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独二胎”政策下陕西省部分家庭生育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调查

2016-03-16 10:51任煦郭芳韩蓓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16年1期
关键词:生育意愿调查影响因素

任煦, 郭芳, 韩蓓



“单独二胎”政策下陕西省部分家庭生育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调查

任煦,郭芳,韩蓓

【摘要】“单独二胎”政策从提出到推行,一直是全社会的焦点,围绕这一政策合理与否,各方也提出了各种观点。通过对未达适婚年龄的独生子女、已达适婚年龄的独生子女和已达适婚年龄的非独生子女3类人群的调查,分别了解了他们对于“单独二胎”政策的认识和看法,继而从3个角度对政策的普及前景及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从结果看,由于政策尚在初始普及阶段,出于许多现实因素的限制和考量,符合要求的年轻夫妇生育意愿并不是很积极,若想进一步普及推行此政策,尚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关键词】“单独二胎”;生育意愿;影响因素;调查

Investigationof the Fertility Intention and the Influential Factors of Partial Families in Province under the New Selective Two-child Policy

REN Xu, GUO Fang, HAN Bei.HealthScienceCenter,Xi’anJiaotongUniversity,Xi’an, 710003,China

【Abstract】The “selective two-child policy” has focused the attention of the whole society since it was put forward. People from all walks of life hold different opinions on the rationality of the policy. In this paper, three groups were surveyed about their understanding and opinion of the "selective two-child policy", including the only child under marriageable age, the only child over marriageable age and the non-only child over marriageable age. The views of them and the prospect and influential factors of the policy from three angles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ince the popularization of this policy was still in the initial stage, and there were also many restrictive realistic factors to consider and weigh, the fertility intention of young couples who conform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new policy was not very positive. There were still many problems needing to be solved to further popularize and implement this policy.

【Key words】 Selective two-child policy;Fertility intention;Influential factors;Investigation

生育政策是影响中国人口变动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1]。我国是人口大国,且在未实行有效的生育政策前,人口增长速度极快。这一严峻的人口形势引起了有关部门极高的重视。从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逐渐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基本要求以独生子女为主,期间略有调整,政策的推行也取得了极大的成效,人口增长速度得以控制。但随着近年来经济的增长及人口老龄化等现象的严重化,人口政策面临新一轮的挑战,各方争议不断。这种状况下,有关部门对人口政策做出了调整,如开放“双独二胎”(夫妻双方为独生子女,可以生育第2个孩子)和“一孩半” (第1个孩子为女孩,可生育第2个孩子)等。经过多方讨论研究决定,2013 年11 月15 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宣布了人口与生育政策的重大调整:“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2个孩子的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1]。”目前,这一政策已在全国所有省份明确启动实施,生育政策新一轮的调整完善正在平稳有序地推进[2]。而民众对“单独二胎”政策的运行依然持有不同的看法。

1对“单独二胎”政策的分析

1.1实行“单独二胎”政策的原因

1.1.1人口增长总趋势的改变中国的总人口平均净增加1亿人口的时间从10年缩短至5年,再延长至7年,最终又轮回到10年,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重在2008年首次下降到20%以下,人口的出生率与生育指标几乎与发达国家一致[3]。总体而言,人口的增长速度已经得到了有效控制,新生儿出生率也几乎与发达国家平齐。

1.1.2人口老龄化现象的严重人口老龄化是现代人类社会最为重大的成就之一,也是当今社会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4]。预计从2009-2050年,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数量将从目前的1.67亿增长到4亿以上,占中国人口总量的30%以上[5]。我国已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劳动力等社会中坚力量的减少,严重制约着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

