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癌患者应用膀胱全切原位W形回肠新膀胱术治疗的效果分析

2016-03-17 04:21黎志辉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6期
关键词:原位膀胱癌性功能

黎志辉

【摘要】 目的 探讨膀胱全切原位W形回肠新膀胱术治疗膀胱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42例膀胱癌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21例。对照组应用膀胱全切原位结肠新膀胱术, 观察组为膀胱全切原位W形回肠新膀胱术, 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7.1%高于观察组28.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21 d白天控尿恢复率为71.4%低于观察组95.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膀胱全切原位W形回肠新膀胱术治疗膀胱癌疗效确切, 并发症少, 安全可靠且控尿恢复时间短, 值得推广。

【关键词】 膀胱癌;膀胱全切原位W形回肠新膀胱术;效果

膀胱癌是在泌尿系统中发生率较高的恶性肿瘤, 对于保留膀胱手术或保守治疗无效者均需应用膀胱全切术。术后需重建膀胱, 理想效果应为与正常膀胱生理机能最大限度接近, 主要特点为顺应性高、内压低、容量高以及抗反流机制有效等[1]。W形原位回肠新膀胱术于1988年被外国学者提出[2], 该重建方式与其他方式相比与上述特点更加符合, 因此在膀胱全切术后重建新膀胱中被广泛应用。此外, 亦有结肠重建膀胱术, 亦有较好效果。本文选取4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膀胱全切原位W形回肠新膀胱术治疗膀胱癌的临床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韶关市第三人民医院泌尿外科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42例膀胱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排除肿瘤远处转移、尿道狭窄、尿道转移、腹腔严重疾病以及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21例。对照组男女比例为19:2, 年龄39~77岁, 平均年龄(58.4±9.2)岁;癌症类型:16例为尿路上皮癌, 2例为腺癌, 1例为鳞癌, 1例为肉瘤样癌, 1例为鳞腺癌;合并症:4例贫血, 2例肾积水, 4例泌尿系感染。观察组男女比例为6:1, 年龄38~75岁, 平均年龄(57.2±8.6)岁;癌症类型:15例为尿路上皮癌, 2例为腺癌, 2例为鳞癌, 1例为肉瘤样癌, 1例为鳞腺癌;合并症:5例贫血, 1例肾积水, 4例泌尿系感染。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膀胱全切术。全身麻醉, 作切口于下腹正中。若有射精功能与性功能保留要求单纯开展膀胱切除术, 将输精管、前列腺以及精囊均保留。无特殊要求则开展标准根治性前列腺与膀胱切除术。老年女性则开展子宫、附件以及膀胱切除术, 年轻女性则行单纯膀胱切除术, 将附件与子宫保留。常规开展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观察组基于此开展回肠新膀胱术(膀胱全切原位W形回肠新膀胱术), 在回盲部15 cm处将带蒂回肠35~40 cm截取下来, 对新膀胱予以制作, 而后将回肠连续性恢复, 对肠系膜裂隙予以缝合避免形成内疝。排列截取回肠段为W形, 纵向剖开对系膜缘变为肠片。褥式缝合肠片至球形, 应用3-0可吸收线, 构建新膀胱, 乳头法在后壁植入双侧输尿管, 而后将新膀胱前壁关闭。膀胱中输尿管长度为1 cm, 间断缝合, 于回肠膀胱外用肠管浆肌层将输尿管包埋缝合。常规留置气囊导尿管(F18~22), 外翻缝合后尿道与回肠膀胱底部。对照组行结肠新膀胱术(膀胱全切原位结肠新膀胱术), 乙状结肠截取20~25 cm, 去管化后缝合为囊状, 缝合方式为U形, 连续缝合吻合尿道与最低位, 吻合方式同观察组。定期随访, 记录两组并发症发生率与白天控尿恢复情况。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7.1%高于观察组28.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21 d白天控尿恢复率为71.4%低于观察组95.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在泌尿系中膀胱癌为常见肿瘤, 且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与饮食结构的调整, 膀胱癌发病率在不断提升。临床治疗膀胱癌标准手术为根治性膀胱全切除术, 有较多尿流改造方法, 然而未明确理想方法, 回肠原位代膀胱术属于优势较多的尿流改造方法之一, 但是亦存在相关弊端, 主要表现为并发症多(如尿失禁、男性性功能下降以及夜间难以控尿等)。传统膀胱前切除术主要应用顺行分离法, 难以分离于前列腺、膀胱颈以及精囊处, 操作空间小且视野深, 手术耗时长, 出血量多, 易损伤静脉丛或直肠, 导致手术难度增加。

