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共享平台构建与物流成本优化——以福建省为例

2016-03-16 06:49王现兵
关键词:物流成本

王现兵, 林 翊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福建 福州 350117)



*为通讯作者。

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共享平台构建与物流成本优化
——以福建省为例

王现兵, 林翊*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福建 福州 350117)

[摘要]福建省中小物流企业面临物流成本过高、成本结构不合理等难题,在分析其成因的基础上,探讨中小物流企业在交通运输、仓储保管、运营管理等环节基于信息共享的成本优化机制,提出搭建面向福建省域内各社会主体和物流行业的双结构信息共享平台是物流成本优化的有效手段,为打造中小物流企业间资源整合与优势互补的物流服务,进而促进福建省物流产业的良性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共享平台;物流成本

[DOI]10.13322/j.cnki.fjsk.2016.01.010

社会发展需要物流产业的支持,以提供物流配送、仓储等服务为特征的物流业是社会物资流通的有力保障。刘湖在对我国交通运输、仓储、邮电通信业等行业相关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在三大产业中,第二产业对物流产业的需求最大,其次是第三产业和第一产业,并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分析了物流业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1]。随着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推进,区域经济在逐步实现从资源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化的过程中,对物流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近年来,作为沿海省份的福建,其产业集聚格局逐步完善,已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重要的现代化产业基地。为福建省产业发展服务的物流业也取得了长足发展,在全国物流行业的排名中相对靠前。尤其是随着闽台合作的深化、福建自贸区的建设以及以福建为起点的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中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形成,福建省经济将上新台阶,物流产业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但是,福建省域内的大多数物流企业并没有随经济的发展过渡为具备现代化管理模式的物流企业,存在物流资源利用率低和服务成本高等缺陷。在此背景下,优化福建省物流产业的服务效率与质量势在必行。

根据福建省统计局发布的《福建省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一号)》显示,至2013年末,福建省共有从事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企业法人单位0.87万个,其中,内资企业占97.9%,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1.3%,外商投资企业占0.8%;公报虽未细分并提供中型企业的相关数据,统计公布的具有法人资格且从事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小微型企业数已高达0.86万个,占总数的98.85%,其资产总额达到3140.85亿元,占福建省物流行业企业总资产的47.65%[2]。可见,在未统计中型物流企业数量和资产额的情况下,小微型物流企业在福建省物流行业中已占据很大的比例。在此背景下,研究以福建省中小物流企业为分析重点,搭建为中小物流企业联动发展提供支持的信息共享平台,不仅能够促进物流企业的成本优化和可持续经营,而且对福建省物流产业以及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福建省中小物流企业物流成本分析

福建省中小物流企业在规模、资金实力、基础设施等方面与大型物流企业相比存在不足,且在现代化运营和成本控制方面存在缺陷,承担了大部分社会物流超额费用。因此,本研究将根据福建省社会物流总费用及费用构成等方面的数据来分析中小物流企业物流成本现状。

(一)中小物流企业物流成本高低分析

在福建省物流企业的规模结构上,中小物流企业的数量规模和资产总额等在整个物流行业中占据很高的比例。福建省社会物流成本的高低、成本结构以及变化趋势等能够很好地反映福建省域内中小物流企业的成本情况。分析某区域物流成本高低的一般做法是通过计算区域内的社会物流费用额和GDP的比值。当前,在发达国家或地区,其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值低于10%[3]。福建省凭借良好的货运港口条件和逐步完善的公路、铁路、机场等交通设施,形成了具有区域性优势的物流服务基础,且其物流产业在全国各省份排名中也相对靠前。因此,本研究以发达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比值为基准,选取2007-2014年福建省社会物流费用的相关数据(表1)并对其展开分析,以了解福建省中小物流企业成本的高低状况。

据表1中的相关数据可知,近年来,福建省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率均在17%以上,远远高于发达国家或地区的比例,物流产业服务效率偏低。同时,福建省社会物流总费用年增长率的平均值为14.83%,最近2年虽有下降趋势,但由于基数很大,社会物流总费用年增加值也非常可观。总体而言,福建省的社会物流服务效率并没有随基础设施的完善而明显提高。福建省社会物流总费用的高低将直接反映中小物流企业的物流成本状况,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福建省物流服务效率偏低,中小物流企业的物流成本偏高。