1.1.3独生子女家庭困境在我国,现在独生子女家庭占很大比重,而目前社会上绝大多数年轻夫妇原本都是独生子女,对于他们来说,双方父母、子女和自身组成的“4+2+1”家庭模式已经造成了很大的生活和经济压力,在经济储备不足的情况下,对他们的能力和精力都是很大的考验。再者,现在社会对独生子女评价不甚好,大多数家庭对独生子女的过度宠溺造成了部分独生子女性格偏差、自私等,不利于孩子自身和社会的长久发展,这也是一大隐患。最后,独生子女家庭在应对风险方面十分脆弱,一旦独生子女发生意外,对父母的打击将是致命性的;同时,由于没有兄弟姐妹的支持,如果独生子女的父母发生意外,独生子女的社会支持系统同样存在全面崩溃的危险。放开单独二胎,有利于进一步优化中国的家庭结构,提高家庭抵御风险的能力,维护家庭的稳定[6]。

1.1.4人口比例的严重失调从不同时期的全国出生性别比来看,进入80年代后,我国的出生性别比持续超出正常值范围。自1980年达到107.4后,出生性别比一直在107以上,表现出明显的攀升态势[7]。男女比例的失调持续化,会严重地影响社会态势的正常健康发展,且不利于社会的安定和和谐。

1.2实行“单独二胎”政策的意义

实行“单独二胎”政策将对解决一些社会问题有一定意义:①减轻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新生儿出生率的逐步提高,可改善人口结构,有利于未来劳动力的补充。②减轻独生子女社会压力。兄弟姐妹的陪伴与分担可相对减轻独生子女的生活与经济压力,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③增强独生子女与人交流相处的能力。独生子女在成长的过程中往往比较孤单,缺乏固定的玩伴,他们接触最多的可能只是父辈祖辈,因此进入大学后不能很好地融入集体生活、处理与同龄人的关系,容易产生孤立无助感甚至产生自杀意念[8]。④刺激社会支柱年龄层的工作和生活热情。对于有经济能力的“单独”支柱年龄层民众,可能早就有了生二胎的想法,新政策的出台使他们如愿,第2个孩子的出生会提升家庭幸福感、稳定性和社会责任感,使该群体更加努力工作,奉献社会。⑤为进一步开放二胎政策铺路。

2调查内容与方法

2.1调查目的

本次调查旨在收集陕西本地居民对“单独二胎”政策的看法,并对“单独二胎”生育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统计评估分析。

2.2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以问卷调查的方式为主,通过网上电子问卷与纸质问卷的发放填写,并对问题答案进行统计分析。

问卷大体针对3大人群进行调查:一部分是未达适婚年龄,尚处于子女阶层的独生子女人群;一部分是已达适婚年龄,满足生二胎条件的将为父母或已为父母的独生子女人群;另一部分为已达适婚年龄,但不满足新政策生育要求的非独生子女人群。问卷问题包括对目标人群的基本情况、对生育政策了解、生育意愿(或对父母生育意愿)及影响因素。

3结果与分析

3.1调查对象基本信息

本次调查共调查对象296名,回收有效问卷220份,调查对象包括10~55岁的各年龄层男女,调查结果真实有效。见表1。

表1 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                  n,%

3.2未达适婚年龄的独生子女态度

若父母符合生育条件,未达适婚年龄独生子女关于父母生二胎的态度:愿意占50.83%,不愿意占31.67%,表示不在乎的占17.50%。在关于是否同意父母生二胎考虑的首要因素里,经济因素、自己的态度和会使自己所受关爱减少等3个因素分别占45.83%、20.83%和19.17%,剩下有极少一部分调查对象认为周围人的看法或奖励生育政策是影响他们决定的首要因素,分别占11.67%和2.50%。见图1。

图1关于是否同意父母生二胎考虑的首要因素

关于“如果父母再生一个孩子,会减少对你的关爱吗?”这个问题,15岁以上的调查对象有86.27%表示不会,他们相信父母会平衡好两者关系,且他们自己也会很疼爱弟弟妹妹,仅有13.73%表示会有这样的担心。而15岁以下的调查对象则有66.67%表示会有这种担心,33.33%表示不会。

3.3已达适婚年龄的独生子女(即“单独”或“双独”父母)态度

进一步将已达适婚年龄的独生子女分为已有子女和尚无子女两部分进行统计分析,其中在生育意愿方面,愿意生育二胎的分别为31.25%和33.33%。影响因素中,除37.50%已有子女的“单独”或“双独”父母将已有子女的态度列为首位外,其他无论是已有子女或尚无子女,大部分均将经济和精力因素列在了首位。见表2。

