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意识形态教育对我国意识形态认同的启示

2016-03-16 06:34强娇娇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意识形态教育美国中国

杨 慧,强娇娇

(西华大学 政治学院,四川 成都 610039)



美国意识形态教育对我国意识形态认同的启示

杨慧,强娇娇

(西华大学 政治学院,四川 成都610039)

[摘要]一般而言,意识形态工作的最根本目的就是实现意识形态认同,让人们接受执政党及其所领导的国家的思想观点、价值取向等,从而为其执政提供合法性基础。美国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具有诸多可供借鉴的积极要素,特别是其意识形态教育的方法和途径等方面非常值得我国借鉴。

[关键词]意识形态教育;美国;中国

意识形态本质上是一定社会的一定阶级、集团基于自身利益对现存社会关系自觉反映而形成的思想体系,由一定的政治、法律、道德、艺术、宗教、哲学和其他部分社会科学学说及观点所构成,它反映了特定阶级的价值取向,并为其服务,成为其制定政治纲领的理论依据。[1]意识形态认同是意识形态建设要达到的理想效果。它不仅意味着主体对意识形态的一种知识性的接受,更意味着主体在内心深处对意识形态的遵从。俗话说“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只有形成意识形态认同,才能自觉践行意识形态,有效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因此增强意识形态认同度对每个国家都至关重要。

一、美国意识形态教育的现状

美国作为当今世界最发达的国家,其成功的意识形态建设所创造的自身文化优越感和吸引力,使人们对美国的统治权威形成“合法性”认同,成为世界各国研究借鉴的范例。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几点:

1.教育内容与时俱进

为了最大限度的服务于社会,美国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发展,和美国的历史相契合,根据美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条件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其内容和方式,由此可见,美国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一大特点就是实现自我更新。从独立战争到南北战争,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主要是培养国民的“美国意识”和进行废奴宣传;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内容以鼓舞士气、为战争服务为主;二战后,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以宣传反共教育和资本主义制度优越性教育为主;冷战后,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美国适时地调整国家政策,以便为国家和社会更好地服务。[2]把美国《宪法》和《独立宣言》作为神圣不可侵犯的最高经典进行传播和灌输,宣扬美国的三权分立政治制度,唤起人们对国家制度合法性和民族主义意识的认同,从而达到维护和巩固资产阶级统治的目的。

2.教育方法灵活多样,倾向于隐性教育

美国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方法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课堂教学内容的设置与社会生活实际相一致,课堂教学以情景教学为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通过多种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针对学生现实生活中碰到的各种道德问题,把学生置于一定的情境中,展开生动有趣的讨论,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与道德判断,形成正确的立场和观点,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采用这种课堂教学方式,学生能够自觉自愿的吸收政治思想,同时,通过鼓励、支持和组织学生参与校内外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主流意识形态的间接教育。

3.教育途径多样,综合性突出

美国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不仅着力抓好学校这一主阵地的建设工作,还努力调动政府、家庭和各种社会机构的积极参与,已经形成了一个广大社会成员自觉配合、相互协调的教育网络,体现了美国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注重整体性和系统性的特点。宗教在每个人的精神世界方面有着重要的地位。宗教与生俱来凝聚人们心灵的特殊功能,在美国,基督教新教与美国社会的联系更是十分紧密。美国政党借助基督教可以更为容易地宣传其所倡导的个人主义价值观、自由民主、人权等意识形态;美国的政党和政治活动,在普及和宣传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社会主张和价值观念等方面,效果良好;而大众传媒充当着宣传美国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工具,在美国的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作用日益显著,不仅能加深公民对政治观念的认识和理解,而且起到了动员公民参与政治活动,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的作用。

