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迎春为什么是“二木头”?
——从心理学角度的解读

2016-03-16 21:32赵冬梅
文教资料 2016年23期
关键词:贾母迎春性格

赵冬梅

(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0000)

贾迎春为什么是“二木头”?
——从心理学角度的解读

赵冬梅

(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0000)

贾迎春是贾府的二小姐,相貌气质才华并不出众,性格相当懦弱,诨名“二木头”。迎春的个性从心理学角度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代表了一类从未在家庭中得到过温暖和爱、被忽视、被否定的个体的典型性格和行为特征。

红楼梦贾迎春心理学

关于《红楼梦》中贾府的二小姐贾迎春的讨论不多,因为在众多如钻石般璀璨的女性中,迎春并不出众,作者曹雪芹并没有给迎春太多笔墨。但迎春的个性从心理学角度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代表了一类从未在家庭中得到过温暖和爱、被忽视和被否定的个体的典型性格和行为特征。迎春诨名“二木头”,外表金闺花柳质,内心却一窍不通,苦不堪言,缺乏生命活力,命运非常悲惨。

一、贾迎春的个性特点

迎春主要个性特点就是懦弱,懦就是退缩,胆小怕事,优柔寡断。迎春的口头禅是“罢罢罢,省些事吧,宁可没有了,又何必生事?”弱就是弱小,自我价值感低,感觉谁说得都有道理,错的总是自己。谁都可以管自己,逆来顺受,迎春身边的仆人都敢欺负迎春,“王柱儿媳妇等人因素日迎春懦弱,她们都不放在心上”。

大观园里上上下下对迎春的评价总结如下:王熙凤评价迎春就是三个字“不中用”。在宝钗眼里,迎春就是一个“有气的死人,连自己尚未照管齐全”。用黛玉的话说,“虎狼屯于阶陛尚谈因果”,探春评价迎春老实,好性。在宝玉眼中,“二姐姐是个最懦弱的人,从不会与人拌嘴”。邢岫烟评价迎春是个老实人。丫环司棋抱怨迎春,“语言迟缓,耳软心活,是不能做主的”。绣橘也说迎春,“她只是脸软怕人恼”。平儿也评价迎春好性儿[1]。

《红楼梦》第65回中贾琏的小厮兴儿告诉尤二姐贾府里的事,提到迎春,只有一句话:二姑娘诨名儿叫“二木头”。迎春的木由表及里,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木的外表:迎春给人的感觉是缺乏个性、缺乏气场、没有生命活力的女性形象。佛家偈语云:“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一个人的性格品德、精神气质往往在容貌上一眼就见了底[3]。善良懦弱的迎春是“肌肤微丰,腮凝新荔,温柔沉默,观之可亲”;而精明强干的探春则是“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木迎春与敏探春,二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二)木的内心:《红楼梦》第五回里有一幅很有名的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一个内心聪慧的人,能够对自己“明心见性”,对世事“心明眼亮”。迎春的见识很平常,看问题流于表面,往往不能看到事物的本质,对世事缺乏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看不到人心的险恶,也不能预测可怕的后果。在第69回,凤姐暗藏奸心将尤二姐迎入大观园,迎春、李纨等皆为凤姐的好意,唯有宝钗、黛玉“暗为二姐担心”。

俗话说:“言为心声。”迎春既很少说话,又很少作诗,且并不像宝钗那样藏愚守拙,宝钗是肚子里有,不愿说;迎春是心里根本就没有,想说也说不出来。全书中迎春只在元春省亲时在贵妃的要求下题了一匾一诗,匾额是:“旷景怡情”,诗的内容是:“园成景备特精奇,奉命羞题额旷怡.谁信世间有此境,游来宁不畅神思。”细细品味总觉得过于平庸,缺少灵秀之气,因为缺乏做诗的兴趣和才情,所以在第37回秋爽结社,蘅芜拟题这一回中,众姐妹都酣畅淋漓地发挥才情做诗,而迎春安心地做副社长,为大家出题限韵,元春出灯谜,只有迎春与贾环猜不出答案。金鸳鸯三宣牙牌令,只有她错韵。

(三)木的行为:迎春对人和事没有独立的感受和判断,只是当别人要求她时,她会按照要求去做。但是根据自己的独立判断做出行动,迎春是缺乏这个能力的。既不能像探春那样当众给王夫人解围,又不会在抄捡大观园时做出反抗的行为。迎春很少有主动行为,甚至戳一针也不知道嗳呦一声。她不会主动讨好贾母和其他长辈,对姐妹们很少主动沟通交流。

