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语

  • 论皖南泾县吴语古影母非开口平声字归上的音变原因*
    分析皖南泾县宣州吴语影母非开口平声字归上这一典型的由内外因共同作用导致的音变现象。研究认为该音变的外因是与明清官话标准音阴平调值趋同;音变内因是方言阴阳平调值接近,当在非开口呼前,奉、微、疑、喻、匣等浊声母变为零声母,与影母字声韵相同时,阴阳平字就有混同的趋势,为保持阴阳平字的区别这一汉语方言中的强势规则,从而推动影母非开口平声字的声调发生变化。1 引言1.1 本文研究的问题及音变原因的相关研究泾县地处中国皖南,是宣州吴语和江淮官话共存的双方言区。我们在调

    语言科学 2023年4期2023-08-10

  • 学问藏在方言里
    温润方言,那便是吴语。我有一个很大的遗憾,便是从小生活在这里,却没有学一口温婉的吴语。每当我听到长辈说着吴语,总是很羡慕。吴语怎么就这么美呢?即使是外地人,听见苏州人在交谈,也总要感叹道:“你们说话这么好听啊!”吴语作为江南最富盛名的方言,不是美在人們所说的内容上,而是美在生动优美的声韵和有意蕴的字词上。吴语里形容颜色喜庆用叠词。“红”就是“旭旭红”,“绿”就是“碧碧绿”,“青”就是“霜霜青”,以及“蜡蜡黄”“雪雪白”“墨墨黑”。叠词一加上,颜色立马就生动

    初中生世界·九年级 2023年5期2023-06-14

  • 无锡有面
    个不是“结棍”(吴语:厉害)的狠角色?来过江南,如果没有品尝水乡的面,倒不免是一件人生憾事。就无锡人而言,更是“无面不欢” 的,不仅花头劲繁多,吃面也是认真的。尽管真正的美味大道至简,既不怕重复,也是百吃不厌的,然而,看似简单的一碗面蕴含着无穷的变化,就连一小块生姜都能演绎得出神入化,只需切成细丝用陈醋浸泡,挑一筷子入口,一丝辣、一丝酸,与顺滑的面条和醇香的高汤缠绵悱恻,从舌尖蔓延,在口腔中弥散,滋润到喉头,刹那间活色生香,怎一个“羡”(吴语:好得很)字了

    美食 2023年5期2023-05-12

  • 生活中的乘法口诀
    小明星档案姓名:吴语凡学校班级: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东洲小学一(7)班数学宣言: 数学快乐学,奥秘等你解。终 于 放 寒 假 了,連 歌 里 都 在 唱 着:“我 想 去 长 沙、 武 汉、 重 庆、 北 京 玩 几 天,就 算 没 钱 也 想 浪 到 洱 海 边……”无 奈,我 只 能 在 家 待 着。妈 妈 要 求 我 在 家 里 预 习 乘 法 口 诀 表。于 是,我 的 背 诵 之 旅 就 开 始 了。我 像 小 猴 子 念 经 一 般 念 叨 着:

    数学大王·低年级 2023年2期2023-02-14

  • 杭州方言是宋韵文化的主要载体和历史坐标*
    韵文化;其官话与吴语并存不悖、珠联璧合、选择性借用等语言创新,都是宋韵文化最好的诠释。杭州方言不仅是宋韵文化的主要载体,而且其本身也是宋韵文化的一个历史坐标。宋韵文化是中国历史上两宋文明的结晶,尤以南宋建都杭州后取得的成就最为辉煌。宋韵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也是最具中国气派和浙江辨识度的文化标识,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高峰。杭州方言俗称杭州话,属吴语太湖片杭州小片,是一种带有宋韵官话语言标记的吴语,主要分布在杭州老城区。①杭州话既是宋室南迁的

    浙江社会科学 2022年9期2022-09-14

  • 褚半农和他的沪语研究专著
    ,又称上海闲话、吴语上海话、沪语,是一种吴语方言。褚半农出生并长期生活在沪方言源头地区的上海西南乡下头,他对沪语情有独钟。褚半农喜爱文学作品,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进入《金瓶梅》研究领域,发现书中吴语词与松江府原住民仍在使用的吴语太湖片沪苏嘉小片方言一致,便进行了专题研究,后出版《〈金瓶梅〉中的上海方言研究》(2005)。有不少吴语词是他第一个发现并拈出的,如“寻”(赚钱、挣钱)、“消”(躺、睡)、“和”(非主要的菜放在主菜中烧)、“人家”(我、自己),表示不

    非遗传承研究 2022年2期2022-07-21

  • 吴语语法对普通话的影响
    中的强势成分。从吴语语法向普通话渗透和扩散的现象中可以发现影响方言成分强弱程度的不是由单一因素决定的,可能还会涉及到方言和普通话的相似度、标记性、常见度以及使用频率等等。 关键词:吴语 普通话 语法 语言接触吴语是汉语各大方言中重要的一支,人文历史源远流长,使用人口约7300万。吴语区强大的经济势力推动语言文化的强势,人们在很多社会场合会使用当地方言,在这种交际环境中,易滋生出方言普通话,其中词汇语法的变异不像在语音方面表现得那么明显,尤其是语法系统比较稳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2年5期2022-05-27

