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现实性路径*

2016-03-15 13:12申文杰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16年4期
关键词:思潮师生工作

申文杰

当前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现实性路径*

申文杰

当前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路径是多层次、多方面的,主要有: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充分发挥教师在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建设好、运用好、管理好校园网络;紧紧把握对高校影响较大的社会思潮的引领;切实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和管理;健全完善工作机制,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提供制度保障;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积极推进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创新,不断增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内生动力。

高等学校;意识形态;现实性路径

“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1]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2]加强和改进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对高校的领导,事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当前,我国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在复杂的国内外思想文化背景下,也仍面临着诸多历史遗留和现实问题的挑战。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从根本上巩固党对高校的领导,有必要全面系统地梳理未来开展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工作的具体路径。

一、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为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建设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2]党委要保证高校正确办学方向,保证高校始终成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这就要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切实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不断加强对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敏感问题、重大问题的分析研判,加强对重大意识形态建设任务的统筹指导,不断提高驾驭意识形态工作的能力。高校党委要充分认识意识形态工作的长期性、尖锐性、复杂性,主动站到意识形态工作第一线,具有明确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在大是大非问题、政治原则问题上没有‘开明绅士’,一定要有鲜明的态度、坚定的立场”[3]。对那些恶意攻击党的领导、攻击社会主义制度、歪曲党史国史等种种反动言论,高校党委要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地加以抵制和反对,不能袖手旁观,而是要敢于斗争、敢于“亮剑”;对一些错误的思想观点和言论,高校党委要带头批判错误观点和倾向,不能态度暧昧,要表明态度,澄清错误认识,增强主动性,掌握主动权;同时,对于坚持正确立场、宣传正确理论的同志也要给予大力支持。

高校宣传部门必须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要做到守土有责,就要强化责任、细化任务,敢于担当;要做到守土负责,就要不避险、不畏难,确保关键时刻站得出来、顶得上去,坚守好阵地,不能把阵地拱手相让;要做到守土尽责,就要把意识形态工作做到位,出色完成党委布置的任务,有效发挥宣传部门应尽的职责。要选配好高校宣传部门的领导班子,把宣传部门的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忠于党、忠于人民的人手里。

二、充分发挥高校教师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突显高校教师的主导性地位

习近平总书记对高校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提出了明确要求,他指出:“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2]高校教师在高校教育中发挥着主导性作用,这不仅体现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也体现在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培育过程中。教师要传道、授业、解惑,其中传道是第一位的。“让有理想的人讲理想,有信仰的人讲信仰。”[4]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政治品质和政治素质直接影响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素质。“要突出教师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主导作用,教师既是学生的学问之师,更是品行之师。”[5]因此,高校教师要肩负起教书育人的职责,为人师表、言传身教、率先垂范,自觉肩负起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任务。

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高校意识形态建设中“第一方阵”的作用。由于这些课程本身就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因此讲授这些课程的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更要有优良的政治素养,在讲授该门课程过程中要将知识性、政治性、现实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做到自觉、系统、明确地对学生进行意识形态教育。要有效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识形态主渠道功能,就要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和手段,提高教学感染力、吸引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特别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2]同时,还要注重发挥各门课程的育人功能,深入发掘其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在意识形态教育问题上,高校各个学科的教师没有局外人、没有旁观者,都需要把意识形态教育渗透到开设的各个课程中去,各个学科的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都要把正确的信息传递给学生,以正确的价值导向引导学生,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

辅导员队伍在高校意识形态建设中负有特殊的职责。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指导者、组织者和实施者,是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担负着直接管理学生、教育学生的任务。因此,必须建立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纪律严的高校辅导员队伍。高校要重视对辅导员队伍的录用、培训、关心、重用,保持这支队伍的稳定,要让辅导员队伍工作有条件、干事有平台、发展有空间。

