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析

2016-03-15 21:18唐智亮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思政政治高职

唐智亮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 保卫处,安徽 淮北 235000)



新时期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析

唐智亮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 保卫处,安徽 淮北 235000)

新时期高职大学生具有时代鲜明特征,针对其特征,对他们开展有的放矢的思政教育,已成为教育界人士、社会和家长等共同关注的问题。通过研究他们的学习基础、思想行为等,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路径。

新时期;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精细化管理

加强和改进新时期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全面提升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至关重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1]。作为高等教育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高等职业教育,怎样从高职大学生的具体实际出发,对他们开展有的放矢的思政教育,已成为教育界人士、社会和家长等共同关注的问题,通过研究他们的学习基础、思想意识、行为方式等,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路径。

一、新时期高职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

新时期高职大学生有着鲜明时代特征:活泼激情、眼界开阔、思想活跃、不断创新,同时又具有自身独特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个性张扬,依赖性强

自20世纪70年代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发生很大变化,经济发展迅猛,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升,社会越来越和谐。新时期高职大学生生活环境非常优越,幸福感强烈,为其个性发展创造了很好的条件。笔者对本校大学生一项调查数据显示,2011年以来入学的学生中独生子女比例在85%左右,客观的说,他们一出生就成为家庭成员的中心,习惯被关注自我,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他们积极乐观、思想上进、喜欢自我表现,追求自由。但同时,他们个性张扬的背后是依赖性很强,缺少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心理素质较差。

(二)思想独立,抗挫折能力差

现在的社会处于信息革命时代,网络、电脑、手机等的普及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带来相当大的变化。新时期高职大学生很自然的从小就接触MP3、MP4、手机、iPad 、电脑等电子产品,并沉迷其中。他们借助网络媒介获得很多信息,开拓了自己的思维和眼界,比以前的同龄人占有更多的知识,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强,思维活跃,眼界开阔,遇到复杂棘手问题时有自己的理解和处理办法,强调真抓实干,排斥空谈高调说教。他们大胆创新,敢于质疑权威、专家、书本等,对外界事物、社会现象有自己的观点,思想成熟,不盲目崇拜或者认同某种价值观。他们倡导“我的青春我做主”,不喜欢被他人所左右,包括父母、老师、朋友等。与此同时,他们缺少生存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和素养,很难独立生活,往往会因为不能正确处理驾驭同学、师生、亲戚、朋友等关系而遇到挫折,或者有种失败感,以致心理脆弱,耐挫能力较弱。

(三)务实客观,职业规划迷茫

中国经济体制正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在此过程中,产生很大的社会压力,也对以往的主流价值观形成冲击,造成新时期的高职生“越来越现实”,人生追求更加务实。他们选择上高职的目的是提高学历,有助于将来找到更好的工作。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2]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进一步明确了高职大学生在校期间主要就是学习专门的职业知识,具备相应的职业技能,锻炼实践动手操作的能力,提升职业竞争力和就业质量。由此可见,新时期高职大学生更加重视与现实的结合,从将来就业的长远规划出发,表现出较强的功利性和目的性。与普通本科高校的同龄人相比,高职大学生文化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学习自觉性较差,缺少或者根本没有相应的职业规划,学习能力亟待提高。

二、新时期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选择

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它要和社会的发展协调一致,同时针对教育对象的特点来展开,这样才能收到明显的教育效果,进而促进高职生整体素质提升。伴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步伐的加快,高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在常规化管理基础上,向精致化管理转变,即:注重细节,优化每一个细节,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深、做细、做实,使之成为“精品”。笔者根据自身多年工作经验,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率和效果,必须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才能事半功倍。

(一)组建一支热爱思政教育工作的专职教师队伍

思政教师队伍要有爱心、责任心,有相应的专业教育背景。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师不是谁都可以胜任的,它需要有雄厚的专业基础,懂得教育学心理学,有坚定的信仰,才能按照新时期高职大学生的成长规律,有的放矢的组织教学,并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积极开展个性化和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

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倡导个性化与人性化的无缝对接,由思想政治教学部牵头搭建学校思政教育平台,重视学生从入校到毕业整个教育的全过程,不断创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方法。一般采取“2+1”的教学模式,即:两年在校理论课学习,一年实践动手学习。学生在校理论课学习期间的四个学期分为四个主题,即“爱心”“诚信”“责任”“创新”,学院团委、学工处和各系部团总支、学生会组织的第二课堂活动全部纳入这四个主题教育中,教学系统和学生工作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在主题活动开展过程中,思政专职教师队伍和相关部门负责人一起精心筹划每一个环节,积极搭建活动平台,从而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相互学习、增加实践体验环节、开拓创新、体现自我价值。例如:在“爱心”认识的演讲活动中,要求学生掌握的具体内容事先经过充分酝酿讨论,综合各方面的意见建议达成共识,在真正演讲活动开始以后,可以鼓励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学生为本”。人的能力往往是在活动中获得的,通过演讲活动,能够很好的锻炼学生的演讲口才,强化他们的爱心意识,进一步凸现学生的个性,不同班机之间既有竞争又有合作,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三)以网络平台为基础,体现职业教育网络化

新时期大学生网络依赖性很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加强校园网络的软硬件建设,牢牢控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3],扩大影响力,传播社会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旋律。具体网络建设的做法有,运用微博、微信群、BBS、飞信、QQ群、贴吧等常见网络信息沟通平台进行网络舆情研判分析,未雨绸缪,掌握主动权和大方向。尤其重要的是以开设专业为导向,建立与之相应的职业化网络教育资讯平台,例如,机电工程系可以组织广大喜欢机电的学生成立兴趣小组,运用网络平台建立“机电24小时在线”,为广大学生量身定制各种相关机电类栏目,安排资深校友和老师等负责解答学生疑问。通过平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人际交往、学会待人接物等,逐步将85%以上的学生注意力引导到专业课学习过程中,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和热情,还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成才观和价值观。

(四)以社会实践为载体,加强社会责任意识教育

高职院校主要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社会实践是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可促进他们早日成材。学校每学期都通过规范的短期见习、大规模的寒暑假社会实践和日常的双休日及课外活动时间的小型社会实践,加强学生实践能力与思想修养。另外,还组织班级、系部、学院各个层面的、绝大多数同学参与的社会实践有感演讲,分享社会实践感受,强化学生对祖国、对民族、对社会、对民生、对所学专业的爱心和责任感。例如,参加国庆66周年社会实践的学生在主题演讲中感慨到:“这次活动感受很深,因为它教会了我承担责任与拥有信仰”;高铁动车乘务专业同学在实习结束返校后说:“高铁的运行缩短了人们的路途时间,提高了效率,在高速列车上工作,感觉到作为中国人是那样的骄傲自豪,因为我们的高铁技术世界领先!”

总之,进行思政教育时,要结合实际,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活动,彰显个性化和人性化,尤其要在专业实践活动中渗透思政教育。

[1] 许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探究[J].商,2014(20).

[2] 李滟.地方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提升对策[J].职业时空,2015(3).

[3] 鲁燕,王启明.现高校“两课”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对接[J].教师,2009(18).

责任编辑:仲耀黎

2016-07-10

唐智亮(1981—),男,安徽蒙城人,助教,研究方向:学生管理。

G717

A

1671-8275(2016)05-0035-02

猜你喜欢
思政政治高职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政治不纯”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