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 逐渐提出回肠新膀胱术, 重建方式包括U形、S形、N形、T形以及W形等。本组主要应用W形, 主要是对去管化末段回肠予以利用, 使其排成W形, 缝后对新膀胱予以制作, 形状类似球, 与其他新膀胱对比W形膀胱主要优势为术后可优良控尿, 有最大的膀胱容量。制作关键在于回肠长度的选择, 过长或过短都会导致容量不合理, 增加残余尿量与重吸收。输尿管植入方法较多, 包括黏膜下隧道法、直接吻合法以及乳头法等。其中乳头法无需将黏膜下隧道分离出来, 可防止隧道过窄导致吻合口狭窄, 相较于直接吻合法抗返流作用较好且尿漏事件更少[3]。本研究均为乳头法, 术后未出现输尿管返流现象。

在开展膀胱全切时应避免损伤闭孔神经, 若患者较年轻有利于恢复性功能。传统手术会导致海绵体神经与盆神经受损, 诱发性功能障碍, 因此在术中需预留1 cm在横断前列腺尖部, 避免触及勃起神经, 防止损伤神经血管束, 不仅可吻合回肠膀胱, 还可避免损伤括约肌, 有利于排尿控制, 将性功能尽量保留。尿失禁亦为常见并发症, 关键在于切除膀胱时导致尿道内括约肌受损, 缩短功能性尿道长度, 降低尿道阻力, 在不同程度上破坏尿道外括约肌、支配神经[4]。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7.1%高于观察组28.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 恢复控尿也密切关联于新膀胱肠道关系。对照组术后21 d白天控尿恢复率为71.4%低于观察组95.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与关智臻等[5]研究结果相近。由此可见, 回肠新膀胱术后有较快的控尿恢复功能, 尤其是白天控尿。原因为回肠去管化后变为贮尿囊, 破坏环状肌后削弱肠管收缩力, 且折叠形状为W形, 肠片类似球形, 互相抵消收缩力后降低内压;新膀胱控尿主要经由腹压上升与放松盆底肌肉协调开展, 因此术后可鼓励患者锻炼腹压与盆底肌肉协调性, 可促进控尿恢复。

综上所述, 膀胱全切原位W形回肠新膀胱术治疗膀胱癌疗效确切, 并发症少且控尿恢复时间短, 加快恢复速度, 改善性功能, 进而改善术后生活质量,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田爱琴.膀胱全切原位W形回肠新膀胱术护理体会.内蒙古中医药, 2013, 32(35):131-132.

[2] 郑红燕.改良膀胱全切原位W形回肠新膀胱术患者出院后随访及护理干预.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15, 6(1):107-108.

[3] 梁浩.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癌手术35例临床分析.四川医学, 2012, 33(12):2181-2182.

[4] 王文俊, 宣强.经尿道电切术和开放手术治疗早期膀胱癌的手术效果及预后比较.实用癌症杂志, 2015, 14(2):276-278.

[5] 关智臻, 李杰贤, 杨锐林, 等.膀胱癌原位新膀胱手术采用回肠重建膀胱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13, 33(8):1250-1252.

[收稿日期:2015-09-08]

猜你喜欢
原位膀胱癌性功能
无痛血尿要想到膀胱癌
尿频尿急可能是膀胱癌
发量多 性功能未必强
男性性能力越强生育力越强吗
糖友小便带血,要警惕膀胱癌
原位合成多元陶瓷增强涂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有些慢性病影响性功能
原位电离小型便携式质谱的研究进展
定向凝固Ni—Si原位自生复合材料的发展研究
定向凝固Ni—Si原位自生复合材料的发展研究