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三大战役中的军事战略思想

2016-03-15 23:59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三大战役

郭 蕊

(河北师范大学 法政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24)

论三大战役中的军事战略思想

郭蕊

(河北师范大学 法政学院,河北 石家庄050024)

摘要: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战争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三大战役胜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就军事战略思想来说,离不开毛泽东战略决战思想的指导。三大战役的胜利,是灵活运用毛泽东十大军事原则的胜利,是人民军队不断依据形势的变化所创造出与时俱进理论的胜利。

关键词:三大战役;十大军事原则;公开战争;隐蔽战争

在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与敌人进行了两种战争,一种是公开战争,另一种是隐蔽战争。近年来,有关专家对于公开战争的战略战术以及隐蔽战争中个别人物的论述较丰富,[1]但是将某次或某几次战役中的公开战争和隐蔽战争相结合来论述该战役的文章尚缺乏,因此,本文结合两种战争形式论述三大战役中的军事战略思想。

一、三大战役的特点

西柏坡时期,以毛泽东主席为中心的党中央,在世界上最小的指挥所,指挥了世界上最大的战争,即相继爆发的扭转战局的辽沈战役、规模宏大的淮海战役以及方式独特的平津战役。而在这场人民战争中,充满了与世界上其它战争所不同的特点,可谓是世界战争史上独辟蹊径的战争奇迹,而这场举世瞩目的战略决战有如下特点。

其一,情报及时,充实作战准备。济南战役获得胜利之后,彻底地割断了国民党军南北战线间的战略联系。由于从当时的时局分析,东北战场是全国唯一一个人民解放军兵力占优势,土改完成后后方人民基础稳固,并且敌军固守独立分散难以相互联系大规模作战,因此战略决战从东北开始稳妥可靠,有胜利的把握;同时,东北是我国的重要工业区、重工业基地,夺取东北可获得强大的后方基础,有利于今后战局的发展。因此战略决战的首战选择东北。恰巧当时,国民党东北保安司令部参谋处少将参谋赵炜,起草了辽沈战役作战计划,受到陈诚的批准后,派他带着计划去北平送蒋介石审批。而赵炜真实身份系中共情报人员,他在身份暴露极端危机的情况下,机智地逃离虎口,将这份作战计划直送中央。这份作战情报,为我军充实辽沈战役的作战准备,以及制定作战计划起到了很大作用。

济南战役结束之后,华东、华北解放区已联成一片,这为淮海战役的获胜创造了先觉条件。辽沈战役大获全胜,扭转了整个解放战场的形式,人民解放军总数上超过了敌人,为淮海战役提供了兵力优势。在淮海战役开始之前,国民党派国防部中将吴仲僖前往徐州“剿总”视察工作,而吴仲僖实为中共情报人员,因此其利用工作之便搜集了《徐州“剿总”情况》汇报了中共党组织,这份情报十分有利于我军在淮海战场的部署。

在淮海战役激烈进行之际,平津战役在东北野战军和华北野战军共同配合之下拉开了序幕。1948年11月上旬,国民党在平津地区,制定了“暂守平津,保持海口,扩充实力,以观时变”的十六字方针。攻北平,定要先取天津,而在天津战斗之前却十分需要一份天津市城防工事图。我党秘密党员麦璇琨,当时公开身份是国民党天津市政府工务局工程监理,利用职务之便搜集资料为我军提供了一份天津市城防工事图。刘亚楼曾说过:“天津是解放军和地下党员共同打下来的。”[2]这就为人民解放军仅用了29个小时攻下天津,减少攻城带来的损失起到了巨大作用。

其二,情报准确,配合制定作战突破点。选择恰当的作战突破点,不仅要着眼于战役全局,而且也要着眼于战略全局。辽沈战役中,人民解放军首战攻克锦州,俘获锦州剿总副司令范汉杰,范汉杰感慨道:“打锦州这一战,非雄才大略是下不了这个决心的。锦州好比是一根扁担,一头挑东北,一头挑华北,现在扁担已经断了。”(参见西柏坡纪念馆陈列展出史料)从范汉杰的这段话中,可以看出锦州战略位置的重要性以及我军统帅战略决策的英明。在辽沈战役后续进程中,中共方涛情报组成员,曾经智取了一份廖耀湘兵团的“辽西作战计划”,以及大连情报处情报员王绍文在任职姜汉卿办事处机要参谋时,将卫立煌亲自签署的:支援锦州、打通北宁线,向华北撤出主力的行动计划,机智的传递给中共,这都为我军制定第二阶段的作战突破点,在东北全境全歼廖耀湘兵团发挥了重要作用。

