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西方习语看当代中西方核心价值观差异

2016-03-16 13:50陈凯伦
武夷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习语民族文化跨文化交际

陈凯伦

(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福建福州350007)



从中西方习语看当代中西方核心价值观差异

陈凯伦

(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福建福州350007)

摘要:习语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是浓缩了的民族文化,它不仅是一个民族智慧和文化的结晶,更是一个时代具体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十八大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通过对中西两国习语进行比较,分析当代中西方主流价值观,可以为成功的跨文化交际打下良好的基础,弘扬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习语;民族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跨文化交际

核心价值观[1]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价值体系中最本质、最具决定作用的部分,体现着人们关于个人、家庭、国家乃至人类社会的终极理想和价值追求,反应的是不同社会制度的本质,是人们判断是非善恶、决定进退取舍的原则和标准,规约着社会的制度安排、发展模式的前进方向,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和恒久的历史传承性。它所表达的是人们对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判断、评价、取向和选择,所反映的是价值主体的根本地位、需要、利益以及主体实现自己利益、满足自己需要的能力和活动方式等。

广义的习语[2]包括动词短语、熟语、谚语、俚语、俗语和典故,习语是语言的精华,它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鲜明的文化内涵,汇集了一个国家人民大众的集体智慧,习语的诞生总是伴随着典故。英语和汉语作为两种不同的语言体系,展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通过比较英汉习语,可以了解到中西方民族在宗教、民间寓言和神话、民俗文学、民族心理、社会认知、价值观、国俗语义等方面的差异,有助于提高跨文化传播效果。

当前,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入,西方社会的价值观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深入到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各个方面,从而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核心地位面临着巨大的冲击和挑战[3]。对此,通过习语对中西方的核心价值观进行比较,更加客观、理性的看待中西方社会核心价值观上的差异,并借鉴其中的精华,促进我国价值哲学的研究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一、中西方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由于中西方在地理环境、历史背景、宗教信仰、思维方式等存在显著差异,中西方社会群落形成了不同的价值观念和文化心态,反映在习语里的文化也呈现出丰富的民族性和地方特色。

中华民族文化充分展示了炎黄子孙无穷的智慧以及以“和”为贵的宽大胸怀。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并提出了“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新型的先进的价值观,一方面,体现了人类社会价值理念的发展趋势,表现出超越民族性的一面;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中国特色的集中表达,必然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之中,“三个倡导”的二十四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别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和个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高度的概括和表述,这三个层面的核心价值观,我们都能够在典故习语中找到它们的理论渊源。

与中国不同,西方文化主要以希伯莱文化和古希腊文化为基础逐渐成长,体现了西方民族追求“民主平等”的价值观。西方社会在反封建的基础上,形成了个体主义、主体主义、自由主义的资产阶级核心价值观。[5]西方提倡发散性思维方式,重天人之别,把个人与集体、灵魂和肉体相分离,从个体出发来理解整体。所以,西方社会的核心价值观重视契约法治的力量,追求物质上的满足,这些都对西方人们的言行思想以及价值研究产生深刻的影响。中西方的价值观差异在英汉习语中都有着鲜明的体现。

二、当代中西方核心价值观对比

(一)活动取向的的异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资源是中国传统文化,同时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是儒家文化。[6]儒家文化强调个体内在素质的修炼,主要通过“内省”的方式表达人的价值,逐渐形成以自强不息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人们更加注重精神生活,希望通过不断提升自己的内在世界而使自己更加完善。[7]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将“富强”纳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系中,“富强”,即国富民强,对个人来说要培养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对国家来说要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这一理念在习语中主要体现在: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有志者事竟成、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等。

西方人则强调冒险和警觉精神,起源于古希腊的Achilles’s heel(阿喀琉斯之踵),英国的Show the white feature((露在外面的白色羽毛),以及《伊索寓言》的Nurse a viper in one’s bosom(把蛇放在怀抱里)等成语就是用来告诫人们要提高警觉,重视自身弱点。No way is impossible to courage(勇士面前,无路不通)、拼命工作(work like a dog)、Nothing brave, nothing have(不入虎穴,焉得虎子)、Jack is as good as his master(伙计不比老板差)等成语则激励人们要敢于竞争,争取胜利。[8]

