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金子美铃诗歌的艺术成就

2016-03-15 22:43刘灿灿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刘灿灿

(上海师范大学 人文与传播学院, 上海 200030)

论金子美铃诗歌的艺术成就

刘灿灿

(上海师范大学 人文与传播学院, 上海 200030)

摘要:金子美玲是活跃于上个世纪20年代的日本童谣诗人。她仅仅活了27岁,生活的不幸反而成就了她的文学生涯。她的作品洋溢着绚丽的幻想,语言晶莹剔透,风格清新脱俗、明快欢乐。她被当时的日本诗坛誉为“巨星”,被当时著名诗人西条八十称为“童谣诗的彗星”。1984年,金子美玲生前留下的三本手抄童谣诗集共五百一十二首作品《金子美铃童谣全集》出版,震撼了日本文学界。2007年在中国结成《向着明亮那方》出版。

关键词:明快向上;语言细腻;情感忧伤

一、金子美玲诗歌的创作历程

金子美玲,本名金子照,1903年出生在日本山口县仙崎村。她的家乡四面环海,是很繁荣的渔村,居民主要靠捕鱼为生。童年时光对于她来说是无限的宝库,那些伴随她成长的自然风景和独特民俗后来经常出现在其童谣中,成为其诗歌的意象。

恰逢当时的日本处于一战之后,战争的结束使得日本出现了文化和经济上的双重繁荣。思想上自由主义风靡,有识之士各抒己见,社会风气大为开放。所谓的“童谣”也就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中推出的概念。1918年,夏目漱石的弟子,作家铃木八重吉在童谣杂志《赤鸟》上倡导为孩子们创作“具有艺术价值的纯丽童话和童谣。”这一呼吁得到了包括芥川龙之介和谷崎润一郎在内的许多知名作家的支持。在这一特殊阶段,七月创刊的杂志《赤鸟》标志着日本新童谣的开端,从此掀开了童谣史上最华丽的篇章。

后来陆续又有许多新的童话童谣杂志诞生。《赤鸟》的主笔北原白秋,《金星》(大正八年创刊)的主笔野口雨情,还有《童话》(大正九年创刊)的主笔西条八十等人。他们不仅在这些杂志上发表自己的作品,同时也会刊登别人投稿的优秀作品。

一时之间,社会各界的少男少女们纷纷选择了自己要效仿的目标,争相投稿。小照在店里工作的时候也经常认真阅读这些杂志。其中,让她最有共鸣的是西条八十创作的童谣。她经常把头脑中迸发出来的词句记录在小本子上。后来,热爱文学,整天在书本的围绕中长大的小照终于以“金子美铃”为笔名,第一次向杂志寄出了自己的作品。“美铃”是《信浓国》的枕词,小照觉得这个词汇发音优美,十分中意,就以此作为笔名。令她没有想到的是,四本杂志全部采用了她的作品。[1]

她一共发表了五篇作品,在《童话》上发表的是《鱼儿》和《幸运小锤》,在《妇人俱乐部》上发表的是《戏剧小屋》,在《妇人画报》上发表的是《小妹妹的生活》,在《金星》上发表的是《蔬菜店的鸽子》。[2]

后来,社会环境的变化,使得作为杂志编者的西条老师离开了,美铃也不打算向那个杂志投稿了。从1925年开始,美铃一边等待西条八十回归,一边着手编辑诗集《琅玕集》。她亲自挑选了一百零一个诗人的作品汇集成册。而且,她还在本子上抄写英国诗人克里斯蒂娜 ·吉奥尔吉娜· 罗塞蒂罗等人的诗歌。此外,她自己也从未停止创造的脚步。

到1926年,西条八十回国了。美铃又开始给《童话》投稿。读者纷纷来信表达对美铃回归的喜悦之情。正当她以为精彩的生活又一次开始的时候,《童话》杂志出到七月号就停刊了,这对于满怀期待的美铃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不过,也就在那时,美铃的作品得到了童谣诗人会的认可,她的《鱼满舱》和《鱼儿》被收入了《日本童谣集》(1926年版)。当时汇集了一流诗人的童谣诗人会中,美铃是继与谢野晶子之后的第二位女性会员。

