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主义理论视角下徐州市景点公示语的翻译调查分析

2016-03-16 20:39莫亚云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徐州景点文本

李 莉,李 飘,莫亚云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功能主义理论视角下徐州市景点公示语的翻译调查分析

李 莉,李 飘,莫亚云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景点公示语是宣传城市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城市国际化的程度越来越高,公示语的翻译显得尤为重要。然而通过对历史文化名城徐州市各旅游景点公示语进行调查发现,在其景点公示语的翻译方面仍存在着诸多误差现象。本研究根据功能翻译理论,对收集的英译实例进行了分析,发现其翻译失误主要表现为语言、语用及文化方面。公示语的翻译必须按照目的、连贯和忠实法则。规范的公示语翻译能更好地突显城市文化底蕴,推动城市旅游业的发展。

功能翻译理论; 景点公示语; 翻译失误

引言

徐州地处苏鲁豫皖四省接壤之处,素来有“五省通衢”之称。其自然资源丰富,历史文化悠久,被称为帝王之乡、汉高祖刘邦的故乡、两汉文化的发源地,拥有很多值得一看的古文化遗迹及旅游景点,如狮子山楚王陵、龟山汉墓、徐州博物馆、云龙山、云龙湖等等。然而目前很多人对徐州仍然停留在 “煤炭工业基地” “交通枢纽”的印象。如何挖掘、塑造、宣传徐州现有的旅游资源,使其具有更好更现代化的城市旅游形象, 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城市旅游形象是指城市内部公众和外部旅游者对城市旅游产品和服务的总的看法或评价[1]。“良好的城市旅游形象对一个城市的旅游发展来说是一种无形资产, 对内能够激发城市居民的自豪感、认同感和凝聚力, 促进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健康发展;对外可以增强城市旅游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保持和拓展客源市场, 增强城市的竞争力。 而景点的公示语对于一个城市的旅游形象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作用。”[2]

1 公示语翻译

公示语即“公开和面对公众, 告示、指示、提示、显示、警示、标示与其生活、生产、生命、生态休戚相关的文字及图形信息。”[3]我们身边随处可见各种公示语如广告牌、路标、公益宣传语、旅游景点标识、简介等等。“在公共场所张贴的旨在为一般公众和特殊群体提供提示、警示、告示等帮助的服务性语言标识,它属于社会管理用语范畴,在世界各民族的社会、文化、经济发展进程中都发挥着规范、协调、保障、稳定的功能机制。”[4]

而公示语的翻译,是一个城市对外宣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旅游业发展能够起到推动作用。“由于公示语在公众和旅游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对公示语的任何歧义、误解、滥用都会导致不良后果。只有认真探讨英语公示语的功能意义和语言风格, 才能真正准确发挥英语公示语在我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城市国际化进程中的积极作用。”[5]公示语英译在一个城市国际化进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恰当得体的公示语翻译可以为游客尤其是海外游客提供极大的便利,从而提高一个城市的整体形象。徐州是苏北最大的城市,也是淮海经济圈的中心城市,每年有一定数量的海外游客来参观游览,因此,在当前发展的新形势下,为了实现城市的持续发展,应该重视景点公示语的翻译,如此才能加快提升城市的文化软实力,推动本市的旅游业持续发展。

2 功能主义理论与公示语的翻译

德国的功能主义翻译理论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先后由赖斯(Katharina Reiss)、弗米尔(Hans Vermeer) 、曼塔利(Justa Holz Mattari) 和诺德(Christiane Nord)创立、发展、完善。该理论开拓了翻译研究领域,为应用翻译研究提供了新思路。文本功能理论是该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赖斯把文本类型、功能及翻译方法联系起来,提出三种文本类型:“信息(informative)文本”“表情(expressive)文本”“操作(operative)文本又称感染型文本”。“信息型文本翻译时应以简朴明了的白话文传递与原文相同的概念与信息。表情型文本的翻译应采用仿效法, 以使译文忠实于原作者或原文。翻译感染型文本时, 可用编译或适应性的方法以达到感染读者的目的”。[6]

