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民主对民主政治发展的影响

2016-03-17 02:09廖小霞
梧州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民主政治影响

廖小霞

(广西师范大学 政治与行政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6)

论网络民主对民主政治发展的影响

廖小霞

(广西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广西桂林541006)

[摘要]网络民主犹如一把“双刃剑”,在促进民主政治发展的同时,也存在某些不可忽视的威胁。一方面,网络民主弥补传统民主形式的不足,复兴直接民主思想;搭建公众与政府对话的桥梁,加强公共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拓宽民主监督的渠道,开创反腐新途径。另一方面,网络民主也有可能引发情绪性民主,导致政治不稳定;导致贫富阶层参政水平分化,扩大民主鸿沟;还可能被上层统治集团控制,成为控制社会的新型专制宣传工具。因此,需要从提高公民的网络素质、普及网络使用率和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建设这三方面入手来弥补网络民主的缺陷。

[关键词]网络民主;民主政治;影响

2015年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国家领导人对互联网的高度重视意味着我国互联网的发展进入全新的阶段。与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通讯、互联网+商贸、互联网+工业等一样,互联网+民主政治也在茁壮成长着,并给政治生态的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变化。本文从网络民主的概念入手,着重探索网络民主对我国民主政治发展带来的双重影响,并针对网络民主带来的消极影响提出可行性的建议措施。

一、网络民主的涵义

(一)网络民主的内涵

网络民主,顾名思义是指以互联网络为媒介的民主形式。对于网络民主一词的具体内涵,国内外学者给出了不同的看法。1995年,美国学者马克斯·劳卡首次提出“网络民主”一词,并认为“网络民主是公民借助网络技术,通过网络公共领域加强和巩固民主的过程。”[1]斯蒂文·克里弗特曾这样界定电子民主:“电子民主意味着在今天的代议民主中通过互联网、移动通讯和其他技术进行的更多的和更积极的公民参与,也包括公民以更为直接的形式参与到公共事务中来。”[2]48在我国,赵春丽认为,“网络民主是以发达的信息与通讯技术尤其是以互联网络为运作和参与的平台,各种民主主体利用互联网来影响民主进程、参与政府决策、改进民主运作、完善民主治理的一种新型参与式民主形式。”[2]49-50郭小安在其《网络民主的可能即限度》一书中指出:“所谓网络民主,是政治主体借助网络技术,以政治互动为主要形式,以网络空间为载体,培育、强化和完善民主的过程”[3]虽然国内外学者对网络民主的定义不尽一致,但是大致都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强调互联网络技术与现有民主形式的结合,如电子投票、电子政府、网络选举等。第二,注重网络民主的定位问题,将它视为对传统民主的一种补充和完善,而不是代替,强化直接民主和参与民主。第三,关注网络民主孕育产生的新的民主形式,如电子协商对话、在线民主、在线政治等。

(二)网络民主的基本特征

了解网络民主的特征有助于深入把握其内涵。基于互联网络固有的方便快捷、虚拟性、开放性等特征,网络民主在实践主体、实践途径、实践过程等方面也具备这些特征。

1.实践主体和实践途径:虚拟性

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介强调参与主体身份的真实性,以互联网为媒介的网络民主则相反,具有明显的虚拟性。这种虚拟性主要表现在参与主体的身份和参与渠道两个方面。首先,网络民主的主体是“网民”,常以网名、昵称等符号作为身份参与网络活动,彼此之间不知道对方的真实身份,具有很强的匿名性。其次,在网络参与渠道方面,与现实社会中的固定渠道,如居委会、街道办事处、政府机构等不同,网民主要通过各种网络软件,如论坛、QQ、微博、贴吧等虚拟途径,并借助图片、声音等介质参与政治活动。这是由互联网自身特点带来的网络民主的虚拟性。

2.实践内容:开放性和包容性

网络民主打破报纸、广播等传统媒介版面空间少、节目时间段短的局限性,依托互联网为载体,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无时间和空间限制并且可以畅所欲言的平台。在网络上,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发表对某一事件的看法和评论,不受别人的阻挠和约束。为此,网络也逐渐成为人们歌颂社会美好事物和揭露、批判丑陋事物的主要途径。近些年来,人们参与网络热点事件的热情高涨。人们对时事热点的关注往往折射出纷繁多样的意见和不同的心声。

