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开封满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

2016-03-15 21:18李惠芹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开封市满族旅游

李惠芹

(信阳师范学院 历史文化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试论开封满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

李惠芹

(信阳师范学院 历史文化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开封拥有独特的满族文化资源,在此分析开封满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并探讨开封满族文化的特色及旅游开发的模式,有助于促进开封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开封市政府通过建立满族文化旅游点,多渠道吸引资金,扩大宣传,建立与其它文化旅游景区的联动机制等措施,能够有效弘扬满族文化和提升开封文化旅游业的综合实力。

开封;满族文化;旅游开发

文化旅游逐渐受到当今民众的青睐,开封市政府把文化旅游当作一项重要的文化产业加以开发建设,规划开发了清明上河园、包公祠、宋都古城等一批文化旅游产区。开封作为我国的七朝古都和八大古都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拥有众多旅游景点。遗憾的是,开封清代满族文化旅游资源尚未被开发利用,学术界对开封满族旅游文化资源开发研究较为薄弱。开发开封满族文化旅游资源,不仅有利于挖掘、保护、传承满族文化,也利于促进开封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笔者试以开封里城大院为例,分析开封满族文化现存的文化特色并提出一定的开发构想。

一、开封满族文化资源的形成与特色

(一)开封满族文化资源的形成

清代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年五月,兵部等衙门遵旨会议后认为,“河南地接六省,应设八旗满洲、蒙古兵马六百名,鸟枪兵二百名,驻扎开封府。”[1]并由河南巡抚着手在开封城内西北隅,修筑满城一座,于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正式驻防八旗官兵,后来由于随军眷属迁入定居,逐渐形成满洲城。[2]14461922年,冯玉祥任河南督军时,对驻防满城采取遣散的措施,令旗营的满蒙旗人拆走自住的房屋。后冯玉祥离开河南到北京就任陆军检阅使,满族同胞陆续返回开封原旗营故地居住,即形成今天的开封里城大院。[2]1446开封市满族人口基本分布在开封里城大院和开封里城南门,其中开封里城大院满族人口居多,目前开封里城居委会里城大院里的居民主要以满族人为主。

(二)开封满族文化资源情况

1.服饰文化

众所周知,满族的服饰很有特色,且影响至今。满族服饰文化主要表现在服装、发饰和装饰物上,服装和发饰是满族服饰的突出特点。开封文史资料中记载,过去满族男子留发续辫,而妇女头顶则梳发髻或两瓣头,穿软甲长袍(也就是现在所说的旗袍),旗袍是满族最具有特色也是满族女性最为典型的服饰。另外,像人们今天所穿的对襟、圆领、开襟的小棉袄,人字襟、圆领、长身、短身等各式各样的坎肩,都是典型的满族民族服饰。当时的满族女子不缠脚,穿绣花木底鞋, 其中“寸子”是满族妇女的绣花旗鞋,鞋底两头宽,中间细,俗称“马蹄底”。因此,满族素有“女履旗鞋男穿靴”之说。如今随着满、汉民族风俗和习惯日益趋同,而有些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中仍然保持着独有的特色,作为满族特有的传统,世代沿袭并发展下去,构成现今浓郁的满族风俗文化,并在旅游产业开发中占据重要角色。如国内现代满族服饰的挖掘和开发,尤其是旗袍式样的不断变化,使得旗袍已不限于满族妇女,而成为各民族妇女普遍喜欢的服装之一。因此,满族服饰文化资源具有极大的旅游开发价值。

2.饮食文化

满族起源于东北,饮食具有其独特性。针对满族的饮食习俗,清末明初时有一有趣的乡谣:“粘面饼子小米粥,酸菜粉条炖猪肉。平常时节小豆腐,咸菜瓜子拌苏油。”[3]113一般满族人主食以面为主,主要有粟米,喜爱粘食,如粘糕、萨琪玛、苏子叶饽饽,多食猪肉、鱼肉等,炒米和炒面也是满族的传统食品,开封满族中具有特色的是萨琪玛和酸汤子。[3]113在开封糕点中,有一种名“萨琪玛”者,人多食其美味,而不知其名之意,“萨琪玛”乃满语之音译。酸汤子是开封满族人夏天喜欢吃的一种食品。在北方冬季没有新鲜蔬菜,开封满族人常以腌渍的大白菜(即激酸菜)为主要蔬菜,这种风俗至今在开封仍然存在。另外燎毛肉、五香咸兔肉也是现在开封特色风味小吃中比较常见又比较出名的菜肴,其中尤为出名的是开封里城南门的“五香咸兔肉”,工艺独特,卤制精良。一般选用1.5公斤以上的野兔制作。满族人讲究吃喝,是人人皆知的,所谓的满汉全席要上菜128件。平时居家吃饭,炕桌上也要摆满各样的小菜碟。[4]203开封满族的这些饮食文化既是满族先民落户中原大地后对民族原有习俗的传承,又是结合开封本地情况进一步的发展。这些饮食文化资源经过开发、包装和宣传,一定会有很大的市场开发空间。