规模宏大的淮海战役,其战略战术是在战争的不断进行中逐渐制定的。在淮海战役第二阶段的围攻打援中,主要是攻打赶来救援黄百韬部队的黄维兵团。当时,中共情报员郭汝瑰,系蒋介石身边红色作战厅厅长,他提供的“淮海战役蒋方部署”“徐蚌会战蒋方部署”“续徐蚌会战蒋方部署”,这都在人民解放军围歼黄维兵团攻克徐州战役中起了重要作用。国民党国防部由他制定的作战计划都是先送到解放军方面一份,第二份才交到国防部,据说蒋经国曾大骂:我们作战拿到的只是作战计划的副本,正本在毛泽东那儿,岂能不败。

恰逢淮海战役激烈进行之时,东北野战军结束战略休整,迅速入关配合华北部队共计一百万人发起平津战役。傅作义兵团在华北地区以北平为中心,东起塘沽,西至张家口,布了一条“长蛇阵”。针对于这一特殊战势,我军再根据情报人员提供的情报制定作战计划,决定采取先取两头张家口和天津,再夺北平的战略。人民解放军进攻张家口时,傅作义急调郭景云的35军,以及驻怀来的104军西援张家口。但没过多久,傅作义又急令郭景云率军返回北平,因为傅作义没有想到东北野战军会提前结束休整入关。东北野战军于1948年12月5日攻克密云,傅作义担心北平的安危,所以急令35军返回北平。然而在返回途中,人民解放军通过不断拦截, 35军被围在了新保安。继而,毛主席下令趁此时机切断北平、天津、塘沽敌军之间的联系,以切断国民党从海上南逃的道路,人民解放军决定迅速夺取蛇头天津,仅用了29小时便取得了天津战斗的胜利。

其三,情报得当,有力配合作战获胜。毛泽东曾经说过:“解放战争中的情报是最成功的。”[3]303可见,三大战役中的情报工作,确确实实的有利配合了作战之最终胜利。在辽沈战役中,由于隐蔽战争中中共情报人员准备的情报,人民解放军相继取得了两个阶段的胜利,以至于在沈阳担任指挥的“剿总”司令卫立煌被迫逃跑,人民解放军攻占剿总大楼,东北全境宣告解放。

淮海战役的第一阶段主要是围剿黄百韬兵团。淮海战役打响后,在我军强大攻势下,黄百韬从新安镇向徐州方向收缩,可徐州是中心地带,如果让他逃进城区,将对我军的作战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我军决定在运河切断他的退路。中央命我北部野战军与西进兵团合围黄百韬兵团切断敌人退路,但当时我北部野战军必须要通过国民党固守的运河防区,在这一紧要关头中央决定启用两位“配剑将军”。1948年11月8日,两位“佩剑将军”率部两万三千人在台儿庄、贾汪地区起义,北部野战军迅速穿过该防区,切断了黄百韬兵团的退路,起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邓小平、陈毅曾说:“张、何起义是淮海战役的第一胜利。”

在平津战役激烈进行中,人民解放军在北平围困了傅作义部队。当时,傅作义的机要秘书对外发言人闫又文,是傅作义最信任的一个人,同时也是中共的情报人员。闫又文每天都向中央写一份书面报告来汇报傅作义的政治动向作战计划等,根据组织的指示做傅作义的思想工作,最终促使傅作义下定决心,交出北平,平津战役宣告结束,取得了和平解放的“北平方式”,至此战略决战的三大战役宣告结束。

二、三大战役获胜的原因

在解放战争阶段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中,人民解放军指挥者的军事指导智慧是有目共睹的,而这一时期十大军事原则的战略精髓也被发挥到了极致。十大军事原则,是从人民战争实践经验中总结出来的革命战争指导规律,是在军事上运用唯物辨证法的光辉典范。并且正确地解决了指导和实行人民战争的一系列作战问题。

第一,先打分散孤立之敌,后打集中强大之敌。这是在解放战争中恰当选择作战对象时所遵循的准则。主要是先拣弱敌打,并使弱敌更弱后再各个歼灭。先歼灭了孤立分散之敌,集中和强大之敌就会受到削弱而处于孤立,使人民解放军始终处于主动地位。截至1948年下半年,人民解放军经过两年作战,使敌主力部队被迫分散在东北、华北、华东等几个战场上,陷入分散孤立状态。人民解放军队伍的不断壮大,为歼灭各个战场上的国民党部队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因此,人民解放军在济南战役大捷之后,相继发动了举世瞩目的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

