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四个全面”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意蕴

2016-03-16 06:34宋海龙巨乃岐张家强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四个全面

宋海龙,巨乃岐,张家强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理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探究“四个全面”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意蕴

宋海龙,巨乃岐,张家强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理学院,河南 郑州450001)

[摘要]“四个全面”是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求实思维、历史思维及辩证思维的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坚持求实思维,从当前中国国情出发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强调“四个全面”的关联性、整体性;坚持历史思维,视唯物史观为“四个全面”的理论基石,强调用历史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坚持辩证思维,科学阐明了新时期中国社会发展的战略任务和实践抓手,强调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四个全面”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基本原理的升华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灵活应用的典范。

[关键词]四个全面;求实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

“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是习近平总书记综合运用求实思维、历史思维及辩证思维的成果,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的方法论功能。哲学思维是哲学理论建立的基础和其自身方法论内容及功能的展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和核心,既体现在哲学理论内容方面,也体现在哲学思维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一切工作都“离不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把思想方法搞正确,增强工作中的科学性和全面性,才能不断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1]

一、“四个全面”坚持求实思维,准确把握新时期中国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国情特点

“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集中体现了实事求是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路线。世界统一性在于物质,物质先于意识而存在,并决定意识的产生及其内容,这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也是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坚持求实思维,准确把握了新时期中国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基本国情,即我国处于并将继续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四个全面”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从根本上体现了这一基本国情的客观要求,其他三个“全面”则都是根据这一最大基本国情而提出的战略举措。当然,我们的基本国情也处于动态的变化之中,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若再用“地大物博、人口众多”这样的词汇来描述我国基本国情已经显得不合时宜了,需要我们客观地认识、科学地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成绩与不足、经验与教训,准确把握当今中国基本国情的新变化、新特点。明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要求,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提出经济发展新常态、建设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这些重大举措无一不是立足于基本国情的新变化、新特点提出的,都是求新求实的产物。[2]

坚持求实思维,必须树立联系的观点,强调理论联系实际。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有条件的、多样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蕴含着对其他三大战略举措的必然要求,其中,战略目标引领战略举措;而三大战略举措反过来又一起支撑战略目标。中国就像一列全速驶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列车,改革是提供列车强大动力的“发动机”,法治是通过维护社会秩序从而为列车提供平稳运行保障的“稳压器”,党的领导则是引领列车前进方向的“火车头”。“四个全面”彼此联系、相互支撑,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与此同时,落实“四个全面”,也必须立足于当前的党情、国情、社情,凝心聚力、攻坚克难。

二、“四个全面”运用历史思维,科学指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方向

“四个全面”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思想。唯物史观通过揭示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体力量等基本原理,为我们更好地认识国情、把握党的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大势,认清历史发展规律,从而为更好地推进各项工作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唯物史观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出的理论基石,“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则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当代反映。

“四个全面”的提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必然和时代选择,深刻揭示了中国经济社会建设发展的目标和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一百七十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4]习近平总书记以唯物史观的远见卓识对中国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总结,也深刻地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主流和方向。他进一步指出:“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我国今天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5]这一论断充分反映了中国社会在选择什么样的国家治理体系、如何选择国家治理体系这一基本问题上的科学认识和高度自觉,也综合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坚定的唯物史观立场。

运用历史思维,必须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矛盾规律揭示了运动事物发展的动力与源泉,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运动发展的形式与状态,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运动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更好地协调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基本矛盾运动,推动着中国经济社会不断向前发展;通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伟大实践,我们创造了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时代条件,到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年时我们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到新中国建立一百年时我们将初步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想最终实现的总体质变,一定能够通过这样一次次部分质变最终实现;社会主义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探索发展的过程,科学社会主义经历了由思想到行动、由革命到建设、由学习到创新的前进性,也展示了它在不同历史阶段遇到的问题和挫折,显示了前进性与曲折性的高度统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6]