3.实践过程:直接性和双向互动性

传统媒介具有间接性、单向性和缺乏互动性等缺陷,无法满足每一位公民发表言论和参与政治的欲望,大部分公众成为“被接受言论”角色的扮演者。网络民主则跨越了媒体的“把关”和“再加工”,开启了直接“广场式言论”的互动模式。在网络平台上,公众不仅能获得各方面的信息,而且能直接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态度,实现了“自己为自己代言”的愿望。政府领导人也可通过新华网与民众在线交流,倾听民众的利益需求和心声,有针对性地为人民排忧解难,开创了“精英”与“草根”合唱的时代。

二、网络民主对民主政治发展的积极影响

互联网为民主政治开辟了一条崭新的渠道,在公民参与、政府决策、社会监督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促进了民主政治向前发展。

(一)弥补传统民主形式的不足,复兴直接民主思想

民主的本质在于人民当家作主。在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信访制度、听证会等民主形式对公民参政议政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这些传统的民主形式存在涉及人群范围狭窄、中间繁琐环节过多、时间和金钱成本高等不足。网络民主的诞生恰好弥补了这些缺陷,为更好地发扬民主找到了新的途径。

从公民参与的角度来看,网络民主拓宽了民主的广度和深度,复兴直接民主思想。一方面,网络民主为公民提供了更便捷、更高效的参政渠道。只要有网络,人们就可以随时随地关注时事动态,并且通过各种虚拟途径,如论坛、贴吧、微博等渠道直接发表自己的意见看法,为社会建设出谋划策,避免了因环节繁琐、耗时长、成本高带来的民意被曲解、传达不到位等问题。另一方面,网络民主丰富了公民参政的内容。网络时代的到来,让人们意识到民主不再仅仅是选举和投票的事情。从“菜篮子工程”到“晒工资条”,从“最牛钉子户”到“中国梦”,民主意味着不再是“虚假的”,而是触手可及的东西。高效便捷的渠道,加上日益丰富的议题内容不仅激发了公民参政议政的热情,调动了公民直接参政的积极性,而且使民主观念深入人心,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发展。

(二)搭建公众与政府对话的桥梁,加强公共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科学的公共决策是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网络世界犹如一个强大的民间智囊团,广大网民通过网络平台为政府建言献策,推动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公众是公共决策问题的利益诉求者,政府则是公共决策问题的权力运用者,两者只有平等地进行沟通才能保证公共决策的科学性。网络民主作为公众和政府之间平等对话的桥梁,深化着公共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近些年来,关乎国计民生的大政方针、重大决策,各级政府都开启了“网上征求民意”“网络问计”的模式,“两会”期间还开设了专门的网站征求公众意见,倾听民众心声。网络世界卧虎藏龙,网民智慧潜力无穷,往往能传达出最有代表性和最中肯的建言,促进公共决策的科学化。同时,网络民主开放、自由平等的特征进一步巩固了公共决策过程的制度化和透明化,提高公民的知悉权和监督权。诚然,网络民主正以其独特傲然的姿态改变着公共决策的过程,推动公共决策日益科学化和民主化,加快民主政治发展的步伐。

(三)拓宽民主监督的渠道,开创反腐新途径

作为社会的“第五种权力”,网络技术的发展也为民主监督带来了深刻的变化。传统的监督模式容易受到宣传体制、人际关系、版面篇幅等因素的干扰,揭露的案例数目和起到的监督作用都非常有限。网络的兴起,扩大了监督者的来源,调动了监督者的积极性,逐渐成为当前反腐倡廉最有效的方式。它集文字、声音和图像于一体,能够在短时间内对某个人或事有效地形成强大的声势,强而有力地打击渎职腐败现象。