  • 浅谈吴语方言生存现状及其传承保护 ——以浙江地区为例
    314001)吴语流行于吴越江南地区,体现吴地人民情感的归属与认同,承载吴越文化的沧桑发展。伴随着历史潮流的变革与推动,原专属于地域方言的牢固地位被普通话不断动摇[1],吴语方言逐步消亡。吴语的流失将在文化和语言等方面造成不可避免的消极后果。一、吴语概况吴语即吴越地区人民根据本地语言发音、语法的特点上创造出的共通语言。其以上海话为共通语,以苏州音为标准音,以吴越江南人民所做的白话文为吴语现代语法的标准。吴语分布在浙江、上海、江苏、安徽、江西、福建6 个省

    魅力中国 2021年49期2021-11-27

  • 吴语传播现状调查分析与传播手段的创新
    之仪摘 要:立足吴语传播现状,分析调查问卷提供的有关吴语使用现状与需求意愿的数据,探讨吴语势弱的原因,挖掘吴语传承的价值,提出新媒体时代吴语的创新性传承手段。关键词:吴语 传播 调查 创新吴语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是江南一带的传统语言,有数万个特有词汇和诸多特征本字,生动地体现了吴语地区人民的语言习惯、社会生产和风俗民情。吴语分布于今浙江、江苏南部、上海、安徽南部、江西东北部、福建西北一角(浦城),使用人口九千多万。[1]2014 年初,国务院对汉语方言保护

    文教资料 2021年21期2021-11-15

  • 古老方言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末三国两晋时代的吴语),第二是吴方言,第三是老湘语。大家在长沙听到的都是新湘语,与普通话接近,而真的老湘语是湘乡地区讲的,比如曾国藩讲的就是老湘语。广东话很古老,但广东话也很新,因为可以文白对应,这和广东的地理位置有关。每次移民潮都有许多人迁入广东,一批批移民的叠加,古老的广东话也就被一层层冲淡了。闽方言、吴方言、老湘语,三者之间有着联系。吴语讲“缸”叫“bang”,这个音写出来是“甏”,湖南平江人也这么讲。上海讲“袜子”是“ma zi”,平江也是如此。湖

    环球人文地理 2021年9期2021-10-20

  • 木渎,木渎
    郭逸竹必须用吴语朝著江南的方向轻唤软软细语,飘过千江水回声温婉仿佛还带上西子的衣香与鬓影,在千江声浪中起起伏伏不停呼唤,你会从我的梦里如新嫁娘般含一脸娇羞从姑苏台的99级台阶,缓缓而来99级台阶,不是最高而内里久远的江南意韵却是让步伐走得足够婉约悠扬步伐也深含:推陈着远古的文明不断出新现代宏图韬略让体内的丝绸、刺绣、书画……漫过2500年长河的夕光霞影随历史,走出来木渎,木渎一块嵌在江南的美玉一阕灵动的杨柳依依样宋词。在我梦里含着吴语,在跳动

    金山 2021年9期2021-09-28

  • 玉环话动词重叠浅析
    动词重叠   吴语一、玉环话的研究玉环位于东经121°05′38″—121°32′29″,北纬28°01′32″—28°19′24″。地处浙江省东南部,台州市东南端,东濒东海,南濒洞头洋与温州市洞头县相连,西、西北隔乐清湾与温州市乐清市相望,北、东北与温岭市接壤。玉环市(县级市),隶属浙江省台州市。夏、商、西周及春秋时代属瓯越地。雍正六年(1728),设玉环厅为温州分府,政务直隶省。1912年,改厅为县,属温处道。1959年4月,玉环县建制撤销,1962

    文教资料 2021年2期2021-05-06

  • 无锡有面
    哪一个不是结棍(吴语:厉害)的狠角色?来过江南,如果没有品尝水乡的面,倒是一件人生憾事。无锡人更是无面不欢,不仅浇头繁多,吃面也是最认真的。真正的美味讲求大道至简,看似最简单的一碗面,蕴含着无穷的变化,就连一小块生姜都能被演绎得出神入化—只需切成细丝用陈醋浸泡,挑一筷子入口,一丝辣、一丝酸,与顺滑的面条和丰腴的高汤缠绵,从舌尖蔓延,在口腔中弥散,滋润到喉头,刹那间活色生香,怎一个“羡”(吴语:好得很)字了得?有道是“南式面条重汤,北式面条重面”。无锡的面条

