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2016-03-15 21:18袁文刚汤晓莉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辅导员群体管理工作

袁文刚,汤晓莉

(1.六安职业技术学院 汽车与机电工程学院,安徽 六安 237011;2.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 机电工程系,安徽 六安 237011)



高职院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袁文刚1,汤晓莉2

(1.六安职业技术学院 汽车与机电工程学院,安徽 六安 237011;2.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 机电工程系,安徽 六安 237011)

目前高职院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体制存在诸多缺陷,与现代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要求和社会高素质及高技能人才培养规律存在较大矛盾。坚持唯物辩证法,创新高职院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模式,需要围绕“一个中心”和“两条主线”,抓好高职学生群体的成人、成才和服务工作,处理好高职学生群体的基本能力和特殊能力培养工作,深入内心和查找原因,坚持以表扬为主和榜样引导为辅的工作方法,不断增强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的满足感和幸福感。

高职院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一个中心”;“两条主线”

辅导员是高职院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兼具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及服务的“双重”身份,是高职学生群体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和指导者。有效的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模式能够增强高职学生群体的政治意识和道德意识,提升高职学生群体的科学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素养,实现“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教育培养目的。然而,在现代高职院校教育环境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背景下,目前高职院校辅导员管理工作模式暴露出一定的弊端。比如,工作模块较为僵硬,缺乏纵深性;工作内容较为繁琐,缺乏精细性;工作方法较为单一,缺乏灵活性。这些矛盾和问题的存在及其解决要求辅导员在“立德树人”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方法,创新学生管理工作模式。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指导,坚持唯物辩证法,高职院校辅导员管理工作需要围绕“一个中心”和“两条主线”,抓好高职学生群体的成人、成才和服务工作,抓好高职学生群体的基本能力和特殊能力培养工作,深入内心和查找原因,坚持以表扬为主和榜样引导为辅的工作方法,不断提升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的满足感和幸福感。

一、围绕“一个中心”,抓好高职学生群体的成人、成才和服务工作

马克思主义认为,唯物辩证法既是科学的世界观,又是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它为一切科学部门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方法的总原则,是我们研究和解决任何问题的正确指南。其中,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最根本的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列宁指出:“就本来的意义说,辩证法就是研究对象的本质自身中的矛盾。”[1]

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永恒主题是“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问题。党的十七大提出“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党的十八大报告在此基础上又提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这是首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目的给确定下来,是对我国教育理念的一次深化和提升。既要成才,更要成人,抓住了高等教育的实质和核心。然而,目前高职院校的教育环境、学生的生源层次和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能力问题,这些都会给高职院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带来相应困扰。为此,我们需要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指导,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围绕“一个中心”,抓好高职学生群体的成人、成才和服务工作,分阶段开展高职院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

一般情况下,高职院校对高职学生群体的教育持续时间为三年。在此背景下,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也相应地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并且每个阶段都存在相应的中心内容。首先,第一年抓好“成人”工作,以培养高职学生群体“立德”工作为主要任务,同时兼顾学生“成才”和“服务”工作。这一时期和阶段,主要利用高职院校一年级开设的思政课,例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等课程。以思政教材为根本和以课题教学为主要教学手段,同时把马克思主义原著、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和其它相关思想政治理论知识融入到课堂,引导高职学生群体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由于社会多元的价值观和海量信息的侵蚀,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还需要借助新媒体工具,利用微信、微博和博客等媒介方式对高职学生群体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进行引导,使高职学生群体时刻牢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和“为人民服务”的社会宗旨,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主导功能和引领作用,注重学生品格教育生成。其次,第二年抓好“成才”工作,以培养高职学生群体“树人”工作为主,同时兼顾学生“成人”和“服务”工作。这一时期和阶段,主要利用高职院校开设的各种专业课,采用课题教学为主与实践教学为辅相结合的方式,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帮助高职学生群体进行专业知识积累。借助实训课这个平台,着重培养高职学生群体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提高高职学生群体的动手技能。最后,第三年抓好“服务”工作,培养高职学生群体的“创新创业”工作能力,同时兼顾高职学生群体的“成人”和“成才”工作。这一时期和阶段,高职学生群体基本上都走向顶岗实习阶段,辅导员要借助一切校内和校外力量,强化校企合作的社会功能,构建高职学生群体的“创新”平台,鼓励学生在社会领域进行“创业”,为社会增加就业岗位。同时在高职学生群体“创新创业”过程中,还需要建立利益协调机制,倡导理性和谐的社会互动。当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鼓励高职学生群体把社会利益放在第一位,把个人的经济效益放在第二位,做好社会“服务”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把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由一个中心环节转移到另外一个中心环节,由一个阶段推向另一个阶段,实现“质”的突破。

二、围绕“两条主线”,抓好高职学生群体的基本能力和特殊能力培养工作

马克思主义认为,在工作和生活中所处理的事情总是比较复杂的,往往会同时存在许多矛盾,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的矛盾。我们捉住了主要矛盾,就抓住了处理这件事情的主要关键。毛泽东同志指出:“研究任何过程,如果是存在着两个以上矛盾的复杂过程的话,就要用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捉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2]