以“表叔”事件为例,2012年8月26日,在陕西省延安市发生的特大“8.26”交通事故中,安监局局长杨达才面带微笑出现事故现场。这一行为引起网友的不满,被“人肉”出其曾在不同场合佩戴不同品牌款式的名表。随后“微笑局长”——“表叔”的名牌手表图片在贴吧、微博、博客等网页兴起一阵狂潮,引起了陕西省纪委的高度关注。最后查实杨达才受贿,拥有巨额来源不明的财产。毫无疑问,在这一过程中,首先起作用的是网民的力量,继而引起社会的关注,强大的网络压力迫使相关部门着手调查。可见,公民在民主监督的过程中不仅是简单的举报和曝光,而且逐步成为政府机关反腐倡廉的“小能手”。

三、网络民主对民主政治发展的消极影响

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正如埃瑟·戴森(Esther Dyson)所说:“数字世界是一片崭新的疆土,既可以释放出难以形容的生产能量,也可能成为恐怖主义者和江湖巨骗的工具,或者是弥天大谎和恶意中伤的大本营。”[4]因此,我们在看到网络民主有利影响的同时,也应意识到其对民主政治发展存在的一些隐患。

(一)网络民主可能引发情绪性民主,导致政治不稳定

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促使公民的参政意识不断提高,但是与之相应的良好的价值观、道德判断力和自我约束力未能同步发展,导致网民在面对丰富繁杂的网络信息时,“往往会迷失其中,无法驾驭和判断消息的真伪。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在思考、分析、执行决策的过程中都可能收到非理性因素的影响。”[5]据有关调查显示,相当数量的网络政治参与是出于跟随大众潮流、个人冲动或者纯粹为了发泄心中不满情绪,严重缺乏公民责任感。这种现象被称为“情绪性民主”。一方面,它让犯罪团伙、恐怖主义等恶意报复社会之人有机可乘。这类人往往抓住公民的心理弱点,借助网络平台发布极端言论、攻击政府,甚至发布虚假消息、谣言等引起公众不安,引发社会动乱。另一方面,当部分民众的利益得到大多数人的肯定,并形成一定的诉求集团或者政治派别时,就可能引发网络群众性事件,降低政府公信力,给执政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如钓鱼岛事件发生后,网民情绪高涨,在网上盲目发起各种抵制日货的呼声,引发了一系列非理性抗议活动,焚烧日本车、袭击日本人等过激行为,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

(二)网络民主可能导致贫富阶层参政水平分化,扩大民主鸿沟

科学技术的发展往往基于一定的社会条件和经济基础,网络技术亦如此。使用网络技术能提高公民的政治参与度,这一命题成立的前提是公民都拥有网络技术。而现实中,网络技术往往属于那些有经济能力的人。有经济能力的人可以享受网络,掌握着丰富的信息资源,轻而易举地实现政治权利。而经济能力低下甚至没有经济能力的人则无法接触网络,无法掌握信息资源,只能被排斥在政治的边缘。由此产生了“信息富人”和“信息穷人”。这就会使贫富阶层参与水平分化,网络最终成为“信息富人”的“娱乐场所”,穷人只能充当其中的观众。民主原本的“一人一票”的原则,会逐渐变成“一美元一票”,无形中加大了富人与穷人在政治参与上的差距,扩大了民主的鸿沟。这种障碍,不仅是信息、参与要素的不对等,还是基于数字技术营造、管理、运用、分享的公民分层[6]。

(三)网络民主还可能被上层统治集团控制,成为控制社会的新型的专制宣传工具

当网络技术成功推动了公民的政治参与时,统治集团总想介入其中,企图使它成为新的专制宣传工具。“如果网络成为一种社会控制的工具,网络民主的发展就不会带来更广泛的民主。”[7]统治集团会千方百计地控制这最先进、最核心的互联网技术,企图垄断政治信息的发布权。这就会带来这样一种潜在威胁:表面上看来,公民还是拥有通过网络平台自由发表言论的权利,实质上,公民从网络上接收到的信息可能已经“被过滤”,往往是代表统治阶层的观点的信息。统治者往往从自身的经济利益或者政治利益出发,发出单一的、同质的、统一的口径,会造成意识形态的垄断。这就可能逐渐丧失了民主的本质,阻碍民主政治前进的步伐。

