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宗教传统探析

2016-03-15 21:18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浪漫主义文学文化

胡 英

(九江职业大学 师范学院,江西 九江 332000)



美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宗教传统探析

胡 英

(九江职业大学 师范学院,江西 九江 332000)

18世纪末19世纪初,浪漫主义传入美国并逐渐兴起。美国与欧洲之间特殊的历史关系导致美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产生和发展与西方宗教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宗教文化成为美国浪漫主义文学的背景和载体,文学则成为宗教文化的表现方式和手段,宗教文化和文学两者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交融,彼此产生重要影响。

美国;浪漫主义文学;宗教传统;探析

浪漫主义文学运动主要是指产生于18世纪末期并在19世纪30年代在欧洲发展到顶峰的文艺思潮运动。它是欧洲文学发展史乃至世界文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它对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理念进行继承和发扬,对僵化的古典主义进行有力的驳斥,对后来的文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主要有以下四个特征:第一,具有较强的主观性。侧重于描写个人的主观世界和内心的感受,贬低理性在创作中的运用,抒发个人强烈的思想感情;第二,使用很多笔墨来描写大自然,抒发对自然的热爱,诅咒城市文明,抒发对理想世界的追求;第三,常使用比喻、象征等艺术手法,追求离奇的情节和不一样的地方色彩;第四,重视民间文学传统,对后来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由于美国自身是个相对年轻的国家,其文学土壤十分贫瘠,仍摆脱不了依附于欧洲文学的情况,早期的浪漫主义文学出现了很多对欧洲文学的模仿。浪漫主义文学成为宗教文化的表现形式和手段,宗教文化成为文学的背景和载体,两者相互渗透、相互交融。

一、对人文主义理念的继承和发扬

西方文学与宗教文化联系紧密,在某种程度上,任何宗教经典都需要用文学的形式来表达,至少带些文学色彩,许多西方文学作品都体现出西方宗教文化,创造的人物形象也反映出宗教情感。美国浪漫主义文学自其产生之日起,就与宗教文化有着十分复杂的联系。

人文主义强调人的作用,强调人为本原,尊重维护人性尊严。浪漫主义对人文主义的理念进行了继承和发展,“以人为本原”成为美国文学与宗教文化相互渗透和融合的重要基础。西方宗教文化的本原也是人本学,这是因为:首先,人可以通过参与宗教互动将自身的内心活动对象化,被人崇拜的上帝,实际就是人们自身的精神和灵魂;其次,西方宗教十分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和博爱,它们认为所有人在上帝面前都是平等的,不存在任何民族优劣性,也正是因为这种观点使得在各民族杂居频繁的罗马帝国迅速传播,即使到现在依然对西方国家产生重要影响,这些平等博爱的观念在美国浪漫主义文学当中也体现出来。

基督教宣称所有人,上至帝王将相下至贫民百姓乃至囚徒,只要虔诚信奉上帝,都可以使其灵魂得以宽恕进入天堂。这与传统只有贵族才能进入天堂的观点有一定的进步,对在社会底层生活的人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但是,这种观点竭尽全力让人们认识到除了人世间还有一个美好的天堂,要求人们忍受苦难,否定自身的喜好,逐渐转向禁欲主义。这与人本思想相冲突,不利于文艺的发展。然而,宗教文化虽然会阻碍人本文学的发展,但是却发现了人的重要作用,尊重了人性,这点成为与美国浪漫主义文学的相互契合的重要基础。如美国文学之父欧文在《瑞普·凡·温克尔》中,着重描写了一个极其普通的美国农民形象,彰显了美国浪漫主义文学当中的人本思想[1]。

马克思曾指出,人类想掌握世界主要通过两种方式,第一种是通过理论,主要就是抽象思维;第二种是通过艺术、宗教和实践精神,主要就是形象思维。宗教文化和文学意识之所以在审美层面能够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就是因为它们都具有形象思维想象性的特征,也正是这些决定了美国浪漫主义文学与宗教文化之间十分复杂的联系。

二、美国浪漫主义文学传统与《圣经》

西方文学自产生之日起就与《圣经》有着密切关系。在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所创作的37个剧本都引用过或者化用过《圣经》当中的典故,人们在阅读相应作品时,会经常发现《圣经》当中的文化母题,其戏剧更是将希腊精神和希伯来精神完美的融合为一体。莎士比亚不仅在剧本当中不遗余力的弘扬古希腊罗马时期的人文主义精神,歌颂原始人性、追求青春和崇尚爱情,肯定人是有原始欲望的,崇尚仁慈博爱的人格,歌颂高尚的道德,将两者完美的融合在一起,为美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产生和发展树立了榜样。

美国浪漫主义文学与西方宗教文化更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蕴含十分丰富的西方宗教文化内容,如在宗教人物身上发生的宗教故事,渗透着宗教文化意识。早在殖民地时期,从欧洲来到北美的移民为了与上帝更亲近,经常使用朴实无华的语言进行文学创作,于是就模仿《圣经》的语言风格创作了文学作品。这个时期的文学作品不是为了娱乐,而是为了教化人们。为了方便传播,人们常常通过赞美和布道来更好地歌颂上帝、教导民众,如在当时广受欢迎的爱德华·泰勒的赞美诗[2]。