3.歌舞与游艺文化

满族是一个精骑射、善歌舞的民族, 其多由狩猎、战斗活动演化而来。满族本是狩猎民族,“善骑射,喜耕种,好渔猎”[5]551,并曾以骑射得天下,满族人的游艺文化均与习武、狩猎关系密切。如歌舞表演艺术中的太平鼓、八角鼓、鞑子秧歌等。[5]开封文史资料有对满族少女少妇在春节常打“太平鼓”的记载,开封满族先民们认为击打太平鼓象征着一年的和平。笔者走访当地的老人时,老人曾唱一首满族歌曲并称需击打太平鼓伴奏。在生产生活中,开封满族先民把自己的劳动、祭祀、出征和日常生活等用歌舞的形式表现出来并进行了艺术的升华。

满族游艺文化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浓郁的民族色彩和鲜明的地域色彩。开封里城旗人常打“围牌子”“斗鸡”“斗蟋蟀”等游艺活动,这些游艺活动具有强身健体、愉悦身心的意义。从旅游开发的角度看,满族的这些歌舞与游艺文化具有旅游的吸引性,可以作为旅游资源进行开发。

4.节庆礼仪文化

满族的重要节日既与汉族节日有相同之处,更有其突出的民族特色。“颁金节”是满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于每年的农历十月十三日举行颁金节庆活动,纪念满族族名诞生。这些活动内容除基本保留了满族传统的节庆活动外,还吸纳了大量的汉族节日成分。如二月二俗称“龙抬头日”,全家人要吃“龙须面”和“龙鳞饼”,祭祀福、德及土地爷正神。开封满族人在过年时举行祭祖,每年还要举行仪式隆重的春秋祭。[4]201现在他们仍有祭祖活动。满族婚嫁习俗既带有本民族浓厚的特征,又融合了许多汉民族的风俗文化。传统上开封满族人家结婚时间多选为晚间、夜间举行,并且由女方将新娘送过来,即所谓“送亲”。在宗教信仰方面,原先的传统信仰民间萨满教已有所转变。据笔者调查,现在开封里城大院满蒙族人有信仰佛教,也有传统的祖先崇拜,里城大院现存家庙一座,其内供奉清太祖努尔哈赤与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宗教信仰已趋向多样化。

二、发展开封满族文化旅游的意义

(一)增加开封市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推动开封满族社区经济可持续发展

开封满族文化旅游开发具有广泛的社会、经济效益,在合理有效的发展方式下,深入挖掘开封市满族文化资源,能够有效提升开封市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丰富游客的体验层次,使游客深入全面地了解开封古城的文化底蕴,进而推动开封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例如,打造满族特色文化精品游,推动开封满族社区旅游业发展的同时,衍生一系列相关产业,不仅可以增加满族社区居民收入,充分解决满族社区居民就业问题,而且物质基础层面的满足将会极大地激发满族社区居民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推进满族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同时也会促进开封满族居民对满族精神文化遗产的重视和保护,并促使其不断发展壮大,推动满族社区经济的综合发展。

(二)推动开封市旅游业多元化发展,增强开封市综合发展实力

根据开封市相继提出的旅游战略发展路线以来,宋都文化被“打”得火热,清明上河园、包公祠等景点得到极致的发展,而与满族文化相关的旅游项目却尚未筹建。如今旅游发展的日趋多元化,单一的旅游产品已越来越难以满足旅游多样化的需求。相反,在开封宋都文化的基础上增添独特的满族文化,对于开封旅游业而言,犹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开发开封市的满族文化旅游资源,无疑给开封市旅游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更深层次地推动开封市旅游业的发展,增强开封市综合发展实力。

三、开封满族文化的开发现状

开封里城距今已有近300年的历史,其中具有浓重的满族生活气息,丰富的满族文化特色,是河南现今最大的满族聚居区。满族文化在服饰文化、饮食文化以及建筑特色上均有体现。

在2014年5月,开封首次举办了的旗袍文化节,由开封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开封市群众文化艺术馆、开封市模特艺术协会、大梁丽人旗袍会所等承办,旨在着力传承旗袍服饰文化,取得了较好的宣传效果。[6]2015年5月份,开封举办了第二届旗袍文化节。据悉,开封今后会在每年的5月举办开封市旗袍文化节活动,以旗袍为媒介,展示当代女性的优秀品质和迷人风采,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彰显旗袍服饰的无限魅力。[7]

