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约翰·密尔的代议制民主观及其当代启示

2016-03-15 09:58王蒙蒙刘添才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代议制密尔自由主义

王蒙蒙 刘添才

(淮北师范大学,安徽 淮北 235000)



论约翰·密尔的代议制民主观及其当代启示

王蒙蒙刘添才

(淮北师范大学,安徽淮北235000)

约翰·密尔的代议制民主观的产生有其深刻的背景和条件,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为其产生提供了条件,以往民主理论弊病的暴露更对其产生提出了需求,古典自由主义、功利主义、早期的代议制民主理论则为其产生提供了理论依据。约翰·密尔的代议制民主观倡导代表全体的真正的民主制;强调扩大选举权;主张加强公民教育,提高公民的智力水平。约翰·密尔的代议制民主观,对于我们当前进行民主政治建设也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约翰·密尔;代议制民主观;政治参与

约翰·密尔是英国杰出的政治思想家。他的《代议制政府》一书被西方学者公认为是有关代议制民主观的一部经典著作,其有关代议制民主方面观点的提出对民主制度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不管是对当时英国的政治制度,还是对欧美国家的政治制度都有很大的影响。当前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正处于关键时刻,借鉴西方国家先进的政治理念和政体改革方法,探讨约翰·密尔代议制民主观的精髓,挖掘出其代议制民主观对我国进行民主政治建设显得十分有现实意义。

一、约翰·密尔的代议制民主观产生的背景和条件

(一)约翰·密尔的代议制民主观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1.以往民主理论弊病的暴露

这里以往的民主理论主要是指直接民主理论,直接民主指的是国家的事务和决策是通过公民直接的讨论和投票来决定的,每一个公民都能够自由且平等的行使自己的权利,国家是由每一个公民进行直接管理的。但随着社会的进步,直接民主理论也逐渐暴露其弊端。

首先,直接民主自身的弊病。民主一词从其定义来看虽然是大多数人的统治,但是其中的“大多数”却有严格的限制条件,并不是所有的社会成员都能够参加到社会政治生活中。以雅典时期为例,雅典对于能够参与到民主政治生活当中的人员不仅有年龄和性别上的限制,而且在国别上也有严格的限制,凡不是本邦的成员均没有参与民主政治的权利。直接民主之所以在当时的社会得以推行,虽然有统治者的意志在其中,但是人民的拥护也是一个重要的条件。人民之所以拥护,是因为他们认为这样的政治制度不仅能够改善其现有的生活状况,并且能够使其生活的更加幸福美好,这与人民所追求和向往的社会生活大体上是一致的,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发现经由公民大会、议事所提出的政策或法案仅仅满足了能参与到大会当中极少数人的利益,民众法庭并不能维护自身的利益,甚至与自己的利益相差越来越大,当这种情况到来之时,直接民主的弊病便暴露无遗。

其次,社会的不断发展造成了直接民主的衰落。在古希腊和雅典时期,由于城邦的规模较小,人们能够充分交流,再加上直接民主制度与之前的暴政统治相比有着足够的优越性,因而直接民主能够在这一时期予以推行。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城邦的规模越来越大,人口也变得日益增多,在这样的情况下,召开民主大会的场所必然也要求能够容纳更多的人口。此时,直接民主便陷入一种两难境地,一方面无法找到容纳不断扩大的参加议事会人员的数量的场所;另一方面,如果限制人数的扩展,就会使得直接民主变质了,变成了间接民主。然而,即便是能够找到可以容纳所有与会者的场所,由于参与的人数过多,其所要讨论的哪怕是很微小的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也会有不同的意见,相互讨论之中必然也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因而议事会的效率将会大大降低,使得参会人员疲惫不堪。

最后,参与直接民主的人员良莠不齐。古希腊或雅典时期,虽然对于能够参与直接民主的人员有严格的限制,但是对其政治能力却没有明确的规定。因而,即使某一社会成员能够充分满足作为公民的条件,但是其可能并没有足够的政治知识和政治能力来探讨和研究国家的政治,或是其兴趣并不在于此。加之成长环境与教育方式的不同,其思想与看法的偏差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所以直接民主对于人员政治能力的要求还是存在一定的缺陷的。