二、金子美玲的诗歌内容分析

金子美玲的作品在中国结集成《向着明亮那方》出版,此书精选了金子美玲的童诗187首,分为“夏”、“秋”、“春”、“冬”、“心”、“梦”六卷。从这些诗中,可以发现作者善于观察大自然中那些细小的细微的却深深地感动着人的事物,她是站在儿童的高度来观察事物,却又是站在成人的角度来讲述故事,既给了儿童乐趣也给了儿童一些哲理。她的语言纯真细腻、欢快活泼,但又含有淡淡的忧伤,给读者很独特的心灵感受。

(一)诗歌中的意象

由于金子美玲从小生活在一个靠近海岸线的小村庄,那里环境清新,风景优美,自然条件得天独厚,使得金子可以听见小鲸鱼的声音,经常和大自然进行对话。她的诗歌里出现的那些细微的而被我们忽略的事物,在金子笔下都显得生机勃勃。这些自然意象在前四卷里随处可见,却在后两卷里很少出现。如夏之卷里的:芝草、露珠、小石头、橙花、蚂蚁、牵牛花、葫芦花,秋之卷里的:叶子、沙丁鱼、桂花、小牵牛花、杏树、梨核、榛果,冬之卷里的:积雪、冻疮、冬雨,春之卷里的:星星、蒲公英、桃花瓣、树叶宝宝、蜜蜂、萝卜、芝草、紫云英、牵牛花。

仔细读来,可以发现牵牛花是金子十分中意的意象。如夏之卷里《奇怪的事》:我奇怪的不得了,/从乌云中落下来的雨,/怎么会闪着银光。/我奇怪的不得了,/吃了绿色的桑叶,/怎么会长成白色的蚕宝宝。/我奇怪的不得了,/谁都没有碰过的夕颜花,/怎么会自己一个人啪地就开了花。/我奇怪的不得了,/怎么问谁都笑着说,/那是当然的啦。[2]27《夏天》:夏天晚上是夜猫子/早上是大懒虫。/夜里我睡了以后,/它还不睡,早上,/我叫醒牵牛花的时候,/夏天却还不起床。/清清凉凉的/微风这样说。[2]13《牵牛花》:蓝牵牛朝着那边开,/白牵牛朝着这边开。/一只蜜蜂飞过,/两朵花。/一个太阳照着,/两朵花。/蓝牵牛朝着那边谢,白牵牛朝着这边谢。/就到这里,结束啦,/那好吧,再见啦。[2]41如秋之卷里《小牵牛花》:记得/那是一个/秋天的日子啊。/坐着马车经过村外,/一件草屋,围着竹篱笆。/竹篱笆下开着/天蓝色的小牵牛花—/就像望着天空的眼睛。/记得/那是一个/晴朗的日子。[2]14

在中国,它除了叫“牵牛花”,还被叫作“喇叭花”,它盛开在每一个夏季的清晨,一过午后便打烊歇息,默默无声。盛开的牵牛花总是那么清新可人,绝无华贵之气,是邻家碧玉,平民家中的女儿。中国的传说里,有一位叫李虎的年轻人,得了一种奇怪的臌胀病,四处求医问药,最后经一位老中医指点,服下牵牛花籽后立刻痊愈,李虎为了感谢老中医,特意牵出家中最值钱的耕牛赠谢,于是“牵牛花”这个名字便由此而来。

日本奈良时代,牵牛子作为贵重的药材,飘洋过海地从中国而来。又因为牵牛花开放时的新鲜娇美,到了江户时代作为观赏用花而得到普及性种植,成为夏季里家家户户必种的一种花。因为具备有易于种植、便于观察的特点,牵牛花还是日本孩子们在上小学一年级时,就必然会由老师领着一起栽培观察的植物。这也不难解释为什么美玲的诗歌中处处可见牵牛花。

通常,牵牛花在清晨4点左右开始绽放,一直开放到昼午时分,才关闭它喇叭状的彩色花筒,是一种作息有律、起居有序、生活健康的花朵,有如清晨醒来便明眸善睐的可爱女孩。于是在日本,牵牛花被人们唤着“朝颜”,以形容它的花朵如同早醒的美人一样清秀健美。

“朝颜”在日文中的花语,是“无常的爱”与“平静”。不知道这样的花语解说,是否与《源氏物语》有关。因为在《源氏物语》里,拥有皇室血统的“朝颜姬”,是少见的一直拒绝美男子源氏求爱的高贵女子。“朝颜姬”拒绝源氏的求婚,而只与他保持书信往来,做永远的精神伴侣。因为对“朝颜姬”而言,源氏的博爱未免如世事一般无常,倒不如保持距离,反添平静的美感。

