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校企融合探索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之路

2016-03-17 03:46昆明学院校长
中国科技产业 2016年1期
关键词:应用型办学校企

昆明学院校长 何 华

加强校企融合探索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之路

昆明学院校长 何 华

昆明学院校长 何 华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创新驱动等发展战略的实施,人才供给与需求关系也发生了深刻变化,高等教育结构调整、部分高校应用型转型发展势在必行。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指出,要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三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应用型高校的定位,指明了应用型高校发展的路径和任务,给应用型高校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作为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建立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昆明学院在“十二五”期间就确立了地方性综合性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定位,致力于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思想品德优,理论基础实,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上手快,后劲足,能创新”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把特色发展作为学校的基本战略选择,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路径。

结合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立足地方经济社会产业转型升级和应用型高校转型的需求,昆明学院对深化应用型本科高校办学有了一些新的探索与思考。一是立足大学之本,固牢应用型高校定位。应用型高校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开展技能培训,而是要让学生在大学期间感受大学精神、大学文化的熏陶,培养理想、自由、求真、创新的精神。二是瞄准产业链,调整优化专业,构建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应用型专业群。紧抓国家、省、市经济发展战略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在加强和改造传统学科专业建设的基础上,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所需的新专业,培养同一专业不同技能特色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三是开门办学,建立二级学院理事会制度。通过学习和融合,让学校具有开放的理念和国际化发展的视野,吸引社会各界乃至全球优秀校企参与合作办学、合作治理;鼓励二级学院面向社会开放办学,建立二级学院理事会制度,让理事单位直接向相关学院或专业有针对性的投入资金、资产、人才等教育资源,直接参与学院的发展规划、学科建设、专业设置、人才培养、产学研合作与科技成果转化。四是定位校企融合,重塑理论、实践、创新教育融合教学体系。积极构建“体系+平台”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实验实训教学环节;通过与企业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把知识传授为主的学校教育与一线生产实践、科技创新、管理服务紧密结合,构建校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五是创新工作模式,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制定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从人才培养观念大讨论入手,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推进政产学研协同育人,完善资金支持和政策保障体系等7项工作积极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六是基地+智库+平台,直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主动对接地方政府,瞄准一线劳动者技术提升、技能深化、职业转化、特别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融入城市急需技术技能培训需求,建成地方政府、行业企业信赖的一线技术技能人才的继续教育基地、应用型智库和高新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促进先进技术创新、转移和应用。

在“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国家战略实施的大背景下,在国家及地方政府相继出台的配套政策和社会各方的大力支持下,应用型办学必将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春天。

猜你喜欢
应用型办学校企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园林生态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校企合作对于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探索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
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学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