当然美国意识形态教育不可避免的也存在一些问题:美国的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决定其教育理念具有资产阶级的阶级性和局限性。其所宣扬的个人主义的意识形态给美国社会带来一些社会问题,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也同时决定着国家政权实际掌握在垄断资本家手中,意识形态教育的内容由这些资本家所决定,这也就意味着意识形态教育的目的在阶级本质上看是为一部分的资产阶级服务,这显然与它所宣传的建立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相矛盾。

二、我国意识形态教育中的问题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的发展,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同时西方思想渗透、价值观念的冲击,也给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带来挑战。具体来看,主要有以下问题:

1.意识形态内容复杂,主流意识形态面临挑战

随着历史的演进,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性相结合,先后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已经处于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但也要清醒的看到,由于新中国成立历史较短,当下正处在社会变革期,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表现出明显的不同步,使得我国意识形态领域情况复杂,多种内容交织,存在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与非主流意识形态的斗争。比如,存在着封建意识形态的残余和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斗争。在中国,封建意识形态根深蒂固,其遗毒至今仍未完全消除,这是我们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中所不能忽视的。近代以来西方列强入侵中国,资本主义在中国实施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的侵略。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西方敌对势力把中国作为意识形态的主要对手,一直对我国实行“西化”“分化”的图谋,[3]这是资本主义国家和平演变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手段之一,意识形态的较量一直在持续。

2.教育方法仍以灌输为主

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内容侧重于知识的系统性和传播性,教学方法仍以灌输为主。近年来高等教育大众化程度提高,数量大幅增加,“两课”教学只能采用大班授课,课堂上“两课”讲授比较多地用单向讲授、灌输的方式,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国家政策法规、模范英雄事迹等进行体系化的教育,但其中有不少都停留在平时机械地记笔记,考试时背笔记,考后扔笔记的套路上,削弱了高校中的意识形态教育效果。更令人遗憾的是,在一些中小学中最为普遍的隐性意识形态教育方式——升国旗很多时候也沦为一些学校领导讲话、布置任务的场合,削弱了仪式应有的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作用。还要注意的是,由于我国地区发展不平衡的国情,在统一的大背景下意识形态教育呈现出地区不平衡,城乡差距较大。尽管课本统一,但在我国的一些大城市的学校中意识形态教育方法已逐渐多样化,有些已经充分地借鉴先进的教育方法,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课外活动丰富多彩,比如有参观博物馆、社区志愿服务等。相较于城市,乡村甚至县级学校由于师资、教学设备、公共服务设施的缺乏,意识形态教育基本上还停留在传统的单一灌输的模式,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不足,同时也缺乏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

3.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效果不佳

当前,主要是由宣传及思想政治教育部门承担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虽然学校和家庭共同参与学生的教育工作,但两者的作用发挥往往又缺乏协调性,以至于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状况得不到理想的效果。我国意识形态宣传工作主要是党委宣传部负责抓,但其本身并不负责学校的课堂教学;学校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更多是班主任和政治课老师的事,中小学尤其如此;并且我国的考试制度,使得家长、学生和学校都片面追求升学成绩,政治课老师只是一味的灌输知识,不注重学生的政治能力的培养,学校也没有重视校园环境对学生的熏陶;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潮侵蚀着人们思想,人们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相对忽视了正确的意识形态观念的教育;有些大众媒体缺乏引领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责任心,一味迎合观众的好奇心,片面鼓吹西方文化,冲击了本土优秀文化的传承,与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相偏离。

三、美国意识形态教育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各国意识形态教育是根植于民族文化和为本国现实需要服务的。因为中美两国之间的文化和现实的差异是巨大的,所以不可能把美国的教育经验搬到我国。借鉴不是一种简单的移植,而是要根据我国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现状,对美国经验有选择地进行鉴别、吸收,以实现“本土化”。

1.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经济基础是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它决定于社会生产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意识形态是上层建筑的有机组成部分。生产力水平决定着社会主义的发展水平,进而决定了意识形态的部分内容,并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我国应依靠经济的快速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人们才会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才会得到加强。

