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农业院校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2016-03-17 09:00张志平
安徽农业科学 2016年36期
关键词:农业院校农业大学科技成果

张志平

(安徽农业大学科技处,安徽合肥 230036)



高等农业院校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张志平

(安徽农业大学科技处,安徽合肥 230036)

论述了加强高等农业院校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必要性,分析了高等农业院校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高等农业院校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路径:一是加强科技创新团队的引进和培养,提升科研团队创新实力;二是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实验技术人员队伍建设,做好科研保障工作;三是增加资金投入,全面开放科技创新平台;四是鼓励科研成果转化,增强服务农业产业发展能力;五是建立合理的科技创新平台考核评价机制,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潜力。

高等农业院校;科技创新平台;现代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科技创新平台正成为申报项目、成果产出的原孵化器,是科技创新的支撑条件,对提升高等农业院校科技创新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共有高等农业院校32个,包括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在内的各类科技创新平台400 余个,依托于科技创新平台,高等农业院校在申报各类项目、成果产出和转化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成效,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现代农业产业系建设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1]。建设好科技创新平台,为高等农业院校科技创新工作提供全方位的保障,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笔者论述了加强农业院校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必要性,分析了高等农业院校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1 加强高等农业院校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必要性

1.1 有利于高等农业院校吸引优秀人才 人才是高等农业院校发展的关键所在,只有拥有了优秀的教师和学生,才可能不断提升学校的影响力和美誉度。高等农业院校只有建设好科技创新平台,才能对优秀的科研人才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因为科技工作者深知科技创新平台能够促进各类项目的成果申报,更有利于创造性成果的产生,进而实现自身的学术进步。优秀的教师队伍能提高高等院校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从而录取到优秀的学生,优秀的生源正是一所学校不断创新发展的潜在因素。因此,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有利于高等农业院校形成良性的循环发展。

1.2 有利于高等农业院校科研项目的立项 高等农业院校科技创新平台是国家、省、学校自身等各级单位建设的科研实体。为加强国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中央财政、省级财政及学校设立了专项经费,用于支撑平台的开放运行、自主创新研究和仪器设备更新改造等。同时,有了科技创新平台的支撑,各类科研项目的申报往往也更容易赢得主管部门的信赖和支持,易于争取到各类各级科研经费、基金等的支持。

1.3 有利于高等农业院校科技成果的产出 各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基本都是实行优胜劣汰的动态管理机制。一个创新平台很难获得立项建设,而要想建设好必须付出更大的努力。科技创新平台为了在检查考核中取得良好的成绩,必须要加强绩效管理,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促进科技成果的产出和转化,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升创新平台的地位,成为在国内乃至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科技创新平台[2]。

1.4 有利于高等农业院校学科建设 学科建设的重点是适应科技发展、时代进步的趋势,搞好学科的重组、渗透和相互融合,调整好学科结构,形成具有特色的学科及学科群[3]。科技创新平台为学科建设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研究条件和学术氛围,对国内外优秀人才具有巨大的吸引力,有利于培育学科领军人物,是学科建设的重要支撑。因此,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为高等农业院校学科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支撑,使其得到持续的良性发展[4]。

2 高等农业院校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高等农业院校科技创新平台虽然取得了较大发展,但还存在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较少、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考核评价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

2.1 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数量少,科技创新能力相对不足 目前,高等农业院校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数量较少,例如安徽农业大学仅有 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数量偏少,使得高等农业院校获取国家级重大项目的能力相对较弱,制约了学校创新能力的有效提升。

2.2 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服务地方农业发展能力有待加强 高等农业院校的科学研究多侧重于理论,过于注重论文的发表情况及专利的申请数量,很少考虑科研成果的实际应用价值,对解决农业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关注不够,使科学研究与社会需求结合不够紧密,科研成果与地方经济发展需求错位,进而导致科技成果很难转化,影响了其服务地方农业发展的能力。

2.3 缺乏有国际影响的学科领军人物,创新团队引进培养有待加强 在普通高等农业院校,具有国际影响的领军人物不多,顶尖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也较少。安徽农业大学目前仅有1个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9个安徽省“115”产业创新团队,7个安徽省级高校科研平台创新团队,6位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7位安徽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

2.4 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经费不足,基础条件发展缓慢 目前,高等农业院校科技创新平台大部分没有专门的运转经费,平台的开放课题、日常运转经费等需要自筹,没有经费保障,导致平台的基础条件建设进展缓慢,不能满足科技人员开展科学研究的需求。

2.5 科技创新平台考核评价体系不健全,成果产出能力有待提高 高等农业院校科技创新平台考核评价体系不够完善,在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时,各指标的组成因素及其权重还有待进一步优化。由于考核各评价指标不能完全反映平台的综合实力,对平台成果的产出难以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3 高等农业院校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路径

