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电视民生新闻与新媒体的融合策略

2016-03-15 13:23葛婕淮北市广播电视台安徽淮北235000
关键词:电视民生新闻互联网+

葛婕(淮北市广播电视台,安徽淮北235000)



“互联网+”时代电视民生新闻与新媒体的融合策略

葛婕
(淮北市广播电视台,安徽淮北235000)

摘要:在媒介环境、舆论生态不断变化的新时期,传统的电视民生新闻遇到了很大的冲击,同时也是一个发展的契机。搭乘“互联网+”的快车,电视民生新闻走媒介融合之路,在信息内容、平台终端、生产消费、人才队伍等方面实现资源共享互融,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媒体竞争中保持健康、快速、持续性发展。

关键词:电视民生新闻;台网互动;参与式新闻;全媒体采编团队

当今社会,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风起云涌,传播模式和舆论生态日趋多元化,网络视频、移动客户端、微信、微博等新媒体不断瓜分国内传统媒体的市场份额,传统媒体发展到了一个历史的新阶段。作为传统媒体的电视民生新闻,出路在何方?“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2013 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适应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的新情况,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这是党中央着眼巩固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传统媒体迎接挑战、把握机遇的必然选择。

所谓民生新闻,就是以民本思想为基点,以“民生、民情、民意”为主要关注点,以百姓“身边事、麻烦事、稀奇事、关心事”为主要报道题材,通过记者现场调查、跟踪报道、嵌入式体验等灵活多样的方法采编制作,注重新闻的实用价值、情感价值、娱乐价值的电视新闻。[1]电视民生新闻具有平民化的视角、故事化的叙事方式等特点,关注的是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医疗、卫生、就业、住房、交通等生活、生计方面的事情。在选题的确定上,依托热线爆料、记者挖掘、政府新闻发布等渠道;节目的制播上,采取收集素材、拍摄录制、后期编辑、节目播出等方式。在媒体环境日新月异的今天,电视媒体这种传统的制播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受众需求,新闻制作者与新闻消费者之间的矛盾冲突日益呈现,即素材收集渠道狭窄与受众信息资源丰富之间的矛盾;新闻信息传播低效与受众对新闻时效性要求提高的矛盾;编辑制作形式单一与受众个性化、多样化需求增强的矛盾;播出平台资源单一化与受众信息接收方式多元化之间的矛盾。新媒体是继报刊、户外、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之后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媒体,它是利用数字、网络、移动等新技术,通过网络平台、移动终端向受众提供信息、娱乐和服务的一种传媒形态。相对于传统媒体,新媒体具有表现形式多样、个性色彩鲜明、传播范围广泛、传播速度快、互动便捷等特点。而这些特点恰恰弥补了电视民生新闻制播环节中所存在的缺陷和不足。电视民生新闻与新媒体融合策略有多种。

