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路径探析

2016-03-16 19:41李淑惠
文教资料 2016年11期
关键词:灌输价值观核心

李淑惠

(漳州城市职业学院 文化艺术创意系,福建 漳州 363000)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路径探析

李淑惠

(漳州城市职业学院 文化艺术创意系,福建 漳州363000)

摘要:新媒体的飞速发展对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广泛而深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价值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是实现中国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大学生是未来实现中国梦的主力,能否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直接关系中国梦实现。文章提出新媒体时代应准确把握当前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分析其陷入困境的原因,积极探寻践行的有效途径,提升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效性。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路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传承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寄托着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上下求索、历经千辛万苦确立的理想和信念,也承载着我们每个人的美好愿景”①,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的高度凝练和概括,它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理想目标、信仰追求和价值规范。当前,社会进入新媒体时代,积极引导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目前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也是高校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及十八大精神的重要体现。

一、当前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自从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的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已经深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环节。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流是健康、积极向上的,但是,受传统教育模式、网络新媒体、学生自身价值多元化的影响,践行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

列宁曾在《怎么办》一书中,第一次为我们系统阐述了“灌输”理论。他认为灌输理论主要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向工人群众灌输他们原本不了解或不具有的先进的无产积极意识;二是引导工人群众善于从工人阶级的角度去认识问题,认清社会生活中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对立,无忘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帮助无产阶级提高革命理论和觉悟,使得无产阶级运动革命由自发化向自觉化发展。”②实际上列宁强调的这种灌输是一种经过梳理、提炼后的科学灌输,是一种双向互动的学习过程,并非简单化填鸭式的单向灌输。然而,传统的价值观教育大多以“满堂灌”教学为主,但目前高校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式简单,往往采用“灌输”、听讲座报告、组织学习等讲授方式,缺乏针对性,由认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变成了“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考试作为学习效果的衡量标准,导致一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与践行停留在以“应付”考试为目标的阶段上,不能准确地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科学内涵。

(二)网络等新媒体的影响。

全球化背景下,网络世界的精彩与丰富性,改变着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维方式,使他们充分享受到思想、知识的满足和精神世界的愉悦,沉浸于虚拟的网络世界流连忘返。网络在促进各国文化交流的同时,为部分西方国家构建意识形态霸权创造了条件。“由于美国等发达国家主导互联网,凭借技术和信息传播等优势推销自己的意识形态,网络上的各种信息隐含并充斥着西方的价值观念”③。西方国家针对我国当代大学生群体的特点,利用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对我国进行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社会思潮的渗透,对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建设和价值观建设提出了严峻挑战。

(三)主体价值取向的影响。

当今时代的网络新媒体飞速发展,为大学生获取和传递信息带来了便捷。网络文化与虚拟空间给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和存在形式带来深刻影响的同时,对大学生价值观产生了影响。大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政治理论素养、人生阅历、鉴别能力等方面的不足,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方面尚未形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信息网络高速发展,社会结构深刻转型的背景下,一些人容易受外部社会环境、自身实际困难与问题的影响。加上学校尚未形成完善的校园网络管理系统,大学生网络社团不受重视等,“一些西化的,低级庸俗的、非理性的、急功近利的甚至腐朽的价值观念不断侵蚀着他们的心灵。”④使某些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出现偏差。

二、新媒体时代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选择

大学生践行社会核心价值观是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的。探讨高职大学生如何“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身体力行大力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⑤显得尤为重要。

(一)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模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的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具体全面、广泛,要改变抽象的“灌输”、呆板的说教、呆滞的宣传,就要充分考虑学生个体的特点及需求,利用各种教育途径和方法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学校、进课堂、进头脑”。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当前社会热点、难点,与大学生的思想实际,与当今世界各国正面的积极的思想相结合,增强教育的时代性、生动性与活泼性,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更丰富,更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更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更容易被他们认同,进而外化为自觉的行为习惯。比如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接受价值观教育。可以采用渗透教育与灌输教育相结合的形式,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教育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活动、调研考察活动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为大学生处理现实问题、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困惑提供科学的方法。