    读者·原创版 2020年11期2020-11-19

  •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高淳方言的传播困境与对策
    键词 高淳方言;吴语;传播;互联网中图分类号 G2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0)16-0032-021 高淳吴语方言的现状高淳方言是南京市高淳区民系的主要使用的本土方言,是吴语方言的分支之一,距今已有4 000多年的历史。受地理位置的影响,高淳区三面环水一面环山,历史上长期处于交通闭塞。因此,高淳方言很好地保留了上古、中古时期汉语的语音特点,被称为“古韵方言活化石”。高淳方言既有吳语方言普遍的特征,又与苏南地区的吴语存在显著

    新媒体研究 2020年16期2020-11-17

  • 南陵吴语双字调实验语音学研究
    2]1.2 南陵吴语方言音系1.2.1 声母25个,包括零声母(见表1.2(a))1.2.2 韵母41个(含自成音节)(见表1.2(b))1.2.3 声调 6个(见表 1.2(c))1.3 发音合作人情况钱成洲,男,1951年9月生,南陵县籍山镇黄金村钱塘自然村人,小学文化,会说南陵吴语和普通话,现在主要说本地话。8岁辍学后种田,后进机械厂做钳工、车工、电焊工,改革开放以后在上海呆了10多年,2004年回家务农至今。本文以老男代替。表1.2(a) 南陵吴语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2期2020-09-21

  • 吴语版《圣谕广训直解》人称代词研究
    较多;而方言本如吴语版清抄本,也随之成为极好的方言研究材料,然而目前学界还较少关注。吴语清抄本《圣谕广训直解》解释《圣谕广训》,十六条圣谕位于《圣谕广训直解》逐条之首,确切作者信息不详,具体时间亦不可考,全书共计115页,其行文体例为繁体竖排,每2面为一页,排成22字、16竖行,内容用于地方教化,因而多讲究礼仪道德、崇尚优良的社会风尚,如敬老孝顺、睦邻友好等。地方百姓往往文化程度不高,地方官员便使用这种更加直白的方言土语材料,这一口语化的材料反映着清代吴语

    海外华文教育 2020年1期2020-07-17

  • 吴语人称包括性问题的类型学研究
    文章基于111个吴语方言点,考察了吴语的人称包括性问题。首先就吴语方言人称包括性问题进行了共时层面的考察;然后从人称代词并列结构词汇化为包括式和启用新语素构成包括式这两个角度,考察了包括式的来源。关键词 吴语 人称包括性 包括式 共时类型 历史演变一、 引言类型学界用“人称包括性”(clusivity)作为人称代词包括式(inclusive)和排除式(exclusive)的上位概念。(参见Filimonova2005)其中包括式指的是包括听话人[如北京话的

    辞书研究 2020年5期2020-06-15

  • 石臼湖流域汉语方言形成初探*
    。石臼湖流域处于吴语和江淮官话交界的前沿,原属吴语区,周边有当涂、博望、溧水、高淳一县三区,其中当涂西部、北部,溧水北部的方言以江淮官话为主,当涂东部、溧水南部和高淳区以吴语为主。此外,本区还有移民方言岛分布,尤以溧水地区为最。据新版《中国语言地图集》[2],整个宣州吴语地区的吴语和官话方言成交错状分布,不像其他方言片区那样界限分明。目前石臼湖流域的土著吴语受到江淮官话的冲击,正在逐步丧失原有的领地。20世纪80年代,叶祥苓(1984)曾经调查过苏浙皖三省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2期2020-06-11

  • 早期吴语位移事件词化类型之比较* ——基于《路加传福音书》土白译本的考察
    本为语料,对早期吴语苏州话、上海话、宁波话、台州话和温州话等五个方言点的位移事件词化类型进行对比考察,得出:早期吴语各方言点位移事件词化类型虽然混合了E或V框架型和S框架型,但以S框架型为主导,且浙江沿海吴语较苏沪吴语属于更典型的S框架型语言。吴语内部位移事件词化类型的差异表明:S框架型的典型度与方言句法的话题化倾向具有相关性。浙江沿海吴语话题化倾向强于苏沪吴语,位移事件的S框架型特征更典型,反之,苏沪吴语话题化倾向较浙江沿海吴语弱,S框架型特征也不如浙江

    语言科学 2020年1期2020-05-20

  • 吴语方言区风土建筑研究(1)》编者按
    聚焦》栏目将关注吴语方言区风土建筑。吴语方言区主要分布在今江苏省南部、上海市和浙江省大部分地区。在明清时代,吴语方言区是中国经济和文化重地,留下了大量精美的风土建筑遗产。在本期专栏的5 篇文章中,有2 篇是对吴语方言区或其中部分区域的风土建筑谱系进行研究。其中周易知《两浙风土建筑谱系与传统民居院落空间组合研究》认为吴语方言区范围与宋代两浙路范围高度一致,使用“两浙”的地理概念来讨论吴语方言区的风土建筑,并详细梳理了吴语方言谱系的特征,指出其空间组合方式可概