2.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

当时,英国刚刚经过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政治制度,确立了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的资本主义制度。更在十九世纪上半期就完成了工业革命,此后,英国工业生产迅速发展,英国成为当时世界工业的中心。随着工业革命出现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在经济上要求进一步清楚阻碍其发展的障碍,实现资本主义的自由发展;在政治上,他们希望通过议会改革来巩固自己的政权。

工业无产阶级也逐渐壮大起来,开始为争取自身的权利而进行斗争。他们遭受着工业资产阶级的残酷压迫,生活穷困潦倒,对资本主义社会充满了不满和愤怒,由此英国于1848年爆发了大规模的工人运动,即宪章运动。此次运动最终以失败告终,但这一运动使工业资产阶级开始意识到与工业无产阶级之间存在这尖锐的矛盾,二者之间的矛盾如果不加以缓和的话,将会给资本主义的发展带来沉重的打击。在这样的形势下,工业资产阶级为了缓和与工业无产阶级的阶级矛盾,开始采取一系列的自由主义政策,并涌现了多种社会思潮。约翰·密尔的代议制民主观作为社会思潮之一,也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

(二)约翰·密尔的代议制民主观产生的理论依据

1.古典自由主义

自由主义一直是西方政治发展的一条重要线索,受到了众多政治家和思想家的推崇,对于西方政治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自由主义的发展按照时间的不同可以划分为古典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和古典自由主义的复兴三个阶段,其中古典自由主义是促使约翰·密尔代议制民主观产生的一个重要条件。

古典自由主义的源头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随着城邦的扩大与经济的发展,启蒙时期的萨拉曼卡学派对古典自由主义进行了最初的论述。古典自由主义在经济上主张每个社会中的个体都是理性地从事经济活动的,市场是开放并且不受约束的,资源会根据市场自身的需求自发的实现配置,并且这种配置是合理的,相对来说也是最优的。在哲学方面,古典自由主义尤其重视个人权利,他们认为只要个人不侵犯其他人的正当权利,那么个人就完全有理由按照自己的意志行动。

约翰·密尔在其著作《论自由》中,阐述了其自由主义的思想。密尔指出,自由是政府与个人权利之间的关系,他认为要想充分实现个人的自由就需要限制政府的权限,充分发挥社会中个人的才能与智慧,以防止政府出现欺凌公民权利的情况出现,同时政府还要能够充分保障公民的权利和自由,只有这样才能够一方面纠正政府在决策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同时也能够保持社会发展的活力,促进社会的发展。正是在这一基础上,密尔才对代议制民主观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也就是说其代议制民主观的产生是与其对自由的探讨密切相连的,古典自由主义理论为其对代议制民主观的论述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功利主义

功利主义最初产生于英国,它的萌芽阶段可以追溯到17世纪英国的霍布斯和洛克在其著作中透露出的一些功利主义思想。密尔的功利主义思想是体现在他的著作《功利主义》中。密尔对于功利主义的论述集中体现在:“功利”概念的界定;功利原则之所以是个人行为检验标准的原因;功利与其他限制性因素的关系。

密尔的代议制民主就是在其对于已有的“主张政府是一切行为的起点和出发点”的功利主义进行批判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因而可以说密尔功利主义思想是其代议制民主观产生的一个重要的理论依据。

3.早期的代议制民主理论

与直接民主相对应的,代议制民主是指从社会成员中选举出一部分人来代替其他成员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的权利。最早出现在洛克的《政府论》一书中:“一方面国家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另一方面政府对人民统治的权力必须是来自于人民的委托,人民间接地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孟德斯鸠也同样认为政府应该由议会掌管,而不应该由人民进行直接管理。潘恩也比较推崇代议制民主,他提出只有代议制政府才是最好的政府形式,与古希腊和雅典时期的直接民主相比,更具绝对优势。而对密尔的代议制民主观产生重要影响的著作还要数托克维尔的《论美国的民主》。密尔在为该书撰写的评论透出了其对民主的一系列观点。

