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宜居环境与人才聚集相关性研究

2016-03-16 19:41朱建军许敏华
文教资料 2016年11期
关键词:宜居人才环境

朱建军  许敏华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无锡 214153)



城市宜居环境与人才聚集相关性研究

朱建军许敏华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无锡214153)

摘要: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各地区城市都想要提高竞争力,营造宜居环境,以吸引大量的优秀人才,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现通过了解我国当前城市宜居环境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影响人才聚集的城市环境因素,并且研究城市宜居环境与人才聚集的作用机理,最终制定合理有效的措施进一步优化人才聚集的城市宜居环境。

关键词:城市宜居环境人才集聚互动关系优化策略

引言

城市要想得到可持续发展,扩大经济规模和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就要使城市成为人才资源高度聚集的区域。城市要想吸引更多的人才,就要改善影响人才聚集的人口、经济、自然地理、生活以及自然环境,为人才的成长和发展营造更加高效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由此可见,营造城市宜居环境与吸引人才聚集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优化人才环境才能有效推动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目前,我国在人才环境方面的发展经验较少,要想营造更多城市宜居环境,需要不断改善经济环境、人文环境及科技、制度环境等。

一、分析当前我城市宜居环境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在世界各地都掀起建设宜居城市建设的高潮时,我国也紧跟时代潮流,为了给居民提供更高水平的生活,而提出了建设宜居城市的目标。但是当前,我国城市化水平与其他发达国家还存在着较大差距,整体还处于初级阶段,城市规模和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待提高,在我国城市宜居环境中还面临着诸多问题。

(一)城市规模急剧膨胀,资源紧张。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大大解放了农村劳动力,另外,随着城乡户籍制度的改革,越来越多的农村人涌进各大中型城市,使城市人口增多,城市化规模急剧膨胀,然而城市土地,大规模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人文环境并没有适应城市规模的扩大而得到相应的改善和提高,各地政府在对城市未来发展进行规划时,比较缺乏前瞻性、科学性及人文关怀,只是为了追求经济增长和政绩,而盲目地扩大城市规模,从而不能满足城市居民对城市资源的需求,使城市街道出现拥堵问题,城市环境也被破坏,严重影响着城市居民的生活和工作。

(二)市民之间的人情日益冷漠,缺乏对城市的认同感。

虽然我国城市经济社会在不断发展,但是城市居民人情日渐冷漠,人与人之间缺乏关爱和温情,中国优秀的传统美德在一步步丧失,一些人的素养较低,常会看到市民乱扔垃圾、随地吐痰等不文明行为。另外,由于很多城市居民为外来务工人员,在城市生活的经济压力较大,让城市居民的心态和精神状况变得更差,再加上城市中缺乏人文关怀,有许多人缺乏对城市的认同感、安全感和归属感,使人们只关心提高自己的物质生活水平,而没有时间和精力和亲友沟通,忽略了与他人之间真诚的交往。

(三)城市建设缺乏创新性,没有自身特色和文化。

由于我国缺乏城市建设的经验和为了早出政绩,使各地的城市化建设在追求快速的同时,没有形成自身的特色和文化,没有了解城市居民对城市建设和规划的意见和看法,只是一味搬照其他城市的现成做法进行建设,使城市建筑式样、城市设计和景观设计上比较单一、缺乏创新性,各地城市缺乏对自身的文化特色和城市精神的考虑,使城市应有的文化底蕴和城市共同价值观得不到发展,从而使城市竞争力和对人才的吸引力下降。

二、分析影响人才聚集的城市宜居环境因素

现阶段,影响人才聚集的城市宜居环境因素只要包括人口、经济、自然地理、生活及制度环境,下面对这五种影响人才聚集的城市环境因素一一进行分析。

(一)人口环境。

人口环境作为影响人才聚集的城市宜居环境的因素之一,如果城市中的人口规模较小、人口质量较低,并且有大部分的人口仍然从事着农业生产工作,就会使城市化进程发展得更慢,各种城市基础设施较差,吸引不了优秀的人才来当地聚集,从而不能提高城市的宜居环境。

(二)经济环境。

城市的经济环境与人才聚集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只有经济水平和经济结构较好的城市才能吸引优秀的人才,从而提高城市的竞争力,并且能使人才在这种经济环境下促进自身的成长和发展,实现自己的价值。

(三)自然地理环境。

我国各大中小型城市的自然地理环境各有不同,甚至千差万别,但是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追求自然的城市地理环境,使地理环境也能够适应现代居民生活的需要而不断地改善,从而更好地吸引人才聚集。

(四)生活环境。

城市要想成为更适合众多优秀人才聚集的宜居环境,就要建设更完备的各类生活设施及更完善的生活服务软件,给城市居民提供好的道路建设,保证交通运行的安全、高效。还要使城市的治安、医疗等生活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这样才能吸引人才聚集。

(五)制度环境。

目前,影响人才聚集的另一城市环境因素是制度环境。我国对于人才身份的管理,以及人才的配置、使用等方面建立的制度还不够完善,使人才在城市生活工作的时间不稳定,很难吸引和留住人才,使部分城市容易产生人才流失情况,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不利。

三、分析城市环境对人才集聚的重要作用

(一)人才集聚的环境动力。

有的研究人员通过认真分析个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从而了解人才聚集的环境动力。人才的流动和聚集不仅与个人的能力素质有关,而且与人才所处的环境条件有关。如果一个优秀的人才在一个各种城市环境因素都比较差的地方,环境动力较差,就很难施展个人的才华、理想和抱负,很难发挥出自己的聪明才智,从而创造不出较好的绩效。由此可见,环境动力对人才聚集的影响比较大,甚至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人才无法改变环境时,要想实现自身的价值往往会脱离环境动力较差的城市,重新寻找适合自身特点和能力的生活工作环境。