台网互动,实现新闻内容与播出平台的融合

传统的电视民生新闻拥有强大的内容生产力、专业化的新闻传播理念和运行机制,但在互动环节上存在着先天不足,一直采用的是热线电话、短信互动和电视反馈等方式,观众多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以视频网站、移动终端为代表的新媒体却具有强大的互动能力和丰富的渠道资源。电视民生新闻只有借助台网互动,取长补短,才能将传统媒体的内容优势最大化。孙岩在《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台网互动》(《收视中国》2011年第7期)中认为,“台网互动”指的是电视台或广播电台利用网络平台(包括广电系统自身官网与其他第三方商业网站),与观众展开线上线下交流的互动模式,台与网之间取长补短,共同传播某一信息,形成跨媒体、跨领域、跨地域的全方位、立体化的传播合力。电视民生新闻与迅猛发展的视频网站、手机客户端之间实现台网互动,一方面电视台为视频网站、手机台提供大量的民生新闻、短视频和一些民生类新闻栏目;另一方面,受众通过电视媒体,也能看到大量来自视频网站和手机台上的新闻内容。王牌民生新闻栏目《零距离》(原《南京零距离》)在江苏广电总台网站、门户网站上获得上传平台,将《零距离》上丰富的新闻内容第一时间上传至视频网站和栏目微博;同时,《零距离》与一些品牌视频网(如土豆网、新浪网等)签订转载协议,有效拓宽了民生新闻的播出渠道,提高了新闻资源的利用率。而江苏城市频道网站、土豆网、新浪网等视频网站以及栏目微博为《零距离》提供视频信号的同时,还设置直播、点播、栏目聊天室等功能,受众不仅可以随时随地、随心随意地收看电视新闻节目,还可就其播出内容进行实时评价,或与其他网友展开讨论。这些举措,吸引了众多的网络达人来关注《南京零距离》的新闻报道,大大增强了电视新闻的覆盖面和影响力。通过网站、客户端栏目聊天室上的网络回帖,《南京零距离》不仅可以追踪到受众对播出的新闻内容所持意见,也能掌握到受众对栏目的关注度和认可度,并根据受众意见随时对新闻节目进行调整。同时,《南京零距离》也会从网站和客户端的海量信息中挑选一些有价值的新闻内容在栏目中播出,并对一些思想偏激或内容不实的信息给予必要的引导和调控。这样,不仅发挥出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也有效增强了网络新闻的权威性和公信力,提高了视频网站和手机客户端的影响力和人气。毋庸置疑,网台互动,台网一体,一方提供新闻内容和舆论引导的深度融合,一方提供有一定热情和忠诚度的受众,电视民生新闻与新媒体可以说是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有机统一的融媒体新闻运作方式逐步形成。

推动公民“参与式新闻”,实现生产与消费的融合

“参与式新闻”这一理念起源于美国,含义是提供参与机会,供人分享。参与式新闻即指普通公众可以借助现代数字和网络技术主动加入到传播活动中来,又被称为公民新闻[2]。参与式新闻传播模式主要分为两类:网络受众的主动参与以及在电视媒体鼓励、支持下的被动参与。

(1)主动参与模式,一方面表现为网民主动进入电视台网站、手机客户端或微博、微信平台中,以电子邮件或直接发帖的形式对已播出的新闻节目进行评论,并对栏目发展提出一些建议和意见。这种参与模式,借助的是新媒体的技术手段和网络平台,依靠的却是栏目自身良好的口碑和优质的节目资源。不少具有全国性影响的民生新闻品牌栏目,如江苏广电城市频道的《零距离》、湖南广电都市频道的《都市一时间》、安徽广电经济生活频道的《第一时间》等栏目,它们大多具有内容贴近生活、形式丰富多样、传播理念新颖、强调参与互动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得栏目在获得传统电视观众追捧的同时,也在网络平台上收到不菲的点击和点赞。主动参与模式的另一方面表现为网络受众利用媒体网站或手机客户端,上传一些自己的文字或音频、视频等原始新闻资料。这些原始资料因其时效性和接受便利性有效弥补了传统电视媒体无法拍摄到一些现场画面的缺憾。例如2015年8 月12日23时26分,天津网友@小寶最爱旻旻最早在微博上发布与天津滨海新区爆炸相关的秒拍视频。此后,陆续有很多天津网友在网络上发布不同角度的爆炸秒拍视频。在专家看来这些网友所提供的视频可能角度不够专业、图像摇摆模糊、毫无拍摄技巧,但却是电视新闻记者抵达现场前的最快速、最直观、也是最接近现场的第一手资料。这些资料对于消息的发布以及外界对灾难程度的分析判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在被动式参与模式中,传统电视媒体主动开设“参与式新闻”类的频道或者栏目,引导和鼓励普通百姓积极参与到频道或栏目的新闻报道中。在这里,社会上的每个人都可以采访新闻,每个人都能够成为新闻记者。比如河南电视台《DV观察》栏目以及陕西电视台《都市热线》创办的“手机记者连线”版块,这些栏目鼓励和支持拍客们拿起手中的DV、智能手机或其他3G、4G设备,实时拍摄身边的新鲜事、感人事、突发事、烦心事,并将所拍原始资料提供给他们。公民记者的广泛参与不仅丰富了民生新闻的内容和形式,同时也拉近了新闻栏目与受众之间的距离。不过,由于参与公民素质的参差不齐,所传播的信息也难免良莠不齐,所以电视媒体和专业记者要提前对这些业余公民记者所拍内容设定一定的范围和框架,并对其提供的新闻内容进行谨慎的审核和认真的梳理。