表1 2007-2014年福建省社会物流费用相关数据

数据来源:福建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福建省统计局与福建省物流协会联合发布的《福建省物流业运行情况》(2007-2014)(http://www.fj56.org/lntj.asp)。

(二)中小物流企业物流费用结构分析

福建省社会物流服务成本偏高与便利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形成了明显的不对称性,直接体现了中小物流企业运营效率低、成本高的现状。为实现物流成本的优化,需对成本结构进行分析。对于一般的中小物流企业,其物流成本构成包括运输费用、保管费用(仓储成本)、管理费用、信息费用、财务费用、装卸费用、加工增值费用、保险费用、税费等要素。本研究将根据福建省社会物流总费用构成的相关数据来反映福建省中小物流企业的物流成本结构状况,选取的福建省物流业2007-2013年的相关数据如表2所示。

根据表2的统计数据可知,近几年,福建省物流业的运输费用所占比例均在50%以上,交通运输仍然是福建省物流产业发展急需优化的关键环节;其次是保管费用,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比例均值为29.24%,且近3年的比例均在30%以上;最后是管理费用,占比在14%以上,且最近几年有上升趋势。根据社会物流费用的构成,福建省中小物流企业的物流成本主要集中于交通运输环节,保管费用和管理费用仅次于运输费用。

(三)中小物流企业高成本成因分析

在物流企业高成本的研究上,刘静中指出我国中小物流企业成本高的原因主要体现在成本管理重视不足、技术落后、装备设施落后、成本控制力度不够、缺乏全局把握、人才匮乏、网络信息不畅等方面[4];另外,刘生华指出,成本管理的不可持续性也是引起物流企业长期高成本的原因之一[5]。福建省中小物流企业成本主要集中于交通运输、仓储、管理等环节,在借鉴刘静中和刘生华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将围绕交通运输、仓储和管理等方面分析福建省中小物流企业高物流成本的成因。

表2 2007-2013年福建省社会物流费用构成

数据来源:福建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福建省统计局与福建省物流协会发布的《福建省物流业运行情况》(2007-2013)(http://www.fj56.org/lntj.asp)。

注:在福建省物流业的统计报告中,缺少2010年和2011年的社会物流总费用构成数据,且尚未公布2014年社会物流总费用构成的相关数据。

福建省中小物流企业虽数量规模庞大,但现代化经营不足且经营分散,缺乏协调物流企业资源的信息共享平台,即使入驻同一物流园区,由于缺乏便捷的信息沟通渠道,企业方面偏向于业务竞争。福建省中小物流企业交通运输成本和保管成本偏高的成因主要体现在2个方面:(1)中小物流企业业务不均衡。一部分中小物流企业业务量多,自身能力难以满足需求,容易造成业务流失;而另一部分物流企业经营惨淡,设备闲置。(2)中小物流企业资源利用缺乏协调性。由于物流企业之间缺乏统一的资源调度与信息共享平台,导致物流企业在服务过程中存在难以满载、返程空载和仓储空仓等严重的资源浪费现象,而且在货物装卸、分拣、最后一公里配送等环节缺乏协调合作。

在管理费用上,福建省中小物流企业管理费用偏高的成因主要体现在:(1)成本管理理念存在偏差。大部分中小物流企业将实体资源管理作为管理的核心,且缺乏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运用,仍采用传统的人工管理模式,极大地降低了企业管理效率。(2)信息共享不足。物流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需与外界同行企业之间开展管理信息与经验的交流,以实现企业管理互促互进。福建省中小物流企业由于缺乏必要的信息沟通平台,容易形成“信息孤岛”的现象,难以实现管理理念和方法的及时更新,导致管理成本持续增长。

二、中小物流企业的信息共享与成本优化

(一)福建省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共享现状

当前,福建省物流企业与客户、供应商等外部组织进行信息交换所应用的信息技术严重不足,EDI的使用率仅占36%,且智能管理技术、传感技术和云计算技术等高端信息技术的使用率更少,占比不足10%;在信息系统方面,使用决策支持系统软件、计划管理软件等辅助管理决策软件的物流企业占比不足10%[6]。与大型物流企业相比,中小物流企业除了存在资金实力弱、基础设施薄弱、管理手段与技术落后等不足外,其信息化建设更是滞后,一般采用手工处理方式进行信息处理,难以满足现代化管理需求,且效率普遍低下。福建省中小物流企业存在的信息系统不健全、数据处理技术和信息传递工具落后等信息共享缺陷,容易引起物流服务过程中的信息处理不准确、不及时等问题,难以实现企业之间、企业与客户之间以及企业与政府相关部门之间的便捷式远程业务办理,造成经营成本过高。