四、对我国网络民主发展的建议

面对网络民主给民主政治带来的双重影响,我们应该扬其利去其弊,在充分发挥网络民主优势的同时,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弥补网络民主的不足,使其朝更加健康、更为民主的方向发展。为此,笔者给出了以下建议。

(一)提高公民的网络素质,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

网络空间开放自由,而且具有匿名性,会使得一部分公民降低对自己的约束,放纵自己的言行,制造、散布虚假恶意的网络信息,威胁社会稳定。因此,提高公民的网络素质,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至关重要。一方面,需要培养公民良好的道德价值观,积极引导网民理性用网,避免“情绪性民主”的过度发展。另一方面,还需提高公民获取、加工、处理网络信息的能力,提高公民对网络的运用能力。

(二)提高网络普及率,缩小民主鸿沟

目前我国网民已突破6亿的规模。但是,据统计,东部发达地区的互联网普及率为40%,而西部地区仅为21.5%,城市居民的普及率为27.3%,而农村仅为7.1%,而且网民主要以青年人为主,学生占据主要的地位。这是由经济水平、教育程度、文化素质等原因造成的数字鸿沟。为此,需要加大对西部贫困地区、农村落后地区的经济扶持,带动社会人士及企事业团体共同努力,加强对这些地区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让网络遍布每一个角落,在“硬件”方面缩小发达地区与贫困地区的网络参与的差距,缩小民主鸿沟。

(三)加强网络方面法律法规的建设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已迈进法治社会。但是涉及网络方面的法律法规还存在明显不足。不管是在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方面,还是在网民的依法守法方面都存在很大的漏洞。这就需要相关法律部门和网民共同努力来改善。首先,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保证有法可依;其次,严格执行相关法律,保证有法必依;最后,加强网民的法律意识,严格做到自觉守法。依靠法律武器的力量,从制度层面推动网络民主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Mark Poster:Cyber democracy:The Internet and the Public Sphere David Holmes[C].Virtual Politics:Identity & Com-munity in Cyberspace.London:Sage Publication,1995:2.

[2]赵春丽.网络民主发展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

[3]郭小安.网络民主的可能及限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130-131.

[4]埃瑟·戴森.2.0版数字化时代的生活设计[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8:17.

[5]华进.当代网络传播与政治民主化关系的反思[J].东南传播,2012(12):5-7.

[6]姚薇.论网络民主影响民主政治的双重性意义[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122-125.

[7]方金友.西方网络民主的发展图景[J].国际政治,2013(4):7-13.

(责任编辑:覃华巧)

On the Influence of Cyber Democracy on the Development of Democratic Politics

Liao Xiaoxia

(School of Politics & Administration,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Guilin 541006, China)

Abstract:Cyber democracy is like a “double-edged sword”, because when it is introduced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democratic politics, it may bring about some threats that can not be ignored. On one hand, cyber democracy makes up for the insufficiency of traditional democracy, reviving the direct democracy idea, bridging the gap between the public and the governments, strengthening the scientification and democratization of public decision-making, broadening the channels of democratic supervision and creating a new way for anti-corruption. On the other, cyber democracy may trigger emotional democracy that will result in political instability, cause the differentiation of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between the rich and poor that will widen the democratic gap. What’s more, it maybe be controlled by the ruling hierarchy and is turned into an authoritarian tool for the society. Therefore, in order to eliminate the shortness of cyber democracy, it is necessary to improve the network quality of citizens, popularize Internet utilization and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Key words:Cyber democracy; Democratic politics; Influence

收稿日期:2015-10-20

[中图分类号]D0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35(2016)01-0032-05

[作者简介]廖小霞(1990-),女,广东湛江人,广西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2014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政治学理论。

猜你喜欢
民主政治影响
是什么影响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没错,痛经有时也会影响怀孕
反腐支出单列是一招好棋
西方民主出了什么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经验分析
我国公民参与行政的当前不足及对策建议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
基于Simulink的跟踪干扰对跳频通信的影响
法治政府生态问题探析
APRIL siRNA对SW480裸鼠移植瘤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