另一个与“朝颜”相关的故事,则是来自“天下第一茶人”千利休的:某年初夏的早晨,千利休给丰臣秀吉送去请帖,问“朝颜如此美丽,不来参加朝颜茶会吗?”接到利休邀请的秀吉,想象着在开满朝颜的庭院里,边赏花边喝茶的情形,兴致勃勃地来了。

可是,走进利休的院子,秀吉却发现满庭绽放如繁的朝颜,全都被利休派弟子给剪掉了。正当秀吉无比失望时,却发现在利休的茶室里,仅存的一朵朝颜,正在绝无仅有地安静绽放。令秀吉当下不由得看呆了——这正是利休的美学极致:于一枝独秀的空旷之中,展现的正是闲寂之美。

由此可见,牵牛花其实是美玲的象征,一个平凡的女子,不争不抢、不卑不亢,默默地开花、默默地凋谢,那清香那娴静那淡雅已久撩人心扉。如同美玲的诗歌一样,看似平淡、简单,却很厚重很有味道。

(二)诗歌中的情感基调

前四卷多是欢快的,如《向着明亮那方》:向着明亮那方/向着明亮那方。/哪怕一片叶子/也要向着日光撒下的方向。/灌木丛中的小草啊。/向着明亮那方/向着明亮那方。/哪怕烧焦了翅膀/也要飞向灯火闪烁的方向。/夜里的飞虫啊。/向着明亮那方/向着明亮那方。/哪怕只是分寸的宽敞/也要向着阳光照射的方向。/住在都会的孩子们啊。[2]52《小石头》:昨天摔着了/娃娃。/今天绊着了/驮马。/明天会有谁/经过呢?/乡下的小路上/小石头/在红红的夕阳下/满不在乎的模样。[2]59《橙花》里:我伤心哭的时候/总是闻见橙花香。/我在这里赌气,/很久很久,/也没人来找我,/我已经看腻了,/蚂蚁从墙洞里/没完没了地爬出来。/院墙里,/仓库里,/传来欢笑声,/一想起又哭出来/这时候,我闻到了橙花香。[2]30虽然美玲也写到哭泣,但读起来就是小孩子赌气的感觉,淡淡的伤感,稍微哄一哄就会好起来,不是那种痛彻心底的痛苦。这在一定程度上受了英国女诗人克里斯蒂娜·罗塞蒂的影响,一抹忧伤,似乎总有一种融融温情笼罩着整个童谣。

心之卷和梦之卷,虽然也选取一些儿童常见的事物为意象,却不如前几卷的欢快,这两卷多是作者抒情之作,多是一些感伤的情调。如心之卷里的《糖果》:我偷偷藏了一粒糖果,/那是弟弟的糖果。/我想他不会吃的,/于是吃掉了,/那粒糖果。/如果妈妈告诉他有两粒,/那我该怎么办才好?/放下/拿起又放下,/弟弟却总也不来,/我又吃掉了,/第二粒糖果。/苦苦的糖果,/悲伤的糖果。[2]29如梦之卷里的《夜风》:夜里的风是淘气的风,/独自经过太冷清啦。/摇摇合欢树的叶子吧,/合欢树的叶子被摇得,/做了一个乘船的梦。/摇摇小草的叶子吧,/小草的叶子被摇得,/做了一个荡秋千的梦。/夜里的风好像很无聊的样子/孤单吹过了天空。[2]34这可能与作者的经历有很大的关系,生活那么艰难,不在心中留一丝痛苦是不可能的。是人总会有烦恼,总会难过。然而,有时忧伤也是一种儿童需要的情感,他们需要感情的释放,需要体验一下生活的酸甜苦辣,才知道百味人生中什么才是最可贵的东西。