三、美国浪漫主义文学作品中的宗教色彩及其价值

西方宗教神话在西方文学当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影响了西方社会的方方面面,同样美国浪漫主义文学也不可避免地,汲取西方宗教神话的养分而成长起来。马克思曾经指出:希腊神话不仅是希腊艺术的宝库,还是它的土壤。这就说明了西方宗教神话成为美国浪漫主义文学当中宝贵的财富,不仅为作家创造提供了题材,还为作家创作带来了灵感和想象的空间。美国浪漫主义作家们充分吸收西方宗教神话的养分进行创作,部分作品直接选取了《圣经》当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进行了再创作,并将其升华,给予它们新的时代意义,如霍桑的《新亚当和夏娃》;部分作品则是直接选取传统宗教故事和传统人物的基础上进行修改扩充而来,如麦克维尔的《白鲸》[3]。

来自欧洲的北美移民带来了清教主义,也深深地影响了美国的浪漫主义文学。清教出现在16世纪英国的基督教新教派别之一,它以加尔文学说为依据改革英国教会,将《圣经》作为唯一权威,反对国王和主教的专制,主张简化仪式,追求勤俭节约的生活。清教主义就是清教徒所崇尚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因为当时在国内遭到迫害而来到北美,他们拥有共同的梦想,将北美建成他们自己的宗教乐园。清教主义对美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乃至他们的性格和观念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影响了美国浪漫主义时期的作家作品。在美国浪漫主义作家欧文、霍桑、艾默生、麦尔维尔、惠特曼等创作的作品当中,我们可以看出清教主义的影响,其创作的作品主要强调说教,想通过文学的手段来实现宗教观念和价值观的传播。如霍桑的《红字》明显地回避性和爱,大量进行说教,表明了美国浪漫主义文学受到了清教道德规范的制约,对其产生了重要影响。

无论世界上哪个民族创造出来的文学在某种程度上而言都是对这个民族历史的记录和对他们所生活的世界的反映。各个民族长期生活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来认知世界、感受世界,并通过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这些情感。当然,每个民族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习俗都会对这个民族的思维方式和情感表现的方法产生重要影响。在长期的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它们或许满意或许不满意,很多人都会选择通过写作文学作品来满足自身内心的需求,或在文学中憧憬美好的生活,将自身麻醉,忘记现实生活中的痛苦和各种磨难;或在文学中批评现实,表达自身对现实生活的厌恶和自己决不与现实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怀,传达自身的理想。美国浪漫主义文学作家创作了很多这样的文学作品。如惠特曼在《从加利福尼亚海滨向西看》一诗中,通过“上帝!要是情况再不扭转过来,我可就要不干了。”向上帝大声怒吼,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对民主的强烈追求。在《我坐在哪儿看》一诗中,通过对下层社会母亲,和那些因为战争、瘟疫和苛政导致家破人亡的同情,以及那些傲慢之人对劳工、黑人、穷人等诸多生灵的藐视和侮辱等等,“这一切无穷的痛苦和卑劣,我坐在那儿看……”,将诗句变成了自己的武器,严厉的批评当时社会当中存在的弊端和各种不平等的现象。

美国浪漫主义作家还试图将中世纪思想通过文学作品的形式来向世人灌输相应的信仰、道德和价值,来教化大众。然而,此时的清教主义已经广泛的影响了美国的方方面面,与禁欲主义相差太远,社会已经完全世俗化了,人本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人们根据自身的追求和意愿来确立了相应道德标准,人与人之间充分尊重,人世间充满博爱。当然,这此观念已经远离现实,崇尚原始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通过这些观念可以帮助人们忘记现实社会的痛苦,实现精神上的自由。美国浪漫主义文学正是充分吸收了宗教文化的养料来帮助自身发展。

此外,许多美国浪漫主义作家在作品中使用宗教文化来笼络人心,教化大众。刚来到北美的移民基本上都怀有十分矛盾的心情,一方面,对传统的欧洲大陆心存敬畏,不敢侵犯欧洲利益,另一方面,他们又想迫切的明白这块新大陆能给他们带来的实质性的好处。正是在此背景之下,这些浪漫主义作家便登上政治舞台,通过宗教的形式来笼络人心,让新世界的人们逐渐脱离欧洲。西方宗教文化制约了人的本性,限制了人们思想,束缚人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文学作品与社会现实的脱离,我们要客观的评价两者之间的关系。

四、结语

总之,美国浪漫主义文学与西方宗教文化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浪漫主义文学成为宗教文化的表现形式和手段,宗教文化成为文学的背景和载体,两者相互渗透、相互交融,文学通过宗教的形式对大众产生了重要影响。

[1] 高迪迪,王林.美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宗教传统[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8(3):101-104.

[2] 王林.欧美浪漫主义文学的宗教传统[J].山花,2014(6):159-160.

[3] 张叶.美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欧洲渊源[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6):61-63.

责任编辑:长 河

2016-07-02

胡英(1982—),女,江西九江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古典文学文献学。

I109.9

A

1671-8275(2016)05-0121-02

猜你喜欢
浪漫主义文学文化
漫谈诗的革命浪漫主义
十九世纪法国浪漫主义大师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我们需要文学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谁远谁近?
英国浪漫主义时期的出版经济与文学创作
法式浪漫主义音乐会登陆杭州
我与文学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