同时,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每战都力求有准备,力求在敌我条件对比下有胜利的把握,这是在每场战役打响之前,人民解放军的指挥者们都始终坚持的准则。每场战役都必须有事先计划和准备作为基础,否则便不能取胜。而情报是战役获胜必不可少的一个因素。因此每场战役之前,指挥者们都会根据隐蔽战线的情报人员提供的情报,及时做好战略计划、战术以及预案等。这是三大战役最终获胜的坚实有效基础。

第二,每战集中绝对优势兵力(两倍、三倍、四倍、有时甚至是五或六倍于敌之兵力),四面包围敌人,力求全歼,不使漏网……直到歼灭一切敌人,这是解放战争中实行歼灭战最有效地基本作战方法,它能最有效地给敌人以重创。在辽沈战役,攻克锦州的战斗中,人民解放军就是结合我情报人员提供的情报,同时集中绝对优势兵力,四面包围敌人,从而全歼敌人。

发扬勇敢战斗、不怕疲劳和连续作战(即在短期内不休息地连打几仗)的作风。这不仅是人民解放军优良的战斗传统,也是其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体现。如辽沈战役结束后,东北野战军迅速入关配合华北部队发起平津战役,有力地给予了傅作义部队以措手不及,使其兼顾不暇,在华北野战军和东北野战军的默契配合下,迅速取得了平津战役的胜利。

第三,以俘获敌人的全部武器和大部人员,补充自己。前线是人民解放军人力物力的主要来源。这条军事原则,是人民解放军自组建以来就坚持实行的一条原则,是人民军队依靠自力更生,以战养战,由弱到强,发展壮大的一个重要条件。淮海战役中,国民党的两位副司令张克侠、何基沣是中共地下党员,当时刘伯承、邓小平决定启用他们,张克侠、何基沣受命起义,我军顺利通过运河防线,并为我军后来全歼黄百韬部队补充了充足的兵力、武器。

三、三大战役的意义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是人民解放战争中最耀眼的杰作。在这场全民皆兵的战斗中,人民解放军的指挥者们将十大军事原则理论联系作战实际,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依据隐蔽战线的情报员提供的诸多宝贵情报,及时准确的制定了有关战役的战略方针、计划及预案,在指导战略决战的决策上做到了主观指导同客观实际相结合。十大军事原则是建立在人民解放战争实践经验的基础之上的,同时也是为人民解放战争取胜而服务的。十大军事原则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只有代表人民利益的军队才能够运用它,而任何反人民的军队都不能使用。与公开战争相辅相成的隐蔽战线上,诸多情报人员,像一把尖刀一样直插敌人心脏,与敌人正面交锋,斗智斗勇,广泛搜集有价值的情报,通过各种方式,拼尽一切可能,将所获得情报及时准确的送到人民解放军的指挥部,是这些可贵的情报为三大战役的战略决战提供了准确的进攻方向,配合拟定了正确的战略方针,有效地进行了战争中的每次进攻以及围攻打援,妥善的准备了相应的应急预案。隐蔽战争在人民战争中,不仅仅只是起到了锦上添花的效果,而是人民战争最终能够取胜的一个相当关键的因素。

三大战役的伟大意义不仅在于最终取得了人民战争的最后胜利,还在于人民军队不断依据形势的变化所创造出与时俱进的理论。在人民解放战争中,人民军队建设为适应战争的需要,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和发展。新的战争实践产生新的战争理论,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统帅部在指挥伟大的战争实践中,不仅表现出了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而且善于从中总结战略战术经验,因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作为毛泽东军事思想组成部分的人民军队、人民战争及其战略战术的理论。

参考文献:

[1]贾丽云,王丽欣.毛泽东领导的三大战役以及当代启示[J].河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4):67-68.

[2]刘亚楼.解放军和地下党共同打下天津[EB/OL].(2013-07-19)[2015-08-08].http://phtv.ifeng.com/program/fhdsy/detail_2013_07/19/27687876_1.shtml.

[3]开诚.李克农:中共隐蔽战线的卓越领导人[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6.

责任编辑:仲耀黎

收稿日期:2015-12-07

作者简介:郭蕊(1990-),女,河北唐山人,河北师范大学法政学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2014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问题。

中图分类号:A8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275(2016)01-0013-03

猜你喜欢
三大战役
今年四川污染防治“三大战役”目标出炉
“三大战役”进行时
恒大炒股“三大战役”
打好健康贵州“三大战役”
邬江兴:亮剑网络“三大战役”
解放战争时期我党思想战线上的“三大战役”
人民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之平津战役
人民解放战争三大战役
人民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之淮海战役
为什么说济南战役是三大战役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