3.4已达适婚年龄的非独子女(即不符合生育条件的父母)态度

进一步将“非独”父母部分也分为已有子女和尚无子女两部分统计,生育意愿均较强烈,分别占41.67%和50.00%,明确表示不愿意生育二胎的也分别只有23.33%和16.67%。见表3。

表2 “单独”及“双独”父母的生育意愿及首要影响因素 %

表3 已达适婚年龄的非独子女的生育意愿及首要影响因素 %

4讨论

4.1未达适婚年龄的独生子女

首先,从调查数据显示,多数调查对象愿意自己的父母生育二胎。在影响因素中,除了经济因素外,大部分独生子女将父母的关爱和自己的态度列入了考量因素的前几位。但从具体数据中也不难看出,这种情况大多集中于15岁以下的调查对象。对年龄相对较小的独生子女来说,与弟弟妹妹相处同一家庭中,要分享原本独占的父母关爱和资金投入[9-10],在他们有限的认知范围内,还考虑不到未来的压力等复杂的东西,再加上长久以来对独生子女的宠溺,造成这种状况也就不难理解了。正如曾经闹得沸沸扬扬的14岁少年亲手杀死了年仅一岁半的妹妹、13岁女孩以死威逼父母放弃二胎等事件。一方面是父母的教育问题上有很大的责任,平常只注重于对孩子物质上的满足而忽略了心理上的关爱;另一方面,在生二胎的这个问题上没有和孩子进行很好的沟通。可见,对独生子女,父母在生二胎这个问题上和孩子的沟通也很重要。在独生子女的考量上,不能只将视角局限在对独生子女偏见式的自私心理这一看法上,在教育相对健全的当下,和孩子做好沟通,平衡好对孩子的关注,这对于第1个孩子的心理成长可能会更有帮助。

4.2已达适婚年龄的独生子女(即“单独”或“双独”父母)

“单独”或“双独”父母无疑是“单独二胎”政策推行过程中最关键的推动力量,也是这一政策的直接利益关系者,政策的推行程度更大地取决于这部分人的生育意愿。由统计数据得知,政策开放后符合条件的人生育意愿也不甚强烈。愿意生二胎的大多是觉得独生子女太孤独,怕孩子将来抚养长辈的负担过重,而不愿意的大多是由于二胎抚养压力过大。而已有子女和尚无子女的“单独”或“双独”父母生二胎意愿并无显著的差异,排除数据量过小等客观限制因素外,可能影响因素分述如下。

4.2.1已有子女的“单独”或“双独”父母调查结果显示,已有子女的“单独”或“双独”父母多为20~40岁之间。在限制因素上,大家几乎都将经济、精力和子女态度放在了考虑的前列。已有子女的他们,对以上3个因素的体会更加深刻。经济方面,他们的资本积累尚相对有限,抚养已有的一个孩子可能已经有一定的经济压力;即便是对经济中层的人而言,他们现处于基础小康,可以享受较好的物质精神生活,若再生养二胎,生活质量就会下降。精力方面,有36.36%的父母认为自己的精力不足以照顾两个孩子,他们认为自己面临“4+2+1”模式的家庭已经相当辛苦,没有精力再照顾一个孩子。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子女的态度,已有一孩的父母,他们更多的考虑到已有子女的态度,56.25%认为如果孩子不同意,就尊重其意见不生二胎;43.75%会给孩子做好工作后再生二胎。

4.2.2尚无子女的“单独”或“双独”父母 尚无子女的“单独”或“双独”父母多为20~30岁,经济基础是决定他们是否愿意生二胎的重要因素。家庭经济基础较好的年轻夫妇有着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更愿意生育二胎,达成完满的家庭模式;而经济基础较薄弱的父母对于生养第一胎的早晚尚有顾虑,更无从谈及二胎。精力方面,尚无子女的父母与已有一子(女)的父母的考量相似。周围人的看法和奖励生育政策并非其考量的主要因素。