三、“四个全面”集成辩证思维,科学阐明新时期中国社会发展的战略任务和实践抓手

对立统一规律即矛盾规律,是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掌握了矛盾分析方法,也就掌握了辩证法。在认识世界时,辩证思维要求把矛盾分析方法作为认识世界本质的根本方法,核心是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在改造世界时,辩证思维要求把统筹兼顾作为处理矛盾、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2013年12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学习和掌握社会基本矛盾分析法,深入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四个全面”充分体现了集成辩证思维,准确抓住了当前中国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科学阐明了新时期中国社会发展的战略任务和实践抓手。中国是一个大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各方面、各领域差异大,需要处理的问题多,不能不分轻重缓急,而要突出重点,着力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毛泽东在《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一文里曾经把开展工作比喻为弹钢琴,“弹钢琴要十个指头都动作,不能有的动,有的不动。但是,十个指头同时都按下去,那也不成调子。要产生好的音乐,十个指头的动作要有节奏,要互相配合”,[7]这是也是对我们做好具体工作的精辟论述。面对当前的复杂形势和繁重任务,我们既要有战略层面的总体设计,对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各种矛盾做到心中有数;又要有实践层面的战术重点,优先解决可能影响到全局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此来带动和促进其他矛盾的解决。中央提出要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即是当前党和国家事业建设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主要矛盾。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四个全面”是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实需要中得出来的,是从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中得出来的,是为推动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8]我们既要注重整体谋划,又要注重分类指导;既要把握战略任务,又要把牢实践抓手。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必须始终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不能丝毫偏离方向;必须紧紧抓住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三大支柱,任何一个支柱都不能软、不能弱。

集成辩证思维,必须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所谓两点论,就是看问题一分为二;重点论,就是抓工作分清主次。习近平总书记辩证地看待改革和发展中面临的各种问题,既看到了对工作有利的一面,也看到了影响工作的困难的一面;既看到了工作中的机遇,也看到了其中存在的风险。他指出,搞改革一定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要抓住重大问题、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找出答案。要着力推动解决我国建设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例如,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必须明确“三农”建设是重点,关键是促进“五位一体”协调发展。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必须明确经济体制改革是重点,政府和市场关系的协调是核心问题。我们要自觉坚持和灵活应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和基本方法,将认识矛盾、化解矛盾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提升工作效率的关节点,在工作中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有机统一。在全面依法治国中,必须坚持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的原则,实现“良治”与“善治”的统一。在全面从严治党中,必须坚持治标和治本统筹兼顾,自律和他律双管齐下。[8]

总之,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核心的求实思维、历史思维及辩证思维,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认识与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四个全面”既是唯物辩证法基本原理深度滋养的结晶,也是科学运用唯物辩证法基本原理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例证。我们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更加坚定地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高自己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素质能力,准确把握和科学破解我国改革发展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奋力推进四个全面,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2]冷溶.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哲学思考[N].人民日报,2015-04-29.

[3]刘书林.运用科学的历史胸怀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EB/OL].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3/0909/c143844-22855057.html.

[4]习近平.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更好走向未来交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答卷[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5]习近平指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EB/OL].http://www.cpweb.gov.cn/news/guonei/24520.html.

[6]杨桂华.习近平总书记发展思想的哲学内涵[EB/OL].http://www.wenming.cn/djw/jrrd/xwmt/201404/t20140415_1870146.shtml.

[7]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8]双传学.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哲学基础[N].光明日报,2015-03-26.

责任编辑:魏乐娇

Marxist Philosophy in the Idea of “Four Comprehensives”

SONG Hai-long,JU Nai-qi,ZHANG Jia-qiang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PLA,Zhengzhou 450001,China)

Abstract:The idea of “four comprehensives” is the result of using Marxist thinking of practice,history and dialectics. President XI,holding truth-seeking idea,proposes the strategic arrangement of four comprehensives,focusing on its relevance and integrity. Based on the thinking of history,historical materialism is taken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of the four comprehensives,which means to observe issu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istory and development. Based on dialectical thinking,the strategic task and practical point at the new era of social development is explained scientifically. The idea of four comprehensives is the elaboration of Marxist materialistic dialectics and a flexible application in the practic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the four comprehensives;truth-seeking thinking;historical thinking;dialectical thinking

[中图分类号]D61;B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4-5856.2016.02.002

[文章编号]1004—5856(2016)02—0014—03

[作者简介]宋海龙(1964-),男,河南方城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科技哲学、科技史研究;

[基金项目]2015年度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人文社科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5603506。

[收稿日期]2015-05-27

巨乃岐(1958-),男,教授,博士,主要从事科技哲学研究;

张家强(1983-),男,讲师,博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管理学研究。

猜你喜欢
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四个全面
唯物辩证思维在《生态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历史思维,优化历史活动课
基于辩证思维的高中数学解题再认识
日本当代艺术家保科丰巳的创作路径探寻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新媒体发展的关系探析
历史想象力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习近平“七一”讲话的思想精髓
民族复兴视域下科技创新环境培育与优化
高中历史教学简论
“四个全面”清晰展现战略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