(三)诗歌中的哲学意味

再简单的东西,也有一定道理。就像美玲的诗歌,那么短小,却很精悍;那么简单,却很精致。问答形式是作者的一大特色。如《猜谜》:猜一猜,猜个谜,/什么东西多得是,想拿却有拿不起?/碧蓝的大海碧蓝的水,/捧起来蓝色没了踪影。/猜一猜,猜个谜,/什么东西看不见,想拿就能拿得起?/夏天中午微微的风,/用小小团扇扇给你。[2]28《金鱼之墓》:阴暗,冷清的,土里,/金鱼在望什么?/望着夏日池塘里水草的花上,/摇曳的光影。/静静的,静静的,土里,/金鱼在听什么?/听着轻轻进过落叶的,/夜雨的脚步声。/冷冷的,冷冷的,土里,/金鱼在想什么?/想着在鱼贩担子里认识的,/很久,很久以前的,伙伴。[2]31《黄昏》:昏暗的山坡上红红的窗,/窗户里头有什么?/有空空的摇篮,/和含泪的母亲。/明亮的天空中金色的月,/月亮上头有什么?/有个金子做的摇篮啊,/宝宝在里头睡着了。[2]27这种一问一答的形式,就很符合孩子的心理,他们的小脑袋最爱问的就是为什么。美玲无疑是站在儿童的视角来写诗歌,尽量把自己放的很低,然后再给孩子一些有高度的东西。

如《日历和时钟》:因为有日历/才忘记了日子。/看了日历才知道,/已经四月啦。/虽然没有日历/却记得日子。/聪明的花儿/在四月开放。/因为有时钟/才忘记时间。/看了时钟才知道,/已经四点钟啦。/虽然没有时钟/却知道时间。/聪明的公鸡/在四点钟啼叫。[2]14《星期六和星期日》:星期六是叶子/星期天是花儿。/把日历上的/叶子撕下来,/星期六的晚上/好开心啊。/可是花儿不久/就会凋谢。/把日历上的/花儿摘下来,/星期天的晚上/真寂寞啊。[2]17也许孩子还不懂这里的哲学,但需要给予孩子一定高度的东西,让他伸伸手可以触摸到,让他以后的思维会逐渐清晰起来。

三、金子美玲诗歌的成就

1930年,金子美玲自杀,只活了27岁。她的作品也一直无人问津,直到二十世纪60年代,儿童文学研究者矢崎节夫在《日本童谣集》里读到金子美玲的这首诗《大渔》:朝霞小霞/大丰收/大羽沙丁/大丰收/滩上热闹/如庙会/海里却为/几万条/沙丁要办/葬礼了。[2]41被深深打动,开始寻找她的作品。1984年,三卷本《金子美玲童谣全集》问世,共记诗作512首,出版即刻受到瞩目。2007年,中国才出版其诗集,其作品已被翻译成包括中文在内的英、法、韩等七国文字。

日本作家新井一二三在《童谣诗人之死》中说“美玲的作品,隔了半个世纪的冬眠,复活以后获得了永恒的生命。”那些充满童趣的歌谣如今常常在电视节目中播送,也登在小学语文课本上,可以说是脍炙人口了。[1]12

金子美玲是伟大的,留给我们的孩子们一笔无穷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用尽一生去追寻、去阅读。那《知了的外衣》:妈妈,/屋后的树荫底下,/有一件/知了的外衣。/知了一定是热了/才把它脱掉的,/脱下来,忘了/就飞走啦。/到了晚上/它一定会很冷吧,/我们快把它/送到失物招领处去吧。[2]38让我们的孩子接受一些优秀的作品,他们的未来也是向着优秀迈进的。那就让他们拿起《向着明亮那方》读一读吧!

参考文献:

[1][日]矢崎节夫.童谣诗人金子美铃的一生[M].Jula出版社,1996:23.

[2][日]金子美玲.向着明亮那方[M].北京:新星出版社,2007:14.

责任编辑:彭雷生

On Poem Achievements of Kaneko Misuzu

LIU Can-can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Communication,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30, China)

Abstract:Kaneko Misuzu is an active Japan nursery rhyme poet in the 1920s. She died aged mere 27. Misfortune of life has made her literary career. Her work is permeated with gorgeous fantasy, glittering and translucent language, pure and fresh style, being free from vulgarity, lively and fun. She was at that time hailed as the “star”of Japanese poetry and was praised as a “rhyme comet ”by famous poet Yaso Saijō. In 1984, the manuscripts collection of poems, with five hundred and twelve pieces in total, left by Kaneko Misuzu was published as Kaneko Misuzu’s Complete Collection of Nursery Rhymes, rocking the Japanese literary world. In 2007, it was published as Toward the Bright in China.

Key words:lively up; exquisite language; emotional distress

收稿日期:2016-02-20

作者简介:刘灿灿(1993-),女,河南商丘人,研究方向为现当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44X(2016)04-0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