(二)道德标准的异同

中西方从总体上看,其道德标准有许多相似之处,例如:讲礼貌、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倡导公民培养“文明”、“敬业”、“诚信”的道德观,例如中国习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养心莫善于寡欲,言必行,行必果、知行合一、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等。以及西方国家的Better go to heaven in rags than to hell in embroidery(宁可空而有志,不可富而失节)、Courtesy costs nothing(彬彬有礼,惠而不费)、One never loses anything by politeness(讲礼貌不吃亏)、An honest man's word is as good as his bond(诚实人的话像他的契约一样靠得住)等。

由于西方社会激烈的的商业活动竞争,尤其是工业革命以来,商业和工业的经济生产方式,就造就了西方人较强的竞争意识,导致中西方在道德价值观方面有所不同。例如,西方国家强调个人荣誉以及个人价值在现实生活中的实现,在习语中体现,而中国人提倡个人素质的“内省”,强调谦和宽容的道德品质,因此中文有知足常乐、退一步海阔天空、安分守己、严以律已,宽以待人等强调与世无争的价值观念。而英语中有:life is a battle(生活就是一场战斗)、God help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天助自助者)、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有志者事竟成)、A heavy purse makes a light heart(腰包钱财足,心境自然宽)、Money makes the mare go(有钱能使鬼推磨)等强调以自我为中心,重开创求进取的精神。

(三)等级观念与平等观的异同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民主”、“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美好社会的描述,也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是我们党长期实践的核心价值观念。

“自由”是指人的意志自由、存在和发展的自由,是人类社会的美好向往。这一价值观在习语中具体表现有:随心所欲而不逾矩、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中国习语中所表达的自由强调在一定约束下的自由,是一种戴着脚镣跳舞的自由。西方国家的主要思想流派之一——自由主义,追求保护个人思想自由的社会、以法律限制政府对权力的运用,倡导人的个性解放、独立人格、宽容、民主、平等和自由等价值观,正是我国人民在新的世纪所要积极追求的价值和生活原则。这一价值观念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实现政治现代化以及当代中国的政治文明建设提供思路与借鉴意义。[9]在习语中的具体内容有:Your liberty to swing your arms ends where my nose begins(你有挥舞手臂的自由,但必须止于我的鼻端)、Too much liberty spills all(自由放任,一事无成)、Liberty is the only thing you cannot have unless you give it to others(自由就是这样的东西,不给予别人你自己也无法得到)。

“民主”是人类社会的美好诉求,民主的实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平等”指的是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其价值取向是不断实现实质平等,它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人人依法享有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这一价值观念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仁政”、“民本”、“自强不息”、“以和为贵”、“天人合一”等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中国古代《礼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孔子“不患寡而患不均”、韩非子“均贫富”、墨子“兼爱”的价值观念。在西方国家,基督教是西方国家的重要思想来源和精神基础,在基督教中,上帝是唯一至高无上的神,但是人与人的关系是平等的,因此平等观念对西方国家而言影响尤为深刻,造就了西方人较强的平等价值观念,[10]例如西方习语中的: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人人生而平等)、Human blood is all of a color(人类血的颜色是一样的)、A cat may look at a king(人人平等)、The end makes all equal(死亡面前,人人平等)。

“公正”,即社会公平和正义,它以人的解放、人的自由平等权利的获得为前提,是国家、社会的根本价值理念。中国古代就有许多维护公正平等原则的事例而广为人颂,如:开封府里的包公——铁面无私、公事公办、亲兄弟明算账、孔明挥泪斩马谡。西方国家主张个体解放和个性自由,主张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自己的利益,与中国传统观念的“大同世界”不同,他们认为真正的公正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与自己能力等值的报酬,例如:Fairness depends on the prerequisite that everybody can get what parallels with his/her capability(公平的前提是每个人都有能力得到他想要的)、Fact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事实胜于雄辩)、What is done by night appears by day(若要人不知,除非已莫为)。

“法治”是一种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11]中西方都信奉遵纪守法的价值观念,这一系列价值观念在英汉习语中具体体现为:法网恢恢疏而不漏(Justice has long arms)、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法海无边,回头是岸、为人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Only God and law above us(法律面前人人平等)、Ignorance of law is no defense(不知法不足辩)、No law no justice(无法纪则无正义)、Law is not always logical(于情可免,于法难恕)。

(四)个体思维与整体思维取的异同

“和谐”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社会建设领域的价值诉求,是经济社会和谐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受儒家哲学思想的影响,中国传统人际关系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推崇社会的有序和和谐,重视天人合一,个人要服从于集体,并且认为个人只有依靠集体的力量才能成功。例如:知足常乐、适可而止、孤掌难鸣、一人不成阵,独木不成林、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爱国”是基于每个人对自己祖国依赖关系的深刻情感,它同社会主义紧密结合起来,要求人们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习语中有许多体现爱国主义的的例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忠君爱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

