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类高职生核心技能培养问题分析

2016-03-15 21:18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通识高职生核心

桂 韬

(南京科技职业学院 经济管理系, 江苏 南京 210048)



服务类高职生核心技能培养问题分析

桂 韬

(南京科技职业学院 经济管理系, 江苏 南京 210048)

服务人员由于工作在服务业的一线岗位,比其他职业更加需要具备核心技能。从高职院校对服务类高职生核心技能培养的层面来看,目前存在学校和教师不重视、服务类核心技能培养缺乏特色、方式单一、缺乏科学的考核方法等问题。学校对核心技能的重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而教师在核心技能的培养中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服务业; 高职院校; 核心技能

一、服务业对服务人才核心技能的需求分析

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使得社会对服务人才的需求急剧增长。服务人员工作在服务行业的第一线,主要从事与人打交道的工作,比其他岗位更加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等。一线服务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消费者对服务质量的评价,而服务质量也常因人、因时、因地而异,与服务人员的工作状态、心情等主观因素密切相关。再加上不同消费者对同样的服务内容也会提出不同的要求,这不仅增加了服务提供的难度和变数,更是对服务业质量控制的一大挑战。由此可见,对于服务业而言,从业人员仅仅具备专业技能是远远不能胜任的。

针对服务业对从业人员的特殊要求,如何提供服务业发展所急需的合格人才是高职教育必须面对的课题。从服务业用人单位的需求标准来看,高职毕业生除了应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之外,用人单位更希望毕业生会做事、口才好、头脑灵活、形象好,这样的人才不仅会很受欢迎,而且其个人的职业发展前景也会很光明。

目前,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型发展时期,新型的就业岗位不断涌现,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多样化和多变性。各种迹象表明,社会用人的合格内涵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专业技能,二是通用技能。通用技能又被称为核心技能或通识能力。核心技能已经成为服务类高职生胜任服务一线岗位的必备技能,其最大的特点是“非专业性”,即任何职业都需要的技能。 1998年,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国家技能振兴战略》中把职业核心能力分为8项,包括: 交流表达能力、数字运算能力、创新能力、自我提高能力、与人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及外语应用能力。对于服务人才而言,团队协作、较高的沟通技巧、解决问题能力都是其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服务类人才如果同时又具备较好的外语应用能力和自我提高能力,则对于职业的提升更加有帮助。相比较于其他专业,服务类高职生对核心技能的需要更加必要和迫切。

二、服务类高职生核心技能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大部分的职业教育还停留在传统职业教育理念阶段,对核心技能培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直接导致核心技能培训中存在一系列的误区。而对服务类高职生核心技能的培养既存在一些通病也有自身特殊的问题。

(一)对核心技能培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

高职院校多年沿袭下来的重技能的导向,使得其在制定学生培养方案的时候,将专业课程及专业实训课程放在无可替代的重要位置。对专业技能的过度重视,使得高职院校从思想上比较轻视核心技能的培养,核心技能仅仅是停留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可有可无的一个“务虚”的词。思想上的轻视,必然导致核心技能的培养既无法引起教学管理层面的重视也无法引起教师的重视。

学校对学生核心技能培养的轻视,导致学生在择业时常常出现这样一个现象,学习好的学生不一定比学习差的学生更能找到一份好工作。基于这样的情况,继而又会导致学习好的学生在就业中频繁跳槽,不利于职业生涯的发展。成绩好的学生其职业生涯的发展往往并不如意,最突出的问题不在于专业技能而在于核心技能的缺失。高职院校如果能从提升学生核心技能的角度切入,从教学主管到教师层面都引起足够的重视,增加核心技能的课程设置,保证足够的课时,深入研究提升核心技能的方法,那么综合评价高的学生未来职业生涯更加成功的比例将会有很大的提升,这样的结果恰恰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追求的目标。

(二)对核心技能的培养方式过于单一

目前,国内高职院校对于核心技能的培养主要采用观看网络通识课程的方法进行。学校提供观看网络课程的平台并规定所需观看的时间,只要学生的观看时间达到要求就算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采用网络授课的方式,没有老师的参与,首先导致学生从思想上轻视这类课程,并直接导致行动上的不积极。同时,高职生本身就存在学习能力不强、学习缺乏自觉性的特点,没有教师参与的网络授课方式究竟在多大程度上适用于高职生、高职生通过自行观看网络课程是否可以真正提高核心技能、有待探讨。以目前多数高职院校选用的尔雅通识课程为例,很多学生在学习这类课程时,都会选择直接播放,多下一个浏览器,一个用来刷课,一个用来正常上网。从网上找到不用观看课程照样可以修完课程的破解方法,致使这类课程形同虚设,虽有名师名课,但没有给学生留下丝毫印象,完全起不到培养核心技能的作用。核心技能的培养既不可能通过简单的方式就可以一蹴而就,也不可能通过学生自学就可以很好地完成,过于单一的方法基本无法起到核心技能培养的作用。