除了德国的功能学派之外,英国翻译理论家纽马克也在翻译理论中将语言功能与翻译结合起来。在莱斯的三类文本的基础上,重新将文本体裁划分为:表达型文本、信息型文本、呼唤型文本。同时纽马克还根据以上的三种文本类型提出了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的翻译原则,不同的文本适用不同的翻译方法。[7]功能主义翻译理论的核心理论是由弗米尔和诺德提出的目的论,其核心理念是“目的决定手段 ”,即“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他们认为翻译是一种交际行为,翻译策略必须根据翻译目的来确定。翻译要遵循的首要法则是目的法则:翻译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其次是语内连贯法则,即译文必须符合目的语读者的表达习惯;再次是忠实法则也叫语际连贯法则,即译文应该忠实于原文。功能主义目的解除了翻译过程中原文和作者的中心地位,突出了译文受众的重要性,而译者也可以译文的功能目的为出发点,具有更多的灵活性,可以更好地发挥其主体作用。

“公示语是一种以社会公众为直接对话对象的文本形式,其直接目的是通过信息传达引起读者注意,促使读者按照文本的预期意图,采取行动,实现它指示、提示、警示、告示等语言功能。”根据语言和应用特征,公示语属于感召型文本。[8]该文本类型的核心层是读者,突出的是信息的传递效果以及读者和文本的情感呼应。“决定翻译目的的最重要因素便是受众——译文的接受者,他们有自己的文化背景知识、对译文的期待以及实际需求。”[9]因此,为了实现这类文本的感召和呼唤功能,译者应该时刻考虑到译文读者的欣赏习惯和心里期待,使用它们所熟悉的语言表达形式,以获得译文的预期效果。根据目的论,公示语的翻译主要目的是为了让目标语读者完整,无障碍的理解原语所要传达的主要信息,作为景区的公示语英译主要目的是为外国游客提供有用的信息,激发他们的游览兴趣, 由此可见,功能翻译理论非常适用于指导公示语的翻译。

3 徐州市的景点公示语翻译个案分析

徐州市位于苏北地区,古称彭城,具有四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因此可被称为国家历史名城之一。徐州市的旅游景点特点较为分明,有自然风光景点、两汉文化景点以及红色文化景点,旅游资源较为丰富,其中一些建筑类古迹及人文景观都具有一定的国际吸引力。旅游景点的公示语主要包括景区服务类、警示类以及公益号召类等等。景区公示语翻译貌似简单,但实际上涉及面很广,其中有可能涉及到语言、文化、历史、政治、经济等区域,对于译者要求并非想象中那么简单。 那么徐州市的这些景点的公示语翻译质量如何,是否简洁明了、正式规范,能否给目的语读者传达有效的信息呢?针对这个问题,本课题组成员对市区的一些景点进行了调查,收集了大量的景点公示语翻译图片资料,并对这些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发现这些景点公示语的翻译虽然大部分比较规范正确,但仍然有一些地方的翻译存在误差,主要有以下几类问题:

3.1 语言方面的错误

语言方面的错误包括拼写错误、语法错误以及用词不当造成的翻译误差。拼写准确是传递信息的基本要求,然而拼写错误在公示语翻译中却很常见。这类公示语的英译失误非常明显,负面影响也非常严重。拼写错误可能是由于译者的笔误,也或许是制作印刷公示牌的工作人员粗心大意造成的。原以为徐州市的经济发展相对来讲已经是走在江苏省的前列,文化发展也应是同步,因此不会出现过多的语言错误。但经过考察,却出乎意料的发现有许多语言错误。限于篇幅原因,这里只挑一些典型的案例进行分析。

例1:楚王陵景区的一块公示语标牌“徐州汉文化景区简介”,翻译成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Scenery Ares”,其中“Ares”拼写错误,应该是想写 “Area”,此外,介词to,冠词the 首字母也没必要大写。

例2:淮海纪念馆里有一则公示语“小心地滑”,对应为 “Beware of wetf loor”,其中floor 的首字母被分到和前一个单词一起,这种错误显得很低级,有可能是排版时粗心大意导致,但明显没有认真核对,给人以随意粗制的感觉,如果工作人员稍微留意一下,甚至在印刷后发现错误能及时纠正,更换,就能够避免这一现象的出现,这看似一个小小的错误,却有可能使游客对于景区的印象大打折扣。

例3:徐州彭祖园内有一块广告牌,目的是宣传徐州的汉文化,上面有楚王陵、汉兵马俑、汉画像石的配图,然而后两者的翻译却是“Hand Terracotta and Horses” “Hand Stone Reliefs”, “汉”的音译“Han”全部拼写成了 “Hand”,这种宣传广告牌赫然出现此类错误,让人深表遗憾。