二、约翰·密尔的代议制民主观的基本内容

(一)倡导代表全体的真正的民主制

在这里,密尔主要是为了防止虚假的民主制,认为这样一种代议制民主政体,是代表一切人而不是仅仅代表多数的民主政体,这种代表全体的民主政体是唯一真正的民主政体。他还认为代议制政府是理想上最好的政府形式。此外,密尔为了防止虚假民主制,还提出了“保护少数”和“复票制”的主张。

(二)强调扩大选举权

为了人民更好地参与政治,享受应有的权利和履行应尽的义务,密尔认为只有扩大选举权,使人民获得投票权才能实现。密尔认为,不管是谁,如果他对自己所关心的事务的管理上不能发表自己的意见,只能听取别人的意见,而他却没有这种权利,那么这种情况就是对他个人的不公平。在一个充分发达和文明的国家里,不应当存在不公平的事情,不应该有等次划分,没有谁更高贵,谁比较低贱这一说法,除非是他犯了错,为了惩罚他,剥夺了他这种权利。当别人都不再咨询他的意见,他的命运由他人控制,他就会变得低人一等了,不管他是否知晓。而密尔要倡导建立的国家是一个不分贵贱、人人平等、共享平等、自由、民主的国家。因此,他认为扩大选举权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不应该有性的差别,妇女也应有选举权。

(三)通过教育提高公民的文化水平

在密尔看来,教育对于代议制民主的达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人们对教育的重视还很欠缺。密尔认为不管是官员还是人民,如果文化水平不高,智力低下、还存有狭隘的阶级偏见,那么就算具有再完美的政府形式也依然将国家管理不好。因此,“普及教育必须先于普及选举”。密尔甚至提出他希望民众应有的知识是除读、写和算术以外,还要掌握很多其他有助于国家发展的知识。在密尔看来,要想实现代议制民主,人民必须具有为实行这制度所需要的道德上的、智力上的和积极行动的能力。

三、约翰·密尔的代议制民主观的当代启示

约翰·密尔的代议制民主观自产生以来,对当时英国的政治制度,对欧美国家的政治制度都有很大的影响。虽然世界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约翰·密尔的代议制民主观依然没有过时,至今仍在发挥重要作用,对当前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仍然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一)提升公民的民主意识和公共精神

密尔曾经指出,如果人民对管理公共事务没有任何发言权,而只是被动地接受他人的领导,那么他们就没有关心国家事务的激情和动力,最终只会变为只考虑自己的利益而不会考虑他人和国家利益的人。反之,代议制民主制对于培养公共精神是非常有效的,当公民有机会参与到公共事务的管理时,他就能够站到不同的人的角度去看待问题。但由于中国历史原因的影响,大多数公民的民主意识和公共精神较为淡薄。例如,在选“人大”代表时,绝大多数选民对候选人基本情况,不管是品德方面还是能力方面都知之甚少,只是根据领导的“提示”投票,或随便委托他人代投,并不把投票当作一件很重要和严肃的事情对待;对公共事务往往采取漠不关己的态度。因此,我国特别需要提升公民的民主意识和公共精神。

(二)将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结合起来

密尔的代议制民主观并不排斥直接民主,他一方面肯定了直接民主的积极作用,如直接民主的正当性、合理性;人们直接行使政治权力,能更好的保证每个公民的权利和利益。另一方面他又深刻地分析了直接民主可能带来的弊病和危险:其一,“庸人统治”即议会中普遍存在智力平庸的人;其二,有可能会被代表与社会整体不同的利益群体影响,即可能会产生“阶级立法”的危险。因而密尔认为理想上最好的政府形式是代议制政府。可见密尔的代议制民主观是主张将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相结合。因此,我国也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趋利避害,在民主政治建设中正确地将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相结合,保证人民的政治参与。