2.注意教育内容先进性与层次性并存的现实关系

在各个社会的发展过程中,都有相应的意识形态,其中某些意识形态因促进社会发展而成为思想先导的先进意识形态,尤其是在社会转型或社会危机时期,这种指引作用更加显著。[4]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主义,但在具体的意识形态建设层面上,应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更新理念。还应在调查了解社会实际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意识形态宣传内容,注重内容全面性与层次性相统一,不要只关注实现共产主义等高层次的内容,还要趋向生活化,提高理论灌输的感召力。

3.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尊重他们的个性和情感,改变传统的单纯道德说教和理论灌输方式,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针对性。[5]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和批判性。我国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课虽早已施行课改,除了旧有的知识目标,还制订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但是实际教学中还囿于以前的教学方式。考虑到城市教学模式的巨大发展,国家应在意识形态教育队伍、资金方面向乡镇倾斜,给乡镇老师提供培训,鼓励城市教师下乡交流,鼓励优秀毕业生到乡镇支教。加大对乡镇的教育投资,用于增强学校软实力,建设校园文化,开拓学生眼界。利用夏令营到城市进行参观博物馆、纪念馆等社会实践活动。通过隐性渗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不知不觉地接受主流政治文化的意识形态。

4.综合运用多种教育方法

除了要继续巩固思想政治教育课在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主阵地地位,还应借鉴美国的经验,注重把主流意识形态渗透到校园文化、管理、服务等隐性课程中。一方面,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利用校园随处可见校训、著名科学家、大师的雕像和照片等,这些有时比正式课堂教育更有感染力,对学生的思想影响更持久深远;另一方面,也要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具有思想政治教育意义的社会实践,比如参观纪念馆、博物馆、历史遗迹、名人故居等,以此增强大学生的民族优越感和自豪感,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易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更发挥了意识形态教育的功能。

5.发挥多种途径,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等主流意识形态教育途径网络化

我国在实施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教育上,要借鉴美国经验,改变学校单打独斗的尴尬地位,挖掘一切可能资源成为意识形态建设的载体,应该注重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教育途径的开发和利用。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动员学校、社会、家庭形成意识形态教育的共同体。比如,2015年我国新设立了四个纪念日(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9月30日烈士纪念日,12月4日为国家宪法日,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大量媒体宣传所营造的社会环境,社区、学校组织相应的纪念活动,其国家与民族意识教育功能十分显著,有助于培养国民的爱国主义精神。

相较于美国200多年的建国历史、意识形态建设历史,我国的意识形态建设的时期还很短,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也卓有成效,并正在探索中不断发展完善。要坚定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信心,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导的主流意识形态,持续增加我国的意识形态认同度。

[参考文献]

[1]赵绪莹.近年来国内学术界对意识形态与国际政治关系的研究述评[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9,(2).

[2]李飒.中美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比较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

[3]朱红侠.关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意识形态性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8,(23).

[4]刘慧婷.社会转型期我国意识形态发展的困惑及特点[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3).

[5]苏振芳.当代国外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张庆

American Ideological Education:An Inspiration to China’s Ideological Agreement

YANG Hui,QIANG Jiao-jiao

(Xihua University,Chengdu 610039,China)

Abstract:Generally speaking,to realize ideological agreement is the fundamental goal for ideological work. In other words,they make people accept the ruling party and their government’s ideas and values. It provides legal base for their ruling. The mainstream American ideological education has many positive elements,especially the teaching method and approach.

Key words:the ideological education;America;China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4-5856.2016.02.032

[文章编号]1004—5856(2016)02—0141—04

[作者简介]杨慧(1991-),女,山西晋城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项目编号:14JD710050。

[收稿日期]2015-06-16

强娇娇(1992-),女,山西吕梁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

猜你喜欢
意识形态教育美国中国
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影响下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美国商业银行衍生品业务的特点分析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
高中生意识形态教育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