    建筑遗产 2020年1期2020-02-15

  • 浙江地区吴语发展现状及传承保护研究
    黄冰心摘要:吴语,又称吴方言,周朝至今已有三千多年历史,是江南一带的传统语言。吴语不仅是江南地区人民在社会生产中形成的集体智慧结晶,而且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北方文化占强势地位以及全民推普的今天,吴语的生存状况不容乐观。因此,本文立足吴语现状,提出有关于吴语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可行性建议。关键词:吴语;生存现状;保护阻力;传承对策中图分类号:G275.9;H1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3866(2020)16-0011-03一、研究

    传播力研究 2020年16期2020-01-14

  • 安徽芜湖市峨桥方言的分区探讨
    芜湖市峨桥镇地处吴语宣州片和江淮官话洪巢片的交界地带,其方言有两者的共同特征,属于过渡类型,在目前的社会形势下,正呈现出独特的发展趋势,对峨桥方言的分区进行探讨,可以对皖南地区的语言变化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关键词:峨桥方言;吴语;江淮官话芜湖市位于长江下游南岸,安徽省中南部,境内有多种方言交错分布,主要是江淮官话和吴语。峨桥镇位于芜湖市西南部,地处江淮官话和吴语的交界地带,老派属于吴语宣州片铜泾小片。随着人口迁徙和经济发展,本地方言正日益受到江淮官话的影响。

    山东青年 2019年10期2019-12-17

  • 英雄与美人
    中,资格最老的是吴语吴语据说已经有三千多年历史了。它可以追溯到商朝末年的一次大移民,这次移民是太伯和仲雍领导的。太伯和仲雍是周太王古公直父的儿子。古公直父一共有三个儿子:长子太伯,次子仲雍,三子季历。大约当爹的总有些偏心,要心疼小儿子一些,又尤其喜欢季历的儿子姬昌,也就是后来的周文王。太伯和仲雍一看没戏,就带着族人跑得无影无踪,史书上的说法是“让贤”。不过太伯和仲雍这一跑,就跑得远了,从陕西的岐山一直跑到江苏的苏州、无锡、常州一带,这才站稳脚跟,号称“句

    意林彩版 2019年11期2019-11-22

  • 我是小桂花
    吴语瞳每到秋季,我和小伙伴們一起躲到茂密的绿叶底下。其他花都长在最惹眼的地方和邻居们比美,我却藏在最不容易发现的地方,等着人们来寻找我。一到八月,我就变成金黄色了,我的香味飘得很远,一直飘到院子外边的小河对岸。有时吹来一阵风,把我们吹到几十米外的河面上。我们随水流来到山下,山下的人们发现了我们,就把我们收集起来,放在太阳下晒上几天,然后把小叶子选出来,剩下的桂花放在小盒子里,就可以泡上一杯又香又好喝的桂花茶。(指导老师:王   颖)

    红蜻蜓·低年级 2019年2期2019-07-31

  • 吴语方言生存现状及其保护与传承 ——基于宁波话的实证调查
    、绍兴话为代表的吴语较为严重。吴语方言消亡不可避免地将会在社会、文化、语言等方面带来消极的后果。一、吴语概况吴语,又称江东话、江南话、江浙话、吴越语。周朝至今有三千多年悠久历史,底蕴深厚。在中国,吴语分布于今浙江、江苏南部、上海、安徽南部、江西东北部、福建北一角,拥有九千多万使用人口,分为太湖、台州、金衢、上丽、瓯江、宣州六片语片,北部吴语太湖片为最大语片,是吴语核心[2]。吴语接近中古雅言,比北方方言有更多的古音因素[3],因声音委婉动听,有“吴侬软语”

    文化学刊 2019年6期2019-07-02

  • 日文汉字与中国吴语的对比研究
    国七大方言之一的吴语关系紧密。日文汉字音一般分为吴音、汉音、唐音,其中不管从历史史实还是在语音研究方面,都能验证日语吴音与吴语的渊源关系。【关键词】日文汉字 日文汉字音 日语吴音 吴语 相似一、日文汉字与吴语一般认为,当今日本的文字体系包括起源于中国的日本汉字、平假名和片假名三部分。直到公元四世纪中后期左右,日本人日常交流和传递信息的唯一手段仍然仅限于口头形式,并没有用于记载的文字。据日本的《古事记》和《日本书纪》记载,公元四世纪末与五世纪初叶,即中国处于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9年4期2019-04-29

  • 吴语否定词“弗”——以桐庐方言为例
    ,而“弗”在现代吴语中作为否定词,也时常代替普通话中的“不”“勿”等。吴语桐庐方言中“弗”可与动词、形容词搭配,尤其与形容词的结合多已形成固定搭配。本文从桐庐方言中“弗”的搭配,来探析吴语否定词“弗”的含义。关键词:吴语;否定词;弗梅祖麟认为,(1)“北部吴语的否定词导源于‘弗,方物切的‘弗在晚唐五代的官话里代替了方久切的‘不字。北宋末年‘弗字失落-j-介音而变为pju?t。安史之乱以后的移民潮把晚唐五代官话带到江南,以致现代北部吴语否定词用‘弗。”对于吴

