎谁都难以避免这样的困惑:究竟是什么力量在左右着人们的命运?眼见佛道人士、风水大师,要么投靠权势、出卖信仰,要么行骗牟利、劫色掠财,他们打着神明天意的幌子招摇撞骗,玩完了神明天意,也玩完了信仰。在一个什么都靠不住,什么信仰都没有,什么恒定的程序都被动摇和破坏的世界里,除了随波逐流、得过且过还能有什么更好的选择?

游戏的原创精神是值得赞赏的,而游戏人生只能是犬儒盛行。

猜你喜欢
普世价值人生
人生中的某一天
人生悲喜两字之间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普世价值论
普世价值论
独一无二的你
中国应完善自己的话语体系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