高等农业院校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既受到各个平台所属科技领域和科研进程的影响,也受平台所依托的高校及所在地方经济的影响。高等农业院校在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中,应结合自身特点和科技管理的基本规律,建立与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相适应的组织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设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科学研究管理体系,最大程度地实现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充分激发平台的创新活力,提升科技创新平台的成果产出和转化率,为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3.1 加强科技创新团队的引进和培养,提升科研团队创新实力 科技创新的核心因素是人才,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创新团队的培养对科研成果的取得具有重要意义。高等农业院校在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与完善中应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拓宽科技人才进驻的渠道,充分利用国家和地方的人才引进政策,引入高层次人才。同时,加强青年教师培养,使青年教师逐渐成长为学术领军人物。安徽农业大学通过制定或修订《安徽农业大学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安徽农业大学科研绩效管理细则》《安徽农业大学科研项目结题结账及结余经费管理细则》《安徽农业大学科技成果转让管理办法》等,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了科研项目、经费、成果管理等一系列制度。通过制定、规范科研管理制度,创新科研服务手段,推进科研管理的信息化、规范化,为科研人员创造良好的环境,有利于学术领军人物和创新团队的培养。

3.2 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实验技术人员队伍建设,做好科研保障工作 根据创新平台的发展需要,引进一批实验技术人员,壮大创新平台的技术力量。实验技术人员队伍建设应从源头抓起,严把人员引进质量关,从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研究生中遴选一批优秀的人员充实进来,提高实验技术人员学历层次和创新能力,优化实验技术人员的年龄结构和知识水平,逐步形成一批学历、年龄、职称结构合理的实验技术队伍,保障科技创新平台的高效有序运转。

3.3 增加资金投入,全面开放科技创新平台 科技创新平台的开放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而这需要一定量的专用开放基金、耗材等。因此,高等农业院校应该增加科技创新平台的资金投入,增加公用仪器设备,保障科技创新平台的硬件条件。安徽农业大学拟为科技创新平台提供建设期间所需的配套资金,其中省级科技创新平台每年不低于200万元,国家级创新平台每年300万~500万元。对进入运行期的科技创新平台,每年支持不低于100万元的创新平台运转经费,主要用于仪器设备的购置和维修、基地建设、开放课题、学术活动以及公用设施的维护与管理等平台正常运转,促进科技创新平台科研成果的产出和转化。

3.4 鼓励科研成果转化,增强服务农业产业发展能力 高等农业院校应进一步整合自身科研和人才优势,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探索建立产学研合作的新模式,实现科技、人才资源优势的开放和共享,推动现代农业产业的发展。安徽农业大学充分整合2个国家级、35个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的设备、技术、人才等多方面的资源,创新农技推广模式,深化校地合作,建立“一站一盟一中心”新型农业推广服务模式。同时,出台了《安徽农业大学科技成果转让管理办法》,鼓励科研人员积极进行科技成果转化,并保证科研人员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合法权益,充分调动了科研人员进行科研成果转化的积极性。通过创新农业科技服务体系,营造科研成果转化氛围,为安徽省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3.5 建立合理的科技创新平台考核评价机制,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潜力 科技创新平台的考核评价机制关系到学术风气的走向和学术人才的培养方向,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有利于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充分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潜力,对创新平台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科技创新平台的考核评价应从人才队伍建设、科技创新能力、成果产出、成果转化效率、学术声誉及影响、管理制度、社会服务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5]。考核评价还应适当延长评价周期,对一些治学严谨而短期内学术成果产出少的人员应给予宽容和理解,营造宽松和谐的科研环境,充分调动科研人员进行学术原创的积极性,保证高水平、高质量科技成果的产出。

[1] 张利,李强.高等农业院校科技创新平台科学管理对策[J].农业科技管理,2009,28(5):48-50.

[2] 刘国瑜.试论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声誉管理[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6(1):62-64.

[3] 王炜.高校科技创新基地建设的思考[J].科技与管理,2006,8(3):152-153.

[4] 邬克彬,廖晓莲.湖南农业大学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纪实[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3):27-30.

[5] 夏冰,吴永志.黑龙江省科技创新平台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J].哈尔滨金融学院学报,2013(12):47-50.

Construc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Platform of Higher Agricultural Colleges

ZHANG Zhi-ping

(Scienceand Technology Department,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Hefei,Anhui 230036)

The necessity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platform of higher agricultural colleges was discussed. The main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roces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platform were analyzed.Then the corresponding construction paths were put foword,firstly,strengthen the introduction and training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team, promote their innovation strength;secondly,strengthen the experimental technical team construc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platform,increase scientific research security work;thirdly,increase capital investment, fully opened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platform;fourthly,encourage 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research findings,enhance the ability to develop the agricultural service industry;fifthly,establish a reasonabl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platform evaluation mechanism, stimulate the innovation potential of the researchers.

Higher agricultural colleges;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platform;Modern agriculture;Commercialization of research findings

张志平(1983- ),男,安徽无为人,讲师,硕士,从事科技管理研究。

2016-11-15

S-9

A

0517-6611(2016)36-0241-02

猜你喜欢
农业院校农业大学科技成果
湖南农业大学通知教育中心
农业院校遥感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征稿简则
“互联网+”背景下高等农业院校分析化学课程的建设与实践
중국인 학습자의 한국어 발음에서나타나는 오류 분석 연구―홑받침 발음오류를 중심으로
浅谈农业院校学生的道德教育
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