    北方文学 2019年11期2019-04-29

  • 南通方言儿化现象研究
    的儿化特征是否与吴语的儿化存在联系这个问题还有待研究。关键词: 南通话 官话 吴语 儿化一、南通方言特点形成过程南通市位于长江三角洲北部,东濒黄海,南临长江。南与上海、苏州隔江相望,西与泰州毗连,北与盐城接壤,处于吴语和官话的过渡地带。将南通话归为江淮官话是学界的主流观点。1956年,张拱贵教授提出南通方言是江淮官话的主张(《江蘇人怎样学习普通话》,1956);1960年袁家骅等编撰的《汉语方言概要》也将南通话归入江淮官话范畴。1988年,由中国方言学会会

    文教资料 2019年8期2019-04-23

  • 吴语,传承中华民族的母音
    以跟随人一辈子。吴语方言,主要通行于浙江、江苏、上海等地。黄河流域虽然很多朝代是中国的政治中心,但战争多、动乱多、人口流动多,多民族聚居,所以语音变化也大。比较而言,吴语区远离战争和政治中心,然而我认为吴语在一段很长的历史时期内,她是官方语言。“吴”曾经是国号,“吴”音是以苏州方言为代表的地方方言。汪平在所著《苏州方言研究》一书中提到“苏州方言的形成,最早应该肇始于周泰伯、仲雍奔吴之时……泰伯们在带来中原先进文化的同时,也带来了中原的华夏语即早期的汉语。这

    现代苏州 2019年7期2019-04-22

  • 浅谈吴方言特点及成因
    北方汉语冲击南方吴语主要有三次大浪潮:第一次是两汉及三国时代,北方民族对江南的开发和经营吸引了大批北方移民;第二次是东晋及南北朝时代,北方人因战乱逃难,大量移入苏南和浙北、浙东;第三次是南宋迁都临安,开创繁华盛世长达一百余年。其间北方移民大批南下,南北文化大融合,南北语言大渗透,逐渐形成现代吴语。关键词:吴语;吴侬软语;吴方言;形成吴方言的特点吴语之处,诗画江南,辛弃疾云“醉里吴音相媚好”。吴语即吴方言、“吴侬软语”,完整保留了中国古汉语全浊音,语言特性比

    神州·下旬刊 2019年2期2019-04-01

  • 日文汉字与中国吴语的对比研究
    )一、日文汉字与吴语一般认为,当今日本的文字体系包括起源于中国的日本汉字、平假名和片假名三部分。直到公元四世纪中后期左右,日本人日常交流和传递信息的唯一手段仍然仅限于口头形式,并没有用于记载的文字。据日本的《古事记》和《日本书纪》记载,公元四世纪末与五世纪初叶,即中国处于两晋南北朝的时期,《论语》和《千字文》经朝鲜半岛传到日本。从此,日本人不仅要阅读理解中文,而且要用汉字来表记日本语言,并由此逐步产生了训读与音读文字。日本人通过借鉴中文草体书写形式创造出的

    中国校外教育 2019年12期2019-01-30

  • 吴语对吴歌的影响
    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吴语对吴歌的影响邢雯芝/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本文主要从文学的角度,阐述了自古以来吴语对吴歌的影响。文学;吴语;吴歌;影响在中国文学史上,吴语对歌曲、戏文、话本小说、弹词说唱、俗谚笑话等方面产生相当大的影响,主要来说,以吴语为载体,形成了吴歌、吴语小说和地方戏曲等吴语文学。吴歌,是指在吴语区内流行的民歌和歌谣,是文学史上对吴地民歌民谣的总称。迄今为止,唐末五代十国时吴越王钱鏐唱的一首即兴的山歌是最早用吴语记录的山歌。吴歌发源于江苏省东南部,苏

    大陆桥视野 2017年10期2017-12-23

  • 吴语闲话(五)
    陆衡吴语闲话(五)陆衡吴语称这样为实能、实梗,或如上海称迪能。古已有之。如《诗经·韩奕》篇:“实墉实坚,实亩实藉。”郑注:“实、是也。故筑治是城,浚修是坚,井牧是田亩,收敛是赋税。”“实”即“是日也”之“是”,后作“这”。作“这”亦白字耳。“这”即讶迎也。本字为“此、之”。而“之”字此用,甲骨文已有。如殷墟文字丙编502片曰:“之日。”即此日雾也。“之、此、是、这、实”诸字,古音均属端系,读如迪。故上海话存其古音,而本字当作“之”也。受起来 聚