(二)信息共享下的物流成本优化

信息共享不仅仅是物流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也包括与其他企业、客户、政府部门等社会主体的信息共享。借助信息共享平台能够满足不同社会主体的物流信息需求。中小物流企业借助信息共享平台不仅能够实现物流服务过程中各环节信息的整合与即时传递,提高服务效率,而且能够实现与其它社会主体的线上对接,提高办公效率。因此,借助信息共享平台,中小物流企业能够从以下5个方面实现物流成本的优化。

1.提高运输设备和仓储的利用率。中小物流企业利用信息共享平台能够在物流配送和仓储环节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成本。在交通运输上,中小物流企业之间能够根据货物配送的目的地和车辆的载货情况,开展运输配载、返程装载等协同物流服务,提高单程运输车辆的满载率和降低返程运输车辆的空载率,从而提高运输车辆资源的利用率,降低运输成本。在仓储方面,中小物流企业间通过开展仓储信息的及时沟通,可根据货物种类及仓储空间使用状况,联动开展配额存储、空仓借用等仓库作业,实现物流企业货物的便捷存储和就近存储,降低仓库重复建设成本和空仓闲置成本。

2.打造多式联运。福建省中小物流企业可借助信息共享平台突破传统的信息传递壁垒,通过及时的信息交换实现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无缝衔接,提高转运效率。铁路、港口、空港以及产业园区等物资集散区的物流需求主体可利用信息共享平台与中小物流企业开展便捷的信息沟通,实现供需信息的适时对接,提高物流服务效率。总之,福建省域内的物流服务供需主体借助信息共享平台的便捷信息传递功能,能够高效开展铁路、航空、公路、水路等运输方式的多式联运,降低运输成本。

3.实现与相关政府部门的协同办公。当前,福建省中小物流企业一般通过线下办理交通、税务、海关、工商、检疫等相关手续,很难实现与政府管理部门信息平台的线上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不仅人力成本偏高,而且影响物流业务进程。借助信息共享平台能够实现与政府相关管理部门的远程对接,且利用信息共享平台的数据集成可实现交通、税务、海关、工商、检疫等环节事务的线上处理,打造“一站式”处理平台,以提高政企间的事务办公效率。

4.提高物流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水平。福建省中小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滞后并沿袭传统的粗放管理模式,严重制约了其实施现代化管理模式的进程,且财务管理及成本控制水平低下。信息共享平台能够为中小物流企业的内部信息化建设提供参考标准,促进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同时,为中小物流企业借鉴其他企业的管理模式搭建渠道,提高企业管理和成本控制水平,推进中小物流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现代化进程。

5.提高物流行业贸易效率。物流市场的供需信息不对称是中小物流企业发展面临的难题。当前,在福建省域内,一般利用物流园区引导中小物流企业入驻,形成规模集聚效应以实现物流需求的集中处理。但是,由于中小物流企业之间、企业与客户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难以根据货运量、运输能力、时间限制等物流服务要求开展恰当的供需业务对接,降低了业务洽谈的成功率和物流商贸效率。物流供需双方借助信息共享平台能够实现供需信息的提前对接,及时根据相关限制条件确定合适的对接对象,以降低供需对接成本,有利于实现区域物流商贸效率的提高。

三、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共享平台的构建

(一)信息共享平台功能定位

福建省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共享平台的服务对象以中小物流企业为主,还包括其他类型企业、客户以及政府部门等社会主体,且服务功能涉及中小物流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应用极广。其中,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共享平台的构建不仅要为福建省域内的企业、个体以及政府相关部门等主体提供单个中小物流企业无法提供的整合信息,而且要促进中小物流企业间的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提高物流服务质量,降低物流成本。借鉴徐伟等关于区域物流信息平台功能定位的研究[7],结合福建省实际情况,将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共享平台的功能定位于以下6个方面。