笔者在2014年10月份通过走访与实地调查开封里城,发现其在饮食文化上,开封里城附近现开设有贝勒御膳房,在开封里城南门开设有满族特色的“五香咸兔肉”,并已打造有特色品牌。当地的房屋分布错落有致,一位年迈90的老太太仍会唱儿时的满族歌曲等。这些都富有满族文化特色。

但如今里城内的大部分遗迹被破坏,许多满族文化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传承和发展,再加上满汉生活的交融,故而使得满族文化特色不够鲜明。如满族人的祭天活动中立“索伦杆子”等这些传统习俗在当地已消失,而节庆礼仪文化作为满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开封满族文化的精髓所在,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和开发。再者是开封市近年来着力打造宋都文化,对开封满族文化关注较少,开封满族文化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另外,虽然国内外的学者对满族文化资源的研究逐渐增多,但对于中原地区的开封满族的历史文化关注则相对较少。就开封满族而言,据笔者所查,近年仅日本的吉本智慧子与细谷良夫等几篇文章所关注。

总体上看,开封满族文化资源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满族文化内涵没有得到深入挖掘,知名度不高。提高对满族文化旅游开发的认识,加强对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引导, 形成科学合理的开发机制,已迫在眉睫。

四、发展开封满族文化旅游资源规划构想

在现代社会中对满族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使旅游业呈现出一种新的面貌,这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满族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源泉保证。保护和开发开封满族文化资源,打造开封满族特色战略品牌,增强开封市文化产业的竞争力,需要选择符合开封本地区实际、体现民族文化地域特色的发展方式。在保持开封满族文化原生态的同时,适当添加一些现代化技术手段加以辅助,将会更好地促进开封满族文化的继承与发展。针对开封满族文化的独特性及开封满族文化旅游资源的优势和特点,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开封满族文化旅游开发的模式。

(一)集中开发,建立满族文化旅游点

开封市满族文化旅游开发以开封里城为主体,开封里城作为开封满族精神家园聚集地,立足于发扬满族特色文化,深度挖掘满族文化底蕴。着重将开封里城大院打造成满族文化社区,可在满族文化社区中打造一下几种类型的景观建设:

1.静态景观的开发,如展馆等

如在里城大院可建设一个小型的民俗文化展览室等的静态开发。这种模式以民俗文物为收藏对象, 主要是静态展示相应的民族文化景观,可以在展馆中陈列清代弓矢、铠甲等十八般武器等,亦可以通过征集实物,如开封清代时期的满族碑刻、家谱、服饰等,通过实物、图片的方式供游客集中观赏中原满族的历史与文化,这样既可以使游客大开眼界,增长知识,又可以使开封满族的传统文化得到有效地保护。

2.动态景观开发,如建设满族风情园等

动态景观开发,如建设满族风情园等。这是以游客参与或半参与特定民俗活动为主的开发模式。如可借鉴清明上河园的开发模式,以复原历史为手段,以游客参与和体验为经营特点的主题文化公园。可开发特色民居,可设满族饮食一条街或“满族主题餐厅”,在建筑、装饰、服饰、礼俗、饮食、器具、表演等多方面反映满族饮食文化。可恢复开封里城大院“八旗两蒙古”的房屋布局。可重新构建开封南关的满营,展示满族驻防兵营的生活,重点突出开封满族文化特色。可建立跑马场、祭祀场等参与娱乐、祭祀场所或通过恢复各旗家庙等措施,一方面展示满族骑马、祭祀等风俗,另一方面让游客参与具有满族生活特点的宗教习俗、歌舞、竞技游戏活动,从深层次方面展现满族文化。

3.开发满族特色旅游项目和商品

根据开封满族现有的旅游资源和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的基本原则,培养和引进满族民俗文化资源专门人才,建立旅游集团,设立开封满族民俗风情游,并结合历史背景,因地制宜地挖掘当地满族文化内涵,打造满族旅游文化精品。例如可恢复满族人自己的节日,如二月二祭祖和颁金节,把祭天中立的索伦杆子竖立起来,节日上满蒙同胞可身穿旗袍或清代旗人服饰,进一步弘扬自己民族独有的文化内涵。可在里城大院设立满语培训班,据里城老人回忆,他们的长辈从小就接受骑马射箭的训练:里城的墙头上摆十块砖,他们从三四岁起就学着在马上将那些砖依次用箭射倒,嘴里用满语数着数:“emken、juwe、ilan——”(满语)[8]。同时,依据开封现有的满族文化资源打造其特色旅游商品,如满族服饰旗袍、满族饮食中的激酸菜和五香咸兔肉等,使其具有显著的民族特点。

