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被“爱美之心”冲昏头脑

2016-03-16 01:17蔡景光李渤
法庭内外 2016年2期
关键词:李女士张女士刘先生

文/蔡景光 李渤



莫被“爱美之心”冲昏头脑

文/蔡景光李渤

爱美之心人人皆有,随着医学美容科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时尚男女选择通过医学美容方式改变自身形象。近日,网上一则“媒体揭微整形黑幕:4天成微整形医生”引发社会公众对整容行业乱象的关注。鉴于医疗美容行业鱼龙混杂、患者处于信息弱势、医学美容存在一定医疗风险,核查资质、充分咨询、明晰风险并理智选择才能最大程度地避免“整容变毁容”的悲剧。

(一)行医资质须核查

案例:李女士与甲美容机构法人代表王某系朋友关系,经王某介绍,李女士选择在该机构接受面部整容手术,但双方未签订书面合同。随后,李女士接受手术并支付医疗费10万元,但未能提供消费票据。几个月后,李女士发觉面部有红肿发炎情况,经鉴定,其面部瘢痕已构成10级伤残。就以上情况,李女士提供通话录音、手机短信、银行流水等作为佐证向法院起诉。经查,甲美容机构不具备《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主刀医师亦无执业医师资质。

【法官析法】因李女士未能提供书面合同及消费票据,双方就李女士是否接受过甲美容机构的服务产生了争议。李女士提供的录音及手机短信联系对象为王某,内容系李女士就整容不成功与王某发生争执,结合银行流水账单、王某系甲机构法人代表身份等情况,可以认定甲机构为李女士提供了医疗美容服务。因甲机构无实施医疗美容科目的资质,其行为存在过错,故对李女士的损失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法官提示】根据《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凡是开展医疗美容服务的机构,必须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且在核准的诊疗范围内提供服务;医疗美容医师必须具有执业医师资格,外籍医师应持有《外国医师短期行医许可证》。因此,消费者选择美容医疗机构时,应首先查看医疗机构和医生的相关资质证书,并仔细核对核准项目及证书有效期,切莫因为人情或贪图便宜而疏忽大意,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此外,消费者接受医疗美容服务前,应当与美容机构签订书面合同,列明消费科目、主刀医生、违约责任等情况,并及时索要加盖该机构公章的消费票据,以免产生纠纷后“有理说不清”。

(二)诊疗信息先问清

案例:张女士做硅胶隆鼻后两年,自觉鼻形不满意,到乙医院门诊咨询。门诊医生认为李女士的鼻形有问题,并建议通过手术把硅胶换成膨体填充,可以使鼻形更完美。术后张女士却发现,鼻子较术前整体向左偏斜。张女士要求通过再次手术予以调整,却被告知因为膨体材料特性,短时间内不能再次手术。张女士多方咨询后发现,在手术中直接置换假体会增加手术失败的风险。张女士认为乙医院未尽到告知义务,致使其做出错误选择,要求乙医院承担赔偿责任。乙医院主张术前提供风险告知书,已尽提示义务。经鉴定,乙医院在术前手术知情同意书中告知不到位、不详细,存在医疗过失。

【法官析法】本案中,双方就乙医院是否尽到告知义务产生纠纷。张女士与乙医院系医疗服务合同关系。医疗服务合同有别于一般民事合同,双方掌握信息程度不对等。医疗机构作为信息强势一方,有义务将采取的医疗措施的名称、所能达到的美容效果以及医疗风险向患者进行充分的告知。现乙医疗机构提供的术前知情同意书内容过于笼统,对于手术风险告知不到位,其诊疗行为存在过错,与张女士现况有因果关系,故对张女士的损失应承担赔偿责任。

【法官提示】医学美容领域的告知义务合理范畴属医学专业判断,在审判实践中往往需要经司法鉴定才能判断,一旦发生纠纷,维权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较高。本案中张女士的诉求虽然获得法院支持,容貌损失却难以通过经济手段予以弥补。消费者选择诊疗项目前,应尽量通过多渠道详细了解该项目的实际效果和风险情况,避免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三)医疗风险有准备

案例:刘先生多年前因前额手术留下疤痕,为面部美观,选择到丙医院进行额骨凹陷矫正术。术后,刘先生出现头皮血肿并发症,丙医院随即进行了血肿治疗。现刘先生头部原凹陷四周出现轻微脱发并存在冠状疤痕。刘先生认为疤痕过于明显,未能实现手术目的,丙医院存在医疗过错。丙医院对此不予认可,主张对于并发症及恢复情况不佳等风险已尽告知义务,刘先生额部疤痕大小与其自身体质有关。

【法官析法】本案中,双方就丙医院是否存在过错产生争议。受现有技术及患者自体差异性限制,在医院方履行充分的告知义务及在现有技术规范内正确开展诊疗活动的情况下,患者在正常风险范围内承担损害后果。经查,丙医院已在手术同意书中告知可能存在皮下血肿、术后出现疤痕等风险,刘先生亦签字确认;皮下血肿系该手术的常见并发症,现有技术不能避免;疤痕恢复情况与刘先生自身体质有关,故丙医院无过错,刘先生的主张未获支持。

【法官提示】根据《侵权责任法》第54条之规定,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仅在有过错的情况下承担侵权责任。由于现有技术的限制和人类自体差异,医疗美容手段所采取的伤害性或侵入性手段存在不可避免的系统风险。这种风险不能归责于医疗机构,只能由患者承担。因此,消费者在选择接受手术前应对风险大小进行充分的评估,理性选择是否接受手术。

责任编辑/郑洁

经法视点

猜你喜欢
李女士张女士刘先生
女子用按摩仪减肥把肾都压扁了
张女士的婚姻困扰哪里来?
旧事
投 宿
和张女士的小日子
花19万想买通“阎王”为女儿续命 “神婆”说“阎王爷”登记错了
擦玻璃
父子间的硝烟
申请信用卡贷款装修房屋常州一女子被骗1万元
男子出轨后满怀愧疚 事后发现妻子红杏也出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