    苏州杂志 2017年5期2017-11-08

  • 浙江江山方言的单字调与双字调实验研究
    键词:浙江江山 吴语 方言 单字调 双字调一、引言浙江江山市地处浙闽赣三省交界处,江山方言虽属吴方言上丽片中的上山小片,有吴方言的共同特点,但受到闽方言和赣方言的影响,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是吴方言中很有特点的次方言。虽然已有学者对江山方言进行过研究探讨,但是前人对于江山方言的研究多在音韵层次上,还没有学者专门针对江山方言的声调进行系统研究,因而本文将对江山方言的单字调和双字调进行研究。二、江山方言江山方言,也叫江山话,通行于浙江省江山市全境,但因地理差异,部

    现代语文 2017年8期2017-09-17

  • 吴文化特征探微
    化 环太湖文化 吴语分类号 G127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17.06.001Abstract The Wu culture has the unique status in the Chinese region culture, which formed in the Wu Guo of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with the language characteristic of Wuy

    新世纪图书馆 2017年6期2017-07-13

  • 吴语闲话(之三)
    陆衡吴语闲话(之三)陆衡白相 盘桓一丢點吴语极少或极小曰一點。俗作一丢。如《吴方言词典》有“一丢”条,并引徐渭(原书误作谓)《雌木兰》曰:“去时节只一丢,回时节长并肩。”冯梦龙定本《人兽关》曰:“嘴多油,本事丘,医书没一丢。”案,一丢者白字,正当作一點,音小变耳。吴语谓暖心、开心为“U 心”,俗作窝心。如《吴方言词典》“窝心”条,注曰“: 开心,快乐。”《九尾龟》回四十二曰:“实梗个窝心,还说无不交情。”案,作窝心实非,其义正相反也。《汉语大词 典》“ 窝

    苏州杂志 2017年3期2017-07-03

  • 吴语对吴歌的影响
    ,阐述了自古以来吴语对吴歌的影响。【关键词】文学;吴语;吴歌;影响在中国文学史上,吴语对歌曲、戏文、话本小说、弹词说唱、俗谚笑话等方面产生相当大的影响,主要来说,以吴语为载体,形成了吴歌、吴语小说和地方戏曲等吴语文学。吴歌,是指在吴语区内流行的民歌和歌谣,是文学史上对吴地民歌民谣的总称。迄今为止,唐末五代十国时吴越王钱鏐唱的一首即兴的山歌是最早用吴语记录的山歌。吴歌发源于江苏省东南部,苏州地区是吴歌产生发展的中心地区。原始吴歌起源很早,但《诗经》中没有收录

    大陆桥视野·下 2017年5期2017-06-19

  • 吴语闲话(之二)
    陆衡吴语闲话(之二)陆衡几化 幾何 几何幾何简体作几何,多少之义也。《诗·巧言》:“尔居徒几何?”《史记·白起王翦列传》:“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此古语存吴语,而俗作几化。如,叶祥苓《苏州方言志》章三第三节曰:“小人进托儿所要缴几化铜钿?”吴歌《五姑娘》曰:“添个长工先看气力几化大。”其“化”字正当作“何”字。吴语存古音也。掩匽吴语称躲藏为俗书作掩。如,叶祥苓《苏州方言志》章九分类词表有“掩”,注曰:“躲”。《九尾龟》回二十六曰:“秋谷轻轻的掩至后边。”

    苏州杂志 2017年2期2017-05-15

  • 《红楼梦》中的吴语方言
    时,又杂有少量的吴语方言。这一命题,已有学者论及。本文仅仅摘录部分吴语方言,并谈一点粗浅的心得和体会(本文引文均出自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校注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首先,我们看几个吴语方言例句:1. 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红楼梦》第一回)“展眼”,转眼。吴语中的“展”读成“转”,zhan—zhuan,增加了一个辅助元音u。同声转韵,一声之转。吴语方言中至今仍保留这一读法。某些字增加辅助元音u,是吴语方言的重要特征之一。比如,

    古典文学知识 2017年2期2017-03-27

  • 方言“朝秦暮楚”
    南一带是清一色的吴语区,建业(南京)更是吴语重镇,可是后来呢?南京也好,镇江也好,当涂也好,都变成北方官话区了。因为王室南移,偏安江左了呀!别看这些北方士族和流民是避难来的,来到南方,依然“倒驴不倒架”,不但不跟着南方人学南方话,还看不起南方人。士族之间,必须说洛阳话,就像当年俄国的贵族见了面必须说法语一样,谁不说谁没面子。东晋宰相王导,为了笼络南方士族,常常说一点吴语,竟被北方士族耻笑,说王导的本事也就是会学鸟叫。南方人原本可以抗议的,但一来“民告官”总

