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语言暴力,我们面对的究竟是什么?

2016-03-15 07:51张知倞
课程教育研究·中 2016年1期
关键词:人肉搜索

张知倞

【摘要】网络语言暴力是一种行为而不是语言,其范畴远远大于“人肉搜索”,任何在网络中借由暴力语言使接受者产生暴力图像的行为都应被认定为网络语言暴力,只有清楚地界定网络语言暴力的范畴是我们对这种行为的偏差进行治理和限制的必要前提条件。

【关键词】网络语言暴力 人肉搜索 暴力语言 语言暴力

【中图分类号】H10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1-0036-01

一提到网络语言暴力,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人肉搜索和诽谤等,但这只是对网络语言暴力的列举,是对其比较狭隘且模糊的理解。在国内,语言暴力这一名词是因近年网络中泛滥的暴力语言现象和才被广泛关注的,学界对它的解释也是概括的、笼统的。仅有少数几篇文章对语言暴力这一概念本身展开讨论。然而网络语言暴力不仅对人们的人身或财产造成了伤害,也严重危害了社会风气,更可能是重大社会事件的导火索需要我们给予高度的重视,展开对其本体的研究。

一、语言和暴力

语言和暴力的连结方式有四种:(1)语言是暴力行为的附加产物,伴随着暴力的发生而出现,虽然会加深暴力造成的伤害但它并不是主导。比如施暴者施暴时随口而出的言语;(2)有些语言它们本身就是暴力,它们的存在就是暴力行为的具体体现,比如种族仇恨言论;(3)语言也可能是只是单纯地发挥着它镜像的功能,如警察记录罪犯施暴过程的语言文字;(4)语言还可能是导致暴力的直接原因。其中前两种连结方式出现的语境明确,可以直接让人们感知到语言和暴力的紧密联系,是显性的。而后两种连结方式较为松散,是隐性的。作为结果,语言和暴力的连结会产生两个概念:语言暴力和暴力语言。

“语言是一种复杂的符号系统,是人类进行社会交际和思维认知的工具。在具体使用过程中,当语言被用作能让发出者描述暴力思维图像和让接受者产生暴力思维图像的负面工具时,这些语言就是暴力语言。暴力语言的概念远比它的字面意思所表达的范围要宽广。暴力语言有可能因为使用了含有很明显的暴力因子的词语而极易被辨别出,不需要放在特定环境中就会使接收者产生暴力思维图像,如:杀,滚等。也有可能其本身并不使用含有明显的暴力因子的词汇,但在特定环境下就会使接收者产生暴力思维图像,如隐晦的嘲讽或挖苦。前一类毋庸置疑肯定是暴力语言,后一类语言则是因为其构建了暴力思维图像才被判定为暴力的语言的,即上述中的第四种连结方式。

语言暴力则是一种行为,而不是语言。由于暴力一词所含义素中包含“行为”这个类属,语言暴力行为经常被简称为语言暴力,但其本质是“以言行事”的言语行为而不是语言。正是基于这一点我们才可以对语言暴力进行治理,因为不同于语言,言语是个人的具体思维显性表现,是可以被评价和改变的。当使用语言进行言语活动的交际结果是使接收者受到了伤害,产生了暴力思维图像,这种使用语言的交际行为是语言暴力。语言暴力的决定条件是接收者脑中暴力思维图像的产生,即造成伤害。即使发出者在生成言语时使用了暴力语言,但接收者并没有在理解环节中产生暴力思维图像,这种行为并不能被称为语言暴力。反之,如果发出者在生成言语时并没有使用暴力语言,但接收者在理解环节中却产生了暴力思维图像,这种行为还是应该被定义为语言暴力,而在这个过程中所使用的语句也会被称作暴力语言。

二、网络语言暴力

在网络中以文字为媒介,将暴力和语言连结起来的,使单个或者若干接收者产生暴力思维图像的不良行为就是网络语言暴力,而作为媒介的具体言语就可以被划定为网络暴力语言。在网络中,接收者产生的暴力思维图像体现为两种模式,一是内化的,言语在接收后被解码为暴力思维图像,造成对接收者的伤害;二是外化的,言语在接收后引起了接收者的暴力思维图像,将暴力因子放入接收者的脑中,同化了接收者,从而驱使接收者有意识或无意识地造成了暴力的二次传播,在现实生活中对他人进行伤害。

由于网络是一个纷繁复杂的虚拟世界,被放至在这个世界中的语言暴力中有些显性的部分会被放大而有些隐性的部分则会更难以察觉。网络中的语言暴力基本上只以文字形式体现,缺乏了现实生活中帮助我们辨别语言暴力的音高、音强和音长等语音元素,不存在语调的变化,轻重读的表现,所以它并不像真实世界中存在的语言暴力那么明显。虽然不易察觉但其他三种连结方式造成的巨大危害却是我们不得不引起重视的。而且在网络语言暴力事件中,语言和暴力的连结方式极少是单一的,几种连结方式很可能相辅相成,互为因果。

“人肉搜索”是最为大众所熟知的网络语言暴力行为,但它不是网络语言暴力的全部,网络中还隐藏着各种各样的语言暴力行为。借助暴力语言的分类能帮助我们去发现、定位这些在网络中藏身且容易被忽略的成分,从而更全面也更清楚地界定治理网络语言暴力的范畴而不干涉诸如言论自由等的问题,标明依法维护网民权益,依法维护互联网信息传播的秩序,打造清朗的网络环境的方向。总而言之,只有对网络语言暴力进行细致的本体研究才能真正地从源头去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刑福义.语言学概论[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猜你喜欢
人肉搜索
“人肉搜索”视角下的网络隐私权法律规制的思考
论非自愿公众人物在网络环境中的人格权保护
“人肉搜索”中个人信息隐私权保护探讨
人肉搜索与网络反腐“联姻”的原因分析
论网络言论自由与个人信息保护的平衡
论“人肉搜索”下公民隐私权的保护
爱心“人肉搜索”之殇:逃亡情侣倒在“认亲”路上
严管“人肉搜索”不排斥群众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