要强化高校教师的课堂政治纪律。我们的大学是社会主义大学,学术探讨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要严格执行课堂教学政治纪律,守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阵地。高校教师要正确联系现实,不能把大量的负面事例引入课堂,不能有意无意抹黑中国;不能把生活、工作中的不如意变成课堂上的牢骚;更不允许散布违背中央政策和四项基本原则的言论;坚决杜绝散布西化、分化言论。高校教师要把阳光的心态与专业知识一并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具有积极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

要扎实推进师德建设。2014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指出,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要有道德情操,要有扎实知识,要有仁爱之心。高校教师要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言传和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高校要高度重视教师的职业道德、思想道德教育,完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将师德作为高校教师绩效、考核、聘用、奖惩的首要内容,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每名教师都要恪守“爱国守法、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服务社会、为人师表”的职业道德规范。

三、建设好运用好管理好校园网络,占领高校意识形态前沿阵地

网络是意识形态传播的前沿阵地,大学校园就是这个阵地的桥头堡。互联网已成为一种新的舆论场,高校应凭借自身的技术和人才优势,尽快掌握这个舆论场的主动权。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的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2]

高校应建立起集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校园网络系统。要推出一批示范性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资源网站、学生主题教育网站和网络互动社区,集中优势,办出品牌;应建好各类主题网站,特别是一些“红色网站”,利用这些“红色网站”大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史,宣传我国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宣传先进模范人物,宣传大学校园内的凡人善举,通过主题宣传、成就宣传、正面宣传,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校园网络建设要不断创新,结合目前网络发展的新趋势,进一步增强校园网络的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要积极推进教师博客、校务微博、班级微博、校园微信公众账号建设;校园网络建设要立足师生、服务师生,为教学服务、为科研服务、为学校管理服务、为学生利益服务,使学生感到校园网络不仅用于教育引导,也不仅用于丰富业余文化生活,而且还能给他们带来实实在在的益处。

要完善高校意识形态互联网工作机制,形成一体化的工作格局。要组建专兼职结合的网络教育管理队伍、校院班三级网络评论员队伍,组织好高校网络意识形态队伍定期汇报情况、交流经验、改进工作。基于高校的特殊情况,高校要建立网络舆情分析制度,特别是注重分析网络舆情对师生思想状况的影响,加强对师生思想动态的信息掌握和分析,“建立一套完整的舆情收集、整理、分析和报告制度,及时发现倾向性、苗头性问题”[6]。高校要注重对网络突发事件的应对和对网络热点的引导工作,防止网络上的负面影响扩散到大学校园。高校各级领导干部及全校党员要敢于在网上亮明观点、发出正面声音,回应和批驳各种错误观点。要充分发挥高校著名专家学者的作用,组织这些专家学者通过校园网络,以适合网络宣传的形式宣讲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阐释科学理论、弘扬优秀文化、批驳各种错误思潮,针对网络热点进行解疑释惑,实现由间接引导向面对面引导、由浅层引导向深度引导的转变,使互联网这一新兴媒体成为高校宣传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坚强阵地。

四、紧紧把握对高校影响较大的社会思潮的引领,有效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

高校是各种社会思潮传播和影响的重点领域,甚至成为各种社会思潮的一个集散地,各种社会思潮都试图争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争夺青年一代、争夺话语权。高校师生思维敏捷、思想活跃,是各种社会思潮影响的重点群体。一些社会思潮在高校的影响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要有效引领社会思潮,就要对社会思潮进行辨析和批驳。高校师生是知识群体,要使一些师生彻底扭转思想,就必须对社会思潮进行深刻辨析,在理论上深刻剖析,把问题讲清、讲透,真正以理服人。一是要在理论上对各种社会思潮进行深入分析,认识一些社会思潮的生成原因、基本主张、演化过程、传播途径、影响后果等,讲清楚这些社会思潮与马克思主义的区别、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区别。二是在思想上、理论上认清一些社会思潮的政治倾向,帮助广大师生认清其理论实质和政治意图,区分社会思潮的理论性和意识形态性,不能因为其理论上具有某些合理性而掩盖其意识形态性。在形形色色的社会思潮的传播过程中,部分师生常常由于理论上的困惑而陷入意识形态上的迷茫,在接受某种社会思潮理论观点的同时,易于接受其所尊奉的意识形态。因此,在理论上讲清、讲透,有助于高校师生保持清醒,避免陷入“意识形态陷阱”。