(二)抢占网络教育新阵地,打造网络育人新平台。

“当今世界已进入网络时代,网络文化建设已成为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的客观要求和重要组成部分,网络已为高校德育的第四媒体”⑥,抢占网络使其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新阵地,为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造新的教育平台。

1.创建寓教于乐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校园网专栏、微博、微信平台。

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挖掘厚植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中的中华文化的精神和价值,结合当今时代的要求,与最新的时政新闻信息、教育资源等进行整合,将枯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接地气的生动活泼的语言或图片,并将其融入大学生喜闻乐见、通俗易懂、寓教于乐的资讯中,使大学生在浏览阅读资讯的过程中受到教育启发,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充分利用手机载体增强践行的实效性。

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给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来了挑战,如何充分利用手机载体促进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实效性的关键。因而,学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要充分利用手机可随身携带的巨大优势,建立手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网站,紧跟现实需要和时代要求,以大学生的需求为切入点,结合大学生最关心、最关注的话题发布生动有趣图文并茂的信息,将理论形象化、具体化。同时,通过手机载体,采用短信、微博群、微信群、微电影、QQ群、BBS等发布平台,第一时间将当下重大的国家政策、国家事件传递给学生,对于网络上的造谣、传谣、网络低俗信息等进行监测并给予及时准确的引导,使大学生喜欢上手机网站,主动关注阅读正面宣传的价值观念。

(三)营造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社会氛围。

社会环境对大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要保障大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效果,就要净化社会风气,为大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首先,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作用,大力宣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榜样,发挥榜样鼓舞人、教育人、引领人的作用,使大学生在相互学习与借鉴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次,电视、广播、媒体等要积极推荐富有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的核心价值观视听产品和读物,满足大学生的精神需求,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吸引力。再次,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心理氛围,形成和谐稳定、充满正能量的舆论导向和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团结互助的社会心理。最后,鼓励大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和需求,参与策划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健康向上的核心价值观主题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活动提高大学生认知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效性。

(四)强化自我教育功效,促进践行的自觉化。

现代教育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双向互动活动。教育的有效性需要受教育者的积极配合才能实现。因而要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灌输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方法,促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践行。大学生作为高素质的群体,具有较强的知识结构、认知能力和自我教育的能力,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产生较为深刻的认识,学校要充分了解大学生的真实需求,注重大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作用,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教育引导。最主要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反思、参与社会实践,按照社会和自身发展的需要发挥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能力,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在遇到问题时懂得自觉查找理论指导实践,并身体力行大力将其推广到全社会。

综上所述,推进大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意义深远的伟大工程,也绝非一日之功,需要依靠学校、社会、家庭和学生个人的共同努力,才能形成践行合力,以久久为功的韧劲,在这“四位一体”的共同努力下,更好地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的实效性。

注释:

①⑤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EB/ OL].2014.05.05.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5/05/ c_126463955.htm

②列宁.怎么办[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317-325.

③张琼.网络境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3(4):22.

④刘芳.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教育的机制构建[J].前沿,2012(6):190.

⑥龙一平,沈绍睿.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策略诉求及其实现[J].前沿,2009(9):133.

参考文献:

[1]袁贵仁.价值观的理论与实践——价值观若干问题的思考[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张未知,董艳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研究[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

[3]陈志军,蒲谢明,左益.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研究[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

[4]宁先圣,石新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当代社会思潮[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5]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

[6]赵康太.大学生理想信念中的认识误区[J].当代青年研究,2005.12.25.

[7]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全文)[EB/OL].人民网-人民日报,2012.11.18.http://www. xj.xinhuanet.coni/2012-ll/19/c_113722546_6.htm.

[8]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第32次统计报告[EB/OL].网易科技,2013.7.17.http://tech.163.com/13/0717/13/9407C2DH0 0094NSI.html.

[9]杨建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面”的内在整体性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5(8).

猜你喜欢
灌输价值观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教育是能力的培养 而不是知识的灌输
6-year-old girl uses lemonade stands to help fellow students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意识形态教育中的显性灌输与隐性渗透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