例4:淮海纪念馆里有一个非常醒目的牌子,大字写着“解放军的后勤保障”,下面一行翻译为“PLA's Logistics snpport”,其中很明显的单词“snpport”中字母“n”应该是字母“u”,构成单词“support”,保障、支持的意思。

例5:淮塔园林里一块公示语牌子写着“办公区域,游客止步”翻译成 “The working areaturistas”。 首先,后两个单词被连体成一个单词,首字母没有大写,“turistas”使用也不准确,虽然此单词有游客止步的意思,但是很少用在公示语翻译当中,由美国约翰·斯托克韦尔导演的恐怖电影“丛林噩梦 ”原版名称就是“Touristas”。 其实这个地方只要用“Staff only”足矣,游客便可以理解这个区域只有员工才可以进去。办公区域“Working Area”没有必要译出。

公示语翻译中还常存在语法错误,如词性误用、主谓不一致、动宾搭配不准确、介宾搭配有误,单复数错用等。这些错误也严重影响了公示语语义的准确传达。

例6:在楚王陵景区,楚王幕室里有很多耳室,被翻译为ala,此单词网络解释本意为昆虫的“翼、翅”,不管从词形还是词意来讲,选择这个词都很贴切,但是可惜的是凡是复数形式,全部写成“ alas”,而实际上这个词的复数形式属于不规则变化,应该是“alae”,而不是想当然的直接加s;“alas” 为感叹词“ 哎呀、呜呼”之意。这显然是跟译者水平有关,而且译者也没有谨慎的态度才导致这种错误。

例7:泉山森林公园景区内一则公示语“进入自然保护区,严禁惊扰、捕猎野生动物”翻译成“Enter into the nature reserve,do not disturb or hunt the wild animals”。 此句属于动宾搭配不准确。其中“进入”翻译为“enter into”,enter可以作及物动词使用,直接用enter加宾语即可表达其意,不需要介词into。但实际上这里是否需要逐字译出呢?笔者认为前半句只要标明“Nature Reserve”即可,进入可以省略不译。

例8:泉山森林公园内另一则公示语“禁止进入,践踏草坪”,被译为 “Prohibited from entering,trample on the floor”此处翻译语法混乱,前半句可理解为禁止入内,而中间用逗号隔开,后半句也应该也是禁止践踏草坪的意思,从英语语法结构来看,trample也应该是前半句里介词from 的宾语,理应去掉中间的逗号加上一个and或者&符号,而单词trample也应该使用ing的形式,否则给读者的信息就会发生变化,意思是要游客去践踏草坪,这显然脱离了原语的目的与功能。当然此处还有涉及到其语用功能的错误,原文想表达目的主要是告诫游客不要践踏草坪,简单使用“Keep off the Grass”即可。

3.2 语用方面的误差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母语的影响,在翻译中显示出汉语思维和文化痕迹。 尤其是遇到一些中国特色的公示语翻译时,过于追求文字形式对等,而忽略了原语功能。英国语言学家托马斯首次提出“语用失误”,主要表现为说话方式不妥,或者不符合特定语言和文化的表达习惯,或者说话不合时宜等。[10]语用失误是译者背离了功能主义目的论的翻译法则,缺乏以接受者为中心的意识,忽略了目的语文化或思维方式的差异,而导致译文的表达与接受者的语言习惯或思维方式不吻合,最终导致无法实现译文的交际目的,不能取得预期效果。其特征之一是没有拼写和语法错误,貌似正确,但却没有真正的传达原语信息。这类误译大多是译者翻译时不自觉地受到母语负迁移的影响而造成错误,包括逐字翻译、中式英语等。

例9:在云龙湖景区的这样一则公示语“青草依依,请您爱惜”翻译为:“Balmy grass is so green, careful step is so sweet”。中文文字对仗,词尾押韵,但翻译成英文时为了过于追求这种形式上的对等,反而显得啰嗦,也并没有表达出原语的语言功能,其实这句公示语的目的就是希望游客爱护花草,不要践踏花草而已,用约定俗成地翻译“Keep off the Grass”即可。