1.公共信息服务功能。中小物流企业为提高物流服务效率,必须与市场的各类信息对接。信息共享平台需要具备面向社会所有团体的信息发布与信息查询功能,一方面便于中小物流企业获取各类社会信息,也为社会各主体了解中小物流企业的相关信息提供便捷渠道。如物流企业可以面向社会发布物流运输、业务需求以及相关运输成本等即时信息;社会公众和其他团体等可以借助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与物流企业线上洽谈运输业务,即时查询货物运输状态;相关政府部门可以借助信息共享平台发布物流行业相关政策等信息,也可及时了解福建省域内的物流产业发展状况,便于出台恰当的调控政策。

2.物流作业管理功能。搭建信息共享平台的主要目的是降低物流企业成本、提高物流服务效率,从而促进福建省物流产业的良性发展。福建省物流企业成本主要集中于交通运输、仓储和管理等3个方面。因此,信息共享平台需实现物流服务过程中客户、交通、配送、仓储等环节的信息集成,促进区域内中小物流企业的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如中小物流企业可借助信息共享平台即时沟通各自的车辆使用、仓储等信息,实现资源的合理调度,降低车辆、仓库等资源的闲置成本。

3.电子商务功能。福建省电子商务数量规模和发展水平在全国排名都比较靠前,拥有良好的电子商务应用优势。在此背景下,中小物流企业借助信息共享平台能够较为便捷地将传统交易模式转化为电子商务交易模式,在线上实现与供需客户、金融机构、保险公司等主体对接,完成物流综合信用认证、安全认证、网上招标、电子订单、电子支付与结算、网上借贷、网上保险等相关业务,降低交易成本,并提高物流服务的辐射范围。

4.电子政务功能。信息共享平台对接福建省中小物流企业、政府相关部门等社会主体的信息系统,能够便捷地进行数据信息交换。中小物流企业和政府相关部门借助信息共享平台的信息集成,可实现报税缴税、工商、检验检疫、商务、海关等事务的远程协作处理,提高对接办公效率。

5.多式联运服务功能。将公路、铁路、水路以及航空等货运企业的信息系统在信息共享平台上实现对接,通过将相关交通和货运信息的即时传递,实现不同运输方式换装、转载的高效衔接。同时,信息共享平台将福建省域内的各个物流园区、港口、产业园区、空港等物资集散地的物流需求信息进行集成,及时公示和分享,可实现业务承接效率的提升,并提高物资的流通效率、降低仓储成本。

6.系统管理功能。信息共享平台的正常运行不仅需要相关信息技术的支持,而且要具备相应的系统管理功能。相关技术主要包括中小物流企业对外的EDI接口、与银行的电子结算、与保险公司的电子保单等对接技术,以及中小物流企业内部的ERP/SCM系统、GPS卫星定位、GIS地理信息等信息技术;系统管理功能主要包括会员管理、安全管理以及日志管理等3个方面。这不仅为用户提供了个性化服务,而且满足了整个信息共享平台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需求。

(二)信息共享平台结构设计

信息共享平台的服务对象涵盖了福建省域内与物流服务相关的各个物流需求主体,且功能应用范围比较广。信息共享平台服务于中小物流企业在客户、运输设备、仓储基建、信息服务等方面实现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降低了物流成本。同时,政府部门借助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对物流行业的政策引导,优化了福建省域内的物资流通布局,并提高了区域物流产业的服务效率。由于福建省中小物流企业存在经营分散、业务单一、力量薄弱、合作意识不强等缺陷,很难形成合力[8]。信息共享平台的构建主要采取由政府部门牵头,积极引导中小物流企业参与的方式搭建。前期阶段,信息共享平台的运营主要由政府引导成立的相关物流协会、物流管理部门和物流企业等共同参与所构建的联合组织负责。另外,为实现服务各社会主体、优化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服务效率、促进物流产业良性发展等功能,信息共享平台的结构设计将从面向福建省域内各社会主体和面向物流行业这2个角度进行[9]。

1.面向福建省域内企业、个体以及政府部门等主体的信息共享平台结构设计。信息共享平台要实现福建省域内与物流企业相关的各社会主体的信息集成,打造各社会主体与中小物流企业之间便捷沟通的信息渠道,其具体的信息共享平台结构设计如图1所示。