要在高校有效引领社会思潮,还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推出更多高水平教材,创新学术话语体系。这需要处理好马克思主义的稳定性与时代性的关系,在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时,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要加强理论的文本研究,注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稳定性、准确性、严肃性,同时要努力顺应时代潮流和我国现实情况的新变化,审时度势对理论进行创新和丰富,并增添一些符合时代的话语内容和方式。还要处理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与大众化的关系,在高校既要发挥好专家、理论工作者的作用,又要在大学生中进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将提高与普及有机结合起来。

在高校师生中积极主动地引领社会思潮,还应组织开展高校名师大讲堂活动,生动宣讲、阐释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主动出击、积极竞争,提高公信力、占领制高点、掌握话语权,旗帜鲜明地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好声音”,进而使大学正确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不断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潮的侵蚀。

高校是教学科研的主要场所,还需要把引领社会思潮的工作渗透到教学科研的实际工作中,把引领社会思潮的工作落细、落实。可以通过教学研讨会、学术报告书、座谈会等形式,在交流教学经验、学术观点的过程中求同存异、相互借鉴、达成共识,把不同见解和观点统一到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上来。

五、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管理,切实搞好高校意识形态平台和载体建设

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必须重视阵地建设,这是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平台和载体,构成了高校“物化”的意识形态,其中的要素主要包括校刊、校报、各种论坛、报告会、社团等。

高校的学报、报纸必须坚持政治正确的办刊宗旨和方向,坚持理论先导性、思想坚定性与学术创新性的统一,不断挖掘潜力,努力提高刊物和报纸的质量。在办刊、办报的过程中要坚持正确的导向,始终绷紧导向这根弦,讲导向不含糊,抓导向不放松,做到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绝不允许发表攻击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言论和观点,绝不允许鼓吹和散布错误思潮。

要加强对学术报告会、研讨会、座谈会、演讲会、论坛的监管,在鼓励学术探讨的同时,禁止借口学术研究发表一些违背四项基本原则的言论,不给错误思想观点的传播提供场所,最大限度地压缩错误思潮的传播空间。对这些阵地应由高校党委统一管理,分管领导具体负责,严格按照“谁主办、谁负责,谁审批、谁监督”的原则加强监管。

对高校社会团体要加以规范和管理,既发挥社团应有的作用,又避免产生负面效应。对挂靠的社会组织实行备案制,严防一些高校社团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应该注意到,社会上的一些非政府组织,特别是一些外国资本,开始向大学校园渗透,对一些非政府组织的所谓“松土运动”、外国资本的“文化合作”项目,我们必须保持高度的警觉,要有政治敏锐性。我们在办开放性大学的过程中,欢迎善意的、有益的合作,但也要防止一些目的不纯的交往与合作。针对一些非政府组织和外资向大学校园的渗透,不能因为高校得到一些现实的物质利益就不讲政治原则,既要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更要重视政治效应。

六、健全完善工作机制,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要保证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长期有效开展,就需要构建起完善的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制度,使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这也是与依法治国的政治生态相一致的。

建立高校师生思想状况研判机制。高校党委及相关部门要定期研究师生的思想状况、愿望和要求,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及时了解掌握师生的心理活动趋向和思想变化状况,明确师生思想状况的主流,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思想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掌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进而为制定高校意识形态方面的政策提供现实依据。