4.3已达适婚年龄的非独子女(即不符合生育条件的父母)虽然与“单独二胎”政策的推行关系不大,但非独父母的意见作为很重要的一部分,在推动生育政策的发展和全面开放二胎的可能性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调查结果上看,无论现阶段有无子女,相当一部分非独父母愿意生育二胎。而在首要影响因素上,大部分人依然选择了经济因素,这与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大背景有关。从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可以看出,这部分群体多为30岁以上,经过长时间的工作努力,有足够的财富积累支撑家庭和孩子,而他们却并不在开放二胎的范围内,特别是这种状况下还没有孩子的人,更是对开放二胎政策有着很高的积极性。有能力抚养的暂时不被允许,而被允许的却又能力不足,这可能是一个很矛盾的现实。已有子女的“非独”父母,相比于尚无子女的,与已有子女的“单独”或“双独”父母的心态类似,也将子女态度作为重要考量因素;精力方面,由于本身是非独子女的关系,在这方面他们的压力要相对小一些;周围人的看法为次要因素,奖励生育政策则更为次之。

5结论

从调查来看,“单独二胎”政策开放普及程度尚欠佳,由于许多现实因素的限制和考量,符合要求的年轻“单独”、“双独”夫妇生育意愿并不强烈,因此在开放政策推行上,我们尚有许多先前问题需要解决。且在政策的推行过程中,相关部门应积极采取措施促进政策及时顺畅实施[11]。当然,这次调查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在调查对象的选取上,虽然尽量照顾到了各个年龄层次的人,但对象的选取也不具有完全的普遍性和随机性,因此需要更多的相关领域的学者进行深入研究。

人口生育政策的调整对我国人口结构的改善固然意义重大,但我国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未变,计划生育政策依旧,经济和环境等方面的压力依然存在。所以,在中国国情下,政策的推行要一步一个脚印,寻求人口、政策和环境的最佳匹配,希望可以在生育政策的不断尝试中探索合理有效的人口生育政策体系[12]。

参考文献

[1]石智雷,杨云彦.符合“单独二孩”政策家庭的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J].人口研究,2014,38(5):27-40.

[2]任沁沁,孙亮全,李树峰.中国为何放开“单独二胎”政策[N].科技日报,2013-11-20(6).

[3]翟振武,李龙.“单独二孩”与生育政策的继续调整完善[N].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4-05(3).

[4]原新.新中国人口60年[J].人口,2009,33(5):42-67.

[5]曾尔亢,梁勋厂,张秋玲.关心老年人生活质量 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09,26(4):193-194.

[6]彭希哲,胡湛.公共政策视角下的中国人口老龄化[J].中国社会科学,2011(3):121-138.

[7]景楠.单独二胎,放或不放?[J].赤峰学院学报,2014,35(7):94-96.

[8]穆希琳.简析当代中国人口性别结构的比例失调现象[J].和谐社会,2013(5):97-98.

[9]杨传维,施申超,刘静霞.医学院校大学生自杀意念及其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3,30(3):193-195.

[10]周念丽,乔环环.“单独二孩”政策实施后家庭第一个孩子面临的心理挑战[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4,22(8):570-573.

[11]庄亚儿,姜玉,王志理.当前我国城乡居民的生育意愿[J].人口研究,2014,38(3):3-13.

[12]何蕾.单独二孩政策的原因和影响及其测算方法[J].合肥学院学报,2014,31(3):88-91.

(收稿日期2015-02-28)(本文编辑熊月琳)

【中图分类号】C9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3-5625.2016.01.012

【通讯作者】韩蓓

【基金项目】陕西省社会发展攻关计划(2012K17-03-03)

【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陕西 西安,710003

猜你喜欢
生育意愿调查影响因素
“全面两孩”政策下城市女性生育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
城乡居民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
从生育文化角度论“全面两孩”
天台县城区有毒观赏植物资源调查初报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