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桥方言的小称变音

2016-03-16 09:40林晓晓
台州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吴语量词韵母

林晓晓

(中共台州市路桥区委办公室,浙江 台州 318050)

路桥方言的小称变音

林晓晓

(中共台州市路桥区委办公室,浙江 台州 318050)

路桥方言的小称变音体现在后字上,平声变高升调35,仄声变高降调51,逢入声还要变韵。变音主要出现在名词中,大多数有表示小、亲昵的意味;形容词、动词的变音,主要出现在重叠式中;数量词中也有一些。将路桥方言的小称置于浙江小称变音的大环境下观察,认为其同样经历了浙江吴语小称所经历的儿缀型、鼻尾型、鼻化型、变调型几个阶段。

路桥方言;小称变音;表现形式;语法功能;大环境

路桥方言存在类型多样的小称变音现象,涉及的词语占常用词汇的六分之一强。

本文所使用的路桥方言声母和声调简单介绍如下。

阴平33 阳平31 上声31 阴去55

阳去33 阴入5 阳入2

一、小称变音的表现形式

小称变音出现在单音词上以及多音词的末字上。路桥方言的变音方式有两种:舒声音节是单纯地改变调值,入声音节则同时改变韵母和声调。本音是平声的,变音是升变音,调值为35;本音是仄声的,变音是降变音,调值为51。在两字组中,前字是平声、去声的一律变读33,前字上声的变读32,前字入声的则变读2。如下:

三字组的小称变调以此为基础,后两字规律同两字组的小称变调,首字是平声、去声的,则在前面加33,首字是上声的,则在前面加32,首字是入声的,则在前面加2。四字组及以上的以此类推①。

需要注意的是,平声的小称变音是35,仄声的小称变音是51,与一般连读变调中的两个变调相同[2],但35在小称变调中只出现在单音词中或者多音词的末字,在一般连读变调中只出现于非末字,51在小称变调中只出现于单音词或是仄声末字中,在一般连读变调中则只出现于平声末字中。因此我们可以从它们出现的位置加以区分。

入声字音变时,除了声调一律变为降变音51,韵母也由入声变成了舒声。路桥方言的10个入声韵均有变韵。其中[]两韵分别变成[]。有四个韵一分为三,[]分别变成[]。其余

① 有个别特殊的小称变音,由于所占比例极小,不赘述。四个韵[]都一分为二,分别变成[]。如下:

下面分韵举例,每韵先标韵母,然后举例。入声韵还标出本音的韵母。如→,表示本音是韵母,变音是韵母。变音和连读变调的标调法,是将声调标在右上角,横线左边的表示本调,横线右边的是变调。如“蟹hA31-51”表示该字本调是31,变调是51。入声字的变音,先记本音的声韵调,后记变音的声韵调,中间加“→”相连。如“鸭”5→51,表示“鸭”的本音是5,变音是51。

二、小称变音的语法功能

从路桥方言词汇中我们可以看出,变音主要出现在名词中,形容词、量词、动词中也都有一些。具体如下:

(一)名词的小称变音,大多数有表示小、亲昵的意味。

1.许多名词单用时或前面加“大”字时读本音或遵循一般连读变调规则,前面加“小”字时读变音。如:

有时名词前加的不是“小”,但是能够指称事物“短”“小”“矮”“细”“薄”“雌弱”、次要、临时性、非正式等事物的复合词末字也读变音。如下面右列:

有一些单音节名词,单用时读小称变音,在复合词非末字中还原成本音或更易追寻其本音。如:

也有一些名词在单用时习惯于读小称变音,但在某些有修饰成分的复合词中按一般连读变调规则变化。如:

2.亲属称谓词,一般都使用变音。带有亲切的意味。如:

值得一提的是,路桥方言中的“阿爸”、“阿哥”、“阿姐”,还有呼小儿的昵称“肉肉”,其小称的声调分别本应为51、35、51、51,但事实上却正好相反,为35、51、35、35,概因一般的小称变调已无法饱满地表达对这些对象的亲昵、喜爱之情,故发生二次音变,并用有别于原来表现方式的另一种声调以示区分、强调。

3.常见的姓氏前加上“老”“小”作称谓时常读变音。如:

在日常生活中,人名末字常用变音,特别是单说时一律用变音。入声韵字作人名末字的比较少,如有,大部分作变音处理或前加“阿”字。

4.部分名词的变音有区别词义的作用。如:

(二)形容词的变音,主要出现在重叠式中。

1.“ABB”式

主观上表喜爱、如意、与预期一致等的情况时第二个B用变音(右列),否则用本音或弱读。如下:

2.“AABB”式

发生变音的该结构词均有表示称心、如意、喜爱的意味。如:

3.有的单音节形容词作为词素和前面的修饰词一起构成复合名词,也是依靠变音这一手段,如:

(三)动词的变音,也主要出现于重叠式中。

在表示轻松、随意、短时、尝试的语法意义时,前字不变或弱读,后字一律读降变音51。如:

(四)数量词的变音

1.“一+量词”

同样的数量词,在正常叙述时,量词读本音。主观上认为少时,量词读变音。如:

A:个小人饭吃得一碗。(这小孩能吃一碗饭。)

2.上声数词“两、五、九”

两、五、九本身单用时都读降变音。作为两字组的前字一般也要读小称变音。但在三字组及以上则按照一般的规律变化。连接不紧密的除外。如:

3.“两+量词”

这类也有两种情况,表确指时“两”读降调,量词读本音。

习惯上经常用“两+量词”指代“一两+量词”中表少的,此时量词读变音,如下右列:

4.其他数量词用以表示事物的确数时一般都读本音。如:

用以表示约数的则有两种情况。主观上觉得多的用本音,主观上觉得少的用小称变音。就算是同一个数量,也会有这种差别。如:

这种变音还会影响到前面一个甚至两个音节,“表小”义中间的音节普遍比“表大”义的音要轻一点,短促一点。这也与表小义主观上的轻松、随意、不重视有关。

变音也可出现在量词的重叠式中。路桥方言量词的重叠式是“A+加+A”,表示“每一A”或“一A一A”的意思。后一个量词A用变音。显得轻松随意。如:

三、在大环境下观察路桥方言的小称变音

对浙江方言的小称变音,学界有比较系统、透彻的研究。从浙江的情况来看,小称变音的各个阶段在地理分布上也是比较有规律的。大致是南部较北部保守,西部较东部保守,乡下较市区保守。曹志耘[3]等对南部吴语的小称从横向的情况出发,推演了纵向的发展过程:儿缀型→鼻尾型→鼻化型→变调型。路桥方言中有一些零碎的语言材料,可能是受周边方言的影响而形成的,但似乎更能说明路桥方言的小称同样经历了上述这几个阶段。

(一)儿缀型:

儿缀型的一个很重要的特征是“儿”字自成音节,是个独立的构词语素,往往直接在词根之后加上表示“儿”的等。这是小称变音的起始阶段,比较集中分布于衢州、上饶、丽水、温州四地市以及金华的兰溪。

(二)鼻尾型

从儿缀型向鼻尾型过渡的当属婺州片义乌小片。儿尾粘附在词根的末尾,成为前音节的韵尾,并使前音节产生连音音变,但尚未完全融合,仍可看出两个语素的痕迹。

鼻尾型小称是处于词尾位置上的儿尾与前面的音节产生了合音,因而成为本音音节的鼻音韵尾。鼻尾型主要分布在金华市和丽水地区的南部[3]。

在路桥方言十个入声的变音中,就有九个有变成鼻尾的情况。而且在这九个中,除了入声之外,其他七个基本上都是去掉塞音韵尾,再直接加上鼻尾。又由于本方言中没有前鼻音韵母,所以就变成了后鼻音韵母。(变成,与音值十分接近;早期的变音应是,但是由于音值与接近,就与的变音及本来就存在的鼻音韵母混同。)由于开口度过大、舌位过低,加上鼻尾不好发音,因而将韵腹变高。分别与的鼻尾型变音相同。

(三)鼻化型

鼻音韵尾合并、消失,鼻尾韵转化为鼻化韵,是南部吴语演变的大趋势。鼻化型在各地区都有分布,但总数较少[3]。

路桥方言鼻化型变音主要存在于入声韵的变化中,路桥吴语中有十个入声韵,其中七个的小称变音都有鼻化的情况。

(四)变调型

变调型有分变式与合变式两种。路桥的情况与温岭[4]、天台[6]等地一样,都依平仄有不同的变调,属平仄型分变式。

综上,路桥方言小称变音的儿缀型能产性不高,应该也是路桥方言小称的早期形式;鼻尾型和鼻化型虽然存在,也比较丰富,但毕竟现在只存在于入声韵的变音中,大的趋势应该是趋于消亡的;而小称变调则大行其道,与入声的变化一道,构成了路桥方言小称变音的壮丽风景。

[1]林晓晓.吴语路桥方言声母、声调的三套处理方案[J].台州学院学报,2010(2):27-30.

[2]林晓晓.吴语路桥方言的连读变调[C].第六届国际吴方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1:138-152.

[3]曹志耘.南部吴语的小称[J].语言研究,2001(3):33-44.

[4]李荣.温岭方言的变音[J].中国语文,1978(2):96-103.

[5]曹逢甫.语法化轮回的研究——以汉语鼻音尾/鼻化小称词为例[J].汉语学报,2006(2):2-15.

[6]戴昭铭.天台方言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2006:75-85.

Sound Change as a Means of Indicating Diminutives in Luqiao Dialect

Lin Xiaoxiao

(Taizhou city Luqiao District Offic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318050)

The sound change as a means of indicating diminutives in Luqiao dialect lies in thelast word.Level tone changes into high-rising tone 35,and oblique tones change into high-falling tone 51.It will change into lax tone in case of checked tone.Nouns have such kind of sound change,and often have the additional meaning of pretty or intimate;in adjectives and verbs it mainly present in re⁃duplication patterns as well as in quantifiers.Studying sound change of Luqiao dialect into the context of that of Zhejiang dialect,we hold the view that the sound change of Luqiao dialect as a means of in⁃dicating diminutives has also gone through the same progress as Zhejiang dialect do,from the pattern of“er”-suffix to nasal ending pattern,nasalized pattern and tone sandhi pattern.

Luqiao dialect;diminutives tone sandhi;performance;grammar function;context

10.13853/j.cnki.issn.1672-3708.2016.05.013

2016-07-01

本文系台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研究课题成果,编号为16YB13。

林晓晓(1985- ),女,浙江台州路桥人,硕士,研究方向:现代汉语方言学。

猜你喜欢
吴语量词韵母
声母韵母
浅谈吴语方言生存现状及其传承保护
——以浙江地区为例
吴语传播现状调查分析与传播手段的创新
集合、充要条件、量词
十二生肖议量词
量词大集合
单韵母扛声调
《湘水韵》及其编撰原理要点
量词歌
老板的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