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文化自信的源头活水

2016-03-15 14:52彭佳景
湖南教育 2016年28期
关键词:中华民族革命青少年

彭佳景

教育是文化自信的源头活水

彭佳景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一种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教育战线是增强文化自信的一支重要而特殊的力量。古往今来,历代教育工作者在文化传承发展中砥砺前行。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建成了世界最大规模的文化教育传承体系,保障了亿万人民群众受教育的权利,极大地提高了全民族文化素质,推进了科技创新、文化繁荣。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是文化自信的源头活水,其基础性作用不容置疑。

那么,教育该如何发挥在文化自信中的基础性作用呢?

提升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力是关键。我们说,文化自信有两个前提:其一,对于长期积淀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非常熟悉也非常热爱;其二,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弘扬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树立和增强文化自信的底气所在。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标识的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不可否认,现在的青少年对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还不是十分地熟悉,导致在热爱与自信上少了底气。究其原因,与我们相当长一段时间应试的价值导向、评价及教育方法有关。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老师们往往偏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灌输,单纯地让学生记忆一定的传统文化知识,缺少对传统文化蕴含的民族精神、道德情操、人文涵养的深入挖掘和宣讲。这就迫切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和广大教育工作者要自觉提升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和能力,以高雅艺术进校园、经典诵读进课堂等活动广泛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普及活动。一句话,要让文化自信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首先得让他们熟悉、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好看的故事、好玩的游戏、好听的歌曲提升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力,从而培养有理想、有信念的一代代文化传承者和事业接班人。

提升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感染力是重点。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创造的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先进文化,它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各个历史阶段都发挥了难以估量的作用。从个体来说,无论是李大钊、方志敏、杨靖宇、刘胡兰,还是邱少云、雷锋、焦裕禄……他们的身上无不凝聚着穿透时空的精神力量;从集合体来说,无论是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还是抗美援朝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无不将英勇不屈、奉献牺牲、团结协作的民族精神诠释得淋漓尽致。严峻的现实问题是,广大青少年学生对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了解不多、体验不深、认同不高,所以急需补好这一课。当务之急是要用青少年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好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人格修养教育,让青少年学生深刻认识到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以此增强文化认同感,培养爱国情感,树立民族自信,形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的共同理想信念。

提升文化人才培养的支撑力是途径。教育战线是高端人才最集中、文化人才最密集的地方。各级教育部门和各类学校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培养一代代、一批批具有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文化建设者,特别是要培养一批具有高度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高端紧缺型文化人才、高层次领军人物。围绕文化自信的重大命题,充分发挥智囊团和思想库的作用,加强对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的研究,推出一批具有影响、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的优秀成果,在推动文化发展、文化繁荣、文化自信中发挥积极作用。

“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信人者必先自信”。如何以更大的文化自信支撑起民族复兴的梦想,教育的使命崇高而神圣,教育的责任重大而光荣。

猜你喜欢
中华民族革命青少年
体育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
青少年发明家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