    特别文摘 2017年5期2017-03-23

  • 吴语闲话
    陆衡吴语闲话陆衡陆衡腌笃鲜 煮久烹曰煮,俗作笃。如叶祥苓《苏州方言志》九章第十三饮食有“腌笃鲜”。吴歌《献灶歌》有“蹄子笃笃、鲤鱼烧烧”。其笃字皆久烹久烧之意。白字而记其本音耳。正当作煮,古读如笃。而从者音之字同此,如:都、堵、睹、暏、赌、陼、屠、阇、瘏等,古音皆定纽,今仍存其音。笃篮球 殳投说文曰,殳,以杸殊人也。案,殳,甲骨文作,从又,象以手掷,故其本义当为掷也。说文所谓以杸殊人者,引申义耳。后作投,本已从又,即右手,复从手,意象重复,增生字耳。而伇、

    苏州杂志 2017年1期2017-03-14

  • 吴语和闽语的关系
    起学术界的关注,吴语和闽语的关系成为焦点问题之一,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阐释了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本文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通过探析吴语和闽语的历史渊源、吴闽方言在语音上的联系、吴闽方言在词汇上的联系、吴语和闽语的地域接触、吴语和闽语的民族语底层,来揭示吴语和闽语的关系。关键词:汉语 吴方言 闽方言 地域接触一、引言汉语方言关系问题在20世纪80年代重新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吴语和闽语的关系成为焦点问题之一,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阐释了对这个问题的看法。1983年,罗杰瑞

    现代语文 2016年9期2016-11-14

  • 吴方言平湖话“多”的三个语音及语法功能的历史层次
    中滞留。关键词:吴语 平湖话 历史层次 多 来平湖话属于北部吴语太湖片苏沪嘉小片,与上海话、苏州话、嘉兴话关系密切。平湖话中“多”字最普通的语音形式为[tu1],与普通话中的具有相同词汇意义的“多”是同一语素。“多”在上海话中还有另一个语音形式[ta1],与“多”[tu1]的语法功能不一样。笔者还认为可能存在“多”的第三个语音形式[l?2],具有另外一种特殊的语法功能。笔者试以此为例探讨汉语方言中字的语音层次与语法功能可能存在的一种关系。由于平湖邻近上海,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6年8期2016-05-14

  • 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视域下的吴方言价值分析
    国际语言排名中,吴语在中国排第二位,在全球排第十位,是世界上最大的非官方语言。其完整保留了中国古汉语全浊音,承载了独特的文化价值,但就国家推广普通话工作与方言维系的现状审视,吴语却处境尴尬甚至濒临绝迹。语言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载体,依循《世界遗产公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契合点,方言保护的立法框架寻求国际法与国内法的连贯与互动。《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实施既表征我国履行公约义务将语言纳入法律框架,亦对方言保护构建了典范立法模式。吴语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16年2期2016-04-13

  • 吴语和闽语的关系
    □覃 洲吴语和闽语的关系□覃 洲汉语方言关系问题在20世纪80年代重新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吴语和闽语的关系成为焦点问题之一,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阐释了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本文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通过探析吴语和闽语的历史渊源、吴闽方言在语音上的联系、吴闽方言在词汇上的联系、吴语和闽语的地域接触、吴语和闽语的民族语底层,来揭示吴语和闽语的关系。汉语 吴方言 闽方言 地域接触一、引言汉语方言关系问题在20世纪80年代重新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吴语和闽语的关系成为焦点问题之

    现代语文 2016年27期2016-03-03

  • 东晋南朝士人所持北音、吴语之交融概说
    朝士人所持北音、吴语之交融概说◎ 刘泰廷一西晋末期,匈奴刘渊率五部之众举兵反晋,揭开了五胡乱华的序幕。大批衣冠士族南下,依江、淮之险,在南京重新建立汉政权,形成南北对峙的格局。北方士族入南,其文化史之意义不待多言,在方言上却形成一个有趣的现象:侨居外来语与本土方言并行,并成为优势语言,即便吴中大姓亦以操北语为荣。但可想而知,北方士族虽代代传习北语,却不可避免地受到当地吴语的影响,而吴语面对外来语言的冲击,其本身亦有变化。北语与吴语之差异在衣冠南渡之初定然是

    江苏地方志 2016年4期2016-02-02

  • 苏州相城区吴语单字调实验研究*
    宁530004)吴语指分布在苏南大部、苏北少数地区、上海市及浙江省的方言,又称“江浙话”。代表方言早期为苏州话,现为上海话和苏州话[1](P37)。本文选取吴语区具有代表性的苏州话作为研究对象。但苏州话内部也有地理差别和年龄差别。平常以为苏州方言包括苏州城区、郊区和吴县的方言[2](P2)。以往对苏州方言的研究大都集中于苏州城区或较有代表性的县级市,如吴江市(现为吴江区)。前人对于吴语声调的研究结果归纳为表1:表1 苏州吴语单音调前人研究成果汇总表以上调值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7期2015-12-05