例10:狮子山楚王陵墓有一尊楚王的半身雕像,雕像下面是对于它的介绍“这座雕像是根据出土的楚王遗骨复原而成的…”翻译为:“Using the remaining bones of the king, experts preserved the statue of the king…”这句翻译字面能够对应,在语法上动词using的逻辑主语为后半句experts。但仔细阅读这句英文翻译给读者传达的信息是“专家用楚王剩下的骨头,保存了他的雕像”这让读者不禁产生误解,雕像到底是使用了什么材料?这与原文的意思可以说是大相径庭,汉语思维导致译文脱离了原文想要表达的目的,产生了歧义,误导了目的语读者。

例11:在云龙湖边,有很多提示游客要小心落水的公示语,被翻译成 “Caution: Risk of falling into water”, 此翻译看似没有错误,逐字对应,但却忽略了原文的感召警示的语用功能,此则公示语目的在于提醒游客水深危险,可以打破原文的字面限制,使用“Deep Water”或者 “Caution: Deep Water”即可。

例12:彭园内有一则公示语“人人除陋习,人人讲文明”被翻译成“Everyone get rid of bad habit Everyone speak civilization ”这句也是比较具有中国特色的感召性公示语,在英语里并没有对应的翻译,非要逐字翻译的话,首先有语法错误,everyone作主语时,谓语动词应该使用第三人称单数形式,“陋习”这里翻译成bad habit,复数形式habits应该更符合逻辑;其次“讲文明”,无论如何不应该翻译成“speak civilization”,“讲”这里应该是“注重,注意”的意思,而不可能用 “speak”一词来翻译。这里也是由于汉语思维和文化所导致的语用误差。

除此之外,在彭园内还发现有很多类似的公示语翻译。

例13: “文明素质高一分,景观美丽多一分”被译为“A little more civilized quality, the scenery is more beautiful”。

例14:“用你的文明举止,共创美丽环境”被译为“Use your civilized behavior, together to create beautiful environment”。

例15:“文明始于足下,美德就在身边“被译为“The civilization begins from the foot, virtues in side ”。

例16:“青青一小草, 需您万般怜”被译为“GREEN GRASS IN A NEED YOU PITY”。

以上这些例子皆是很明显的逐字翻译,虽然单词能够对应,却让人感觉到明显的汉语思维,译者没有从目标语读者的角度出发,忽视了两种语言习惯和思维方式的差异,没有考虑到这些公示语的语用功能,违背了功能主义目的论中以目的为首的原则。汉语词汇丰富,有时辞藻华丽讲究美感,其中有很多富有渲染性的感召性语言,译者没必要逐字对应翻译,而应基于功能目的论的理论,仔细推敲其语用意图,然后根据目的语受众的语言习惯和思维方式把原文中所包含的语用意图简洁准确地传达出来即可。

3.3 文化方面的误差

一个民族经过漫长的发展后,会很自然地形成其特有的民族文化心理。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往往受到本族文化的影响,习惯于从本族文化去解读其它文化,而这样就极有可能产生文化翻译误差。文化上的翻译误差涉及的问题是,译文中的规范是否转化成适应目标语的文化。徐州以两汉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著称,因此景区的公示语翻译也自然会涉及到文化词汇的翻译。

例17: 彭园内一则宣传汉文化的大幅广告牌上有楚王陵及其配图,对于楚王陵的翻译是 “Chu Prince Mausoleum”。 众所周知,徐州狮子山楚王陵是西汉早期分封在徐州的第三代楚王——刘戊的陵墓,汉高祖刘邦四弟楚元王刘交之孙,楚夷王刘郢客之子,西汉诸侯国楚国第三任王。而prince在柯林斯词典里的英文释义是“A prince is a male member of a royal family, especially the son of the king or queen of a country”即王室的男性成员,尤其是指一个国家国王或者女王的儿子。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王子具有皇室的血统,具有继承的可能性,但不一定会成为王,这显然与楚王的身份不相符,他已经是被分封在徐州的王了,因此,被称为Chu King或者the King of Chu应该更贴切。而实际上在楚王陵景区,楚王的翻译的确是Chu King,那么此处与其他处的翻译也没有统一起来。这貌似属于两个词的区别,实际上却反应了文化方面的误差。