在高职院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较多复杂问题。比如,高职学生群体的情感问题、价值观问题、心里问题以及就业问题等。在此情况下,部分辅导员在管理学生时,往往会不知所措。所采取解决问题的办法,有时也会事倍功半。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和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这是正确地解决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问题的重要方法。因为在管理学生和服务学生过程中,各种矛盾往往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辅导员只有抓住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矛盾,才能正确地确定主要的下手方向和工作中心,才能集中所有的力量解决当前最主要的问题。目前,由于社会多种因素影响,高职学生群体遇到的最大矛盾就是学与不学的问题。他们普遍认为,学与不学一个样,学多与学少一个样。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问题的本身是同时产生的。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需要帮助高职学生群体认识到“学与不学”问题的重要性,帮助高职学生群体解决“学多与学少”的矛盾问题,引导高职学生群体学好专业课知识,这是一个最基本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帮助高职学生群体进行知识储备;只有这样,高职学生群体才能在未来市场岗位竞争中站住脚和站稳脚。因为学习能力是一个基本能力,是学生存在和发展的一个基础,也是衡量一个学生是否优秀的最基本标准。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各种矛盾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主要矛盾对非主要矛盾虽然起主导的、决定的作用,但非主要矛盾对主要矛盾也会发生影响。所以为了解决主要矛盾,我们就要注意适当地处理各个非主要矛盾。

在解决掉高职学生群体“学与不学”问题和高职学生群体的知识积累达到一定“度”的时候,辅导员还要帮助高职学生群体进行特殊能力培养,即根据高职学生群体的兴趣和爱好进行特殊能力培养。与本科院校学生相比,高职学生群体在知识积累和解决问题能力上虽然存在较大差距,但在好奇心方面,高职学生与本科学生几乎不存在差别,甚至在某些方面和某些领域会有所超越。伟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曾指出:“思维世界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对‘惊奇’的不断摆脱。”[3]一活生生的存在个体,一旦他对身边的客观事物产生了关注,就会激发出极大的兴趣和爱好,那么他就一定会有丰富的想象,并且会具有某种特定的创造力,形成异常活跃的创造性思维,进而积极地从事社会创造性活动。因此,在政府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背景下,结合高职院校对学生群体开设的创新创业课程要求,辅导员要有意识地培养高职学生群体对身边客观事物的兴趣和爱好,帮助他们开发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活动,实现特殊能力培养的社会目标。

辅导员和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在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时,还必须把主次适当地结合起来。抓中心环节,还要注意非中心环节;抓纲,还要注意目。没有其他工作的配合,中心工作也就不能很好地开展;丢掉了目,就无所谓纲。所以,科学的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方法必须是围绕着学生群体的“基本能力”和“特色能力”培养方面,紧紧抓住高职学生群体对知识的追求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同时还要注意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问题,在客观过程的发展中,因为出现了新的条件,原来的主要矛盾可以转化为非主要矛盾,原来的非主要矛盾也可以转化为主要矛盾。辅导员还要及时注意对高职学生群体的基本能力培养与特殊能力培养工作转化,并且能够预见到这种转化,提出新的任务和措施。

三、做好高职院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需要注意的几个思想认识问题

唯物辩证法认为,宇宙间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总是同周围其它事物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所以,在高职院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过程中需要注意几个思想认识问题。

第一,学生管理工作是一个曲折的过程,辅导员要经常深入高职学生群体的心灵和善于查找隐藏在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在事物发展的总过程中,需要经过两次否定。这就决定事物的发展不总是直线式的,而是随时带有曲折性,所以我们要把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看作是一个曲折性的工作。在这种情况下,辅导员要转变思想认识问题,通过家访、谈心和细心观察等工作方式,深入高职学生群体的内心世界,及时查找产生问题的具体原因,了解他们的生活环境和心理状态,对症下药。

第二,学生管理工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辅导员应当坚持以表扬为主和榜样引导为辅的工作方法。列宁指出:“当新事物刚刚诞生时,旧事物在某些时候总是比新事物强些,这在自然界或社会中都是常见的现象。我们应当缜密地研究新的幼芽,极仔细地对待它们,尽力帮助它们成长,并‘照管’这些嫩弱的幼芽。”[4]辅导员在学生管理工作过程中要坚持以高职学生群体的“成人成才”为终极目标,改变和创新辅导员工作方法,重点抓中间学生群体,同时兼顾两头。在开展主题班会时候,要掌握班级管理规律,了解高职学生群体的认知能力,多鼓励和少批评,坚持表扬为主与榜样引导相结合,深入高职学生群体的实际学习生活,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

第三,学生管理工作是一个前进的过程,辅导员应该不断树立信心和持之以恒,不断获得社会满足感和幸福感。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上没有永恒的东西,一切事物都是暂时的和变动的。旧的事物不断灭亡,新的事物不断出现,反复地进行着新陈代谢。马克思指出:“任何事物的发展,总是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5]在此背景下,我们要善于鉴别新事物,在它萌芽的时候就发现它。新事物在刚出现的时候总会有若干缺点,我们绝不应该对它的缺点采取讥笑、挑剔和非难的态度,而应该细心地帮助它克服缺点,热情地关怀它和扶植它。所以,辅导员在学生管理工作过程中要树立信心,因材施教,创新学生工作管理方法,从点滴做起,不断获得社会满足感和幸福感。

[1] 列宁全集:第3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278.

[2] 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6:297.

[3] 爱因斯坦文集:第1卷[M].徐良英,范岱年,编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6:3-4.

[4] 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4-15.

[5] 艾思奇.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8:126.

责任编辑:九 林

2016-07-5

本文系2016年安徽省人文社科重点项目“高职院校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路径研究”(编号:SK2016A0902)研究成果。

1.袁文刚(1984—),男,安徽临泉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资本论》与社会主义经济理论;2.汤晓莉(1986—),女,安徽六安人,辅导员,助教,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

G717

A

1671-8275(2016)05-0028-02

猜你喜欢
辅导员群体管理工作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做好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对干休所管理工作的思考
关爱特殊群体不畏难
特殊群体要给予特殊的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