与此相反,个人价值至上,是整个西方国家的文化特征,他们倾向于独立思考,依靠自己的能力去实现个人价值,因此英语中的一些习语体现了西方国家个人主义取向的思想观念:God help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天助自助者)、He travels the fastest who travels alone(独行远)、Pull all one’s good in the window(毫无保留的炫耀自己)、Everyone is the architect of his own fortune(每一个人都是自身幸福的建筑师)、Self-preservation is the first law of nature(自我保存乃是自然第一法则)、Self is our centre(自我是我们的中心)、You’re not supposed to be so blind with patriotism that you can't face reality. Wrong is wrong, no matter who says it(不能允许你用爱国主义蒙蔽双眼而不能面对现实。错就是错,不管是谁说的)。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友善”强调公民之间应该相互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友好和睦,努力形成社会主义新型的人际关系。虽然西方国家提倡个人主义,但是对于“友善”这一价值观,中西方有其想通之处:众人拾柴火焰高、二人同心,其利断金、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Scratch my back and I'll scratchyours(你帮我,我帮你)、Share and share alike(有福同享,有难同当)、Union is strength(团结就是力量)、Virtue is its own reward(善有善报)、Weak things united become strong(一根筷子易折断,十根筷子硬如铁)、Make your enemy your friend(化敌为友)、Many hands make light work(众人拾柴火焰高)、One good turn deserves another(行善积德)、Put your shoulder to the wheel(鼎力相助)。

三、总结

综上所述,尽管中西方在价值观上有很大差异,在习语的使用上也遵循各自的文化特征,但中西方仍然有着共性和个性,普遍性和特殊性,习语作为语言的精华,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其对文化的体现和传播的作用是其它语言现象所无法比拟和替代的,通过习语对中西文化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时间的关系进行对比分析,揭示中西方价值观念的差异,可以为汉英对比研究提供一条新的思路,也可以帮助英语学习者增强文化的差异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弘扬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北京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中西方核心价值观有何不同[J].求是杂志, 2014(2): 50-51.

[2]孙兰英.浅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中西方传统价值观的发展[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3(9): 84-86.

[3]贾然然.当代中西方核心价值观差异分析[D].河北:河北师范大学, 2012:14.

[4]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胡锦涛同志代表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的报告摘登[N].人民日报,2012-11-19(4).

[5]杨明,张伟.个人主义:西方文化的核心价值观[J].南京社会科学, 2007(4): 38-44.

[6]包虹.儒家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D].辽宁:沈阳师范大学, 2014:4.

[7]李雅芳.中西价值观差异在汉英谚语中的体现[J].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 2011(5): 204-204.

[8]蒙静妮.中西民族文化心理与价值理念对比研究:基于英汉习语的差异[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3(7): 27-29.

[9]左素云.自由主义在近代中国的传播与发展[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 2007:1.

[10]范金玲,余洪源,莫竹竹,等.浅析英汉习语中的中西文化差异[J].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 2010(1): 69-73.

[11]侯惠勤.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括上如何取得共识? [J].红旗文稿, 2012(8): 9-13.

(责任编辑:陈果)

On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ore Values: A Perspective of Proverb Comparison

CHEN Kailu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Fuzhou, Fujian 350007)

Abstract:Proverbs are the essence of a national culture. It is not only contains the wisdom and culture of a nation, but a specific code of ethics and conduct. Through comparing with Chinese and western proverbs based on the core socialist values proposed by the 18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making an analysis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and western mainstream values, which will lay a good foundation for the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arry forward the contemporary Chinese core socialist values.

Key words:proverbs, national culture, the core socialist value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中图分类号:D08:C91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09(2016)02-0022-04

收稿日期:2015-11-24

作者简介:陈凯伦(1993-),女,汉族,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英语笔译、英语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习语民族文化跨文化交际
创新意识下日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跨文化交际中的“入乡随俗”
俄汉成语中动物形象特点分析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及解决策略
浅析民族文化和传统图案在面料设计中的应用
内蒙古民族文化对外传播效果研究
论仡佬族作家王华小说中的乡村镜像与民间想象
实用习语 话“鸟”
话“鸟”
习语自有W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