例18:徐州博物馆内一则介绍“汉楚王师(汉代兵器)”的信息型公示语。其中第一句话是“汉代徐州为显赫的刘氏封国”被译为“Xuzhou in Han dynasty was a eminent country of Liu”,本案例中首先有冠词用错。此外,这里的“刘氏封国”被翻译为“country of Liu”,country的使用还有待商榷。首先来看一下Country 的释义:在维基百科网站上的解释为 “A country is a region that is identified as a distinct entity in political geography. A country may be an independent sovereign state or one that is occupied by another state.” 从政治角度来讲,国家被认为是一个截然不同的政治实体,一个国家可能拥有独立的主权,也可能被另一个国家占领着;百度百科的解释:国家是由国土、人民(民族)、文化和政府四个要素组成的,国家也是政治地理学名词。从广义的角度,国家是指拥有共同的语言、文化、种族、血统、领土、政府或者历史的社会群体。封国是一种制度,在我国西周时期即有,只是那时叫做分封制,是在地方上分封同姓的王族到地方上做诸侯,封国和郡县制度统称为郡国制,在西汉建立之时,由于同姓较少,所以把同姓的王族分封到地方,封国是朝廷的依靠力量,但常常会与朝廷作对。古代,封国之所以会形成,是由于统治者要维护自己的统治,因而要把自己的亲信安置在重要位置,从而保证自己的统治权威不会丧失。因此,封国并不是一个独立主权的国家,用country来翻译不够贴切,而英语里另一个词汇“state(国家,州)”在维基百科中解释为 “an organized community living under a single political structure and government, sovereign or constituent”。因此,根据历史,西汉时期,徐州是诸侯国楚国的封地,语义上应该是使用“state”,也可以使用“vassal state”, vassal 本意为“诸侯,封臣”,这样比较符合这个词汇的文化内涵,也能够符合目的语读者的思维习惯。

例19:徐州淮海战役纪念塔园林内一指示牌上标识“双拥路”,翻译为“double pavilion”,只看英语,double是双重的、两倍的意思,那么这个英文翻译就是“双重亭子”之意,这让人感到费解,双重的亭子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如果是两层的,也应该是a two-storey pavilion。这里显然不是原文的本意,笔者查阅了“双拥”一词的内涵是 “地方拥军优属,军队拥政爱民”, “双拥”工作是抗日战争时期首先在延安兴起的。因此,可以说“双拥”是一个非常具有中国特色文化概念的词汇,在英文里完全没有对应的词汇,如果非要翻译的话,“拥”是拥护的意思,可以用 “support, advocacy”, 但其实也不是很贴切,笔者认为倒不如异化的方式直接用拼音代替,翻译为 “Shuangyong Road”不会引起歧义。

对于这种文化缺失类型的翻译,在英语中找不到对应或相似的说法,属于中国特有的,那就要进行创造性翻译,但这时候仍然必须遵循英语的表达习惯,切不可机械操作进行对号入座的望文生义翻译。

[1] 陈玉英.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形象浅析[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1,(3):54.

[2] 滕春惠.徐州市城市旅游形象设计[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3):57.

[3]吕和发.公示语的功能特点与汉英翻译研究[J].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 2005(2):21-26.

[4] 谢建平.功能语境与专门用途英语语篇翻译研究[M].杭州: 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5] 吕和发.公示语的汉英翻译 [J]. 中国科技翻译,2007,(1):38-40.

[6] 张美芳.文本类型理论及其对翻译研究的启示[J].中国翻译,2009,(5):55-58.

[7] 廖七一.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探索 [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

[8] 曾倩,曹斌. 翻译目的论视域下的公示语翻译[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3,(9):178-179.

[9] 张美芳,王克非.译有所为——功能翻译理论阐释[M].北京:外语教学研究出版社,2005:14-15.

[10] Thomas, J. Cross-cultural pragmatic failure [J]. Applied linguistics,1983,(4):91-112.

(责任编辑:高 曼)

10.3969/j.issn.1009-2080.2016.05.025

2016-08-30

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徐州市旅游景点公示语英文翻译的调查与研究”(20150849027H)。

李莉(1978-),女,江苏徐州人,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讲师,硕士。

H315.9

A

1009-2080(2016)05-0097-05

猜你喜欢
徐州景点文本
疫散待春回
爆笑三国 第三回 三让徐州
徐州过年纪实
苏翠2号梨在徐州的引种表现及配套栽培技术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打卡名校景点——那些必去朝圣的大学景点
英格兰十大怪异景点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没有景点 只是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