(三)对服务类高职生的核心技能培养缺乏特色

目前,在高职院校中通识课程的开设往往以公选课的形式出现,有些学校开设的公选课程门类繁多,可达百种之多。但这类公选课程一般面向全校学生,无法体现不同行业对于核心技能需求的差异性。面向全校学生的公选课程往往被认为是考勤松散,考试容易过,容易拿学分的代名词。由于缺乏明确的指向性,面向全校学生的公选课程在学生心中没有归属感。另外由于服务业的职业特点,其对核心技能的需求更加具有针对性和特殊性,所以服务类专业作为一个整体,应专门开设更加适合服务业人员需求的公选课程,并对学生选择特定公选课程进行一定限制性要求。核心技能中的知识组织不能完全摆脱学科特点,还是要围绕特定的学科内容进行,从这一点来看,服务类专业则有更大的空间和必要性组建具有自身特色、适合服务类高职生需要的通识课程体系。

(四)核心技能的考核方式尚缺乏科学的方法

由于对通识课程认识及操作的种种误区,直接导致对于核心技能的考核方式过于单一,缺乏科学方法。不少通识课程甚至没有考核过程也不需要考核结果,只要出勤就可以通过;一些培训沟通交流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课程,仅以一张试卷作为最终考核显然远远是不够的。关于核心技能的考核目前至少存在两个难题:其一,核心技能考核标准难以量化、难以标准化,核心技能的质量评价如何既能很好地对接企业的需要,又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这都需要学校及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地调整与改进,不断寻找更为科学的考核方法。其二,对于考评老师也有较高的要求。作为评价主体的考评老师,不仅需要为考评花费超出专业课程数倍的精力和时间,更要针对不同的核心技能设计完全不同的考评标准和过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如何做到客观公平、高职院校的现任教师是否一定具备进行核心技能考核的资格和能力,都是亟待讨论和解决的问题。

三、服务类高职生核心技能培养的建议

(一)高职院校从思想上认同并重视核心技能培养的重要性

纵观市场上的各种毕业生招聘,服务类行业几乎无一例外地都对毕业生的诸如团队合作、语言表达、问题解决能力等核心技能有明确的要求。基于社会用人对于服务专业人才的需求标准,高职院校对核心技能的培养势在必行。核心技能的培养要想真正提升学生的实际能力,还需要学校及教师从思想上真正重视起来。学校层面的重视可以在通识课程的设置、学时、教学改革等方面给予支持和保障;教师的重视会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渗透核心技能的培养,积极研究核心技能培养的有效方法,从理论和方法上做出创新。总之,将核心技能的培养落实到操作的层面,无论从教学管理还是从教师个人,都需要做出一系列调整。

(二)强化教师在核心技能培养中的作用

核心技能的培养,不是不需要教师了,而是教师变得更加重要了,但其工作更多是在幕后,其引导和考核的任务变得更重,对教师的要求也变得更高,在一些特定的技能培训和考核中甚至需要一个教师团队进行合作来引导或考评。在通用技能的培养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一定要做出系列的调整。教师由学生的管理者转变为引导学生为适应将来工作发展的引导者。学生有了职业认同,还需要人引导怎么去做,并掌握相应的技能,为将来的工作储备更多的基本技能。对于现在流行的网络通识课程,如果播放过程有教师的现场参与和互动,不仅会引起学生的兴趣和重视,更有利于课程的深化,有利于取得更多收获。所以专业课教师应该积极行动起来,参与更多学生核心技能的培养过程,这必然会大大提升核心技能培养的效果。

(三)核心技能的培养途径可以多样化

核心技能的培养不应该只是通识课程才可以实现,专业课程同样可以渗透核心能力的培养。在专业课程及实训课程开设时,有意识地兼顾学生语言表达、沟通、团队合作、计算等能力的培养。同时,核心技能也可以通过技能大赛的方式进行提升。通过核心技能大赛,为学生架设通用技能展示与促进的平台。只有让核心技能的培养彻底贯彻到职业教育的各个环节,我们的毕业生才能在经济大潮中真正找到自己的位置。

[1] 吴真,杨雪艳.国外核心技能提升的主要途径、方法及启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1):36-39.

[2] 桂韬. 基于核心技能培养的江苏服务型人才供给研究[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4):64-66.

[3] 汤霓. 高职生通用技能培养课程策略研究[J].职教论坛,2012(19):34-39.

[4] 周志国.现代服务业发展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启示—以江苏现代服务业为例[J].经营管理者,2014(6):107-108.

责任编辑:九 林

2016-06-14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核心技能培养的高职实训课程设置研究”与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资助项目“高职教育助推江苏服务业发展”(编号:2013SJD880023)研究成果。

桂韬(1976-) ,女,河南南阳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国际贸易、高职教育。

F719

A

1671-8275(2016)05-0030-02

猜你喜欢
通识高职生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通识少年小课堂 无线电寻宝之旅
通识少年“种”石油
通识少年小课堂 血液之旅
通识少年·拿破仑
三年制高职生与五年制高职生学习力比较研究
基于自律的当代高职生自我教育探析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