(三)重视知识分子和精英人物

密尔认为如果人民的文化水平偏低,随着选举权的扩大,就会把更多的受教育较少、智力水平较低的人选进议会,从而带来议会整体智力水平的下降,最终导致“庸人统治”。密尔认为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他还提出普及教育必须先于普及选举的主张。但是密尔并没有直接提出精英人物的说法,而是用具有较高智慧的人去表述,他明确地指出选民应该选择比自己更有智慧的人代表他们,并且应该听取较高智慧人的意见,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代议制政府最终实现真正的民主。我国自古代以来就一直很注重对人民的教育,但是在一些问题上有过多的保守思想,对一些精英人物并不够重视。因此,应引导形成社会中普遍形成尊重知识分子、精英人物及尊重知识的局面,采取适当的办法鼓励精英分子和知识分子去竭尽所能,充分发挥他们的知识才能,为国家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协调好各方利益群体的关系

密尔为了避免产生“阶级立法”的危险,提出必须协调好代表不同阶级利益群体的关系,并且使各个利益群体之间保持一种平衡的关系,使任何一个阶级都不能在政府中发挥压倒一切的影响。在具体的方法上面,密尔提出通过实行比例代表制使社会的不同组成部分在立法机关中应具有和他们人数相对应的代表权以实现阶级力量的平衡,使任何阶级或任何可能联合起来的阶级的联合都不能在政府中发挥压倒性的影响。不可否认的是,在当前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中各方利益群体之间也存在许许多多的矛盾。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社会更是出现了越来越多新的社会阶层,他们各自代表着不同的利益群体。新的利益群体与旧的利益群体之间、新的利益群体与新的利益群体之间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与冲突。而如何协调好他们之间的关系,解决好他们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是摆在我们面前不可回避的重大难题。而密尔提出的通过合理分配代表的制度,保持各个阶级之间的平衡的主张,对于当前我国建设和谐社会,协调好我国各个阶层的关系具有很重要的启示意义。

[1]约翰·密尔.代议制政府[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126.

[2]约翰·密尔.论自由[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1:23.

[3]陈佳.公民教育与代议制民主——对J.S.密尔《代议制政府》的另种解读[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0,(6):26-29.

[4]李德诚.论密尔对代议制民主理论的完善[J].社会发展,2011,(09):78.

[5]张建成.评约翰·密尔的代议制民主观[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1999,(3):59-66.

[6]陈炳辉.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代议制政府》的重新解读[J].厦门大学学报,2006,(1):46-52.

[7]李佩芬.约翰·穆勒《代议制政府》的民主思想评析[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5,(1):73-76.

[8]盛文沁.浅析约翰·斯图亚特·密尔的代议制政府思想[J].历史教学问题,2003,(6):30-33.

[9]刘恩东,李森.社会转型期利益群体与中国地方政府善治[J].党政干部学刊,2008,(3):21-23.

[10]谢海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利益群体的演变轨迹、前景和特征[J].郑州大学学报,2009,(1):18-22.

(责任编辑:许烨)

王蒙蒙,淮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2014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硕士研究生。

10.3969/j. issn.1009-2293.2016.03.007

D621

A

1009-2293(2016)03-0027-04

刘添才,淮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教授,博士。

猜你喜欢
代议制密尔自由主义
罗尔斯政治自由主义对非理性者的排斥
同情地看待密尔对功利原则的证明
同情地看待密尔对功利原则的证明
必须宣布新自由主义已完结。下一步何去何从?
反对自由主义
严明党的纪律,克服自由主义——毛泽东《反对自由主义》导读
落实目标的双翼:主线与问题——以人民版《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一课为例
詹姆斯?密尔“政府观”的功利主义思想评析
自由·幸福·教育:密尔功利主义思想的三要素
教学内容整合中主线确立应遵循的原则——以“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