打造全媒体采编团队,推进人才和队伍的融合

电视民生新闻与新媒体融合,归根结底就是人的融合,是思维观念的融合,是个人技能的融合,是人才和队伍的融合。推进媒体融合,必须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树立互联网思维,要着力培养具有导向意识、用户思维、创新精神和全媒体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1)转变观念,树立互联网思维和创新意识

从目前情况来看,有些电视新闻从业人员依旧抱着“内容为王”的传统观念,认为在乱花迷眼、信息泛滥的互联网时代,“内容优势”才是民生新闻栏目永葆生机和活力的法宝。但在受众大规模转移到互联网和移动终端,传统电视媒体吸引力影响力日渐式微的现实面前,内容为王的效力明显不适用了。面对剧烈变化的传播生态环境,电视新闻从业人员必须拿出足够的勇气,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树立互联网思维和用户观念,拥抱新媒体,从渠道拓展走向内容融合,从服务用户步入舆论引导,致力于打造兼具传统电视媒体导向、内容优势以及新媒体平等交流、即时互动、个性鲜明特点的新型主流媒体,只有这样,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媒介环境中获取足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2)培养“一专多能”的全媒体人才队伍

推进电视民生新闻与新媒体互通共融,必须在组织构架和工作流程上对新闻采访资源进行整合,组建一支“一专多能”的新闻采访队伍。这支团队要具有高瞻远瞩的全媒体视野、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和全方位的媒体能力,不仅熟悉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制播流程,同时还能够熟练运用照相机、手机、网络等新媒体技术设备。他们具备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的媒体能力,即一次采访后按照媒体不同的形态将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在最快的时间内传至电视、网络、微博、微信等不同的播出平台。他们可以全副武装进行单兵作战,也可以不兼任多种职能,但却有自己的专长,能够把握好各种媒体之间的运作流程和对接方式,在整体运作中发挥岗位职责。他们可以跨媒介、跨部门、跨岗位流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提高工作效率。我们可以看到,在媒介融合环境下的新闻采编,对团队的合作精神和媒介融合意识有很高的要求,对记者编辑的创新精神和业务素质也有很高的要求。所以培养“一专多能”全媒体采编人才,打造一支紧密合作的全媒体采编队伍是电视民生新闻融入新媒体的当务之急。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电视民生新闻必须认清形势,顺应媒介发展要求,积极探索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道路,在媒介资源、生产要素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实现资源通融、内容相融、人才互融,建立兼具传统媒体优势和新媒体特征的新型主流媒体。

参考文献:

[1]王渊.浅谈提高民生新闻的关注点[J].当代电视,2014(2):84-85.

[2]刘大卫.让民生新闻迈入融媒体时代[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0(2):88-90.

责任编校边之

中图分类号:G21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683(2016)03-0122-03

收稿日期:2016-04-01

作者简介:葛婕(1972-),女,安徽砀山人,淮北市广播电视台编辑。

猜你喜欢
电视民生新闻互联网+
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民生新闻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少数民族地区电视民生类新闻采访策略分析
媒介融合下电视民生新闻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浅谈电视民生新闻的优势、问题与发展前景
从“杂货铺”到“精品店”:电视民生新闻的定位探析
电视民生新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