在第73回“懦小姐不问累金风”一事,把迎春的性格描述得淋漓尽致,贾母动怒查赌,查出了三个大头家,其中就有迎春的乳母,贾母要将她们“打四十大板,撵出,总不许再入”,重加裁处。在座的黛、钗、探等求贾母“看二姐姐面上,饶他这次”,贾母未允,迎春亦在座,“只觉没意思”,一言不发。其实贾母是很懂人情世故的,姐妹们帮着求情,说明这事有余地。如果迎春开口,那么贾母未必不给迎春面子。即使不给面子,请求一下也无妨。但迎春小时候形成的人际关系模式这时候束缚了她,对于长辈只有听话,并不懂得提要求,维护自己的利益。而且这件事并没有完。乳母还偷了迎春的累丝金凤去赌博,迎春非但不能惩处,连理都被奴才占去。乳母抱怨因为添了一个人的用度,迎春的月银不够用,她们奴才们添了很多,所以才会拿主子的东西去赌,并且不想赎回。迎春对上畏服,对下不能管束,能力之差,令人扼腕。

受到耻笑时,迎春会使用自我解嘲的方法维持内心的平衡,在第22回猜灯谜只有她和贾环猜错了,她“自为玩笑小事,并不介意”,在累丝金凤一事中,探春因为“惺惺惜惺惺”,要为迎春主持正义时,迎春并不在意,反而说:“多少男人尚且如此,何况我哉?”虽然看上去无欲无求、随遇而安,但这份平淡的背后应是深深的无力感。

二、贾迎春的个性特点是如何形成的

每个人的性格形成都与家庭环境和与父母的关系密切相关。心理学认为性格就是小时候人际关系模式的再现。母婴关系决定人生的起点,孩子通过内化与父母的情感关系学习成长[4]。性格虽然是在后天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但不是个体能决定的,是由父母如何对待你决定的。

(一)缺少爱与关注,被忽视:迎春胆小怕事,缺乏存在感,她在自己小家庭中可有可无的角色特征,变成了她的社会角色特点。人是情感动物,越爱一个人,越希望她生活得好,会照顾到她的精神和物质需要,彼此之间情感淡漠,心理距离越远,在现实世界中越不会得到优待。

迎春是贾府长子贾赦的庶出女儿。贾母偏爱次子贾政,不喜欢贾赦,在第75回贾府中秋家宴上贾赦讲过一个笑话暗中抱怨贾母的偏心。王熙凤等女眷都知道贾母对贾赦的不满,说贾赦胡子一大把还左一个右一个的小老婆收在房中,放着身体不保养。庶出的身份也有些尴尬,从探春的挣扎中就可以看出,庶出这个身份是很被人瞧不起的。而且贾府中加上宝钗、黛玉等亲戚,主子姑娘就不下七八位,各有气质和才华,迎春与她们相比已经黯然失色,只有不断缩小自己,小到可有可无,似乎不存在,变成一个没有自我的人。

(二)缺少肯定,一贯被否定:在整个大家庭中,迎春只是被忽视了,在贾母的领导下大观园中的姐妹们彼此和睦,幸福愉快地生活着,用紫鹃劝黛玉的话说,咱们这里就算是好人家,贾母知书达理,乐善好施,很会享受生活,对孙女们也很疼爱,十个指头还不一般齐,关注多一些少一些也是正常的。但在迎春自己的家庭中,迎春受到的待遇可就不是忽视这么简单了。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小时候的经历对个性的形成起决定作用。迎春小时候应该是和父母一起生活的,长大一些了才到王夫人这边来,这个时候性格已经形成了,想改变也晚了。从《红楼梦》第八十回可知,迎春小时候的生活并不顺心。“我不信我的命就这么不好!从小死了娘,幸而过婶娘这边来,过了几年心净日子,没想到又是这么个结果!”

迎春的家庭是个什么样子的呢?迎春的父亲贾赦是一个酒色之徒,混账霸道,对子女并无多少关心。迎春的生母死得早,嫡母邢夫人秉性愚弱,唯有对银钱十分看重,唯知奉承贾赦以自保。邢夫人并无亲生子女,对非亲生的迎春只是情面上塞责而已。迎春在家庭中受到忽视,没人关注她,在父母眼里就像一个活死人,可有可无,在家庭关系中没有任何分量。更有甚者,小说中父亲贾赦对迎春并没有过关注,母亲邢夫人对迎春尽是否认和指责,邢夫人在婆婆贾母那里没面子,在丈夫贾赦那里没地位,但从来不反省自己,把自己的不满情绪全部转嫁到儿女身上。她每一次和迎春的对话都是指责,向迎春释放自己的情绪垃圾。邢夫人数落迎春:“面活心软,老实无能。”又把她和探春相比:“你的娘比赵姨娘强十倍,你也该比探丫头强才是!怎么反倒不及探丫头的一半!”