  • 杭州方言研究综述
    键词:杭州方言 吴语 综述一、引言杭州是浙江的省会,位于浙江省北部,钱塘江北岸、京杭大运河南端,是浙江省府所在地和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全市辖上城、下城、西湖、拱墅、江干、滨江、余杭、萧山、富阳9个区,面积为16596平方千米,总人口884.4万。按照《中国语言地图集》的分区,杭州方言属于吴语太湖片杭州小片,是宋室南渡后建都杭州而形成的一支带官话色彩的语言。本文通过回顾并总结杭州方言的研究成果,进而分析研究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为今后

    现代语文 2015年5期2015-05-30

  • 老板的女儿
    岑燕玲吴语顺利地通过面试,进入这家公司后发现,职场并不像常人所说的那样水深火热、钩心斗角,人人都对她礼貌亲切、和颜悦色,有如沐春风之感。她不禁在微信上感叹:“我幸运地选对了公司,我终于找到组织了!”就这样,吴语每天快快乐乐上班去,高高兴兴回家来,日子过得优哉游哉。这天,管理部一位上了年纪的老大姐来吴语办公室送文件,刚进办公室就气喘吁吁,嘴里还忍不住说:“累死我了,人老了走路特吃力。”吴语这才晓得她是从6楼走楼梯上的9楼。吴语关切地问道:“您为什么不坐电梯呀

    三月三 2015年2期2015-02-05

  • 《吴音奇字》中的明末清初北部吴音声母特征
    明末清初时期北部吴语的地道的方言字书,极具方音史的研究价值。其反映的若干声母特点基本上能够与今天的北部吴音,尤其是常熟、常州吴音相互印证。较为特殊的方音特征则进一步印证了其在今之北部吴语中是底层吴音的特点。吴音奇字;明末清初;北部吴音①《吴音奇字》乃明朝海虞(今江苏常熟)人孙楼(1515~1583)所作,后经延陵(今江苏常州)人陆镒于崇祯甲申年(1644)铨次补遗,且内容标注“补遗”字样列于孙氏所撰之后。全书一卷,分天文、地理、时令、人物、身体、人事、饮食

    枣庄学院学报 2015年1期2015-01-12

  • 吴语的“鲎”(虹)
    100871)吴语的“鲎”(虹)项梦冰(北京大学 中文系暨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计算语言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871)吴语谓虹为“鲎”。本文根据《汉语方言地图集》词汇卷006图绘制出“鲎”(虹)的地理分布图,确认把“鲎”(虹)视为吴语的特征词之一是恰当的,并进一步梳理文献,指出“鲎”(虹)的本字是“雩”。《六书故》(南宋)的“越人谓虹为鲎”就词源而言来自《尔雅》注“虹江东呼雩”(东晋)、《集韵》“吴人谓虹曰雩”,不过戴侗时代吴语的“雩”已

    长江学术 2014年3期2014-03-20

  • 论《何典》的语料价值
    要:中国用官话和吴语创作的文学作品数量众多,《何典》是明清时期吴语小说的重要代表,人物独白和叙述语言均采撷自真实的方言口语,特殊语汇、俚俗词等语料丰富宝贵,但对其语料价值的研究所见甚少。对《何典》中的丰富语料,从语言学角度,语言系统语音、词汇和语法,历时和共时,文化以及辞典编纂等方面进行的研究,能深入分析《何典》的语料特点,揭示《何典》的语料价值及对语言学、地理语言学、历史语言学以及民俗学、文化学等学科研究的价值。对吴语词典收录的研究结果显示,《何典》等方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4期2013-09-18

  • 不律直
    未见他异,唯闻作吴语耳。”这故事是说,大热天,王总理没有空调,就拿一个围棋盘放在肚子上。一个叫刘真长的名士去见他,王总理居然说,这玩艺放在肚子上蛮渹格。出来后,别人问,哟西,刘的,总理的,和你讲什么了?刘说,除了该死的吴语,啥都没说。渹,有两个读音:一个是 hōnɡ;一个是qìnɡ。第一个读音形容水势浩大。第二个读音表示凉。这两个读音现在还在常州话里使用。譬如常州人形容猝不及防的状态时,常说:“哄相一记就来格了。”这里的“哄”,其实是“渹”的第一个读音。譬

    翠苑 2013年2期2013-05-07

  • 以咬字与行腔为例浅谈昆曲中的吴语特色
    形成了一种含有“吴语特色”的风格,尤其是昆曲中的南曲(虽然昆曲中还有元代的北曲,但是已经南化,而成为昆曲中的北曲了),清柔婉转,流丽悠远,字腔高度和谐的演唱,是昆曲艺术最为主要的审美特点之一。据记载,清代乾隆嘉庆年间,昆曲界采用方言入唱,成了一时的风尚,其后“吴中乡音”便取得了合法的地位。昆曲的字音准则亦因此复杂化并延续至今。古曰:无规矩不成方圆。对于哪些是属于“吴语特色”,哪些是“吴中讹音”古代曲家学者都有论著说明,习曲者应该泾渭分明,明辨“正”“讹”。

    剧影月报 2012年4期20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