(二)政府与旅游企业间的合作

开发满族文化旅游,政府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首先,从宏观上对开封满族文化旅游进行规划、协调和监督,保证满族文化旅游开发的科学性。另外,政府要积极拓展资金来源渠道,鼓励多方人士参与开封满族文化旅游的开发建设。如政府可以到北京、东北等经济发达地区进行招商,吸引满族企业家共同开发满族文化资源。深入挖掘开封满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开封满族文化旅游项目,开辟开封满族文化旅游景点,将会极大地提升开封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更好地满足不同层次旅游者的愿望与需求,更高层面上促进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为文化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后劲,使两者在融合中达到相互提升和共赢。

(三)建立景点联动机制

随着社会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风景旅游区正在逐步走向联合、走向协作。开封里城位于龙亭以北,与清明上河园、包公祠等景点相毗邻,处于旅游区的核心位置。目前清明上河园与包公祠景点之间整体的协调性已较为成熟,如何将满族文化社区的景点融入其中是当地旅游开发的关键所在。若在景点之间建立联动机制,与上述的两个景区形成强劲三角,丰富文化旅游内容,使游客真正实现三日游或五日游,并使“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相结合,使开封发展宋城与打造满城为一体,从而更好地提升开封市旅游业整体实力。

(四)做好宣传、扩大影响

要成立专门机构策划组织宣传工作,全方位、多渠道地塑造和宣传开封满族文化的形象和品牌。首先要做好对内宣传,要使开封满族社区人民能够重新认识和评价自己的文化,唤起民族自信心与民族热情,调动满族社区人民对文化的参与度,使其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满族文化的积极建设之中。其次,要做好对外宣传,比如说可以制作出相对高质量的宣传片在旅游季节循环播放。可以利用名人效应,例如同治帝师倭仁,著名满族鸟类学家傅桐生,动物学的主要奠基人翟秉志,满族文化名人关百益,他们均是开封满蒙族人,并且都在自己的事业上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可以通过他们使人们更好地去了解开封满族。此外,政府的正确介入也可以达到一个较好的对外宣传作用,比如说出台相关的法规政策和积极开拓投资、融资渠道等为介入方式,保证旅游文化的合理、和谐开发。总之,宣传形式要多样化,充分利用现代传媒技术和艺术形式。如音像、文字,网上全方位、多渠道塑造推出开封满族文化的形象、品牌,目的是让外界深入了解开封里城满族文化。

五、结语

随着休闲大众化和旅游需求多元化、个性化的发展,满足旅游者和适应大旅游发展的需要迫在眉睫,各个景区应当充分联系起来,充分挖掘本景区的潜力,对各个景区进行重新的规划和设计。另外,满族文化作为开封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满族文化不仅有利于人们完整认识开封,而且能推动开封旅游业的发展,提升开封整体旅游业的综合实力。这就要求开封在大力打造宋城的同时,要注重对其他朝代历史的保护和开发,开发和建设清代满族文化,利于弘扬和发展文化多样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清世祖实录[Z].北京:中华书局,1985:733.

[2] 鄂尔泰.八旗通志初集[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

[3] 曹萌.中国满族文化资源与发展分省描述与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 政协开封市委员会学习与文史资料汇编:第18期 [C].开封文史资料,2001.

[5] 宇文懋昭.大金国志校证[M].北京:中华书局,1986.

[6] 马红亮.开封市首届旗袍文化节暨“旗袍魅力女人”大赛[EB/OL].(2014-05-12)[2015-01-20]http://www.yuqinge.com/kfxw/140804.html.

[7] 董帅奇.开封市第二届旗袍文化节举行[EB/OL].(2015-05-13)[ 2015-06-23]http://news.kf.cn/2015/0513/145953.shtml.

[8] 少小离家.童年在故乡[EB/OL].(2008-08-18)[2015-01-18]http://www.kfsyw.cn/images/guxiang.rar.

责任编辑:张彩云

2016-07-26

李惠芹(1994—),女,河南周口人,信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历史学专业2013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文化、近现代史。

F592.3

A

1671-8275(2016)05-0096-03

猜你喜欢
开封市满族旅游
传承满族文化 助力乡村振兴
开封市
新宾满族歌舞音乐创作及时空表述
焦跃进当选政协开封市第十二届委员会主席
开封市
辽宁满族民间故事的教育作用
旅游
改成汉族的满族人
城市公共休闲空间模式的构建研究——以开封市为例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