(二)分析城市环境与人才集聚之间的关系。

城市要形成良好的人才聚集环境,就要给人才提供人口、经济等环境优势,从而形成人才的高势能区和强磁场区,使城市环境能够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人才提供更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让人才之间相互融合,共同进步,促进人才环境的多样性发展。另外,人才聚集较多的城市,会产生人才聚集效应,从而促进城市经济年发展水平提高,也会使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加强,形成人才高地,并逐渐向四周扩散,以此进一步把城市环境优化发展,提高城市的竞争力。人才聚集和城市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缺一不可,并且二者之间相辅相成,形成良性循环。在双方的共同作用下,不仅能促进人才的成长和发展,实现个人的价值,而且能促进城市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环境的发展。

四、人才集聚的城市宜居环境优化策略

(一)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加快城市经济结构调整。

我国不同地区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各地政府应该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当地的优势条件,调整经济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而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以此改善城市的经济环境,让人才有发展空间施展自己的才能,吸引更多人才聚集。各地的城市政府在进行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应该以市场发展为导向,用现代科学技术完成传统产业的调整和升级,最终培育出符合当地特色的产业集群,以此带动人才聚集。此外,政府部门还应该改善产业发展不均匀的现象,依托大中型项目,发展产业经济,促进人才集聚。政府在鼓励和支持发展传统产业的同时,还应该寻求和推动其他比较滞后产业的发展,引导人才向术些薄弱产业集聚,从而使城市经济环境发展得更好。

(二)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改善自然和社会生活环境。

城市应进一步改善自然地理环境和生活环境,给人们提供更舒适安全、高效便利的生活和工作环境,这样才能使人们安居乐业,吸引更多人才。首先,城市应该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使人才在医疗、养老、事业及住房等方面无后顾之忧,可以放心地工作,以此增强人才在城市聚集的稳定性,减少人才流动成本。另外,城市还应该进一步完善各种公共基础设施,城市要为人才创建最更方便的交通环境,使人们出行更便捷,提高工作效率,还应该减少各种类型的污染,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使人才可以生活在健康的环境中。还有,城市充分发挥社会保障制度的激励功能,给素质能力较强的人才提供便利的生活工作环境,以此增强城市集聚人才的能力,使城市聚集人才的整体水平得到提高。

(三)优化政府制度环境,促进人才聚集。

首先,城市要营造人才聚集的宜居环境就要改善人才聚集效应的制度环境,加强对人才工作的人才调控,调整当前的人才身份管理制度,防止人才的大量流失,增强人才在区域工作的稳定性。其次,应完善人才市场配置机制,进一步规范化管理人才,使人才流动更趋向于秩序化,促进人才的聚集。再次,政府部门应该简化行政审批程序,提高对人才的服务水平,对于特殊的人才还可以开通绿色服务通道,更好地吸引和留住人才。最后,政府应该建立起信息资源网络平台,让人们及时准确地了解城市发展现状,为人才提供更多的信息公共资源。

(四)城市要加大对现代科技的投入,建设和培育高新技术企业。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城市发展应该扩大科技投入资金的来源渠道,政府要加大对科技资金的拨款,通过发行股票、基金及证劵等形式为人才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另外,应该鼓励建设和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吸引海内外优秀人才就业。

(五)充分发挥人才集聚效应,促进城市环境发展。

城市发展中要充分认识到城市环境与人才聚集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人才聚集效应,让不同地区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才在城市内进行交流、融合,以此完善人才的合理配置和优化组合,使人才聚集度继续提升,这样才能促进城市人才资源的活力和竞争力,从而促进城市环境的发展增强城市内聚力和外引力,使人才聚集与城市环境发展相互作用,使二者共同发展。

结语

现阶段,面对我国城市宜居环境存在着城市规模急剧膨胀,资源紧张及市民之间的人情日益冷漠,缺乏对居住城市的认同感、安全感和归属感,并且城市建设缺乏创新性等问题,我国城市要想营造吸引人才聚集的宜居环境,提高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就要分析的影响人才集聚的城市环境因素,其中包括人口环境、经济环境、自然地理环境、生活环境及制度环境,还应该研究人才集聚的环境动力及城市环境与人才集聚的互动关系,最后通

过加快城市经济结构调整、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改善自然和社会生活环境,优化政府制度环境,以及把握人才集聚效应等措施优化人才聚集的城市宜居环境。

参考文献:

[1]张霞,王林雪.高新区人力资源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及模糊综合评价 [J].科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1):123-128.

[2]季小立,龚传洲.区域创新体系构建中的人才集聚机制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10,(4):73-77.

[3]张同全,王乐杰.我国制造业基地人才集聚效应评价——基于三大制造业基地的比较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9,(11):64-71.

[4]廖建桥,黄书毅,刘智强.中国区域人才集聚合理性及其评价——中美500强企业地区分布的对比视角[J].经济管理,2007,(19):76-81.

[5]周桂荣,杜卓.我国科技人才区域分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19-24.

基金项目: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江苏省城市宜居环境与人才聚集相关性研究”(2014SJD362)

猜你喜欢
宜居人才环境
人才云
相约天然氧吧 感受宜居“金匮”
宜居的海底城市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宜居大化
环境
宜居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