完善高校意识形态事件应对机制。受外界环境及多种因素的影响,高校时常会出现一些突发事件,不论哪种类型的突发事件,如果处理不好、不妥,都会带来明显的负面效应,对师生的心理造成很大冲击,影响正常的教学、科研、管理、学习秩序,甚至在社会上造成恶劣影响。突发事件的影响有很强的“外溢性”,应站在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高度来处理和应对。一旦出现突发事件,高校各级领导必须高度重视,第一时间到现场,主要领导亲自指挥,不同的部门要及时协助,配备好相应的人员和物资,将损失和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程度。同时,要及时发布权威信息,防止谣言流传。

构建高校意识形态联动机制。这种联动机制包括两个层面,一是高校内部的联动机制。为搞好高校的意识形态工作,学校各个部门要有全局意识、整体意识,学校党政工团及学生会等都要密切合作、协调一致,形成合力。二是构建高校与社会的联动机制,主要是高校与地方政府、企业、媒体、社区、社会团体等之间的联动机制。这是一种高校外部的联动机制,通过这种联动机制来加强高校与社会的联系,使高校更好地为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也为高校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强化意识形态责任机制。高校各级党委都负有意识形态领导和监督责任,党委主要负责同志作为第一责任人,高校各个部门都要承担宣传贯彻意识形态的具体职责,各项意识形态工作和任务都要有专人负责,从而建立有关意识形态方面的规章制度,明确每个部门和岗位的意识形态任务和要求,对在意识形态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失误实行责任追究制。

七、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注重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实践养成

在高校意识形态建设中要坚持政治理论宣传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既要搞好课堂教育,又要注重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要引导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走入社会这个思想政治教育的大课堂,探索和建立专业学习、服务社会、勤工助学、择业就业相结合的社会实践新机制,在广泛的社会实践中熏陶思想感情、充实精神生活、提高道德境界、抵制错误思潮。同时要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科学、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通过学术讲堂、社团活动、艺术展演,实现大学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频共振”[7],要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

当前特别要引导学生积极开展多样化的、具有时代气息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以升国旗仪式、入党仪式、重大纪念日、庆典活动、民族传统节日等为载体,组织形式多样的纪念和集会活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使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开展得更加有声有色、生动活泼,让大学生在实践中感知、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八、积极推进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创新,不断增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内生动力

创新是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动力源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2]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要不断实现理念创新、方式手段创新、载体创新等。

理念创新要求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要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式,善于找准新定位、瞄准新目标、寻求新突破点,以思想认识上的新飞跃打开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新局面。方式手段创新就是要积极探索有利于破解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难题的新举措、新办法、新途径,特别是在信息社会迅速发展的新形势下,要善于运用网络技术创新传播方式、交流方式、教育方式;善于运用有感染力的形式,宣传学校的“最美人物”,弘扬最美精神;善于运用有亲和力的手段,通过小故事阐发大道理,做到深入浅出、情理交融。载体创新就是要不断拓展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新平台、新领域,高校要积极主动地增强与社会各界的联系,使师生有更多的途径接触社会,深刻了解国情、民情、社情;学校党政工团和学生会等要为广大师生搭建更多的学习平台、交流平台、才华展示平台。只有通过不断的创新,才能使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充满生机与活力,才能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增添不竭的动力。

[1] 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人民日报,2013-08-21(1).

[2] 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EB/OL].(2016-12-08)[2016-12-15].http:// 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12/08/c_11 20082577.htm.

[3]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195.

[4] 袁贵仁.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努力做好新形势下高校宣传工作[J].求是,2015(3):23.

[5] 陈旭.准确把握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基本原则[N].中国教育报,2015-02-03(3).

[6] 朱善璐.扎实抓好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N].中国教育报,2015-02-03(2).

[7] 李民.切实提高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科学化水平[N].光明日报,2016-01-16(6).

(编辑:林毅)

申文杰,法学博士,河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 本文系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教育宣传协调中心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思潮师生工作
春秋时期重民的社会思潮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从回归温柔敦厚到走向天马行空——当代文艺思潮的一种转向
不工作,爽飞了?
维新思潮对中国近代体育的影响
麻辣师生
选工作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文革” 后期的民间批判思潮(1968~1976)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