2.面向物流行业的信息共享平台结构设计。面向物流行业层,如对外信息发布、交通运输、仓储、分拣加工、配送等作业环节,打造相关信息在中小物流企业之间流动的平台。因此,信息共享平台以物流服务功能为导向并按三层级结构进行设计,三层级分别是公共服务层、作业服务层和基础支持层,具体结构如图2所示。

在图2中,公共服务层主要是中小物流企业向社会发布物流行业信息以及供需信息的窗口。其中,通用平台主要用于发布供求信息、政策信息、客户信息以及咨询服务等基本的物流信息服务(包括行业动态、物流政策法规、物流行业动态、各种运输方式的价格查询等);专用平台主要充当中小物流企业、金融机构、政府相关部门等主体间的内部信息系统对接窗口。作业服务层主要为中小物流企业在物流服务环节实现资源调配、优势互补提供综合信息支持。基础支持层则主要为整个信息共享平台正常运作提供技术支持和数据集成。

四、结论

福建省中小物流企业虽数量规模较大,但存在经营分散且服务功能单一、设施利用率不高且合作意识薄弱、经营网络设置不合理且信息化建设落后等问题,使得整个社会物流费用偏高。本研究通过搭建福建省区域性的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共享平台,不仅为区域内各主体与中小物流企业之间的物流信息沟通搭建便捷渠道,而且为中小物流企业之间的资源整合提供便利。构建的信息共享平台具有双结构特征,分别是面向福建省域内各社会主体的信息共享平台结构和面向物流行业的信息共享平台结构。这2种结构统一于信息共享平台为福建省中小物流企业服务,可促进福建省物流产业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湖.物流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及对其他产业的支撑[J].宁夏社会科学,2006(5):40-42.

[2]福建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福建调查总队.福建省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一号)[EB/OL].(2015-02-06)[2015-09-24]. http://www.stats-fj.gov.cn/xxgk/tjgb/201502/t20150206_37570.htm.

[3]何娟,朱健梅,曹洪.我国物流产业现状、约束因素和未来发展重点分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8(8):81-84.

[4]刘静中.中小物流企业成本管理策略探析[J].中国商贸,2011(23):40-41.

[5]刘生华.物流企业成本高企成因及应对策略[J].中国流通经济,2012(7):38-41.

[6]刘丹,陈丽梅.福建省物流业技术与装备应用现状及对策研究[J].发展研究,2013(10):83-88.

[7]徐伟,赵嵩正,蒋维扬.基于功能的区域物流信息平台体系结构研究[J].情报杂志,2008(7):9-12.

[8]陈成栋.福建民营物流业与民营制造业两业联动发展研究[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0):149-152.

[9]陈思祁,刘凯然.信息共享视角下重庆低成本物流环境实现路径研究[J].物流技术,2015,34(13):47-50.

(责任编辑: 林安红)

Constructing the information sharing platform for small and medium-sized

logistics enterprises to optimize logistics costs

—Taking Fujian as an example

WANG Xian-bing, LIN Yi*

(CollegeofEconomics,FujianNormalUniversity,Fuzhou,Fujian350117,China)

Abstract:Small and medium-sized logistics enterprises in Fujian Province face the high cost of logistics and the unreasonable cost structure status quo. In view of its causes,that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achieving cost optimization in the logistics services sectors of transportation, warehousing, operation management is dealt wit. Based on it, that the information sharing platform is built by adopting two-structure of facing social bodies and logistics industry in Fujian is the effective means to optimize logistics costs, so as to provide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creating resource integration and complementary advantages between small and medium-sized logistics companies and promoting the benign development of the logistics industry in Fujian Province.

Key words:small and medium-sized logistics enterprise; the information sharing platform; logistics costs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922(2016)01-0050-06

[作者简介]王现兵(1989-),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竞争合作与创新管理。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12YJC630220)。

[收稿日期]2015-10-23

猜你喜欢
物流成本
企业的物流成本会计核算问题研究
谈企业物流成本管理
简论作业成本法在物流成本控制中的具体应用
危化品生产企业的物流控制与物流成本管理研究
探析企业物流成本会计
定性分析法在电商企业物流成本控制中的应用
基于作业成本法的企业物流成本控制框架探析
竞争战略主导的物流企业成本控制研究
浅谈“互联网+”物流业新形势
基于供应链的木材加工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