人在幼年时,情感状态是一片混沌,在与父母的互动中形成对人和世界的看法,也就是情感产生分化。迎春从小没有得到父母的关心和爱护,情感需求被忽视,父母本身情感也不健康,所以正常的情感没有发展起来,迎春心中的负性情绪积聚太多,导致心理能量无法正常流动,心理发展水平基本就停滞了。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迎春在情感上渐渐不再对父母怀有期待,知道期待也是心伤,索性就不期待了,把心关闭,也就没有心伤了。这既是对生活的绝望,又是对自己的保护,是为了适应环境的一种保护机制。迎春小时候的能力资源等决定了她无力与环境抗争,长大后连抗争的心思和勇气都没有了,最终导致迎春对生活的巨大无力感,缺乏对自己生活的把控能力。这种保护只能适应这种家庭环境,换到另外的环境,迎春的性格弱点使得她成为弱小的羔羊、桌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

(三)没有找到自我,成为自己,缺少灵活性:从心理学角度说,内心的木是因为没有自我造成的。木简单来说就是不知道自己是谁?我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我的价值观是什么?我的人生观是什么?我的友谊观是什么?我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对自己一无所知,毫不敏感,任人摆布。

心理学家温妮科特认为,每个人生来都有一个精神胚胎,这个精神胚胎就是心灵发展的基础,就是我们的心。如果周围是温暖而安全的情感环境,个体就可以看到自己的心,情绪得以健康发展。如果环境冷漠而冷酷,我们的心就会被层层包裹起来,看不到自己的真心,大脑就会充满来自外界的要求,而失去灵活性。

心是创造力的源泉,不仅体现在科技创新、科学发明上,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也需要灵活性和创新。武志红说[2],任何一种才能,真正的核心都是感觉,而不是抽象的智力。缺乏自我感受的人,脑袋就像一个椰子壳,里面塞满了字条。每一张字条都是从父母那里得到的指令,遇到事情时,如果和指令相符,就会反应比较快;但如果迟迟找不到合适的字条,就会显得很”木”。一个人如果完全被外界环境左右,由外部评价决定个体的价值,这个人就叫没有自我,外在表现就是木。

三、贾迎春的命运是必然的吗

迎春的心理环境是非常不安全的,她性格懦弱,缺乏处事能力,胆小怕事。恐惧是人的基本情绪之一。刚生下来的婴儿非常弱小,需要完全依靠父母的照料才能生存下来,如果父母不能很好地照顾她,被抛弃的恐惧感会时时笼罩着她。

迎春的成长过程缺少关注,她的需要没有被看到,她的生命没有被尊重,因此形成了她的性格。但是这种悲剧并没有结束,从小没有被当做一个人看待,长大后父亲又把她当成了还债的工具。成为父亲生活中的一个棋子,为了父亲在生活中的赢任意摆布。这种悲剧看似偶然,实则必然。更加悲剧的是迎春对自己的命运毫无知觉,向往着幸福,却不知她的命运不是这种不幸,就是另外一种不幸,总之和幸福无缘。

贾迎春怎样改变自己的命运?自我改变意愿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才是最好的救赎。当她能够看清自己的生活环境,并对自己的能力有信心,然后对父母的安排能够以死抗争时,她的命运才会掌握在自己手里。或者,迎春嫁给一个好的丈夫,而不是中山狼这样的畜生,珍惜她,给她情感的温暖,就能慢慢找到自我,从心理上独立起来,可以幸福地生活。但这种期望的实现很困难,不仅因为这么成熟深沉的爱可遇而不可求,还因为满足一个成年人童年未满足的愿望是一件很困难的事。

[1]宋百灵.贾迎春的“二木头性格分析”[J].现代语文,2015,12:21-24.

[2]武志红.你就是答案—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M].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2:23-24.

[3]唐都都.你的容貌,就是生活待你的样子[EB/O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b350cd1f0102w8r8.html.

[4]李雪.当我遇见一个人—母婴关系决定孩子的一切[M].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4.

猜你喜欢
贾母迎春性格
贾母的品位
迎春
猫的性格爪知道
论荣国府演《八义记》八出和贾母对“热闹戏”的态度
跟贾母学养生哲学
何迎春
让我们携手迎春
贾母并非真心喜欢鸳鸯
你的性格像《哆啦A梦》中的谁
性格描绘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